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时光-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庆历三年西北战事初停燕云边疆安宁东京梦华璀璨皇帝励精图治臣子意气风发朝堂自由开明市井繁华文华鼎盛人才辈出正是大宋最好的时光长亭古道一个少年牵着黄狗跨过时空之门走进了清明上河
96608
第一章 一人一狗()
渭北,伏龙塬。
杨浩已经记不清转了多少圈,自打进了这片树林就有些晕头转向。
满地落叶遮掩了林间路径,加之雾气浓重,方向难辨,总有种原地打转的感觉。
鬼打墙?
看多了类似影视剧,杨浩心里莫名冒出这个不好的念头。
他突然有点后悔,也许不该来凑热闹。
春节回关中老家过年,一群发小难得齐聚,便张罗着着一起玩耍。
地点选在伏龙塬,项目是——细狗撵兔。
这是关中农村的传统活动,最早追溯到汉唐时期,渭北一带曾是皇家林苑,皇室贵族经常携猎犬于此射猎娱乐。
久而久之,便演变出“细狗撵兔”的民间习俗。
小时候时候,他们经常跟着叔伯、兄弟,牵着自家的细腰狗,一起上塬进山撵兔,那场面至今记忆犹新,是最珍贵的童年记忆。
后来大部分人外出上学务工,村里人越来越少,盛会曾一度中断。不过随着近几年民俗旅游的兴起,细狗撵兔再度兴旺起来。
故而负责组织的胖子一提议,迅速得到响应,有几位还特意拉上刚带回家的女友,相约结束后在塬上烧烤野餐。
杨浩本是来凑热闹,结果却成了苦力。
几个见色忘友的家伙,只顾哄女友,把东西全塞进自己的背包里,一转眼人就不见了人影。
背着东西自然走得慢些,俯身系个鞋带的功夫,竟然掉队了。偏不巧林间竟然突然起了大雾,以至于迷了路。
这片树林面积不小,同期栽植的杨树大同小异,满地落叶毫无差别,加之大雾弥漫,压根找不到参照。
转了好一阵,完全摸不着东南西北。
偏巧自家大黄狗冲锋在前,没跟自己在一起,否则还能凭借它灵敏的嗅觉找到路径。
无可奈何,杨浩只得掏出手机向一群损友救助。
这群“没良心”的家伙,没发现自己丢了吗?也不回来找找,待会肯定还要拿自己迷路的事开涮!
更糟心的事接踵而至,手机竟然拨不出去,信号全无。
见鬼!
杨浩暗骂一声,无奈只能先摸索着往前走,希冀能找到一块有信号的开阔地。
运气不错,走了不远,瞧见前方雾气渐弱,隐隐还有亮光,像是开阔地带,抑或树林边缘。
杨浩心中一喜,赶忙快步跑过去。
却不想,就在接近那片光亮的一瞬间,脚下好像被什么东西一绊,整个人便滚了出去。
倒下去的瞬间,杨浩似乎看到自家的大黄狗飞奔而来,紧接眼前亮光一闪,滔天水浪扑面而来……
……
在塬上摔了一跤竟跌进了水里?
怪哉!
来不及多想,滔天的水浪便扑面而来,呛得人七荤八素,杨浩只得拼命挣扎。
水浪起伏间,他看到自家的大黄狗朝自己游来,咬住了自己的衣领,止住了自己下沉的趋势。
关键时候,狗比人靠谱啊!
一丝自嘲从脑海中闪过,一人一狗拼命朝岸边游动。
眼看堤岸在前,可又一个浪头过来,杨浩几尽力竭。
完了!
然而就在绝望再次袭来的瞬间,一根树枝伸了过来,杨浩立即伸手抓住,被生生拉上了岸……
吐出腹中泥水,杨逸躺在河滩上大口喘息着。
生死一线,劫后余生啊!
还能看到天空,呼吸到新鲜空气,还活着,真好!
不过湿漉漉的衣服裹在身上身上,有点冷;腿上还有道伤口在渗血,也不知在水里被什么东西划破的。
杨浩强撑着坐起身来,目光所及之处,是同样浑身湿漉漉的黄狗,以及一大一小两个女子,刚才就是她们救了自己。
救命之恩,必当重谢!
然而当他看到两个女子的衣着打扮时,杨浩顿时愕然无语。
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的妇人,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看样子像是母女,古怪的是两人身上都是粗布衣裙,古装剧里的那种……
剧组拍戏?还是拍外景古装照?
杨浩环顾四周,没有摄像机,也没有摄影师。
树林、雾气,甚至伏龙塬全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一条水浪滔滔的河流,以及一片狼藉的平原,低矮的破房子,残垣断壁,瓦砾满地…
总之,极目望去,没有丝毫现代气息。
更不可思议的是,正月寒冬转瞬间成了中秋时节,周遭的大树叶子刚刚开始发黄……
回头再看看古装母女看着自己的惊疑眼神,杨浩好像明白了什么。
“大姐,请问……”
八九不离十,应该是穿越了。杨浩想和这位“土著”大姐确认下,并询问年代与地域,这是最要紧的信息。
不想刚一开口,妇人便面露难色道:“我儿子恐怕还比你大几岁哩,可惜…”
不是吧?
古人虽说早婚早育,但眼前这位妇人最多三十出头,怎么可能有二十多岁的儿子?
“哥儿,你十几哩?”
熟悉的关中口音,回过神来的杨浩倍感亲切,看样子还是在关中地界。
可是…十几?我有那么小吗?
杨浩不由暗自腹诽,但不经意间瞟见身旁的水滩里的倒影时,顿时再次愕然。
最新联合国标准的中年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青涩的少年,与中学时期的自己毫无差别。
再瞧瞧站在一旁的黄狗,似乎也年轻了许多,狗姿英发。
好吧,时空的力量实在匪夷所思!
……
“哥儿,你没事吧?”
“婶…我没事,兴许是落水受了点伤,脑子不大好使。”回过神的杨浩立即改了口。
妇人点点头,低声道:“好歹保住了性命…哥儿,你叫啥?家里人呢?”
“婶,我叫杨浩,家里人……”杨浩突然语塞,家人如今时空相隔,恐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可怜的娃!”妇人显然想到了别处去,低声叹道:“渭河发了大水,在渭北决了口,好多庄子,好多人都没了。”
渭河?我还在关中!
“是呢,我家就在渭河边上,大水进了村,村里人都……我在水里挣扎,以为死定了,不曾想家有忠犬,又遇到婶子好心相救,这才侥幸活命。”
杨浩灵机一动,立即为自己编造了一套悲情的出身来。毕竟在任何时代,来历不明都是大忌。
妇人满心同情道:“真是个可怜孩子!”
“婶子救命之恩,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杨浩俯身一礼,恭敬道谢。
妇人摆手道:“浩哥儿不必客气,大灾之年,乡里乡亲的,能拉一把是一把…何况我们还是本家亲戚哩!”
“您家也姓杨?”
“嗯!”妇人点头道:“他爹姓杨,渭河两岸姓杨的人家不少,大都是弘农杨氏子孙,可不是本家嘛?”
“好吧!”
再交谈几句,杨浩终于确定,当前是在关中华阴一带。
今年关中气候邪性的厉害,先是春夏连旱,几乎颗粒无收,中间似乎还糟了兵灾,一入秋则是连绵的大雨,渭水决口泛滥。
两岸不少村庄被淹没,死伤不计其数,活着的人也大都无家可归,只好出门逃难,东出潼关去寻活路!
水灾,逃难,要不要这么倒霉?
摊上了穿越这等不可思议事件也就罢了,还把自己扔到了一个灾荒年景,战乱之地。
先不说安身立命了,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洪水泛滥,往往会有饥荒、瘟疫,古代的官府救助估计是指望不上了,想要活命只能靠自救。
杨浩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单薄的身体,腿上的伤口兀自渗着血,腹中早已空空。湿漉漉的衣服裹在身上,秋风吹过,经不住瑟瑟发抖。
身边不离不弃的大黄狗是唯一的安慰,让自己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显得不那么孤单……
第二章 知恩图报一家人()
杨浩刚换了身干衣服,古代麻布衣裳,还有些不太不适应。
衣裳是那位妇人给的,据说原本属于她儿子,在洪水中不幸遇难,留着一身衣服当作念想。
至于原来那身冲锋衣和牛仔裤,已经扔进了渭河,那个尺码并不适合如今十几岁的身材,也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东西。
“浩哥儿是不是觉得晦气?”妇人看着杨浩的神情,怯生生地询问。
杨浩连忙道:“怎么会?婶子肯把如此宝贵的衣服给我穿,我感激都来不及呢!”
“那就好,这身衣裳你穿着倒也合身。”妇人盯着杨浩,眼眶有些发红,大概是睹物思人,想到了死去的儿子。
杨浩心中一酸,连忙岔话道:“婶子,天色不早了,赶路怕是来不及了,我瞧见前面有个村落,先去歇歇脚吧?”
“好!”妇人欣然点头。
……
临近渭河的村落,自然没躲过洪水劫难,满地的淤泥,以及残垣断壁上的水痕都是证据。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村子里已经空无一人。却不知是丧身洪水,还是逃难去了,但愿是后者吧!
杨浩找到一间勉强还能遮风挡雨的破屋子,又寻了些许破损的木家具,从怀中掏出了防风打火机。
这是适才换衣裳时,从牛仔裤口袋里掏出的唯一物件,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火焰燃起,潮湿的木材燃烧时有水汽从尾端喷出,发起连串的滋滋声。
三人一狗围在火堆前,享受着难得的微暖。
杨浩有心无意地与妇人拉起家常,本想打听点信息,却听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妇人娘家姓田,嫁到杨家之后便被称作杨田氏。其夫杨守业兄弟俩是营造的好把式,木匠、泥水匠都是一把好手,农闲之时在四里八乡揽工挣钱,日子过得颇为富足。
奈何天灾人祸不断,先是一场瘟疫要了大伯夫妻俩的命。他们夫妇便把侄子收养,连同自家儿子、女儿一起拉扯大。
眼看着两个子侄快要长大成人,洪水突如其来,两个少年为了保护(婶)母亲和妹妹,被洪水卷走了。
真是个可怜的女人!
一下子失去了仅有的两个子侄,对一个母亲而言是多大的打击,可想而知。
杨田氏抽泣道:“一个浪头过来,大郎和二郎就没了,我和雪儿一路沿河寻找,盼着能找到他们,活见人,死见尸都行。可惜踪影全无,倒是看到了浩哥儿你!”
难怪!
杨浩回过神来,难怪她们母女会远离官道,形单影只地出现在渭河边。也正是因此,自己才会得救。
天意吗?
“大郎、二郎要是有浩哥儿的运道就好了,可惜……两个孩子没了,将来到了地下,我该怎么向他爹和大伯交代?”
说话间,杨田氏泪流满面,泣道:“要不是还有雪丫头,我真想投了渭水随他们哥俩去。”
杨浩连忙劝道:“婶子切莫有此念头,你还有女儿,何况杨叔还在!”
“他爹怕是回不来了!”杨田氏抽泣道:“他爹去年被征去定川寨修堡寨,结果赶上党项人出兵,官军败了,死了好多人,县府没给家里发抚恤,说是他爹被掳走了。”
党项人!定川寨!
杨浩留意到这两个关键词。
党项人建立的西夏,那么而今应该是宋朝。宋夏之间曾在定川寨有过一战,好像是在仁宗庆历年间。
庆历!
熟悉历史的杨浩对这个年号一点都不陌生,他立即想到了宋仁宗,想到了范仲淹,想到了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
宋朝是华夏历史上比较富足繁荣的朝代,而宋仁宗又是宋朝口碑最好的皇帝,而今算得上大宋最好的时光。
还好!
不是兵荒马乱,战火绵延的乱世,杨浩已经庆幸,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
杨田氏兀自道:“我听人说,北边的延安府有很多人被党项兵掳走,都是有去无回,他爹恐怕也回不来了。”
党项兵掳人?应该是捉生军。
西夏人口少,所以常年派兵在周遭掳掠人口,称之为捉生军,宋夏边境的延安府是重灾区。还有屡次宋夏之战的俘虏,大多是要不回来的。
如此说,这位杨叔恐怕真回不来了。
没了丈夫,子侄尽亡,对一个古代妇人而言,是无比悲惨的事情。杨浩不知该如何劝慰,这时候,任何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娘,我饿了!”杨田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