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西州制霸 >

第201章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201章

小说: 三国之西州制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贾诩给刘范献“无中生有”之计,此计一共有三部分。为了让于夫罗认清事实,刘范让刘诞给他设了三次局。原来,那些在于夫罗邻桌旁议论的人,是锦衣卫;后来坐在于夫罗身后的鲜卑使者,也是锦衣卫;再后来,进驻驿馆的西域各国使者,还是锦衣卫;那个认出须卜骨都侯、为栾提羌渠算卦预言的西域僧人,也是锦衣卫;就连那个被匈奴探子发现穿着汉宫宦官服饰的,也是锦衣卫。

    无中生有,就是让本来没有的,给冒出来;或者是让中计者认为,他看到的本来没有的其实是有的。为了实施这无中生有,锦衣卫可算是费了大力气。假扮鲜卑人的锦衣卫密探,要求是精通鲜卑语,刘诞翻了半天花名册才找到两个人;假扮西域神僧的,又要自带大忽悠的特质,能把人说的五体投地、毫无怀疑的,言语之间毫无破绽、滴水不漏,这样的人才,在锦衣卫体制里就那么一个。

    无中生有之计实施,最重要的还是各个环节的互相配合,就锦衣卫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和职业素养提出超高的挑战。比如那个假扮西域神僧的锦衣卫密探,其实根本就不会算卦,而且算卦也不可信,要不是在美稷城其他的锦衣卫给他提供了须卜骨都侯的信息,神僧也难以取得匈奴贵族的信任,从而被羌渠单于接见。

    要是在茶馆上假扮客商的锦衣卫正忽悠于夫罗时,假扮鲜卑使者一行人的锦衣卫姗姗来迟,那于夫罗绝不会相信他们的话。只有所有人出现得恰到好处,出现得合情合理,才能让于夫罗生不起疑心。

    整个计划,要求锦衣卫密探一间的配合必须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只要有一个人错漏,整个计策就会全泡汤。而且,万一于夫罗看出了无中生有之计,刘范就处于被动局面了。但在刘诞的管理下,锦衣卫密探们的训练,并不比西凉军中最为精锐的虎卫军和陷阵营的训练来得轻松。即使是虎卫军和陷阵营,要求的也不过是单一的军事训练。而锦衣卫由于是个情报组织,就必然要求熟练掌握多种技能。比如,刘诞就很注重培养锦衣卫的外语能力。就连刘范一时之间找不到翻译人才,都要抽调锦衣卫密探过来做翻译官。

    锦衣卫实施的“无中生有”骗局,加速了匈奴人的屈服。让于夫罗和他背后的匈奴贵族都误以为,刘范真的把鲜卑人、西域各国都请来了,其实并没有;他们误以为,朝廷已经派宦官去密令匈奴中郎将动手了,其实朝廷还在论证要不要征用匈奴人的战马;他们还误以为,今年的冬天会比往年寒冷,其实懂点天文的学者,都预算到了一月,天气就会恢复正常,积雪融化较早,雪融化后,露出的牧草足以让匈奴人渡过难关。

    无中生有,也让刘范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当然就是超廉价的

    牛马。匈奴人把五百万多头牛卖给他,这意味着几乎每一个即将进入西域的流民,都能分到一手一头牛。还有十二万匹战马,虽然品质稍微比西域马差一些,主要是在体量上比西域马矮一些,速度没有西域马快速。但匈奴人的战马和鲜卑马一样,后来培育成了蒙古马。这些马就具有比西域马强一些的持久力,也比西域马耐粗饲、耐饥渴一些,不容易生病。

    匈奴人多余的战马都让西凉收走了,刘范就等于是切断了除开西凉以外的中原输送优质战马的最大的一个渠道。从此以后,中原再想进口战马,已经把大部分的战马半卖半送给西凉的匈奴,能卖给中原的战马,不会超过三万匹,因为培育战马十分困难。

第三百五十二章 监牧制度() 
以后要是中原地区的军阀再想获得战马,建立骑兵部队,就只能往幽州以北的乌桓人和鲜卑人身上打算了。但乌桓人的势力不如匈奴人,人口少,骑兵更少,还受朝廷钳制(朝廷也设立有乌桓校尉);鲜卑人在幽州之战后一蹶不振,四分五裂,没有几年时间不能缓过劲来。幽州之战中,刘范还间接地把鲜卑人分成和连、轲比能、素加、弥利、厥机、蒲头等六个大部落(其余还没发迹的宇文部、拓跋部、段部、慕容部等,这些后来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大显身手、大放异彩的部落,还在从大兴安岭往辽河流域迁徙来的路上),彼此之间,内斗频仍,这时候更需要战马。

    所以,乌桓人和鲜卑人恐怕是很难给中原输送战马了。刘范粗略地猜测,最多中原能得到大概十万匹战马。而洛阳之盟规定,刘范还要把二万匹战马赔给朝廷。如此一来,包括朝廷在内,整个中原地区只能有规模不过十几万的骑兵。

    再加上,东汉朝廷必然会灭亡,中原必然会分裂。中原大地上,届时是军阀遍地。能够建立骑兵部队的,或许只有北方地区靠近夷狄的军阀才能做到。像在淮河以南、秦岭以南的军阀,想获得战马,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经过这次对匈奴贸易的成功,刘范又获得了十二万匹战马,除开要给朝廷的两万匹,总共有五十四万匹战马,另有劣马六十多万匹。这样的数量,足以超越武帝时期的五十万匹战马,唐朝时期的七十万匹战马。这样一来,拥有五十多万匹战马的刘范,就在兵种和战斗力上把以后可能出现的敌人,远远地甩在身后。

    为了安置好数量庞大的战马,刘范又特意在西域开发计划上加上一条,建立监牧制度。监牧制度是唐朝所创。有唐一朝,从未缺乏过战马,除了唐朝的领土中有广阔的产马地以外,还有监牧制度所带来的规范和便利。监牧制,就是在牧场设立牧监,派专员对牧监进行管理。每个牧监的长官有监,副监,丞,主簿等。监以上,还有监牧使。

    每个牧监,依据所监牧的战马的数量,分为上中下三品。上监有战马五千匹以上,中监有战马五千匹到三千匹之间,下监为三千匹以下。而且,监牧制度并非只针对战马,还包括了对其他杂畜的管理。杂畜也就是牛、绵羊、山羊、驴、骡、骆驼等牲畜。一般这些不怎么重要的牲畜,都安置在下监。上监和中监一般只管放牧战马。

    为了便于管理,刘范设立了一共五十个牧监。这五十个牧监,都是在刘范的地盘上四个大型牧场设立的:山丹、羌中、天山和伊犁。等匈奴人交付牛马,刘范所保有的战马加上劣马,数量就有一百二十七万匹;牛就更不用说了,数量有八百二十万匹。至于羊、驴等杂畜,数量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说,刘范所蓄养的牲畜总数,已经是凉州人口三百五十万的四倍有余。平均下来,每个凉州人都能分到大约四头牲畜。这么多牲畜,管理起来可不轻松。为便于管理,也是为了重点保护战马,刘范提高了上监的数量到一万匹战马以上,中监数量为五千匹战马以上,下监只负责管理劣马、牛、羊等杂畜。

    五十个牧监中,一共有三十六个上监和中监,其余十四个下监。三十六个上监和中监中,又有三十个布置在羌中牧场和山丹牧场,其余六个布置在天山牧场和伊犁牧场。十四个下监,六个在山丹和青海,八个在天山和伊犁。

    其实,天山和伊犁两地的水草更为丰美,理应把大部分战马布置在那里。但刘范的战略重心不在西域二州,而是凉州。以后逐鹿中原,刘范总要从凉州出兵。西域二州面临的威胁,现在只有孱弱的乌孙等国,还没有涉及到乌孙以西的安息和贵霜两个强国,还用不着那么多战马。攘外必先安内,刘范要先东进中原,一统天下,而后恢复货殖。中原历来都是各王朝的重中之重,深厚的底蕴不是凉州、天州和昆州这些刚刚兴盛起来的州郡能够相提并论的。只要治理好中原,利用中原的人口和资源,实力方能更上一层楼,才更有把握向西域以西拓展疆土。

    唐朝的五十个牧监之上,还设立了八个监牧使,对牧监进行管理。监牧使之上,则是太仆寺的长官太仆。但刘范还只是个西北军阀,总不能在西凉设置太仆。要知道,太仆可是朝廷的九卿之一,掌管军队的物资供应,位高权重。如果设立太仆,就是违背了洛阳之盟。刘范倒是不怕朝廷会因此而报复,而是更怕朝廷会因此停止流民的输送和两地的通商,况且天下人也不会认可一个军阀另立朝廷。不过,刘范的师傅卢植曾经做过太仆。

    正好卢植以前就是太仆,对管理战马等战略资源应该很有经验。于是,刘范将牧监置于讲武堂之下,成讲武堂下辖的机构。由讲武堂的祭酒,也就是刘范和卢植两个人直接管理。由西凉军的最高指挥中心,同时也是西凉军的军官学校——讲武堂负责管理牧监,还可以将战马紧密地西凉铁骑联系起来。万一战端开启,刘范就能迅速地调集战马和与军事相关的物资,给西凉军使用。

    为了管理好这么多牛马,刘范在西凉和西域招募了十万多幸存的西域人进行管理。这些人主要是之前西域各国的人,如楼兰人、焉耆人等,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汉人。经历了西域之战,西域人所剩无几。剩下来的人,也大多数是妇女。所以,就算把至关重要的战马交给他们,他们也翻不起什么风浪。由于大多数牧监都在凉州,刘范还顺便把西域人从西域调到凉州,加速他们的汉化。这么做,合情合理,不会引起西域人的怀疑。

第三百五十三章 无敌铠甲() 
等于夫罗带着和刘范签署的买卖合同,回到美稷城时,匈奴贵族们十分吃惊。贵族们没想到他们那么多牛马,可谓是让匈奴失去了半壁江山,竟然才换来了不到十一亿钱。于夫罗解释说,有其他的市场竞争者的出现,才导致价格如此低廉。匈奴贵族虽然不甘心,但他们也听说了朝廷使者的到来和那个西域僧人的预言。无可奈何之下,他们还是接受了这一结果。反正得到十一亿钱,也不算太过于损失。

    其实他们不知道,当于夫罗回匈奴后,那些他看到的鲜卑人和西域人,一夜之间就都不见了。匈奴人再也没找到那个僧人,穿着汉宫宦官服饰的人,进了晋阳城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朝廷得知了匈奴人和西凉之间的交易,震怒十分。朝廷很后悔,没有趁着交易玉成之前,就赶紧对匈奴动手。现在,天下战马,刘范一人就独占了七成。

    早在交易玉成之前,匈奴人就已经准备好了要售卖的牛马,主要还是怕朝廷随时都可能派人来取。于是,在合同签署的第三天,五百万头牛、十二万匹战马和四十万匹劣马,就被匈奴人驱赶到了山丹牧场。山丹就在匈奴和西凉的边境上,但面积却很狭小,只有方圆百里,不像羌中的草原就有方圆八百里。这么多牲畜的突然涌入,让山丹牧场顿时被围得水泄不通。

    刘范也遵守合同,把十一亿钱如数交给于夫罗。在这之后,刘范就提议,在匈奴和西凉的边境上,设立榷场。于夫罗满口答应。朝廷在杨彪的领导下,取缔了匈奴和董卓之间的贸易,让匈奴人断绝了许多物资,如茶叶、铁器和丝绸等物资的供应。刘范提议设立榷场,也符合匈奴人的利益。

    但于夫罗还希望刘范把明光铠和具装铠卖给匈奴人。刘范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但这却引起了西凉军众将的质疑,毕竟他们可都在玉门关之战中见识了甲骑具装的威力。在会议上,掌管重骑兵的马超就第一个不同意:“主公,末将认为,决不能把明光铠和具装铠卖给匈奴人!”

    刘范虽然早就打定主意要把这两种铠甲卖给匈奴人,但对于马超的反对,也没有生气。主要是刘范知道,他不可能做出的决策永远都是对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堵塞言路的话,那迟早要走了商纣王的后路。更关键的是,刘范相信,他能够说服马超。

    刘范说道:“孟起怎么看?”

    马超说道:“主公,您还记得上次的西域之战吗?”

    刘范说道:“当然记得。怎么了?”

    马超说道:“当时,乌孙、康居、大宛等贼众四倍于我。要不是主公的拐子马天下无敌,末将料我军恐怕难以取胜,更不可能仅在两个月后,就光复方圆两千里的西域之地。主公指挥五千重骑兵结成拐子马于中军,采用重骑兵突破贼之中军、轻骑兵掩杀贼之两翼的战术,才让乌爵靡那些个土鸡瓦狗瞬间崩溃。

    现在,我军一共有五千重骑兵,也是天下最强的部队。这一万重骑兵,是我军的尖刀,是我军的杀手锏。这等利器,为主公首创,以朝廷富有天下,也没有如此强大之军。而匈奴人虽然把牛马卖给我们,但也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已,不是和我们西凉亲善,和主公亲善。匈奴素怀异志。今天他们与我们贸易,说不定明天就和我们兵戎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