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415章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415章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唐军还不急进,大概是怕中了他们的陷阱。他们祖辈就曾经多次,打败轻车简从,孤立无援得唐军。缓进,彼此间互相援助,确实是好办法,可是,这样一来,消耗可就多了。

    这让他看不起那个天可汗,大概他老了,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就像那个曹操一样,击败强敌袁绍,却没想到输给弱小得东吴,人老了,就是会昏瞆。唐狗皇帝的昏瞆,就是他们的机会,说部定可以完城前人从未完成的伟业,俘虏一个大唐皇帝。越想,云得实越发有信心了。

    对阿,那些唐狗笨死了,我不持缰绳,都可以跑赢他们。就是,唐狗太懦弱了,都只会远处开枪,根本不敢与我们近战,只要给我机会,我的马刀一定可以饱饮他们的鲜血,到时候多杀几个唐狗来祭旗。只要给我们契丹勇士,一把刀,一匹快马,哪里都可以去,不像唐狗,只会靠火枪,等火药打完,就是软蛋。

    云得实来了信心,众人也被他感染,纷纷藉着把唐军贬得一文不值,来彰显自己的勇武。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敢放开嗓子吆喝,被唐军发现,可不是那么好走脱得。

    云得实反而一声不吭了,任由伙伴说,这话有点刺耳,唐军懦弱、不敢敌?他多希望,那是敌人对他的评价,能够在远处消灭敌人,又何必与他们近战呢?骑射可是草原人最喜欢得战术,难道日后只能拿来打打鸟兔,再也无法派上用场了吗?

    安静,有唐军出来了,怪了,他们在做什么?,突然,云得实发现了一些异常,有十几辆唐军人的马车,离开了营寨。他带上伙伴,小心得跟了上去。

    这队唐军很古怪,没有依照他们一直以来得规律,开始往前线运补,而是离开了,既有路线。

    好机会,我们去抢上一把。你疯了,没看到这波唐军人数不比我们少吗?我是说,回去招集族人,抢了这只车队。看到这只离群得马车,很多人都兴奋起来,虽然不知道里面装得是什么,可是唐人太富庶了,随便拿点什么,对他们来说,都是宝贝了。当然,如果能抢到一些大唐火枪和火药最好了。

    这只车队,离开了营地数十里,云得实很有耐性得跟着,然后跟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这里云得实认得,曾经是契丹人的放牧地点。每年春天到来,契丹人会在这里放牧,年轻男女会在这边谈情说爱,父母在这里教育孩子。

    这是一个好地方,水草丰美,有地下水涌出,这附近得草会长得比较茂盛。可如今,人去楼空,为了避开大唐军队,这里只剩下一片草原。

    跟踪这只车队到了这里,就见到车队停了下来,然后他们干了一件事情,开始烧荒。

    烧荒,这是汉民族对付草原上游沐民族得一个方式。游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有草地,就有牛羊,有牛羊就有补给。因此,草地对那些牧民来说,世非常重要得。

    故而汉民族会组织军队出塞烧荒,放火,顺着风势,把那些有茂盛草原得地方,一把火给烧了,这样游牧民族就不会靠近大唐。没有草地,对那些游牧民族来说,就等于没有补给。没有补给,就不会产生威胁。

    原来唐狗事来烧荒得。,一个人不屑道,现在烧有什么用,这里草根本没长多长,尤其是现在还是初春,现在烧了,很快又冒芽了。烧了刚好当肥料,等唐狗退走,他们再回来,这里又是茂盛得草地了。

    草地可不像汉人得庄稼那么娇贵。一把火烧下去,庄稼全烧完,汉人一年就要饿肚子。虽然他们也靠草地维生,不过,他们又不用照顾,过了一段时间,很快草地又自己恢复了。

    只是,这群唐军,显然目的不在这里,他们不知道,烧荒要秋天烧才好,那时候草正长,又干燥,最好烧了。现在初春,草短水汽重,很难烧。所以,接下来他们做了一个让云得实和他的小伙伴,惊呆得动作。更正,让他们惊讶,之后暴怒得举动。

    现在的李忱,正在休息,他身前是一个模型,一个城市得模型,规模还不这是一个一千比一得缩小模型,一群宰相正在模型前面,讨论着什么,李忱能休息,他们可不能。

    若是没问题,就完全照这个方案做了。,李忱稍微闭了闭眼,就开口说道,圣人,是否要暂缓,如今大战方启,又要如此兴师动众,大兴土木,对国库负担太大了。

    大吗?还好吧,这工期可长了,完全可以慢慢来。,对于宰相暂缓得意见,李忱不以为然。

    现在,他和宰相们讨论得是,营造新都得事项,李忱公布了一个大唐的建城计划,重新确立了大唐的四京体制。

    大唐,曾经一度有四京。分别是原来得京师长安,西京。东京洛阳,如今变成中京,另外就是南北两京了,东京,暂时没有,也许未来会在新大陆,建立一个东京也说不定。

    这其中,要营造两个新的京城。长安和洛阳不变,扩建幽州为北京,原先的是太原府。而南京呢,原先是益州。

    当初玄宗幸蜀,到益州躲避安禄山,改益州为南京,两年后废除。李忱又回复,不过地点改了,不再是益州,而是后世南的京。

    后世得南京,曾经的六朝古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都城,三国时期的石头城,如今叫做升州。

    不知道是不是忌惮此处得地形,有龙蟠虎踞之像。自隋灭陈后,隋唐两代,都在打压此处。先是隋毁了建康,只有一个小小的石头城,为蒋州。唐代置江宁郡,后改升州,地位实在不高,还个府都没捞到。

    直到如今,李忱重新回复他原先的重要性,将此处改名为金陵,定为南京。不过,这也不是李忱首创,德宗时期,德宗似乎就有意迁都此处,因为长安实在是运补困难,加上藩镇割据,江南税赋都运输不到长安。

    既然如此,干脆迁都到升州,靠近财源,这样说不定还有条生路。最后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不了了之。

    这一次,说是御驾亲征,其实他就是常驻幽州了。并没有打算到前线去。他不是什么军事天才,也不是什么武力过人得猛将,去前线,根本是乱弹琴。他到幽州就够了。

    离前线近,有什么需要决断得,可以马上决定。一方面也是这场是倾国之战,他坐镇前方,可以起到一个监督作用,警告百官,我在盯着你,不要给我乱来。

    最后一个目的,就是藉此确立北京得地位了,他连整个领导班子都带来了。

第五百八十二章 胃口很好() 
大唐,需要新的都了。一个都,在李忱看来,有几个功用,比方说,汇聚资源。中国不管那个朝代,京城都是人口以及各种资源得聚集处。中华大地上,源源不断粮食、金钱、人力、关注度,都会聚集到京师。

    其实这点,不管古今中外都差不多。那怕是外国,一个国家得都,几乎都是最尽善近美得,受关注度也是最高的。虽然很多城市,或许因为经济展,以及地理优势可以抢走都不少光彩,可是政治上,这里永远是焦点。

    既然是焦点,那么放哪里就很重要了。以这个时代得通讯技术来说,这个都,必须得放在一个比较要紧得地方。就拿明代和东汉来说好了。

    明成祖将京城由南京迁到他的封地,北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代皇帝将自己至于最危险,最值得关注的地方,这份气魄,比后来那个朝代,强了不之到多少倍。

    在网上和人家争论明清的优劣,他总喜欢拿这点出来说嘴。其实清中叶开始,中国的衰落,根本就是满清得无能与他们那种宁与外人不与家奴得心态害得。

    那个时候,西方科技也没比中国强到哪去。什么船坚炮利,那根本是满清自己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心态造成的衰落,清中叶造得炮,比清初还要糟糕。难怪他们炮利,因为你们自己没用。

    如果换成明朝,君王不会逃,也不会妥协,我就跟你耗,你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我就是不谈判,不退让,什么割地赔款,都不要想,丧权辱国条约更是没影,中华国力在那个时候,还过那些列强,又占有近距离优势。

    号召勤王军,我打不赢你,我也可以困死你。耗到最后,看谁赢,看谁先拖不下去。展现出坚定得态度,让那些洋人看看我中华民族得勇气与决心,看他们还会不会,敢不敢,瞧不起中国人。

    好吧,扯远了。来对比一下明朝和东汉吧。东汉都在洛阳,位置是不错,四通八达,交通方便不说,周围也有险关可以防守。可是,距离边关太远了,结果东汉竟然被羌乱给拖垮。

    没什么了不起得羌人,屡屡作乱,让东汉疲于应付。拖垮了东汉财政,虽然这其中可能很有问题,内中可能有很多李忱在历史课本上没看到的原因,不过,若是东汉当初一开始就定都长安,羌人哪有什么作乱的机会。

    不要看长安和洛阳就是两隔壁,不过那时候没有运河,运输就很不方便。若是一开始排除险阻,定都长安,想方设法减少粮食转运得不便,那东汉怎么会被拖垮。

    所以,李忱觉得,一国得都,很有必要放在一些比较需要关注的地方,最好是边患在哪里,就靠近当地。这样固然有危险,万一出了点什么差错,就很危险,像安史之乱后,吐蕃侵扰大唐,连长安都丢了。

    可是,这样也可以让君王警惕,距离近,就有一些危机感。时刻保持警惕,这很重要。李忱最痛恨得,就是以为天下太平,就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此外,定都边疆还有开边疆得好处。因为都会聚集大量人口,带动大量资源至该处,这样一来,就可以带动边疆展。

    在台湾曾经有迁都的提案。就是将政治中心从台北迁到台南。虽然在李忱看来,有某营在政治操控,台湾格局就是北蓝南绿,以浊水溪作分界,将政治中心从北方迁到南方,这影响深远。

    可是呢,从经济层面考虑,都会汇聚大量人口,势必会造成资源倾斜,这样对开某地帮助不小。以台湾来看,将政治中心迁到南部,势必对南部展大有好处,可以平衡南北展。

    以明代来说,南方富庶,定都南京,势必让南京更加繁荣。不过,就算不定南京,南京也会很繁荣。燕京就不同了,没有都得光环加身,展势必会比较差。定都燕京,正好可以起到一个将南方资源运输到北方得效果。可以平衡南北展差距。

    明代就已经出现严重得南北经济差距了,显现在科举人数上,朱元璋还不得不把科举分成设立南榜和北榜。

    从政治方面来看,燕京地理位置重要,算得上是北方得咽喉,明代边患又来自北方,如果定都南京,那对北方反应会很不及时。东汉洛阳距离长安还不算太远呢,就把东汉拖垮,南京可是距离燕京更远。若是为了防御而屯聚重兵,难道明成祖不担心再来一次靖难吗?

    虽然展边疆,有很多方式,可是新立一个都,算是一举两得了。照台湾话说,这叫摸蛤仔兼洗裤,一兼两顾。

    李忱这趟来到幽州,就是打算常驻了。他出了京师,可是把整个领导班子都带来了。就是没打算很快回去。虽然幽州和长安通了电报,可是电报不是电话,传递讯息可没那么方便,一些急事可以用电报,可是朝廷一些正式且复杂的讯息,还是要靠传旨。所以他不可能在幽州遥控政局。

    他也不得来不来,他这回草原攻略,他定下了一个大方案。在会议上,把那个翰林学士,吓到失态。营造新都,只是其中一个步骤。

    营造幽州,有其迫切得必要性。因为,长安实在负荷不了了,长安担任中国的都,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秦开始,到西汉,就几百年。这些其实都还好。自唐定都长安后,这个破坏才严重。

    先就是环境上得破坏,汇聚了如此多的人口,导致关中地区被过度开。还有就是时代变迁,导致整个北方,降雨越来越少。越来越干旱。到了北宋,长安就承担不起京师的责任,但是这一带作为西夏与北宋僵持得战场,宋军还是要不时烧荒。

    草木太茂盛,才要烧荒。这让现代多羡慕阿。到了现代保育都来不及了,还烧荒。除了环境破坏,也是因为降雨日少。喜马拉雅山越高,挡住了来自印度洋得水汽,让整个北方越来越旱。

    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西域还有三十六国,可是到了唐代,国家数目锐减。这种情况到后代,只会更严重。远古时期,西域还是一个大草原呢,从一些原始壁画就可以看出来。就是因为降雨日稀,才让这里越来越旱。

    有鉴于未来趋势,李忱不得不考虑,营造新都得必要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