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绝版马官-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条件和机会都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最先发现柳玉如神色不宁的是谢金莲。现在,谢金莲比任何时候都在意柳玉如的态度。她原本只是一位拖了油瓶儿的普通村姑,连个好一点的落脚地都没有。
能进入高府,成为西州别驾的二夫人,多亏了柳姐姐。那时候柳玉如刚刚新婚,又有谁会主动地把另一个女子拉到自己的家里来呢?
谢金莲悄悄地问柳玉如,“姐姐有什么事?说出来,我们大家商量。”
柳玉如道,“能和谁商量呢!我今天从樊莺那里听到一个人,是与侯君集一案有关的。”
谢金莲的心里也是一动,因为侯君集这个人是与自己、与甜甜息息相关的。她问,“姐姐你自管说,有什么该我去做的,我去做!”
此时樊莺也凑了上来,三人一起商量。侯君集这么高身份的一个人,有关他谋反一事的处置,不会不留下官方的痕迹,只要找对了地方,也许此事的来龙去脉也就都清楚了。
只是,不论哪座衙门都不是牧场村的议事厅,可以容她们随便出入,法度森严啊。(。)
第632章 骑驴找马()
♂
最后,丽容也参加进来,当她听说要去查高峻在吐蕃所遇的一个人,她很机灵,出主意道,“这类牵涉到官员们的事情,不都是吏部在管吗?三伯父家的高峥不就在吏部。”
众人眼前一亮,可不是吗?怎么反倒骑驴找起马来!
谢金莲道,只是高峥大哥会不会带我们去?要是他肯带着去的话,谁去合适呢?柳姐姐、樊莺肯定不行——模样太扎眼。本来该是很隐秘的一件事,你们俩一进门就成了天大的新闻,连扫地的都注意了。思晴、李婉清、崔嫣也不行,这是同样的道理。
她说,“那也只好我和丽容去,我们还可以乔装改扮一下子。”
但是要与高峥去说,只有柳玉如去办了。柳玉如说,我试试。
于是她带了樊莺,两个人挑傍晚衙门里下班后的时间,一起到高纯行府上。都在高府大院子里,几步路就到了——她们是来看望大嫂安氏的。
安氏这些天门都不出,有些不大痛快。她对高峥说,凭什么都是同样的孙媳妇,人家七件、八件的得着赏,又是红的、又是黑的,而自己只得着一件?
高峥笑着道,“我看你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才生气的吧,你是看有人比你漂亮……还不止一个!因而气不大顺。要是我真的给你领回来七个八个,就算是天天给你红的、黑的也未见高兴。”
高峥劝道,“她们才来几天?你不好失了必要的表现。等她们一走,高府一院子还不数着你。”这样,安氏的心情才稍稍好了一点。
现在,高峻府上两位最漂亮的弟妹主动到家里来,说是来看望她、找她说话的。安氏连忙迎出去,拉着两个人进来,故意用很高的声音说话、好让婆婆听到,“玉如、樊莺妹子,你们怎么还亲自来看大嫂,让下人叫我一声不就行了!”
柳玉如笑着道,“那怎么好,你是大嫂,我们怎么敢在大嫂面前托大。”
几个人说了一阵子,安氏把她那些体已一件件拿出来,说出它们的来历,让柳玉如和樊莺不住地“啧啧”地称赞。这时高峥从衙门里回来了。
柳玉如对高峥道,“见到了大哥,我就忽然想起一件事:我家丽容的姐夫有个朋友,叫做纥干承师,他有个大哥叫纥干承基,听说曾是什么卫士,以前曾经是侯君集的手下,已经多年没有下落了。这次听说我们到长安来,便托我们打听一下。我们姐妹能认识谁呢!峻这个别驾又是偏远西州的,他能认识谁?大哥在长安见多识广、门路当然多过我家峻了,能否给我们想想办法。”
安氏对丈夫说,“你就操心,给弟妹们过问一下。不然这么件小事办不妥,弟妹们到西州怎么好意思再见那个人呢?”
妻子的态度让高峥很奇怪,他酝酿着道,“纥干承基只是个曾经的卫士,吏部哪会留他的底。但是他既然是侯君集的手下,那就好办了,待我想想办法。”
柳玉如和樊莺千恩万谢,从高峥那里出来。
第二天的傍晚,安氏悄悄地来找柳玉如姐妹,带过来两套食局令史的公事服。这个差事不入品,算是流外三等,各衙门里这个级别的办事人员很多、而且不引人注意。
安氏说,“你大哥说,要不同的衙门里去人,才好编个由头翻阅些档案,都是吏部的就不好说了,再说人头都熟。”
她说,这两套衣服还是四伯家的高岐、托食局的朋友才借出来的,用后奉还。大家商定,第二天卯时三刻,由高峥带人去吏部。
书省之下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六部,是座大衙门,也是最重要的职能管理部门。只要听听这六部的名字,就知道在这里管辖的全都是帝国的军、政大事,最有实权的。
吏部的办公衙门是位于皇城之内的,出兴禄坊往北过一条街、进朱雀门,穿过鸿胪寺和太常寺中间的北向街道,右手便是书省的衙门。
进朱雀门时很容易,守门的对高府这位吏部主事早就熟得不能再熟,再看看跟在高峥身后的这两个流外三等的食局令史,便知道他们是一起的。
在吏部署衙内人来人往、各人有各人的一摊事儿,没有怀疑他身后跟着的两个人。
高峥当了人,对早已乔装过的谢金莲和丽容说道,“你们要查的这个人在吏部恐怕没有案底了。时间过久了……这样吧,我就亲自领你们去史馆看一下。”
他们到吏部衙门来,要说的就是这么一句话——当着人说——说明高大人正在办理一件其他衙门里要横向了解的一件事,那就很自然了。
然后高峥就领了谢金莲和丽容再出来,这两个女子头一次进皇城,大气不敢出。谁知只是在吏部衙门里面一晃、就再出了朱雀门。
谢金莲问,“大哥,史馆在哪里呢?难道不与你们的衙门在一起?”
高峥笑道,哪里会,皇城之内寸土寸金,而史馆里面除了一些典藉就是档案,汗牛充栋的……再说都是些老学究们,哪里会把他们放在那里!
出来后就坐车,高峥说路还远着,是在长安城最西北的“修真坊”,谢金莲此时放松下来,便问,大哥,为什么同样的衙门却跑那么远。
高峥说,西北为乾位,乾道朗朗、又名修真坊,不正好让那些学究们清清静静地修史?把他们放在热闹地方就不行了,既碍眼又不合时宜。
此时的谢金莲就是个面目俊秀的流外三等的史令,耳环也摘掉了。估计那些常年埋首案椟、眼睛昏花的老编修们是看不见她的耳朵眼的。
尤其是把胸脯子一挺起来,比一般人更显得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架势。而丽容的耳环也摘了,把头发拢上去、再戴了帽子,就是显得有些稚嫩,像是个刚刚入了衙门的年轻小吏,一举一动透着机灵。
史馆在修真坊内,外围松柏成荫、碎石甬路、闲人免进。史馆有修撰四人,都是学富五车的人物,掌修国史,年纪都不小了。
目前,他们正在整理的是五代史,那个时期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柱国、将军、仆射、太后层出不穷、关系繁杂,要理得清楚真是个头疼的事儿。
这样一个清水衙门还有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典书二人、掌故四人、熟纸匠六人。他们看到吏部有官员领着人来,都见怪不怪。
因为各衙门中已经定案的公事,每隔一定的时间、都要把案底送到这里来,查阅个什么的事情每天都有发生。
老修撰对高峥大人十分客气,一听三人的来意,便随手也点过来一位令史,对他道,“陈大人,你一向比较老成,就由你带他们去吧。”
谢金莲和丽容一看,此人确实比较老成,几缕花白的胡须、满脸沧桑。(。)
第633章 满目沧桑()
♂
他拿了一串钥匙、领着三人出了这间屋子、在院子里行不远,进入了另一间大屋子,一股霉卷气味充斥其中。里面是一排一排紧靠着的黄木柜子,每只柜子上都标着年代。
高峥指着谢金莲两个人道,“他们要查一查贞观十七年以后、洛阳宫卫士纥干承基的案底,令史大人给找找看,听说此人曾是侯君集的老部下。”
令史找到其中一排柜子、打开一个,“他可是个有些名气的人……虽然我这里都是有名气的,但是他给我的印象却是很深刻的……在这里了!”
谢金莲看到他从这只柜子里捧出一大摞、都是装订在一起的卷宗。令史把它们放在旁边的一张桌子上。最上边一卷的封皮上边写的是“贞观十七年庶人李佑反案……”
令史抬起眼看着她,谢金莲赶紧移开的目光。令史道,“要找他必须要找这件案子,这里应该写着他最后的去处。”
他从中挑出几卷,在桌在摊开,对谢金莲和丽容道,“两位慢慢地看吧。”在桌子的对面有一只凳子,谢金莲和丽容站了桌子正面,他想在对面这把椅子上坐下来。但是高峥在那里站着,他只好又站起来。
谢金莲粗着声音对高峥道,“大哥你忙你的。”
高峥早就受够了屋中的霉气,但他不确定这两位弟妹单独在这里行不行。于是便对令史道,“那么,陈大人,我暂且离开一会儿,与修撰们聊两句,这里就麻烦你多行方便。”
令史正合心意,送高大人出去后,按着规矩,他再返回来在桌子对面的凳子上坐下。有人查档,旁边是要有人的。
谢金莲和丽容两个也不说话,就把那几卷案卷从头翻看起来。
只见卷首写道:庶人李祐,武德八年封楚王、后改封齐王,领齐州都督。谢金莲一见就大为惊讶:怎么写的是庶人,却又是这个王、那个王的。但是她又不敢轻易地开口问,只好大致地从头翻下去,只想先找到这个纥干承基。
李佑在贞观十一年由封地回长安,他的舅舅是乘局的一个下级小官儿,叫燕弘智,对李佑说,“你的兄弟们这样多,当今皇帝万岁之后,你何以自保?须得有猛士相助。”
谢金莲还是不大明白——她只是个村姑——为什么十七年的谋反案要从十一年写起呢?大概是为了说明李佑谋反案的策划之早吧。
卷宗上说,“燕弘智乃引燕弘亮、纥干承基谒祐,祐大悦,赐金帛,使其招募剑客。”这是纥干承基第一次出现。说明这个人从贞观十一年就到了齐王李佑的阵营里了。
接下来还是说的李佑之事,谢金莲大概看了经过,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
贞观十五年李佑回到齐州,他喜欢斗鸭、以观看鸭子相互撕咬取乐。十七年时,有一天夜里,鸭笼里进了狐狸,一下子咬死了四十余只鸭子,每一只鸭子的脑袋都被狐狸咬去了。
心爱的鸭子一下子死了这么多,李佑大怒,大骂与此事有关的四十多个下人,“鸭子被咬,难道不叫吗?一只不叫、四十只都不叫?我看是你们不好好做事!”
他越说越气,一声令下,把四十个下人个个打得血肉模糊。他身为齐王,王府中也是有长史的,名叫万纪。万纪性情刚直,觉着此事做的太过浑帐,就写奏章报告了皇帝。
李祐知道后不胜忿怒,与燕弘亮等人谋划着射死了万纪,并肢解之……
正好万纪也死了,皇帝也接到信,听说他因为几只鸭子便严惩下人,皇帝十分的不快,便下诏让李祐和他的长史万纪速回长安,并委派刑部书刘德威对此事进行核察。
李佑哪里还拿得出他的长史啊,他吓得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有心自己回长安,但是事情明摆着,到那一查一个准儿。
于是他左右的死党便劝李祐发兵,说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性命。他们私募齐州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数千,私下里对他们说,只要大事一成,便封你们上柱国、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
但是官职太少、人太多,于是还编造了什么托东王、托西王……并且打开了府库赶造盔甲、兵器,修筑城堞准备顽抗。皇帝闻讯大怒,下诏兵部书李勣、刑部书刘德威发兵讨伐。
大军未到呢,李佑的那些上柱国、光禄大夫们就连夜缒城而逃了。李祐被押至京师,赐死内侍省、贬为庶人,葬以国公之礼。
说实话,谢金莲看起这些案卷来有些吃力。她对算帐、收租还算在行,但是这些之乎者也的文字,只能看个大概。但是她还是被里面的事情吸引了。
心说一个堂堂的齐王,怎么可能因为几只鸭子就惩罚下人,怎么可能不知道狐狸咬鸡鸭时,鸡鸭是叫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