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嘉靖小首辅 >

第42章

嘉靖小首辅-第42章

小说: 嘉靖小首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迪从袖中掏出一张两万两的银票,塞给吕芳。

    吕芳看了一眼银票的数额,笑道:“你这猴崽子做了外任官,手面看来宽了不少啊!”

    陈迪道:“哪里哪里!要说为了孝敬吕公公您,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啊!”

    吕芳道:“你放心,杂家知道,你这猴崽子跟杂家贴着心呢!杂家在皇上面前定会多多为你美言!严次辅真是好福气啊,收了你这么个义子!”

    陈迪“噗通”一声给吕芳跪倒在地:“若是吕公公不弃,我愿拜吕公公为义父!”

    人都说三国时候的吕奉先是三姓家奴。这陈迪如今要是拜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为义父,他就成了两姓家奴。

    陈迪觉得吕芳是嘉靖帝的贴身心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嘉靖帝的决策。拜了吕芳做义父,今后吕芳定然会为他的事情大开方便之门。

    还是那句老话,做事嘛,手段不重要,结果最重要。

    吕芳惊道:“猴崽子,你说的可是真的?”

    吕芳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朝廷百官们各有退路,大不了辞官回乡种地。只有宦官们没有退路!一旦净身入宫,家早就没了!宫里就是他们唯一的家!自己要是能认陈迪这个未来的驸马爷做义父,那就是多了一条退路哇!

    陈迪道:“我对公公的仰慕之情,已不是一天两天!公公对皇上忠心耿耿,是我等效法的楷模!我愿意做公公的义子!有生之年,定以亲子之礼待公公您!”

    吕芳道:“如此,杂家,不,义父我可就收下你这个义子啦!不过大明有规制,宫里的人不准结交外臣。此事对外不要声张,连严次辅也不要告诉。你我父子二人知晓就是!”

    陈迪道:“这是自然!现时间,儿子有件事要求义父你!”

    吕芳道:“好儿子,但讲无妨。”

    陈迪说道:“儿子想做浙江的布政使。还请义父在皇上面前替我美言。”

    吕芳道:“儿子啊,你可真是个官迷!刚被封为了镇海侯还不够,竟然还想再连升两级做布政使!布政使可是从二品!再说,浙江布政使不是吴平在干么?吴平可是翟首辅的门人。翟首辅虽说已经不得皇上宠信,毕竟现在还管着吏部呢!他能让你如愿?”

    陈迪道:“儿子自然有办法让那吴平主动请辞,把位子空出来。至于儿子能不能填那个空位子,就看干爹你能不能在皇上面前替我美言了。”

    吕芳奇道:“读书人十年寒窗,就为了入仕做官。他吴平已经是从二品大员了,杂家不信他能主动让贤。”

第八十二章 西湖有几条船?() 
凡事名正则言顺。想要将浙江变成自己的地头,在浙江施行自己的那些设想的政策,陈迪必须要有一个足够高的官位。布政使主管一省民政,陈迪现在的想法是,先做上浙江布政使。

    从正四品知府到从二品布政使,普通官吏通常要熬上十年甚至二十年。

    陈迪却不是普通官吏。现如今他上有嘉靖帝的垂青,中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内阁次辅严嵩两位义父,下有浙江通省官吏的支持。自己又为朝廷屡立奇功。要想当上浙江布政使并不是什么难事。

    要拿过布政使的官帽,就要让现任布政使吴平先交出官帽。

    陈迪送走吕芳吕公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布政使吴平赴宴。

    吴平应约来到陈迪的台州府衙之中。他哪里知道,自己今天赴的可是个鸿门宴。

    陈迪先是对吴平一番恭维,夸的吴平喜不自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该谈正事了。

    陈迪对吴平道:“吴大人,你为官多年,是我的前辈。有件事我想请教你。”

    吴平对陈迪说道:“镇海伯过誉了。请教一说实在是不敢当!只要我知道的事情,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迪问吴平道:“吴大人,你说咱们寒窗苦读,出来做官,为的到底是什么?”

    吴平假惺惺的回答道:“自然是为了报效朝廷。”

    陈迪摆摆手:“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我将你视作挚友一般,用不着说那套官话。”

    吴平略一思索说道:“做官嘛,再就是为了光宗耀祖!”

    陈迪对吴平道:“有个典故,不知道吴大人听说过没有。”

    吴平说道:“陈大人请讲。”

    陈迪说道:“当初道衍和尚颇为成祖爷所倚重。成祖爷奉天靖难,在南京登基后,有一回视察杭州。路过西湖时,成祖爷问道衍和尚,这西湖上有几条船啊?你猜道衍和尚如何回答?”

    吴平说道:“西湖上的游船多如牛毛,这道衍和尚的道行再高,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船吧?”

    陈迪道:“道衍和尚回答成祖爷‘这西湖上只有两条船’。成祖爷奇怪道,西湖之上游船如梭,你道衍怎么说只有两条船?”

    吴平插话道:“是啊,西湖上自古就是游船如梭,怎么可能只有两条船?”

    陈迪笑道:“道衍和尚回答‘西湖上只有两条船。至少在贫僧眼里只有两条船!一条船叫名!一条船叫利!’”

    吴平为官多年,陈迪的意思他哪能不明白:“镇海伯给我讲这个典故,是想点拨我,出来为官无非是为了名、利两项?”

    陈迪给吴平倒上一杯酒:“吴大人果然快人快语!不错!什么做官是为了报效朝廷,报效皇上!都是假的!为名为利才是真的!”

    吴平道:“陈大人真是说了大实话!”

    陈迪又道:“初到浙江时,你我二人有些间隙。就让那些个间隙如过云烟般烟消云散吧!来,吴大人,我敬你一杯。”

    吴平道:“镇海伯说以前的事情,可要羞煞我了!当时我有眼无珠,不知道镇海伯是少年英才,多有得罪,多有得罪啊!”

    吴平嘴上虽然这样说,心里却依旧恨陈迪恨的要死。

    要不是收取倭寇贿银的把柄落在陈迪手里,吴平这个从二品大员绝不会将陈迪这个少年知府放在眼里!

    陈迪不再说话,从袖中掏出一张十五万两的银票递给吴平。

    吴平接过银票一看,惊道:“镇海伯,你这是作甚?”

    陈迪回答道:“这张十五万两的银票,是给吴布政使你的。”

    吴平心中疑惑。现在陈迪抓着他的把柄,陈迪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

    为什么陈迪还要送自己银票?

    吴平对陈迪说:“镇海伯,有什么事情你尽管吩咐就是!这么多钱我实在是不敢拿。”

    陈迪问吴平:“吴大人,你做一任浙江布政使,能赚多少钱?”

    吴平羞愧的说道:“大人不要羞辱我了!我知道收取倭寇的贿银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全怪我当时财迷心窍,一是把持不住。。。。。。我真是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百姓。。。。呜呜呜。。。。。”

    陈迪暗想,这嘉靖朝官员的演技,比后世的官吏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陈迪说道:“吴大人不必哭鼻子抹眼泪的,只需告诉我,你做一任布政使,能不能赚下十五万两银子?”

    吴平道:“镇海伯,咱们都是为官之人,我也不藏着掖着了。要说收各种人各种名目的孝敬,的确可以收下不少银两。可我是从二品的官员,开销自然也就大!布政使衙门的书办、吏目自不必说了,要咱们自己掏钱养。来往浙江的上官们,总要花钱应酬接待!到了逢年过节,还要给内阁、六部的各位大人节礼!再有出了事情,能花钱摆平的还要尽量花钱摆平!处处都是开销,处处都要银子啊!布政使一任三年,真要是细细算来,恐怕还要有些亏空!”

    陈迪道:“这么说,吴大人一任布政使坐下来,不仅不会赚钱,反而要赔钱了?”

    吴平道:“这为官啊,就是狗咬尿泡空欢喜。到头来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做官!”

    陈迪道:“好!就凭你这句话,这十五万两银子归你了!”

    吴平问陈迪:“陈大人,你这是何意?”

    陈迪终于在这场“鸿门宴”上亮出了刀子:“我刚才说了,做官为非是为了名、利二字。既然如此,我给你十五万两的重利!至于名嘛,呵呵,如果我讲你收取倭寇贿银的事情上报给刑部,恐怕大人会身败名裂!”

    陈迪这真是先给个甜枣,再打一杆子。这是后世某国萝卜加大棒的办事方法。

    吴平“噗通”一声给陈迪跪下:“镇海伯,你到底想让我做什么?还请你明言!”

    陈迪道:“我让你向朝廷请辞浙江布政使的差事!拿着这十五万两回想养老!当然,在回乡养老之前,你要跟巡抚赵文华、按察使唐晓江联名保举我接替你的职位!”

    吴平抬起头来,一副欲哭无泪的表情看着陈迪。

    陈迪道:“多余的话不多说了。按照我说的办,你能得到重利,不按我说的办,你将身败名裂!你只需回答我,行,或者不行就是了。”

    吴平沉思良久,咬了咬牙:“罢了,罢了,我就答应陈大人你!明天我就向朝廷上折子,就说自己突发急病,不能履行布政使的职权。。。。。。。”

第八十三章 改稻为桑() 
不出陈迪所料,嘉靖帝恩准了吴平的请辞,另旨陈迪署理浙江布政使。

    有巡抚赵文华、按察使唐晓江的全力举荐,有吴平这个卸任布政使的全力举荐,有次辅严嵩、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的全力举荐,陈迪要是做不上浙江布政使才是出了鬼。

    不过嘉靖帝的圣旨上,写的是“署理”而非“接任”。署理说白了就是代理。嘉靖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还想让陈迪抗倭事毕后入京,做他的乘龙快婿呢!

    飞虎军扩军势在必行。井上十四郎当初对陈迪说过,大概半年后要集结十万倭寇攻打浙江。陈迪计划将飞虎军扩充三倍。

    当初唐顺之对陈迪说过,以陈迪制定的厚饷养兵标准,养两千人的飞虎军,一年要用八十万两银子。现在飞虎军是三千人,扩充三倍就是九千人,一年需要废银近二百多万两。

    从江浙阔佬手里抢来的银子,只有三百万两。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陈迪直接将两百万两的银票交给了唐顺之、戚继光、俞大猷三人。

    陈迪的原话是:“钱交给你们了,怎么招兵,怎么练兵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我一概不管。我只要在半年内看到一支九千人的虎狼之师!”

    给唐顺之他们送完了扩军的军饷,再加上打点严嵩、吕芳,还花了十五万两跟吴平“买”布政使的职位,陈迪越来越感到银子不够花。

    盘剥江浙百姓们赚钱的事情,陈迪自然干不出来。压榨那些个江浙富商?陈迪刚刚用六十船瓷器跟那些富商阔佬修复了关系。那样做得不偿失。

    怎么办?赚钱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经商!

    陈迪要睡觉,竟然有人来给他送了枕头。

    杭州商人马如云找到了陈迪。

    马如云对陈迪说道:“陈大人这样的好官升任了浙江布政使,是我等草民的福分。”

    陈迪笑道:“老马,你就给我戴高帽了!你们这些商人向来是无利不起早!你来找我自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说吧,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马如云回答道:“陈大人真是聪明人。我这次来想找你谈一件大事。”

    陈迪问马如云:“有什么事情但讲无妨。我最近很缺钱,最好是跟钱有关的事情。”

    马如云笑道:“还真是跟钱有关的事情!大人还记得当初你跟我所说的,想要把浙江的货物卖到西洋的事么?”

    陈迪说道:“自然记得。不过现在海面不靖,朝廷还没有能力组建一支实力强劲的水师,护送商船去西洋。与西洋贸易的事情暂时只能是空谈。”

    马如云道:“既然水路走不通,为何不走陆路?”

    陈迪豁然开朗。从汉代就存在一条穿过西域的丝绸之路。水路走不通,当然可以走陆路!

    马如云道:“杭州最近来了一批波斯商人。这些波斯商人颇有些财力!他们想要从杭州大量的进丝绸贩运到波斯,然后从波斯经水路运到西洋去!”

    陈迪道:“这是好事啊!不过我这人快人快语。波斯商人们在杭州收购丝绸,跟我有何关系?我能赚到钱么?”

    马如云道:“陈大人且听我细细道来。一匹上好丝绸,在大明能够卖到二十两银子,卖到波斯去,却能卖到四十两以上。波斯商人的胃口大的很,直接说每年要一百万匹的丝绸。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浙江的商人每年能拿出一百万匹的丝绸,每年可以获利两千万两以上!”

    陈迪点点头:“嗯,关键是你们浙江商人能不能拿得出这一百万匹丝绸卖给波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