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风华 >

第161章

大宋风华-第161章

小说: 大宋风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畏罪潜逃……”

    李邦彦险些气死!

    很明显,这个厨子是别人安插来的,放了火就跑,偏偏李邦彦没有任何证据,除了让开封府缉拿其人之外,再无他法可想。

    就算他告到赵佶面前,赵佶也不可能只凭他的一面之辞,就给周铨定罪。

    “老爷,天色已晚,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寻个地方住宿,老爷,当心周铨的后续手段!”何靖夫脸色有些发白。

    他没有想到,当初面对他这个门客都底气不足的周铨,才短短数年间,便在京师中有了如此大的影响力!

    此时他心中暗暗后悔,当初就该劝李邦彦与周铨结好,本来他们可以抢占这位小财神的先机,却偏偏错过了机会,还翻脸成仇!

    李邦彦点了点头,心里也很清楚,他琢磨了一会儿,然后咬牙道:“去大相国寺!”

    于是他与朱勔一起,在大相国寺里借住去了。

    他却不知,放火烧他家的并不是周铨,而是蔡行。

    整夜京师都非常热闹,外边锣鼓声天,花灯璀灿,可是大相国寺中两个院子里,李邦彦与朱勔二人却是凄风冷雨。

    次日一大早,李邦彦总算缓过神来,想着要与朱勔商量商量。

    将朱勔请到自己这边,看着乱糟糟的院子,李邦彦恨恨地道:“周铨小儿欺人太甚,朱奉应,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连官家都不站在我这一边,倒是你,不是在京师呆了许多年么,怎么也落得这模样?”

    两人对望一眼,从对方眼里看到的只有颓丧。

    “要不要报复那厮?”李邦彦问道。

    朱勔冷笑了一声,却不回答。

    这不是废话么,现在周铨如日中天,就连赵佶对他的蛮横之举都睁一着眼闭一只眼,报复?嫌这回吃的亏还不够?

    李邦彦也自知蠢了,叹了口气,他说道:“好在这厮不会在京师呆太久,这十天半个月,忍过去就算了……唉!”

    朱勔点点头,可是还没有说话,就听得院门砰的一声被人踢开。

    紧接着,一堆游手帮闲走了进来,李邦彦的僮仆根本拦不住。

    这群人当中为首的二位,朱勔认识,然后他就觉得腿肚子有些哆嗦。

    “燕王世子……乐平郡王小公子……”李邦彦也呆了。

    燕王世子就是赵有章,乐平郡王小公子则是郑皇后幼弟郑桐。

    这二人可都是皇帝国戚,李邦彦自问从未招惹他们,他二人却在这时闯了进来,而且带了这么多人,分明是不怀好意!

    深吸了口气,李邦彦大声道:“二位此来,是何用意?”

    “李邦彦?”郑桐看着他,呵呵一笑:“没啥用意,只是你欠的钱当还了?”

    “我几时欠过公子的钱?”李邦彦心一凛。

    赵有章嘻嘻笑道:“今早我二人前往贵府拜访,却看到一位天姿国色的女郎在废墟前哭泣,我二人心怀恻隐,得知她是到你那要债后,便替你还债了。”

    他一边说,还一边掏出了一张纸。

    李邦彦不用细看,就知道那张纸是怎么回事。

    他昨日被强迫按上手印的欠条!

    “李邦彦,五万贯啊五万贯,我只是一闲散宗室,郑桐也只是一个郡王幼子,我们俩都穷,这辈子还没见过几回五万贯呢——现在还钱吧!”

    “二位,二位……”

    “别二位二侠的,还钱的话,我们唤你哥哥都行,没钱的话,你唤我们大爷都不行!”郑桐眉头一横。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郑皇后对自己的家人约束得紧,若只靠着郑家的势力,他根本不敢这样,闯进一个七品官宅中敲诈勒索。

    但现在不同,现在可是京中有力的纨绔们一起,这么多人,玩也要将李邦彦玩死!

    李邦彦此时面色如土,他如何不明白,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整个京师权贵阶层,几乎全都站在了周铨那边,要与他为敌。哪怕周铨离开了京师,他李邦彦仍然将寸步难行!

    这京师,呆不住了!

    旁边的朱勔见此情形,一声不吭,悄然离开。

    原本是想抱团取暖,现在看来,还是和李邦彦隔得远些好。

    要不被周铨再记起,也弄出欠条字据的花样,或者更可怕的手段,这日子还要过不过?

    朱勔心中暗暗发誓,只等上元假期一过,立刻就要离开京师,他的根基在江南,回到苏州,他自然可以当他的土皇帝去。至于京师,一定要在周铨不在的时候回来!

    “朱兄,朱奉应,你别走,你别走啊!”李邦彦惶急绝望的声音在他背后响了起来。

    朱勔却连头都没有回。

    那张欠据,原是童渐给周铨的,然后蔡行烧了李邦彦的宅子,赵有章和郑桐二人被抢了先,跑到周铨面前诉苦时,周铨就又将欠据给了他们。这二人见有字据有手印,而且还有中人作保,又是五万贯的“大手笔”,当即兴奋得嗷嗷叫,直接来找李邦彦的麻烦了。

    此时的李邦彦,还远未达到他的历史最高程度,并不是所谓六贼之一,因此就连赵有章与郑桐,都可以稳稳吃定他,而这两人身后的关系盘根错节,就算是宫中的大太监,也极为顾忌。可以说,这两人出动,也就意味着李邦彦完全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对李邦彦这条死狗,周铨已经没有了兴趣,自有京师的纨绔们去折腾他。

    他闹得这么大自然有自己的目的。

    京师中人,最喜热闹,上元节才过,紧接着一件事情让京师百姓都兴奋起来,大宋京师足球大联盟赛开赛了。

    这是由京师中诸多绔纨们组织的一场足球联赛,如今报名参加的一共是九支球队。球赛开始之前,都会在京师各处张贴告示,写明球赛时间地点。

    而进入围场之中看球,需要缴纳五文钱——这点钱不算什么,原本那些纨绔们不想收这钱的,周铨却坚持建议收。

    “这不算多少钱,诸位收了这钱完全可以捐给养济院,但一定要收。”周铨没有说自己坚持的理由,这是他的原话。

    联赛第一轮,便引来了京师十余万观众,总共收得近六十万文门票钱,也就是六百贯。这只是那些纨绔们一餐的花费或者一件皮裘的价钱,但却撬动了足足有数万贯的市场。

    而且今后,每十日便会有这样一场盛会,整个京师都会为之盈沸。

    除了联赛本身之外,最让京师百姓激动的,还有各个赛场打出的巨大告示。

    “东海商会招募工匠?”

    “铁匠、木匠、漆匠、皮匠……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从募!”

    “所有匠人,待遇从优,每做六日,可休一日,若是在东海商会能做满十载,便可加发一载薪资,若能做满二十载,则终身可在东海商会领取一份养老金?”

    这消息迅速随着看球之人传遍了京师,球赛只是一时的事情,可是优厚的待遇却是一世的事情。

    自然就会有人打听东海商会是什么玩意。

    此前棉布商会已为人所熟知,但东海商会却知者不多,底层百姓不关心大的政略,但只要有人一提,东海商会就是周小财神所办,那些百姓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就是扒了朱勔和李邦彦宅子的那位,只是这东海商会招这许多人,真付得起他们的工钱?我可是算过了,他要招募一千余名工匠,按他贴出的最低薪资,一个月也得开出一万贯钱来!”

    “蠢,你记得周小财神运来了两万斤铜么,那就是东海商会一月所获,一个月就能有两万斤铜,开出万贯薪资算得了什么?”

    收拾朱勔与李邦彦,让京师百姓不仅看到了周铨的政治实力,也看到了他的经济实力。这两位宠臣被扒了屋子,朝廷也只是罚周铨的铜,故此百姓们就隐约觉得,东海商会背后有大靠山。而周铨一船就运了两万斤铜,则让百姓们意识到,东海商会,真的能赚钱!

    若是李邦彦与朱勔知道周铨的真实打算,只不过是想用他们俩的倒楣,来替东海商会招募人才做宣传,这二人只怕会活生生气死。

    而宫禁之中,大宋天子赵佶,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哑然失笑。

二一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虽然元人在编宋史时,说赵佶天资聪明,做什么都厉害,唯独不适合当皇帝,但实际上,赵佶能够扛过向太后,弄死崇恩宫太后,利用蔡京这样的老奸治理国政,若说他完全没有皇帝的政治头脑,那就太小看他了。

    自古以来,皇帝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多疑。臣子才能越大,皇帝就越疑心。赵佶亦是如此,周铨的功劳他可以记不清楚,但能打仗能赚钱,这样的本领,却让他担忧。

    好在这厮终究是一个控制不住自己的轻浮之人,才有点成就,便迫不及待要报复仇敌。

    在赵佶看来,仅此一点便可推断,周铨并无太多的政治野心,所想的只是个人富贵,所以广结仇怨,器量狭隘。

    政和四年正月二十五,赵佶在延福宫接见周铨。

    这是周氏父子离京去徐州之后,他第一次单独见周铨,虽然十天前才见过一面,但那次是为了处理朱勔与周铨的争执。

    再次看到周铨,赵佶面上带着笑意:“周卿,你做得好大事业!”

    “不过是赚些别人不赚的钱罢了,哪里有好大事业!”周铨腼着脸道。

    “还不大?这一回从京师招募的匠人就足有数百吧?”

    推动工业化,只靠着周铨一人是不行的,周铨可以确定一个目标,但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却需要匠人们去绞尽脑汁了。因为此前造成的影响,仅仅是四天,已经表露有意向加入东海商会的匠人,数量就超过了三百。

    这些人或许不是第一流的匠人,但他们足以充实周铨的工艺与材料研究队伍!

    “才三百余人,官家,能不能将官府中的匠人也拨给微臣?”周铨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那样的话,工部与将作监非得寻朕拼命不可!”赵佶噗的一笑:“休想!”

    “不全部,拨一半也成……要不三分之一?”

    周铨一副讨价还价的惫怠模样,让赵佶哭笑不得:“你这厮休要痴心妄想了,以为朕不知道么,这几日到你那里去的匠人中,有多少在工部和将作监挂了名的?小子,见好就收吧!”

    周铨嘿嘿一笑,有赵佶这句话就行了,证明赵佶不会追究他挖走隶属官府匠人的事情。

    然后,赵佶面色却有些严肃起来:“周铨,西北要用兵了。”

    “臣也猜到此事,不知臣能为此做些什么?”

    “回去催催你老周卿,利国监毕竟是铁监,不要只管着水泥,铁也要跟上来!”赵佶道。

    利国监去年送往京师的水泥,比起京师自产的水泥数量要多出十倍!

    这让赵佶对于将作监的那群官吏非常不满,原本京师官窑水泥是周傥一手办起的,在周傥离开后,水泥产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

    听得赵佶说此事,周铨笑道:“官家不说,臣也要向官家报喜。”

    “哦?何喜?”赵佶精神一振。

    “前些时日热汽球也好,铜也好,并非臣此次入京献与官家的主要之物,臣真正要献的是一副铠甲!”

    “铠甲?”赵佶略有些失望,旋即又想明白:周铨献的铠甲,肯定有不凡之处,没准和水泥一般,能够成为军国重器!

    “请官家下令,将臣带来的箱子拿来。”周铨道。

    不一会儿,一口木箱便被摆到了赵佶面前,随侍的侍卫打开了箱子,露出里面一套铠甲。

    与大宋的鳞片甲不同,这是一件板甲。周铨看了看周围的侍卫,唤了一个身材高大者过来,然后将铠甲穿在他的身上。

    “这甲有何好处?”赵佶觉得有些无趣,他文采风流,虽然有志于边事,但对军事的兴趣真不大。

    “关键不是这甲有何好处,官家,关键是如何生产这甲。家父在利国监改进工艺,如今制造此甲,每日可成三十件……只用了六名工匠!”周铨道。

    赵佶瞪圆了眼睛:“每日才三十件?”

    大宋有数十万禁军,号称是八十万,扣掉虚头,四十万也是有的,每日三十件,要给这些禁军全都换上,岂不意味着要一万多天……三十年!

    周铨有些无语了,此时他意识到,和这位官家讨论这个问题是极为愚蠢的。

    这位官家对吃喝玩乐,对书法绘画,用的心明显都要多于对制造兵器。

    “咳,这是六名匠人,也就是说,每名匠人平均每天可以造五件,若是能有一百名匠人,每日就是五百件。”周铨只能如此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