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亚历山大四世 >

第41章

亚历山大四世-第41章

小说: 亚历山大四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塞琉古最初希望能保持中立,就是无论攸美尼斯和安提柯哪个人是正宗的亚洲大将军都和他无关,只要他们打仗的时候不要经过他的巴比伦辖区就好。开始局势还不至于紧张,但是随着佩乌塞斯塔斯手下的东方各总督联军倾向于支持攸美尼斯,局势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了。如果攸美尼斯要和这些总督屯驻到苏萨尼亚的联军会合,他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取道北方的米底,由于总督培松实力损失惨重,穿过这个地方难度并不大,但米底是和佩乌塞斯塔斯手下的总督联军公开敌对的,更重要的是,这条道路不但在直线距离上更远,还有扎格罗斯山和难以补给的荒原的阻隔。因此,攸美尼斯希望取道塞琉古的巴比伦行省和佩乌塞斯塔斯率领的总督联军会合。他的目标是,如果塞琉古不能承认自己亚洲大将军的地位并且加入他的队伍,至少允许他的军队借道过境。

    但是塞琉古并不希望攸美尼斯手下这支大军过境。首先这种许可本身就意味着对攸美尼斯地位的默认和对自己中立地位的否定。其次,如果允许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过境,那么自己将会为他们的补给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会引起辖区内民众的不满。最后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塞琉古身边的培松知道攸美尼斯一旦能和佩乌塞斯塔斯会师,自己肯定会死无葬身之地,因此他极力怂恿塞琉古不要承认攸美尼斯。最终,塞琉古决定拒绝攸美尼斯的借道请求。

    既然如此,对于攸美尼斯来说,如果不想坐以待毙的等着安提柯在春天到来后带着大军一路追来,那就只有从巴比伦强行借道一条路了。只有会合了佩乌塞斯塔斯那支步兵骑兵战象齐全的精锐大军,他才有能力和安提柯正面对抗。

    于是,在公元前317年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攸美尼斯同塞琉古和培松进入了实质敌对状态。不过后者手头的力量根本无从对抗攸美尼斯,何况攸美尼斯手上还有一支精锐中的精锐银盾兵。不过塞琉古有自己的优势,银盾兵的长官安提贞尼斯是他和培松当年的老友,一起刺杀过帕迪卡,可谓过命的交情。而且在安提贞尼斯之前,银盾兵的长官正是由他担任,并且他还指挥这支精锐参与了在印度的许多行动。现在他们写信给安提贞尼斯,当年正是在他们三个人的领导下判处了攸美尼斯的死刑,不如协力一起再次干掉攸美尼斯,然后联合起来干一番事业。

    安提贞尼斯或许对马其顿王室很有感情,但是他的动机也可能是出于私心——正如他对自己的副官透塔摩斯说的那样,攸美尼斯作为一个希腊人,必须仰仗他们才能指挥麾下的马其顿士兵,因此必然会对他们很客气。相比之下,安提柯极为强势,一不留神犯了什么错的话,安提柯完全有资格惩罚甚至处死他们。安提贞尼斯回复说希望两位老朋友忠于王室一起对抗叛逆安提柯。塞琉古很狡猾的回信说自己很愿意为国王效力,但是不愿意屈服于攸美尼斯这么一个希腊人之下,就算对攸美尼斯的死刑判决撤销,塞琉古也认为受一个希腊人指挥是很丢面子的事情。

    随着公元前316年的春天到来,攸美尼斯收到了亚历山大四世的来信,于是他不再浪费时间,他一边以国王的名义给了塞琉古一封信,一边带着自己的大军进入了巴比伦行省,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平原上进行补给。塞琉古虽然已经和攸美尼斯翻脸,却并不希望硬碰硬的和他开战,而是希望这个赶不走的瘟神抢一把就快点过境。但是,当塞琉古听说攸美尼斯已经到达巴比伦城以北34英里左右的地方时,还是不得不硬起头皮去对付,因为如果快速奔袭或者走水路的话,一天之内就可以到达巴比伦城!不过此时,他却收到了攸美尼斯的一封信。

第五十九章 通往东方的道路() 
巴比伦王宫,塞琉古眉头紧锁着看着一封信,而培松在一旁脸色也是阴晴不定。

    “信上说了些什么?”塞琉古刚看完,培松就赶紧开问。

    “攸美尼斯说他刚接到国王的命令,让他前往和东方数省的总督会合,他让我们遵从国王的意思,配合他东进,不听他的话可以,但是不听国王的话那就是大逆不道了。”塞琉古缓缓地说道。

    “国王!哪个国王?”培松很是惊讶,什么时候国王的话能拿来指挥总督们了。

    “就是罗克珊娜的儿子亚历山大四世国王,攸美尼斯说国王英明神武,不需多久就将前往东方与他会合,共同抗击安提柯。”

    “什么?!开什么玩笑,他居然又编出这样的谎话妄图来耍我们,真是可笑。国王,国王才多大,刚刚学会走路而已,你不会真的相信他说的话吧。”培松本能地否定了攸美尼斯这封信的真实信,因为不管是不是真的,他都没有选择了,国王和攸美尼斯以及东方的总督们既然是一路的,那么他就绝对不能听国王的号令,不然就算因为反正而侥幸免去一死也再无翻身之日,所以他必须阻止塞琉古倒向攸美尼斯一边,因为他知道塞琉古还是比较在意国王的。

    其实塞琉古的心里早就已经想好了,在听从培松拒绝攸美尼斯穿越他的总督区的时候他就已经和攸美尼斯翻脸了,就算攸美尼斯说的是真的,此时也只能当他是假的,毕竟自己已经得罪他在先,就算现在浪子回头,以后他完全有可能秋后算账。而若是将来国王真的怪罪下来,自己也可以说是以为攸美尼斯的话是假的,因为他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自己的话是真的(印有国王大印的信件攸美尼斯是要拿来给总督们看的,不可能拿出来给塞琉古)。而且,他还可以说是培松一直在怂恿他、欺骗他。当然,如果攸美尼斯说的是假的,那就完全不用在意什么了。培松不知道,他在一旁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的同时,也早已被塞琉古给算计了。

    事实上攸美尼斯并非准备入侵巴比伦,他并不想轻易得罪任何一个总督,因为得罪任何一个人都将使对方投向安提柯的怀抱。他在巴比伦北部那些乡间地区无法征集到足够的补给,因此打算从更加富庶的巴比伦附近过境。而塞琉古的执着,让攸美尼斯很是无奈,塞琉古做了最后的努力,他和培松亲自乘坐两艘三列桨战舰沿着底格里斯河来到银盾兵的军营附近,在船上喊话劝安提贞尼斯等人推翻攸美尼斯,但仍然被拒绝了。

    无奈之下的塞琉古只好使出最后一招,他挖开附近的一条古运河,使得攸美尼斯试图度过的那段底格里斯河变得泛滥。然而,攸美尼斯成功的贿赂了当地的某个土人,后者给他指出了一条路线,避开了到处流淌的河水,成功的渡过了这一段河流。

    眼看这种情况,塞琉古生怕攸美尼斯来攻打巴比伦城报复,他手头的兵力实在不足以对抗攸美尼斯手下那支在乡间到处强征粮草的大军,不得不向攸美尼斯请求停战并且保证后者平安的过境,用这种方式让攸美尼斯尽快远离巴比伦的核心区域,免得自己的辖区受到更大的损失。塞琉古想要置身事外的美梦被彻底打破了,为了面对将来可能的攸美尼斯和东方总督联军的惩罚,他不得不写信给安提柯求助。就这样,塞琉古最终还是卷入了继业者战争。安提柯的大军此时正在美索不达米亚过境追击攸美尼斯,在收到塞琉古的求助后,也进入了巴比伦。…;

    在公元前316年的夏天,攸美尼斯成功的渡过底格里斯河,进入安提贞尼斯的辖区苏萨尼亚。在这里,他遇到了等候已久的东方总督联军——18000名步兵和4600名骑兵,还有120头以上的战象。除了佩乌塞斯塔斯那10000名轻步兵外,剩下的军队全部是各地总督带来的精锐。对于攸美尼斯来说,只要能完全的掌控这支军队,那么哪怕是安提柯、培松和塞琉古的联军共同来挑战,他都会无所畏惧。不过,他首先要应对的挑战,不是来自这些敌人,而是佩乌塞斯塔斯。

    米底总督培松没有能达到自己希望的目标——拥有对扎格罗斯山脉以东包括伊朗高原、印度和波斯时代的中亚行省在内的广大领土的管辖权,让那些总督俯首听命。更讽刺的是,总督们为了抵抗他的权势,一致拥戴佩乌塞斯塔斯,从而让佩乌塞斯塔斯事实上获得了培松梦寐以求的地位。不过没过多久,他们真正的顶头上司攸美尼斯也来了。

    在和佩乌塞斯塔斯的大军会合后,攸美尼斯发现他身边的军队一下子多了一倍,还有了强大的骑兵和战象。然而如何让佩乌塞斯塔斯接受他这个亚洲大将军的指挥,对于攸美尼斯来说是一个挑战。佩乌塞斯塔斯在亚历山大身前就是七大近身护卫官之一,还是原来波斯帝国的核心地带波斯行省的统治者,而且目前已经带领了一支东方总督联军。要让他突然接受一个希腊人,还是个秘书出身的希腊人指挥,实在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另一方面,攸美尼斯不但有亚洲大将军的头衔,国王和摄政的任命,还掌握了王国最强大的步兵银盾兵,并且有权动用亚洲各处的王家宝藏,也不可能把指挥权让给佩乌塞斯塔斯。

    眼看这两位将军之间难以达成妥协,银盾兵长官安提贞尼斯提议,由整个马其顿军队中战斗经验最丰富、资格最老的银盾兵来选举这支联合军队的领袖。安提贞尼斯想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他只是换一种方式让佩乌塞斯塔斯承认攸美尼斯的领导权。但是佩乌塞斯塔斯并不理会安提贞尼斯的方案,争议还在继续。攸美尼斯看到自己即将面临僵局,又使出了老招式:他祭出了亚历山大的帐篷和在里面进行的那一番仪式。用这种方式,攸美尼斯使得佩乌塞斯塔斯和他手下那些亚洲的总督们暂时接受了他的领导,从而把这两支军队都掌握在了手中。不过,既然要举行这个仪式,攸美尼斯在行军作战时就不可能像安提柯那样可以乾纲独断,而是必须听取在亚历山大帐篷中每个人的意见。

    接着攸美尼斯根据国王腓力三世写的授权信,从苏萨的王家宝库里提取了一大笔金钱,苏萨内城的要塞里藏有数量惊人的财富,光光钱币就有20000塔兰特银币。这些财富名义上属于国王,有专门的军队驻守,只有国王的授权才能使用,而且每次都有额度。攸美尼斯取出了其中的一部分,用这笔金钱给所有士兵发了6个月的军饷,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影响力,确保了自己对军队的领导权。此外为了拉拢和感谢从印度带了军队和战象赶来的欧德摩斯,攸美尼斯特意赠送给这位谋杀了亚历山大生前最后一个主要对手波鲁斯的将军200塔兰特银币。

第六十章 东进() 
由于波利伯孔和亚历山德的离开,再加上亚历山大的几位得力将领分配了其他重要任务,亚历山大又从伙友骑兵中提升了两名年轻将领,其中有盖拉斯和科纳斯的儿子小科那斯。而波利伯孔带走了800希腊重步兵和所有的希腊重皮盾兵(希腊人方便征服和治理希腊地区),这原本都是波利伯孔的部署,还有400克里特弓箭手和200罗德岛投石兵;卡珊卓斯带走了1000马其顿骑兵;阿明塔斯带走了300阿格里安标枪兵(所有士兵全部换上战马,变成了标枪骑兵)和200马其顿骑兵,他们在得到命令之后已经早早地离开了泰尔;泰尔城里留守了600弓箭手(余下四百人编入克里特弓箭手部队中)、300罗德岛投石兵、200希腊重步兵以及600马其顿长枪兵和600持盾兵,用于维持城中的治安和警戒托勒密的军队。而大军所剩下了两万五千多人中,又重新插入了泰尔降军,马其顿长枪兵和持盾兵又重新满编,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人都是泰尔军队中的精英了,虽然质量上还是有所差距,不过可以通过实战来增强,亚历山大不想让他们单独成为一军,因为那样他们始终会留下泰尔士兵的烙印,而且战斗力也无法提高到马其顿士兵那样的水平。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马其顿士兵与生俱来的自我优越感使得他们看不起其他任何民族的士兵,哪怕是希腊人,这样实在不利于亚历山大大帝和小亚历山大天下一家的政策。所以不管是否影响战力,亚历山大都要试着这样做。而余下的人全部作为泰尔的守城部队,加上新招募的民兵,泰尔拥有了6000多名士兵镇守,另外还有2000名预备役士兵,他们大多是年纪很小或者很大的人平民,没有多少战力。不过亚历山大还是让他们和其他泰尔士兵一起训练,随时准备支援远征大军,而这也是泰尔所能提供的人力极限了,只是其中只有两千多人是精锐部队,其他的还有待考验。

    随后军职也重新进行了任命:阿瑞斯托诺斯为近卫军(1200皇家骑兵和2000皇家枪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