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时光 >

第65章

大宋好时光-第65章

小说: 大宋好时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没错,事已至此,已经不是钱的问题。

    杨浩坐在枣树下,他在反思。

    自从来到大宋,仗着未卜先知的能耐,一直小心翼翼,圆滑处事。

    因为知道庆历新政的弊端,知道注定会失败。

    所以变着法地避开庆历党人,甚至弄出了“郎君逾墙走”的笑话,只为避免被牵连。

    而今想来,杨浩觉得自己有些可笑。

    范仲淹等人的策略固然有问题,想法也有局限性,但他们真正让人敬佩的其实是——责任与勇气。

    身为臣子,尽忠王事。

    读书入仕,以天下为己任。

    杨浩相信,朝野上下发现大宋弊病的官员不在少数,但真正敢于正视的没几个。

    反正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反正大宋眼下国泰民安,逍遥一天是一天。

    想那么多,做那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作甚?

    但范仲淹他们不一样,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真正担心这个国家的未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并非空话!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改变的勇气。

    新政策略是有问题,但范仲淹等人当真就完全不知道吗?

    自古以来,改革之臣都不会有好下场,商鞅前车之鉴就在那里,熟读经史的他们岂会不知?

    但是,他们依旧鼓起勇气,去挑战,迎难而上。

    哪怕失败了,勇气犹存,依旧让人崇敬。

    而这份勇气,恰恰是自己所缺少的。

    总想着趋利避害,明哲保身,默默做事,心中思索着自以为正确的改良之路。

    却忘了自己是个少年人,而少年最重要的东西是——锐气。

    老气横秋,圆滑世故,固然可以游刃有余。

    然但凡主持变革,堪当大任之人,身上多半有一股锐不可当的精气神。

    而自己,把这股锐气藏的太深了。

    大宋真正缺少的不是多么优良的改革策略,只是打破近百年形成的禁锢枷锁。

    当日渐熟悉之后,杨浩有种深切的体会,大宋是个繁荣璀璨的年代,却也是最令人绝望的时代。

    改革无望,造反没戏。

    一个被权贵、士大夫垄断的时代,一个被文人玩坏的年代。

    变革,

    唯有——

    破而后立!

    打破原有利益平衡,甚至是观念,才能重新谱写篇章,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否则,最终就像梨花白一样,但凡有好东西会被人巧取豪夺。

    好的观念,好的策略一出现,就会被一群自诩中庸平衡圣手,匡扶天下的文官们抹杀。

    然后在醉生梦死,自我陶醉中,等待着北方草原日渐逼近的铁蹄……

    只有当山河破碎,繁华尽灭之后,他们或许才会有一丝悔意与醒悟,可惜为时已晚。

    作为时代的“先知”,杨浩不希望有那么一天。

    不希望有靖康耻,不希望有“崖山之后无中国”……

    上天既然让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不做点什么怎么能行呢?

    为自己,为子孙,也为这个一俊遮百丑的时代的……

    去TM的过刚易折,操蛋的圆滑世故,到最后不过尽是委曲求全。

    人生岂能那般憋屈?

    既是少年,自当锐气十足,锋芒毕露。

    破!

    鼓起勇气,去挑战一些丑陋,打开一个缺口。

    而后立!

    渠成,则清水自流。

    能做多少,做多少吧!

    既然来大宋走一遭,总要做点什么。

    不求青史留名,只为少年意气,老来无悔。

    梨花白,就当是开始的契机吧!

    是你们吃相难看,丑陋卑鄙在前的,不说抽几个耳光回去,怎么着也得磕掉几颗牙才行。

    也好让他们知晓,欺人太甚,必自取其辱。

    也好让世人知晓,杨楼、杨家、杨三郎不是软柿子,不是谁想捏就能捏的。

    也好让自己知晓,出走半生,归来仍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少年锐气。

    后世传说,王守仁在树下枯坐,格物致知,成一代圣贤。

    杨浩也在枣树下坐了一夜,未成圣贤,但有少年觉醒,锐气锋芒。

    反击,从今日开始。

    杨浩找到沈放,请沈媛帮自己润色一封奏疏,一封弹劾奏疏。

    意思自己能直白表达,但该死的文言文,遣词造句少不得需要人润色。

    自家没有幕僚文书,只能劳烦沈媛帮忙。

    而沈媛得知杨浩要弹劾的对象时,满是震惊,一头雾水……

第一一三章 不合格的说客() 
吴育!

    杨浩弹劾的对象是权知开封府吴育,罪名是——不作为。

    东京城中既有人饮酒致死,流言不断,人心惶惶,身为权知开封府,自当查清真相,以安民心。

    御街之旁,州桥闹市,停灵街头,不止有碍观瞻。

    年终岁尾,正值外邦藩属朝贺之时,若让使臣们瞧见,难免引起误会,有损大宋形象。

    身为开封府府尹,视而不见,无所作为,有愧职守,有负圣恩。

    这道奏疏出现的很突兀,也有些奇怪。

    作为受害者的杨浩,按理说应该有求于吴育,可不登门求助,直接上疏弹劾,这个做法,有些……

    这个所谓的神仙子弟,似乎太过年少气盛,也不讲规矩。

    本来好像只是生意上的一些争执,但现在火烧到朝堂上来,意味好像有些变了。

    朝野难免议论纷纷,当此之时,奏疏从垂拱殿下发政事堂。

    这意味着,照章办事,尽快处理。

    这是…官家的态度!

    也不知吴育是何心情,当天便派了差役前往杨楼调查,查验结果酒水无毒。

    杨楼在售卖之时,也都有提醒,酒水醇烈,适度饮酒,并无不妥。

    确认几名醉汉之死,是饮酒过量所致,系个人行为,与杨楼无关,家属停灵楼前,纯属无理取闹。

    开封府出面,无论是死者家属,还是背后之人,都没有继续闹腾离去的理由,立即抬着棺材离去。

    杨楼门前立即恢复平静,杨浩从相国寺请了高僧做法,清除污秽之后,再度开门营业。

    美食美酒美人犹在,吸引力毋庸置疑。

    只要晦气不再,宾客自然会再度登门,恢复往日了热闹。

    但风波,显然不会就此了结。

    不过一两天,又有奏疏呈送中书,这次弹劾的对象还是权知开封府吴育,还多个衙门——三司。

    理由自是杨楼梨花白违背朝廷“榷酤之法”,理当严查严惩。

    开封府与三司竟然不闻不问,疏于查究,有失职之嫌。

    奏疏送到垂拱殿,赵祯笑了。

    事情闹到现在,最尴尬的其实不是吴育,而是他这个皇帝。

    杨浩售卖酒水,是他点过头的。

    当初在金明池,杨浩提到要酿酒时,他原以为只是小打小闹,规模产量,酒水质地只道是寻常。

    至于收税之说,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没想到杨浩捣鼓出了梨花白,引起轩然大波,到了现在这个尴尬的地步。

    当然了,某些人的无耻程度,也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准许杨家酿酒,确实是自己金口玉言准许的,不能不认账,但没有走正规程序。

    朝野其实心里有数,三司和吴育为何不查,最初孙五爷前去要求共同经营时,为何不提?原因就在这里。

    然而,现在有人直接上疏弹劾,好似是质问吴育和陈执中。

    实际上,现在是明知故为,打破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都给朕出难题啊!”

    赵祯苦笑一声:“杨三郎这小子,低调些来找朕不行吗?非得闹得如此惊天动地。”

    王守忠笑道:“官家见谅,他也是无可奈何,到手的红利却要被人拿走一半,换了谁都不会答应的。

    只是年轻人,办事欠妥当……不过起来也怪,杨三郎素来稳重,这一遭,有些太莽撞了。”

    赵祯叹道:“要走一半,狮子大张口啊,那小子可不是软柿子,焉能答允?

    一出手就闹得惊天动地,他究竟想做什么?苦了春卿,夹在中间,两面为难。”

    “吴府尹确有难处,说到底……还是要看陛下您的意思。”

    “朕的意思…他们将朕放在眼里吗?”

    赵祯冷笑一声,问道:“杨三郎呢,他在做什么?”

    “玉津园那边传来消息,杨三郎明日会去。”

    “哼哼,这小子,也开始拐弯抹角了。”

    赵祯笑了笑,沉吟道:“走,朕许久不曾射箭了,明日去活动一下筋骨。”

    “是,老奴这就安排。”

    ……

    沸沸扬扬的时候,杨浩进了玉津园。

    尽管现在是寒冬,玉津园里没什么花草需要照顾,但职责犹在,也算名正言顺。

    “听说你惹上麻烦了?”卫国长公主轻声询问。

    “小事情,不劳长公主挂念。”

    “需要帮忙做什么吗?”

    “不用。”

    “我知道你来玉津园的目的。”

    卫国长公主笑道:“我帮不上什么忙,不过皇兄……”

    “皇兄?”

    杨浩讶然看着卫国长公主,第一次从她口中听到这样的称呼,这意味着…

    “啊…”

    卫国长公主微惊,掩住嘴巴,良久才轻声道:“我知道,你平素来玉津园,是来做说客的。”

    “嘿嘿,受人之托,不过……”

    “不过…你有负所托是吗?”

    卫国长公主笑道:“这么久了,从来没听你说过皇兄的好话,没说什么让我理解,让我原谅之类的言辞。

    你…这个说客可有些失职啊!”

    “长公主见笑了,一个说客如果表现的太像说客,他的话也就没什么效果。”

    杨浩笑了笑:“再者,长公主本是心思通透之人,自己能想明白,岂用我多言?”

    “你怎么知道……?”

    “那日官家冒着生命危险相救,长公主当知自己在兄长心中分量。”

    杨浩道:“那种时候,电光火石之间,没有那么多算计,完全是本能反应,做不得假。

    至于过往,官家兴许自己太年轻,考虑不那么周全,忽略了长公主的感受。

    而今官家也为人父,想必深有体会,兴许也有后悔的时候……”

    见卫国长公主沉默不语,杨浩续道:“他是皇帝,看似是天下权力最大,最尊贵的人,却也是天下最为难,最迫不得已之人,长公主也当体量一二。”

    “刚说你这个说客当的不合格,转瞬便滔滔不绝了?”

    卫国长公主沉默片刻,竟然开起了玩笑,旋即摆手道:“皇兄在御苑射箭,去吧,你来玉津园,不就是这个目的嘛!”

    杨浩心中一动,卫国长公主原来还有如此聪慧的一面。

    他更意外的是赵祯,竟然如此“巧合”驾临玉津园,真是太给面子了。

    “长公主,在下来玉津园,首要是探望你,多谢!”

    杨浩欠身一礼,告辞去见赵祯。

    接下来,是一场“恶战”……

第一一四章 烙一张大饼() 
玉津园是个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除了作为行宫之外,也是皇家农场,每年官家都会来此观稻亲农桑。

    也是校场,皇帝与群臣,甚至是外邦使臣,会经常来此射箭,彰显尚武精神。

    同时也作为举行一些郊祀典礼的场所,功能应有尽有。

    今日,官家前来玉津园,名义上是与几个皇族子弟一同射箭。

    不过官家露了个脸,拉了两下弓弦之后,便成了几个皇族子弟的练习课。

    赵祯在一处殿阁内坐下,欣赏有些萧瑟的秋冬景致。

    不多时,王守忠匆匆而来,附耳低语几句之后,赵祯低沉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开怀的笑容。

    “果真?”

    “千真万确。”

    “好吧,看在这份功劳的份上,朕不枉走这一趟。”

    赵祯欣然一笑,吩咐道:“带他过来吧!”

    “是!”

    ……

    “参见官家!”

    赵祯正在悠闲饮茶,见杨浩进来,眉头一沉,冷声道:“你很能闹腾!”

    杨浩讪笑道:“官家见谅,臣也是迫不得已…”

    “迫不得已就公器私用?为了你的一点生意,不惜搅的朝堂不得安宁,让朕不得清净。”赵祯言辞之中,似乎多有不满。

    “官家,小臣并非是为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大宋……”

    “为了大宋?”

    赵祯眉头一挑,哂笑道:“朕知你素来巧言善辩,今日你到是说说,如何为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