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司礼监 >

第149章

司礼监-第149章

小说: 司礼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想到这魏良臣为求边功,擅杀建州都督子,以致建州都督愤然引兵,现在又对建州文字小题大做,暗指建州有不臣之心,熊明遇对此子观感不由更差。所谓语出惊人者,必为奸小之辈。

    李永芳和那卫学教谕都是听出魏良臣对屋内教授建州文字一事颇为不满,也看出察访使熊大人和魏良臣态度不同。他二人肯定是站在察访使一边的,因为事情正是在他们手中做起来的。要是叫这魏小舍人区区一言就给说的一无是处,甚至有资敌之嫌,这无论如何都是六月飞雪,比窦娥还冤了。

    凭良心讲,抚顺卫学开授建州文字,主要考虑的还真是便于和建州女真打交道。建州方面对此也表示万分欢迎,自十年前建州都督创文字,抚顺卫学开设相应课程后,建州就不断派出老师前来卫学教授那些住在明朝境内的女真子弟,一来可以使这些子弟不忘根本,二来则是便于明朝和建州交道联络。

    通译这种人,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十分重要的,哪怕建州其时上下多说汉语、蒙语,无有几人会那才创十年的建州文。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没多少人会建州文,这建州文字的教授才显得那么重要。

    说一千道一万,建州并非大明的敌人,而是大明的臣属,故而教授建州文字不是什么通敌之事,更不是犯禁。如魏良臣这般毛都没长全就在那大放厥词,才是真的可恶。

    建州为何对大明恭顺,还不是因为大明重视他们,给予息身繁衍之处,给予羁押女真各部之名义么。自古以来,对边荒蛮夷之辈,怀柔最是有效,以夷制夷更是良策。倘若连其文字也不予承认,算什么怀柔,又如何指望建州以夷制夷平定女生野女真。

    当然,李永芳是不会告诉察访使熊明遇,当初卫学决定开授建州文字课时,不少汉族老师表示反对,认为这些女真子弟早已汉化,向往汉家圣贤之道这才进学求道。只消认真对待这些女真子弟,不消两三代,境内便再无女真一说。而不是教授他们所谓建州文字,强行将本已汉化的他们重新推向异族。

    秀才老师们的反对当然没有效果,收受了建州方面好处的李永芳一意推行建州文字授课,为此甚至开除了数名秀才,方使卫学课程如他所愿。

    在李永芳看来,他是办好事,通过此举使建州上下对大明感恩戴德,如此自会更加忠诚于大明。他这也是有压力的,毕竟建州都督征战三十余载,已辖精兵数万。若建州有事,首当其冲的就是抚顺。

    身为抚顺守将,李永芳自是不希望建州有事,那么,便不难理解他这些年极力和建州亲近,在境内推行种种利于建州之事的政策了。

    有关这魏小舍人所做的事,李永贞心里其实也一清二楚,知道姓魏的小子这次随熊察访去建州乃是赔罪去,少年人性子,肯定有所不服气,想着法子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如此一来,鸡蛋里挑骨头也再正常不过。

    李永贞才懒的和这黄毛小子计较,因为无须他计较什么,这小子去了黑图阿拉还能全身而还,要看他家祖坟冒没冒青烟,祖上积了多少德。

    当知道建州都督子洪太主被杀消息时,李永芳当时的反应可以用震惊来形容,且第一时间想到的动手的会不会是叶赫部。因为洪太主的母亲孟古哲哲当年就是奴尔哈赤从叶赫部抢去的,故而对于这个外甥,叶赫部的当家贝勒金台吉、布扬古等人其实是有耻辱感的。

    那个接连挑动女真部落围攻建州的叶赫东哥,更是多次对族人强调奴尔哈赤与她的杀父之仇,此女为了诛杀奴尔哈赤可谓是费尽心机,自然更不会承认洪太主是她叶赫家的血脉。

    可是洪太主的存在却使一部分叶赫人对建州抱有希望和好感,原因在于这么一个有叶赫血脉的阿哥在建州,将来叶赫即便不敌被建州吞并,建州也定会善待他们。毕竟,八阿哥的母家是叶赫,而有叶赫的支持,他八阿哥才能在建州地位牢固。

    所以,李永芳认为叶赫部的一些强硬分子有除掉洪太主,断绝族人对建州幻想的可能。因而,当知道杀害洪太主的其实是朝廷派来的协办钱粮欠款事的副使后,他还真有点懵,且有点害怕。

    发懵的原因是他想不到那个魏副使有什么理由杀害洪太主,害怕的原因则是洪太主一行入边的边条是从他李永芳手中开出来的。为此,他收了奴尔哈赤的一大笔好处。

    李永芳贪图好处开出边条是财迷心窍,却可以说天地良心,他对洪太主一行的真正目的并不知晓。要知道这个八阿哥竟然胆人潜入两百多里,摸到长胜堡那一带,他是怎么也不敢开出这个边条的。

    如果洪太主一行真有袭扰地方、剌探情报之嫌,顺藤摸瓜追究下来,他李永芳断然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还好,沈阳的李大帅替他做了主,将此事定性为误杀,并为洪太主一行背书,都司府的公文明白无误的说清洪太主一行乃是入边互市贸易的。有这个公文背书,李永芳自是不担心会追究到自己头上。

    当然,这些话李永贞和那教谕肯定是不好和魏良臣说的,再怎么着,这小子都顶着个钦差副使的衔头,有些话还真不方便说。

    对建州的危害,在场众人自是没有人能有良臣这般知晓,故而熊明遇不高兴归不高兴,此事的危害性他还是要一针见血指出来的。

    “建州恭顺,我大明自是要尊重其习俗。”说到这,良臣话锋一转,“然熊大人饱读经书,当知书同文、车同轨乃大一统之基。今建州为我大明管辖,焉能另造文字?同为一国,岂有两种文字的道理?若建州习建州文,试问大人,这建州还是我大明的建州么?”

    辽东共有二十五卫,二十三卫为汉人卫所,只建州左右卫为女真卫所。但不管是建州卫的由来还是朝廷对建州的管辖册封,无一不表明建州左右卫就是明朝领土。既然如此,魏良臣这问题就问得着了。既属大明,为何却要自造文字?自古以来,私造文字这种行为哪一件不是和离心离德、蓄意谋反挂钩的。

第二百七十六章 看你高楼何时塌() 
    

    有一点良臣没说,那就是建州或者说女真在奴尔哈赤生造文字之前,他们根本没有文字,甚至于他们也没有自己的语言。因为,他们是说蒙古语的。里面赫舍里斐度正在教授学生的所谓建州文,其实就是蒙古字配上了新的语法。

    这种新文字被奴尔哈赤称之为女真文,十多年后,又被他的儿子洪太主称之为满文,从此世上多了一个人造民族出来。现在,满文肯定不会再出现了,除非洪太主也有上天的眷顾,魂穿他哪个兄弟。

    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滋味,颇是不好受,没有人比魏良臣更清楚建州的危害,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觉得不好受。因为,在别人的眼里,他的确小题大作了。区区数万人丁的建州创造文字,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值得你如此大放厥词。

    良臣的态度很明确,建州既属大明,就不应该形成国中之国的格局。文字是基础,同时也是试探的敲门砖。如果门内的人没有给这块砖头正确的反应,敲门砖就会变成砸脑石。

    事实上,这块敲门砖就在明朝边境官员的纵容甚至帮助下,变成了汉人脑袋上的砸脑石、剃刀石。

    在这块大石的重击下,汉人连脊梁骨都断了。一断就是两百六十多年,直到武昌城的枪声响起。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有了文字,就有思想。有了思想,就有未来。奴尔哈赤是个枭雄,这一点魏良臣从不否认,创造文字就足以说明他的志向和本事。

    现在,这块敲门砖已经砸门了,门内的人却毫无反应,不以为然,这就不能不令他动怒,不令他焦虑。

    屋来传来朗诵声,不是什么读书声,不是什么识字声,而是催命声。

    催的不是他魏良臣的命,催的是亿万汉人的命。

    他们中的大多数,现在也许还是个孩子。

    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学习另一种文字并非作为交流,而是传承另一种习俗时,这不意味着这个国家在进步,也不意味着是文明的相互竞争,只意味着战争和屠杀。

    真理也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文明绝不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这个文明只有少数人在继承,在发扬,在默守陈规,这个文明本身就是被人类进步所淘汰的存在。

    有鉴于于未来的可怕,良臣自不会对眼前所看到的这一幕置若罔闻。无论何时,何种身份,他都要坚定表明自己的态度,哪怕人卑言轻。但至少,他做了。

    ………

    熊明遇的见识当然没有两世为人的魏良臣多,但他读过的书,辩过的理却是对方拍马也不及的。

    事实上,能为东林大佬顾宪成和李三才看中派来辽东,也足以证明熊明遇是一个十分有本事的人。

    这位镇守南京正将果断的不去谈建州属不属大明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谈的。建州就是大明的土地,从永乐时期就属于,纠缠这个没有意义,弄的不好还会被这个杂流的小舍人给绕进去。

    道不同不相为谋,熊明遇很反感魏良臣那种不能容人,不能容物的态度,尤其对方还是个杂流出身的舍人,且还是惹了大祸的。

    这种人有什么本事,什么资格对地方施政指手划脚。还是事关教化方面的事,这个领域,可是他们正宗圣贤传人才有资格评说的,你一杂流出身在此鼓噪,不觉羞燥么。

    很快,熊明遇就针锋相对的提出一个看法,这个看法让良臣很感动,感动的要骂他娘。

    熊明遇认为建州能够创造出文字,不是说建州方面有什么异心,而是说明他们是真的心向大明,受圣贤之道感染这才创立文字,留下传承。否则,如同从前一样愚昧无知,又如何能够创造文字呢。

    这个看法得到了李永贞和那个教谕的点头附和,的确啊,建州受我大明教化多年,这才有开创文字之格局。否则如同从前,又或如那些生女真一般,又哪里会有今日。有了文字,我大明和建州交流起来也更加方便,省了多少麻烦不是。你魏舍人不在其位,不谋其事,又如何知道我等的苦心和用意呢。

    良臣一时无言以对,熊明遇这位进士不是装睡的人,而是事实上真的在睡觉的人。这种人,刀不架在脖子上,他绝对不会对自己的过去有半点后悔。再想大明朝廷中,如今大半官员皆如熊明遇这般,不将建州视为隐患,对待边事更是以抚替代了从前的剿,以只盼无事替代了从前先发制人的国策,长此下去,这大明的天真能是他魏良臣挽得回来的么。

    杀了一个洪太主,还有千千万万个洪太主。

    国策不变,再来十个魏良臣又能如何。

    平复了心中的烦燥后,良臣耐着性子对熊明遇,也是对李永芳和那个教谕说道一个事实。那便是这些女真子弟的父母送他们来汉人的卫学读书,恐怕并不是为了学习什么女真文字,而是学习汉字,学习汉人的经典。现在卫学却不顾他们的初衷,改以教授他们所谓的女真文字,这是不是有点南辕北撤了。

    那教谕忙道:“大人此言差矣,卫学所行,是得到了学生父母支持的。”

    “那就更是祸事了。”良臣冷冷看了眼这教谕,心中冷笑,要是他改变不了历史,却不知十年后从你手中出来的女真学生们会不会饶你不死。

    “什么祸事不祸事的,魏舍人休要危言耸听。”熊明遇已经非常不满了,语气明显不快,“治国之道,在于恩威并行。建州对我大明恭顺亲近,我大明便当对建州以心腹相待,无有偏见。尊重建州的习俗,尊重他们的文字,尊重他们的一切,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这个道理,你懂不懂!懂不懂!”

    熊明遇近乎质问般的语气吓住了那个教谕,也让李永芳有点发怔,二人双双看着魏良臣,半响,却见对方冷笑一声,然后扬长而去。

    态度十分嚣张,浑不将熊明遇放在眼里,气得他怒哼一声:“幸进小人,且看你高楼何时塌。”

    ……

    这章半成品,因为有些不便结合历史叙述,导致情节不顺,内中意味,读者自品。历史从来不是历史,就是现在的镜子。

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不走我就走了() 
    幸进小人,依旧嚣张。

    许是发现熊明遇和自己不是一路人,比之同姓的熊廷弼差的太远,良臣对其大失所望,打卫学离开后再也懒得和他虚伪,一句话也不想和他说,只要郑铎代表自己去问一下何时启程。

    原先,沈阳那边是要求李永芳带兵护送魏副使前往抚顺关的,现在,则是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