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阁臣 >

第55章

大明阁臣-第55章

小说: 大明阁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筵讲座分为大小经筵,大经筵每月逢二、十二、二十二日举行,主要是一种礼仪,实用性不大。

    小经筵为日讲,为君臣之间的问答,涉及道的问题可以天南海北,政治民生,社会百态,主要为一种辅政方式,这个实用性是比较大的,所以日讲官都是些大学士和翰林院学士。

    经筵在前朝……前前朝已经名存实亡了,到弘治皇帝立志中兴之后,才又重开了大小经筵。

    等朱厚照坐定之后,杨廷和便朗声道:“国家以君为主,君王德行好坏以辅助为主,今日开讲课题为治国。”

    “大学有云: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太子殿下以为如何?”

    “杨先生说的极是。”朱厚照认真的点了点头。

    杨廷和很满意,对众翰林学士道:“德行是君子必备之,非上一人有也,尔等也当如此!”

    他狠狠的瞪了一眼陈瑀,这话中有话的话很明显是说给陈瑀听的,只是陈瑀也是一副受教的样子,让杨廷和心中更是不爽,总感觉这人太过虚假!

    有时候讨厌一个人是无缘由的,杨廷和就是这种情况,不知是否是嫉妒陈瑀小小年纪便能位列一甲,总感觉这小子能中得状元靠着运气在内,文人相轻,作为杨廷和也不能免于外。

    “说起德行,今日顺天府发生了一桩案子,殴打朝廷命官者被其家眷打残,这岂符合君子之举?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此乃君子德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慽慽,若是凭借手中权势欺辱民,此举岂是君子焉?陈状元,尔觉得如何?”

    “所谓在上不辱下,在下不凌上,礼国之邦,当有气度,可若是一味的忍让岂不弱了气势?有时候的反抗不是因为不够君子,而是对付非君子之法需非君子之道,若太祖皇帝一味的和元廷讲君子之道,谁来解救百姓与水火之中?人心不古,需暴而!”

    陈瑀昨晚使家眷打地痞已经在朝廷传开,这举动也是杨廷和看他不爽的缘由,因为他违背了读书人一贯的行事风格,这叫有辱斯文。

    “放……狡辩!”杨廷和这一激动,差一点来了一句放屁,幸好及时忍住了,他气的嘴唇发抖,怒道:“君子之道,中正平和、忍让有礼,以德行感怀,你这般妖言是乱了国家钢政!”

    “两位先生说的都有理,但孤还是觉得杨先生说的最为有礼,经筵本就是一场讨论之道,杨先生可莫要动气。”朱厚照赶快出来做和事佬。

    杨廷和瞪了一眼陈瑀“哼”了一声,便不去看他,小小的年纪便不走正道,日后也是个祸国殃民的厮!

    虽然朱厚照这话看似帮了杨廷和,可他最后那狡黠的眼神,让下面的翰林院学士都看的清清楚楚,这小子心是向着陈瑀的!

    奇了怪了,殿下怎么能和这陈瑀这般对胃口?那些翰林院学士无不羡慕的看着陈瑀。

    这场经筵讲座就这么不欢而散,但是朱厚照却并没有回东宫,他说要查一下各位翰林学士的工作,借机留在了翰林院。

    陈瑀哪能不知晓这小子的打算,早已经在值班房内恭候朱厚照的到来。

第七十五章 归去(一)() 
顾鼎臣和谢丕能有这次机会和当朝太子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全仰仗着陈瑀,要知道这种殊荣可不是翰林院所有的学士能获得的。

    能随在皇太子身后转悠,这是所有翰林院属官所眼红的,但是这被眼红的人心理滋味也各有不一,要说取巧,那非顾鼎臣莫及,这家伙从头到尾,那马匹拍的,恐怕也只有他自己不嫌恶心了。

    要说紧张之人也是有的,谢丕便是其中一位,犹记得乡试中举之后,陈提学邀请三人游西湖,那时候谢丕贵为阁臣之子,是高高在上的,心理总是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所以那日见了陈瑀身旁这小小的书童,心有不屑,甚至言语中也或多或少的表现了出来。

    沧海桑田,怎么就能想到这小家伙竟然会是当朝的太子?震惊之余,后怕一直便随在了谢丕的心头。

    好在太子好像根本不记得这茬事一般,这才让谢丕放下了心,确实,朱厚照哪能记得这点儿小事?一股脑都是那一种久别重逢之后的喜悦。

    “陈瑀,我就说你一定能中进士,只是想不到你这么厉害,竟然点了状元。”朱寿兴奋的道:“你那殿试策论文章我看了,精彩极了!”

    也不知道你这小家伙是真看了还是假看了,陈瑀实在是不敢苟同朱厚照这言语。

    “这次你在翰林院就好了,我们能好好玩了。”朱厚照高兴的道:“你是不知道,天天那些大学士像是苍蝇一般,那些文章本就乏味无比,他们说出来更加的乏味,还是你说的比较好玩!”

    看来这朱厚照在这深宫大院内也是没少被折磨,难怪能做出那偷偷溜江南的举动。

    “哎?殿下!”陈瑀摆了摆手:“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那些大学士也是为你好。”

    “屁,为我好天天不让我玩?我并不排斥学习,可是你不知晓,他们天天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好像我不按照他们的去做,大明就要灭亡一般,迂腐极了!”

    朱厚照的苦陈瑀能理解,这种教育放在正常人身上都会受不了,况且还是弘治皇帝的独苗朱厚照身上,这孩子天性就爱玩,就算是引导学习也应该徐徐图之。

    “对了,你把我离开钱塘后你发生的趣事和我说一下吧?我好想听听。”朱厚照一脸期待的问道。

    一旁的刘瑾见朱厚照来了兴致,连忙提醒道:“咳咳……太子,若是在耽搁一会儿,大学士恐怕要不高兴了,牵连了陈修撰可就不好了。”

    哎,这小祖宗为了偷溜江南,回来后自己被那些文官们谴责殴打的痛苦,现在想起来他都心有余悸。

    不过没有办法,既然已经依附了太子,这点儿苦痛他刘瑾迟早会找回来,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

    这些人刘瑾已经看透了,留在大明中枢就是一帮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刘公公说的是,反正我便是在翰林院,日后机会还有很多,天色已晚,太子还是早些回东宫为妙。”陈瑀劝道。

    朱厚照抬头看了看天,背着手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陈瑀跟着附和道:“举世皆浊尔独清,举世皆醉尔独醒。会当凌绝顶,方知众山小啊!”

    朱厚照忘了一眼陈瑀,稚嫩的脸上发出一丝成熟的笑容,道:“知我者谓我心忧。”

    陈瑀跟着附和:“不知我者,去他娘的……”

    “哈哈……”朱寿竟哈哈大笑起来。

    这二人的对话,将他们周围的三人听的云里雾里,顾鼎臣十分机智的道:“二位才学之高,下官佩服万分!”

    自打回到京师之后,刘瑾从未见过朱厚照如此开心,或许这小家伙追求的真的是和别人不一样。

    刘瑾伺候朱厚照久了,也已经产生了感情,见到朱厚照开心,他颇有种“两朝开济老臣心”之感。

    陈瑀三人恭敬的送走朱厚照后,那顾胖子再也忍不住了,他道:“陈瑀,你怎么和太子勾搭上的?日后为我引荐引荐哇?”

    陈瑀皱了皱眉头:“又不是偷香,还要给你引荐,话咋到你嘴里就变样了?”

    “哎哟,这不差不多么?他太子若是看上我,那我也没什么顾忌的……”顾鼎臣道。

    陈瑀忘了一样顾鼎臣这猪头,面皮狠狠的抽搐了一下,艰难的突出几个字道:“顾屁、眼……榜眼,你的口味真……坚强!”

    顾鼎臣这家伙是靠不住的,这样的人混朝廷起落很快,这种就是典型的墙头草。

    所以陈瑀一开始就把这死胖子排除在自己政党之外,没错,他陈廷玉也准备拜码头拉弟兄了。

    从翰林院回到北居贤坊已经很晚了,刚到了家门口,便见有两个青袍汉子站在门口,他们带黑纱帽,手执绣春刀,仪态严肃,一动不动。

    陈瑀心头一紧,莫不是又发生什么事了?锦衣卫为何又来了自己家门?

    北居贤坊靠近集贤街的一所不大的宅子正是陈瑀的住处,就在陈瑀犹豫之际,他身后有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拍了一下自己。

    陈瑀真想破口大骂,人吓人,吓死人啊!哪个王八蛋这么不开眼?

    可是扭过头之后陈瑀所有的想法都紧紧的放在心理了,指挥使牟斌正认真的打量自己,这种被人审视的感觉真是十分的难受。

    “牟指挥好雅兴,这是……赏月?”陈瑀疑惑的问道。

    “赏人!”牟斌背着手冷冷的道。

    怎么回事?这家伙来者不善啊,可是自己哪里又犯了事?陈瑀不解的问道:“指挥使大人,这是唱哪出?”

    “李道明没有抓住,锦衣卫赶到的时候他已经死了,白莲社更是像凭空消失一般,我怀疑有内奸。”牟斌道。

    “所以大人的意思是在怀疑我?”陈瑀道。

    自己本来就不想参与这起案子,根本是你莫名其妙的把自己卷入进来的好吧?真是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这牟斌是怎么坐上指挥使这个位置的!

    “你?”牟斌诡异的笑了笑:“还没有资格被我怀疑。”

    侮辱!赤裸裸的侮辱,这话啥意思?什么叫我没资格被你怀疑?太瞧不起人了!

    “既然不是我,那不知指挥大人夜晚找下官所谓何事?”陈瑀问道。

    “京师的治安不太平,昨晚听闻有无赖骚扰状元郎?”牟斌冷不丁的道。

    “已经被送了顺天府,无关大雅。”陈瑀道。

    牟斌点了点头:“做的很好,你慢慢的已经开始有做官的资质了。”

    说完之后,场面瞬间尴尬起来,因为陈瑀也不知该要说什么,他一个翰林院修撰,老是和锦衣卫打在一起算怎么回事?

    “知道我为什么找你么?”良久后牟斌开口道。

    说实话,陈瑀真的不喜欢和这厮谈话,总有一种压抑感,不知道是不是牟斌故意为之。

    “不知晓。”陈瑀道。

    “你想救崔红玉么?”牟斌突然问道。

    “想。”陈瑀答道:“她救过我,知恩当图报。”

    陈瑀尽量的将自己和崔红玉的关系说清楚,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他答应过崔红玉,自己会救他,虽然当时说那种话有一种吹牛逼的成分在。

    “帮我查案,这件事很重要。”牟斌道:“若是能查出缘由,本官答应你放了崔红玉。”

    陈瑀真想骂一句牟斌神经病,老子是翰林院修撰,不是监察御史、不是都御史、不是大理寺、提刑司、刑部、不是东厂、更不是锦衣卫!

    找我查案?方天下之谬矣!

    “你是不是觉得本官很方谬?找一个翰林院状元郎查案?”牟斌像是知道陈瑀所想。

    “不敢,牟指挥能这般安排,定是下官又某一方面符合大人的要求,可是这事是不是不合乎礼法?”陈瑀问道。

    “你知道锦衣卫全称是什么么?”牟斌道:“洪武十五年改仪鸾司为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不受任何官属衙门管制,直接像皇上负责,这可合乎礼法?”

    陈瑀知道牟斌这话意味着什么,事到如今不答应也要答应了,他道:“下官定当竭尽全力。”

    “只是下官这官位……若是不去宣府探查的话,这如何能查出缘由?”陈瑀担忧的问道。

    牟斌点了点头道:“放心,圣上已经批了尔半个月回钱塘县省亲的权利,这是皇上的文书,内阁司礼监已经批过,尔便好好的锦衣还乡吧!”

    奶奶的,弘治皇帝这老狐狸到底打了什么算盘?

    “看到你门前那两个小旗了么?贵府上还有四五个小旗,以及百户钱宁,他们会随同尔一同回钱塘,护得尔安全。”牟斌指着陈瑀家门口那两个锦衣卫小旗道。

    这个牟斌心思十分的深沉,和他谈话你总是有一种找不到重点的感觉,可是最后他又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法子达到他的目的,回想和牟斌聊天的过程,陈瑀不得不重新审视牟斌这个锦衣卫指挥使。

第七十六章 归去(二)() 
宣府都指挥使司衙门内,千户张英眉头紧皱,口中喝的那上好的人参乌龙竟觉得丝丝的苦涩。

    “刘大人,锦衣卫不可能就这么了事的,这不是锦衣卫的作风啊!”张英一脸担忧的对身前都御史刘聪道。

    “区区三十万两户银,朝廷不可能这么大动干戈的,李道明已经死了,白莲社也散了,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想到此处刘聪的老脸上划过一抹狠辣,“黑菩萨这憨厮,若不是他出什么馊主意让崔红玉顶罪,哪里会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若是本官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