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控股汉朝 >

第9章

控股汉朝-第9章

小说: 控股汉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褡匀徊缓迷偎凳裁矗突亓艘痪洌骸爸皇浅侵兄艘远锎锇樟耍恢卟还帧!碧酵趸裾饷椿卮穑仔荽蟾芯妫骸昂酶霾恢卟还郑蠢粗倏资强蠢词嵌月塾镅Ф兴形蜓剑恢芊窨冀桃欢俊

    听到孔休要考教自己的学问,王获连忙说:“不敢。臣之前因忘记了一切,所以幼弟拿论语教臣识字,如今也算认识了三、四百字,倒是勉强记住了明公说的论语学而篇,臣也胡乱理解了一番。实在当不得明公考教。”孔休听完王获的话,手捊胡须微笑着说道:“无妨,君且说来听听,如有差池,我定当指出。”

    王获看到孔休这么说,也就不再谦虚,拱拱手后张口说道:“论语学而篇一十六章共四百九十三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本篇开篇之语,臣认为这称得上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来孔休只是出于礼节才准备陪王获闲聊几句,但当听到他口中说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这八个字后,就立刻正襟危坐。然后才问王获:“仲孙为何如此见解?”

    王获接着说道:“有人说孔圣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学到新知识后经常温习和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都会让人高兴,人家不了解我,不怨恨、不恼怒才算得上正人君子。可臣认为,论语即为孔圣人毕生经历的感悟,如此解读实在是没有理解其中真义。臣认为,孔圣人当年先有入仕鲁国,后又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只是胸中空有治国方略而不得施展,所以学而篇开篇之语应该这样理解才对,自己的学说要是被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要是没有被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并且愿意和我探讨;退一步说,即使没人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难道不符合君子所为吗?”

    王获说了这么一大通话后,自然想听听孔休的评价。可是孔休竟然端着个空茶杯,半晌也不说一句话,王获连唤了好几声孔大人,他这才把茶杯放下,然后对王获叹道:“唉,论语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可怜我苦读论语二十载,竟不及你这小竖子。实在,实在,实在是今人可恼!”王获见到自己后世在网上所看到的对这段话的解释把孔休都给震住了,生怕孔休一时想不想,连忙说:“这些都是臣的一家之言、姑妄论之,况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明公谬赞了,实在不必如此。”

    其实王获还想告诉孔休,“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可以解释为“闻圣人之道后,应该不断的固守、坚持、实践、承担直至穷尽”,但考虑到后世论语的解读对孔休极有可能造成巨大冲击,这才没有说。不过孔休在好不容易消化了王获的论语新解后,还没有善罢甘休,让他接着往下说,无奈王获只能接着说道:“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是孔圣人假借弟子有若的话,表明一个人如果以孝悌为根本做到了对父母尽孝,就能对朝廷尽忠,如果把世人全部以孝悌为根本,那么世上自然安定。”听到王获这么说,孔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至少他在仔细思量后,开始严重怀疑王获对“学而时习之”的解读极可能是王获剽窃了王莽的想法,所以王获对“有子曰”这段的解读没有了惊人之语也属正常。

    不过考虑到王获回答的中规中举,也算是孺子可教,于是孔休等王获说完后,手指着王获笑着说道:“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花言巧语的人一般很有少仁心,用在这里有半开玩笑的意味,意思是说王获现在也说不出更多的惊人之语,所以之前的不过是巧言令色。可没曾想王获站起身来,走到了孔休的面前,恭敬的拜了两拜,然后说:“臣多谢明公教诲。”

    这么一来,把孔休弄迷糊了,他怎么也想不到王获竟然对一句玩笑话反应正这么大,关键是这句话即没有夸奖他,也没有教育他的意思。于是还不等王获起身,孔休就问道:“我只是一句笑谈,仲孙为何这么认真呀。”其实王获已经猜到了孔休是在跟他开玩笑,可是当他想起老爹对自己没有成功拜孔休为师一事耿耿于怀,这才借此机会在孔休面前来了一场戏。

    只见王获说道:“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说明孔圣人并不反对用语言来保持自己的独立尊严,同时使的他人愉悦,大人指着臣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臣认为大人是在教诲臣不能只钻研说话的技巧,虽然短期来看语言技巧是很有用,但不能因为这样就掉进了这样的一个陷阱,从而避免仁德有亏!”

    王获在这里引用了论语颜渊篇关于司马牛问仁到底是什么的故事,司马牛问孔子什么品德是“仁”,孔子告诉他,我说不出,但是仁者说话一定是很谨慎的。司马牛一听就表示自己明白了,所以他就问孔子,只要做到说话谨慎这么简单就可以了么?孔子一听就明白弟子的浮躁,于是说:你现在的行为已经表明说话谨慎做起来很难,难道说话不应该再谨慎一些么?王获就用这段话来向孔休解释自己对“巧言令色,鲜矣仁”的理解,又让孔休吃了一惊。当他听到王获这么一说后,赶紧走上前去,亲手将王获搀扶了起来,一边说到:“仲孙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君还没有吃饭吧,这样吧,今日就在我家用餐,然后我与君二人秉烛夜谈如何?”说罢也不等王获表示,就吩咐奴婢去准备饭菜。

    王获本想拒绝,可转念又一想,即然孔休现在对自己这么热情,如果自己执意要走的话,为免太不识抬举了,就吩咐苍三告诉家里一声,然后就又孔休讨论起了论语。随着谈话的深入,王获虽然仍时不时能说出惊人之语,像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读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外,孔休却发现了王获对于论语缺乏系统的认知。但不管怎么样,王获明显能感觉到孔休对自己是越来越满意。其实孔休不知道的是,王获拜后世百家讲坛和网上文章所赐,加上自己又当过小学生的国学课外辅导员,在西汉人面前也只是对论语能品头论足一番,要是孔休跟他谈《大学》、《中庸》、《孟子》等其它四书五经来,那绝对是鸭子听雷了。

    不知道为什么,在孔休、王获吃完饭后,孔休离开了一会,然后孔休的夫人竟然来到了前厅,说是要向王获赠送椅子一事表示感谢,等到孔休进门后,两个人甚至还陪王获说了一会儿闲话,来自后世的王获对此倒也没有感觉有什么好奇怪的。要知道,在后世,要是主人在家中留客人吃饭的话,基本上女主人也是坐陪的。直到临告辞时,孔休告诉王获,五日后沐休③时他要准备好束脩④再上门,王获这才意识到,这孔休是要认下了他这个弟子了,王获兴奋的差点跳起来,没想到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拜孔休为师这件事给搞定了,当然再三向孔休拜谢不提。'控股汉朝交流群:577833544,欢迎交流,灌水。'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捣茶石舀:汉代饮茶是将茶叶捣碎,然后冲成茶汤,捣茶石舀就是捣茶的容器。

    ③沐休:固定假期,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所以官府每五天休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

    ④束脩:拜师礼,宋代后束脩凶手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和干瘦肉条六种。

第十三章 传说中的位面之子刘秀竟然给王莽写信!?() 
当从孔休家回到王府时,距离坊门关闭时间还差不到一刻,王获略一盘算,除去吃饭时间,自己跟孔休竟然花了三个小时来谈论《论语》,在言语间,王获发现孔休真不是盖的。虽然由于时代限制,孔休对论语的认知在某些方面稍显不足,但也称得上当世名家了。他也在暗自庆幸,多亏已经是晚间了,要不然再谈下去,就凭自己来自后世的那点杂七杂八的知识,还真的不够瞧。

    进了门,问过门房老黄才知道,王莽现在还在书房,所以王获吩咐苍八一声后,就径直去找王莽,想把孔休五天后让他拜师的事情告诉老爹,谁知在书房门口却被王莽的随从王兴拦住了。还是王莽听到了外面有在说话,问清是谁后才吩咐王兴放行。这还是不论穿越前还是穿越后的王获第一次走进王莽的书房,因为王莽早有规定,未经允许,人不得擅入书房。所以不仅是王获,就连大哥王宇到目前能走进王莽书房的机会也就两三回。如此一来重生的王获一度感觉这书房跟白虎节堂似的。所以当他走进书房前,还幻想着门里应该写有四个青字“白虎节堂”,如果谁偷偷摸摸,就会有一大群人呼啦啦的四面围上来。

    谁知道,当王获真的自己老爹的书房后,却发现这间书房除了比自己的大一点,书简多了一些,也看不出有什么神秘之处。等王获向王莽行完礼后,还不等他张口,王莽手捋胡须笑着问他:“仲孙,乃翁已经命人将束脩准备好了,稍后你去看看是否够用,还有,你要跟你大哥多学一些礼仪,免得日后你拜师时失礼。”听到王莽这么一说,王获大感意外,因为回来时只有苍八跟随,回来后还没有跟其他人讲过此事,怎么老爹就什么都知道了呢?

    看到王获的表情,王莽开怀大笑起来:“哈哈哈,这你小竖子,太藏不住事了,乃翁在你进门时就看到你面有喜色,就知道孔休孔伯仁一定要收你为弟子了,加上孔伯仁居然留你吃了晚饭,说明他非常重视你这个弟子,所以你拜师的仪式绝不会草率,估计孔伯仁会趁着沐休时才让你拜师,不知乃翁猜测的可对?”

    王获听到王莽这么说,当然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当即就把孔休要求他五日后前去拜师之事告诉了老爹,然后王莽又问了问两个人这么长时间都说了什么,王获当然毫无隐瞒,一五一十的把谈论论语的事全部告诉了老爹。说完这些事情后,王莽叹了口气:“唉,其实乃翁已经知道,上午你出门给孔伯仁送礼极有可能会吃个闭门羹,因为此人一向清高,加上他其实并不喜欢与为父深交。只不过椅子虽然贵重,却是你自己弄出来的,送礼之事又是你自己的主张,所以没有出言劝诫,想不到仲孙竟能如何执着,反而让孔伯仁落了下乘。”

    王获想不到,自己被孔休家的门房挡在门外,又在门口站了大半天,原来都是孔休想让他知难而退才故意为之的,老爹既然把这件事的原委讲给他听了,正好他有个疑问,就问老爹:“阿翁,臣感觉您非常想和孔大人交往,难道孔大人对您能有所帮助吗?”

    王莽听到王获这么问,沉吟了半天才对他说道:“本来这些事为父不想过早让你知道,不过既然你能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解读出孔圣人的深意,看来你比你大哥要聪慧许多,加上孔伯仁将要成为你的老师,所以为父也不瞒你,如今天子昏聩,不仅重用傅、丁等外戚,更是宠信董贤,短短数月,即由郎官升任黄门郎,后又升为驸马都尉侍中,最近董贤已被天子封为高安侯,董贤之妹也成了昭仪。为父虽朝中,但闻及此事也是心中苦闷。”

    听到王莽谈到了董贤,王获自然想起了“断袖之癖”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背背山的故事,要说这董贤也是,一不是外戚,二对朝廷没有贡献,三又年纪轻轻,封侯不但让别人眼红,还将傅、丁等外戚,还有朝中众臣全部得罪了,皇帝本来是想让董贤高兴,可这么一来,简直是替他满世界赤祼祼的拉仇恨,最后自杀身亡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所以王获对老爹王莽说:“父亲,儿子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知道我大汉历来以仁孝治天下,既然邓通、韩嫣、张放等幸进之徒都没有好下场,当今天子又不如文皇帝、武皇帝,父亲认为董贤会有什么好下场吗?”

    谁知道王莽听到王获这么说,又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仲孙此言差矣,昨天刘子骏来信,说天子不但增加了董贤的食邑,还打算免掉丁明的大司马之职董贤接任,二十二岁就位列三公,不仅我大汉,历朝历代这种事都太少见了。你还是自己看吧,这就是刘子骏的信。”说着,就把桌上的东西递给了王获。

    王获本还认为,老爹说的信应该是写在布帛上面的,可是接过来才发现,竟然是两张纸,就是纸张的质量差的很,不仅很脆,而且颜色也黄的很,这简直大出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