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嘉靖小首辅 >

第58章

嘉靖小首辅-第58章

小说: 嘉靖小首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迪有些失望:”果真如此,那浙江真是危在旦夕了!“

    严嵩有些不以为然:”儿子啊,为父就不明白,这火器在抗倭之事上就真的如此重要?”

    陈迪回答道:“若论刀剑兵刃,倭寇不在我大明官军之下。儿子我两次台州大捷,靠的都是火器!”

    严嵩点点头:“带兵打仗,为父我是一窍不通。在这件事上,我倒是有个法子。”

    陈迪问:“什么法子?”

    严嵩回答道:“既然我们的人上奏此事皇上绝难恩准,为何不让夏言一党的人上奏此事呢?”

    陈迪脑子一时有些转不过弯:“夏言的人?”

    严嵩点点头:“夏言刚刚接任首辅。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迫不及待的想做一些事情给皇上看!此事若有他的党羽向皇上提出一些建议,他一定会极力赞同!”

    陈迪说道:“可夏言的党羽凭什么听咱们的?”

    严嵩笑道:“儿子,你怎么忘了,财可通神!夏言的党羽,也不都是油盐不进的迂腐文人!夏言有一外甥,名叫赵琨,在五军都督府任指挥佥事。此人性贪。。。。。。”

    陈迪点头道:“义父不必往下说了!只要您给我指了路,儿子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严嵩赞许的说道:”嗯,你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严嵩又对陈迪说道:”为父提醒你一句,京城可不比浙江!这是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锦衣卫的眼线遍及京城,此刻你我在这里喝酒,说不定几炷香的功夫过后,皇上就会知道。“

    陈迪在现代是研究明史的专家,怎能不知道锦衣卫的势力和手段?只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搭上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这条线。

    陈迪拜别了严嵩,差人将严嵩所提的那个赵琨查了个底朝天。

    赵琨此人生性贪婪,又极其好赌。

    陈迪会怕海瑞那种油盐不进的耿直之人,却不会怕一个好赌贪财的小人!

    京城,吉祥赌坊。

    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赵琨身着便服,已经在这里赌了一夜。

    这位赵大人的手气,似乎不怎么好。在骰子台前,他买大,遍开小,买小,遍开大。终于,他囊中的银票告罄。

    赵琨对赌坊的一位伙计说道:“去,跟你们掌柜的说,再借我五千两银子。”

    伙计为难的回答道:“赵大人,您今天已经赊了我们赌坊一万两银子了!我们赌坊有规矩,即便是皇亲国戚,每天最多也只能赊一万两银子!”

    赵琨怒斥伙计道:“我堂堂的五军都督府指挥佥事,难不成会短你这破赌坊的钱?拿来便是!”

    伙计道:“赵大人,这真不行啊!”

    赵琨揪起伙计的衣领:”你这厮,废话怎么这么多?让你去拿银子就拿!难不成想要讨打?“

    这时候,一名高大的黑汉子抓住了赵琨的手:”赵大人不必为难这伙计。“

    赵琨怒道:”你是哪根葱,敢管我的闲事?“

    那高大的黑汉子不是别人,正是陈迪的家人梁二黑。

    梁二黑将一叠银票塞到赵琨手中:”我家大人说了,这些钱,权当是结交赵大人的见面礼!“

    赵琨翻了翻那叠银票,足有一万两之巨!

    赵琨拿了钱,立马改了口气:“敢问你家大人是?”

    梁二黑回答道:“翰林院掌院学士、镇海伯、驸马都尉陈迪!”

第一百一十四章 痛快人() 
霉运当头的人,通常是怎么赌怎么输。不过半个时辰,赵琨便将陈迪给的银子输了个七七八八。

    赵琨准备孤注一掷,将最后的五千两银子全部押大。

    梁二黑抓住了赵琨的手:“赵大人,我家大人说了,让你别在骰子台一棵树上吊死。他让你试试麻吊。他已经找了两个朋友,正好三缺一。“

    赵琨奇道:”怎么,驸马爷喜欢麻吊?好吧,听人劝,吃饱饭。我就打打麻吊换换手气。“

    梁二黑领着赵琨来到赌坊二楼雅间。二楼雅间内,陈迪跟两个赌客正在恭候赵琨。

    赵琨拱了拱手:”久仰驸马爷大名。“

    陈迪笑道:”哪里哪里。赵将军可是勇冠五军的猛将。是我久仰赵将军大名才对。“

    赵琨尴尬的苦笑一声:”咳!什么勇冠五军?到了这赌坊之内,我却是个常败将军!”

    四人已齐,赌局开始了。

    赵琨似乎真是改运了!陈迪一连给他放了七八铳。赵琨手边的银票,渐渐多了起来。

    赵琨喜不自胜。高兴的说:“驸马爷,你今天像是扛了一杆火铳进的赌坊。怎么打什么牌都放铳啊?”

    陈迪道:“哈哈,赵将军今日鸿运当头,神勇的狠。自然是要大杀四方的。”

    其实,这是陈迪故意给赵琨放的水。另外两名赌客,也是陈迪花钱请来的托儿。

    一个时辰不到,赵琨便赢了五万多两银子。

    陈迪给两名赌客使了个颜色,两名赌客会意的说自己有事,先后告辞了。

    雅间之内,只剩下陈迪和赵琨两个人。

    赵琨不是个笨人,他对陈迪道:“驸马爷,我虽是粗人,却看得出,你这是诚心在给我送钱。说吧,有什么事情让我帮忙做?”

    陈迪没想到赵琨竟是如此的爽快人。他道:“当着明人不说暗话。我这里有一封奏折,希望赵将军以自己的名义提呈内阁。”

    陈迪将一份奏折递给赵琨。赵琨仔细翻了翻奏折:“这奏折里写的是提请内阁准许兵部扩建造办处?”

    陈迪点点头道:“没错!”

    赵琨问:“这我倒要请教驸马爷了。造办处为何要扩建?”

    陈迪说:“扩建是为了生产更多火器备倭!”

    赵琨说:“据我所知,防备倭寇是浙江的事。浙江卫所军已经尽数被裁撤。现在浙江的大明官军,只剩下飞虎军!最近皇上调朱厚珺做了飞虎军指挥使。老朱曾与我同在五军都督府任事。他那人我了解,向来反对使用火器。在他眼里,真刀真枪的见血,才是大明军队的制胜法宝。造办处即便造再多火器,送到飞虎军他也不会用!”

    陈迪点点头:“赵将军说的都是事实。”

    赵琨又说:“难道驸马爷。。。。。有意重掌飞虎军?”

    陈迪不置可否的说:“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将军是否愿意给内阁上这封奏疏。”

    赵琨沉思一会儿,道:“罢了!都说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天若不是驸马爷施舍给我这笔银子,我赵琨怕是也输的典当祖宅了!我知道驸马爷是严次辅的人。严次辅与我舅舅夏言又是水火不容。这折子若是你上的,八成会被我舅舅驳回或者留中不发。我就帮驸马爷这个忙吧!”

    赵琨是个爽快人,这让陈迪很高兴。他拱手道:“那此事就有劳赵将军啦!”

    陈迪回到翰林院。刚到翰林院门口,一名守门百户便对陈迪说:“禀掌院,兵部造办处有个人等了您一天了!”

    陈迪知道肯定是样式孙找他,他问道:”那人现在何处?“

    守门百户回答道:”在签事房内。“

    陈迪来到签事房,样式孙正在签事房来回踱步。签事房的桌子上,还放着一个小包袱。

    样式孙见陈迪来了,走上前说道:”驸马爷,你可来了!我等了你整整一天了!“

    陈迪问样式孙:”什么事情这么着急忙慌的?“

    样式孙不言语,直接打开了那个小包袱。包袱内,竟然放着一枚缩小了的铁壳开花弹,还有十多枚用白纸包着的小东西。陈迪明白,这小东西应该是样式孙制造的纸壳弹。

    陈迪笑道:”老孙啊,你竟把这些东西带到了翰林院,难不成要炸了翰林院不成?“

    样式孙认真的说道:”大人,这两样东西,是我按照您的指点所造的,可现在遇到了两个问题。其一,这‘手榴弹’,根本扔不远!最多能扔十几步!点了引信扔出去,说不准要炸到自己人!其二,这纸壳弹的确能够提高虎威铳的射速。可行军打仗,火铳的弹药要带在兵士身上跋山涉水的,特别是江南地方,气候潮湿,纸壳弹太容易受潮了!这就会导致虎威铳哑火!我试过一次,十枚纸壳弹,受潮之后竟然只有两枚能够打响。“

    陈迪略一思索,便给出了样式孙建议:“首先,这‘手榴弹’嘛,可以在缩小铁壳开花弹的基础上,后面加一个木柄。兵士投掷时,握着木柄投掷。这样一来,投掷的距离可以大大增加。纸壳弹容易受潮的事情也很好解决。用牛油涂遍纸壳弹,既能防止它受潮,从枪膛放入的时候,又能增加其润滑度,使之不会卡膛。”

    样式孙听后豁然开朗,半晌,样式孙蹦出了一句:“我的天啊,驸马爷,你要是做造军械的工匠,绝对是军匠中的翘楚!”

    陈迪摆摆手:“奉承的话就不要说了!我已经让人给内阁上了折子,相信不久造办处就能扩建,招纳更多的工匠。你要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用最快的速度制造虎威铳、蚂蟥机关弩还有手榴弹、纸壳弹!我还是那句话,缺钱跟我说,缺人,跟我说!能给你解决的难处,我一定给你解决!”

    样式孙道:“得嘞!驸马爷,你就瞧好吧!老朽这就回造办处!嘿,铁壳开花弹后加上木柄,纸壳弹用牛油包裹。老朽咋就没想到这两个办法呢!”

    本来陈迪还想让样式孙研究线膛枪。只不过以现在造办处的工艺水平,研究制造线膛枪费时费力。井上十四郎再有几个月就要大规模入侵浙江,根本来不及。还不如让样式孙将全部精力放在制造虎威铳、纸壳弹、手榴弹、蚂蟥机关弩上呢。

第一百一十五章 浙江沦陷() 
赵琨向内阁提出了扩建兵部造办处的建议。他的舅舅夏言自然不会驳自己外甥的面子,内阁欣然准许。

    陈迪又暗地里给兵部垫了不少银子,将虎威铳的制造速度提高了三四倍。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等待什么呢?自然是井上十四郎及其他倭寇入侵浙江的消息。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这两个月里,陈迪隔三差五去兵部造办处,指导样式孙等工匠制造军械。平日,就在翰林院内与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讨论讨论八股文章。闲暇时,在驸马府里哄哄笑嫣公主那位娇妻。

    安逸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嘉靖二十五年二月初三,倭首井上十四郎率十万倭寇登陆浙江。

    二月初七,倭寇于台州与飞虎军大战,飞虎军惨败,仅存千人退入江苏。台州沦陷。

    二月初九,嘉兴沦陷。

    二月十三,宁波沦陷。

    二月十七,杭州沦陷。

    至二月底,整个浙江都沦落于倭寇之手。

    消息传至京城,朝野哗然!

    在另一段历史中,倭寇虽然肆虐大明东南数十年,却从未出现占领大明一个省的情况。也许是陈迪穿越带来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才导致倭寇占领浙江全境。

    子夜时分,永寿宫内灯火通明。嘉靖帝正在召开御前会议。此次御前会议,在京正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全部参加。

    夏言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大明自开国以来,还从未有一个省沦落于敌酋之手的先例!有上谕,今日御前议事,诸位可以畅所欲言。若是商议不出一个退敌良策,诸位就不必回家了,全部在西苑住下!”

    嘉靖帝在御座上端坐着,闭着眼睛。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一众文武官员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发声。

    夏言见场面有些尴尬,给自己的哼哈二将之一,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子晖使了个颜色。

    赵子晖会意,出班奏道:“浙江巡抚赵文华失土有责,罪该当斩!他已死于倭寇之手,大明有惯例,父罪子承。臣以为,应当将他的儿子流放三千里,为父赎罪!”

    陈迪站在一众官员之中,心中暗惊。赵文华竟然已经死于倭寇之手!要说自己当初在浙江,对赵文华的态度是利用为主。可共事数月,毕竟有了几分感情。好好的一个大活人,说死就死了,陈迪心中竟然生出了几分哀伤。

    哀伤的同时,是愤怒。

    赵文华是严嵩的人,这事情朝野皆知。赵子晖要流放赵文华的儿子,说白了就是打击严党的气焰。言外之意不言自明,浙江是在你们严党的人手上丢的,你们严党要负责!

    浙江数百万百姓已经沦于倭寇铁蹄之下,朝廷的高官们想着的竟然还是党争,陈迪怎能不义愤填膺?

    严党这边,不甘示弱。兵部侍郎蒋光道:“赵文华是为抵御倭寇而殉国的!这在兵部的塘报上写的明明白白!赵都院此时却说什么要追究赵文华失土之责,居心何在?”

    赵子晖冷笑道:“殉国?我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