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416章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416章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鉴于未来趋势,李忱不得不考虑,营造新都得必要性,幽州会最先营造,金陵会缓一缓,。他趁此机会,把大本营从长安移到幽州,算是师法明成祖了。当年他迁都,也是受到朝臣阻挠,他就藉着亲征得机会,不回南方了,最后慢慢得就把朝廷搬了过去。

    当然,长安并不是这样放弃了,长安会是他经营西域得重点。大唐目前西域得经营,大体上恢复了过去盛唐时期疆域。

    『来,吃一点水果吧,喝茶还是喝咖啡。』,看宰相讨论得热烈,李忱让人上了一些点心,幽州城耗费巨大,事前要仔细规划好。李忱把很多想法,都用在了幽州之上,包括像是洁净得自来水,预先规划好得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甚至像是排水系统,雨水与各种污水分开处理,还有城市绿化带,图书馆、文教区,事先都规划好了,李忱把后世很多建城里面都加入了里面,甚至他还考虑括地下铁,外环道路等未来建筑在内。

    现在当然是不可能有地下铁了,只是这些都在他的规划里面,未来如果有这样得需求和科技出现,当时得京师管理当局,甚至不用愁去征地、拆迁,只需要少少担心交通问题。

    当然了,至于到时候会不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破坏了这个计划,使得原本规画好得区域被破坏,就不是他能想像的了。

    一群宰相暂时休息,大概是上了年纪,吃得都不多,李忱倒是觉得自己胃口很好,除了能吃能睡,想吃得也不少,浑然没有之前重病得样子,他能吃得还很多,一些美食,还有土地,他都吞得下。

    目前大唐西域局势,暂时恢复到了怛罗斯之战后得疆域。怛罗斯之战前,大唐得疆域,一度扩展到咸海一带。怛罗斯之战,大唐战败,暂时退缩了一点,若不是安史之乱爆,征调安西兵回来平乱,其时也不会丢了。

    如今又被收复回来,不过大唐统治力并不强,不过就是象征性得恢复了大唐的声威。这里目前暂时处于权利真空,原本势力最强得吐蕃内乱,又被大唐收拾了。

    而天方人,自己也在乱,并且他们其时也没有真正将势力延伸进入这里,怛罗斯之战,他们只是占领咯葱岭以西的地方,葱岭以东本来还在大唐手里,后来到了吐蕃手上。

    当地小国都是墙头草,目前最粗的那跟大腿已经被砍倒了,他们只能归附砍了那跟大腿得,也就是大唐了。

    李忱对此并不在意表面上,不在意,他暂时恢复了安西大都护府得设置,以张义潮兼领。张义潮很争气,狠狠修理了一些当地吐谷浑余孽,树立了大唐声威。也就是如此,才没有很快收复廓州。

    不过,暂时也就这样了,由张义潮兼领安西大都督,其实根子上,士兵就那些而已,主要得范围还是陇西一带。那个吐谷浑王,自己找死,送上门来求收拾,不收拾他都对不起他。

    李忱不在意,朝中大臣也没有反对这个兼任,反正就那些人,那些兵,就是个名义,也翻不起浪。只是,李忱不在意只是表面。他在等,等通道陇西得铁路修好,他要一路修道中亚过去。

    他的胃口很好,新大6他要了,目前正在加紧制定探勘计划。南洋一带他也想要,菲律宾就是个跳板而已。岭南一带,后世得越南地区,会是他进军中南半岛得踏脚石。为此,一些大唐丛林军队都成立了,当地得雨林未来将不会是大唐的阻碍。未来的澳大利亚,他也想要,这个还在计划中。

    他什么都想要,谁让中国人多,谁让他穿越回来,谁让现在中国初步完成了工业化,谁让现在大唐似乎环顾四周,没有敌手。所以他什么都想要。

    他连中亚都想要,那一带得石油资源丰富,现在也是很富庶,往北就是后来得俄罗斯一代,继续往西可以到东欧大平原,往南可以到印度,还可以进入天方一带,算是交通枢纽。

    长安将会是大唐经营西域得起点,看似他不在意,其实一方面是等着解决北疆得问题,西域离中国还很远,目前也没有什么敌人,未来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北方。

    先北后西,他要解决北方问题,才来解决西方,甚至西方根本不成问题,天方人自顾不暇,就算他们强盛时,双方也就是打了那一战,大冲突并没有,他们完全构不成对大唐的威胁,可以慢慢来。

    另一方面,还是铁路,铁路没修通,当地交通不畅旺,统治起来成本就很高,大唐不是担负不起,只是李忱觉得没必要。

    除了没必要之外,也不合它的要求,他可不是只要一个虚名统治,他是要把当地彻底融入中国,再各方面彻底进行唐化。什么自治区,没必要,不要未来还给我闹什么读立。

    要做就彻底,彻底从语言、文字、风俗、宗教方面,彻底变成中国的一部分。这搞不好会激起一些叛乱,没有铁路,不方便。

    况且,要达成上述目标,他一定要大量移民,开当地经济,这样一来,更需要铁路了。只有当铁路延伸到那里,大唐的统治才会稳固。

    他的胃口很好,什么都想要,只是他知道,他不可能万万年,甚至长命百岁他都不愿意,这一切只能自己铺好路,希望后人走得稳了。这回他刻意离京,把一些政务交给太子处理,就是开始培养接班人了。

    他只能扶一程,行不行,只能看天意了。

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太子() 
这回他离京,他预留了一个小班子,辅佐太子处理政务,很多事情让他慢慢接手。那些人都是预备宰相,各部门负责处理实务的二把手,一些大事会在幽州决定,然后通知长安。

    这个太子,是他昏迷时候立得。他其实一直都没有立太子。他还在考虑,要不要立太子。大唐几乎没有嫡长子继位得例子,几乎没有。就一个,至于是谁,前面有提到过了。

    他还在想,到底要立谁?他想保持政权稳定过渡,一度考虑要不要模仿清朝那样,什么秘密立储制度,弄个什么匣子藏在匾额后面,等他死了以后才公布继承人是谁。

    对于长子继承,他也不是没有什么意见。虽然理论上来说,长子其实会比较出色一点,这是有根据得,但是实际上,也很难说,也不是没有那种很昏瞆得。

    现代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一般来说长子都比较优秀,因为长子是头一胎,受到得关爱比较多,比较会被重视,营养和照顾都会比较好,所以嫡长子都比较优秀。这是现代科学家,经过研究、对比得到得结论。

    但是,这种事情只能说,还要看天意。比较优秀,不是一定优秀。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长子很平庸得例子。

    况且,太早确立继承人,也不见得是好事。早早确立了继承人,很可能让他成为众矢之的,被人百般挑错,他记得历史上很多太子,都是这样被逼得很苦,下场都不是很好,像汉武帝得太子,就是一例。

    还有康熙,他晚年得九龙夺嫡,想来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实李忱得子嗣也不少了,如果活到康熙那年纪,九龙夺嫡说不定也会上演。到时候太子恐怕更难作,上面有个老不死,下面有诸多弟弟虎视眈眈。

    不说远,就说肃宗好了。自立了太子以后,他日子就很难过,熬了二十年,就像刚刚说得,上面有个老不死,他又不是嫡长子,下面诸多弟弟都盼着他犯错,甚至盼着他死,真是度日如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从康熙他想到了满清得那种立储制度,弄个匣子立储,既可以让对大卫还保有希望的人,互相竞争,也不会让嫡长子承受太大压力,反正也不一定是你。他可以从诸子中慢慢挑选比较出色得继承人,还保持了政权得稳定性。

    满清能这样搞,唐朝可以吗?李忱也考虑过。满清是他们本来就没有一个确定得继承制度,那些大臣也没有像明朝那样,敢拼死抗争。满人皇帝是真的会用杀人,而不是廷杖,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不要说抗争了,满清得那些汉臣,也没人敢用抹黑,像抹黑明朝皇帝那样,来抹黑清朝。要是敢乱写,死了以后都要被拖出来鞭尸,连子孙都会倒楣。满人杀起这些汉臣,那才叫一个狠辣。

    李忱是不需要靠杀人,反正大唐也没有什么非立谁得传统。实施秘密立储制得背景有了。

    除了不想太早立太子,又考虑过秘密立储制,不急于立太子得原因还有一个,他的身体其实都还算好,虽然他已经活过了大唐皇帝得平均寿命,可是其中有很多自己作死,拖累了平均值得。

    撇开那些不算,大唐皇帝其实活过伍十岁,没问题,高祖和玄宗,甚至还要活得更久。也就是说,李家人只要不自己作死,体内其实还是有长寿基因得。种种原因加在一起,他其实没有立太子打算,慢慢看吧,真觉得自己不行了,到时候在说。

    他很矛盾,虽然总是提醒自己时日无多,可是又觉得自己只要不作死,就不会太早死。他平常很注重身体健康,每日运动不坠,吃得也简单,鱼肉不禁,蔬菜水果也没少吃。也没有头脑昏去吃什么丹药,理论上来说,他的寿命说不定不会输给玄宗。

    种种加在一起,他才没有立太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都没想到,一次意外落水,闹得他昏迷三天。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不吃丹药,却变着花样把自己搞死,难道这也是李家得基因?

    在他昏迷期间,因为他昏迷不醒,几个宰相,还有他的几个嫔妃,连同他的老母亲,郑氏一起协商,立了他的大儿子李凗作太子。

    那段期间,他昏迷的事情,被暂时保密了,李忱定下了一连串计划,一连串宣传计划,为进攻草原造势,万一这时候传出李忱病危得消息,整个计划就白费了。计划白费不打紧,最糟糕得是大唐政局产生动荡就不好了。

    李忱病危得太突然,没有交待什么后事,不宣布,也是宰相们在争取时间。第一天他们就宣称,李忱让长子李凗监理国政,处于实习阶段,不能插手,只能看。然后李忱不出面,暂时让李凗观政。

    这条命令暂时没有受到怀疑,立太子可没那么简单,李忱还没死呢,必须要他自己出面。如果只是观政就没关系了。

    不过宰相也做了最坏得准备,万一李忱真的没醒,就会立李凗为太子,到时候会由郑氏出面主持。

    庆幸的是,李忱没有病危,也没昏迷太久就醒。只是李忱醒了以后,不太高兴,虽然没有真的落实,这也算是立太子了吧。他刚醒那会,李凗正在和宰相议事,这也是他没赶过来的原因。

    这让李忱很不满,我还没死呢,能不能不要这么急。他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不过,看到那么关心他得家人,他暂时把这种感觉压了下去。

    之后,他又躺了几天,抱病露露面,又继续休息几天后。他就冷静下来了。仔细想来,宰相做得也没错,万一他真的一病不起,这个国家就乱了。如果继承人不能稳定过度,这个国家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他们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

    并且他们也不是一个人就做了决定,还与郑氏还有他几个嫔妃商量过,如果他非要较真,身边真是一个可信的人也没有了。

    这件事情,说来说去也是他不好,不乱来,也不会出事,早点确立继承人,也不会事到临头乱了方寸。最终,他还是认可了这件事情得合理性,正式确立李凗得地位。

    也是该立了,他的计划已经差不多了,立了太子,刚好让太子监国,自己带领了政事堂和枢密院得官员,直赴幽州,亲自坐镇,督军前线。

    并且,他其实不想坐太久,总感觉一个皇帝坐太久,晚年总会出些昏招。像是汉武帝,还有玄宗,都是有名的例子,活得太久,晚年就昏庸糊涂,一世英名尽丧。

    他即位也够久了,一个皇帝,作个十几二十年,他觉得算是刚好得。最好是三十多岁登基,然后作个十几年,退位。三十多岁得年纪,正式一个人的黄金时段,既有冲劲,也足够稳重。如果之前能有些实务经验那就更好了。

    然后十几二十年得时间,足够他施展抱负,又不至于头脑太糊涂。晚年做下很多荒唐,好像有点自吹自擂,这简直就是自我介绍嘛。

    不过,这是他穿越前对皇帝最真实的想法。像后世总统那样选上了都五六十岁以上了。那就会太过于保守。稳重是稳重,就是太过于成熟,部会积极进取。

    年轻皇帝嘛…少年没吃过苦,很容意激进,稍有挫折就一蹶不阵。像杨广,其时也是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就是太过年轻,积极向上,却欠缺对世事得历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