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嘉靖小首辅 >

第21章

嘉靖小首辅-第21章

小说: 嘉靖小首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侍郎道:“咱们大明军队的火器可不是随便就能调拨的,最起码也要兵部尚书的调令。”

    陈迪道:“下官的义父说了,下官有任何事都可以直接找蒋侍郎您。”

    在说到“义父”两个字的时候,陈迪故意加重了语气。

    蒋侍郎为官二十年,是何等的聪明人?他马上改口道:“抗倭是大事。做大事就不必拘那些小节了。既然陈大人你开了口,我自然要给你面子。你这就去司库司的火器库去。只要陈大人你看上的,我会全数调拨给你。”

    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严嵩这个义父,陈迪做任何事都如鱼得水。

    司库司的司官打开了火器库的大门。陈迪、唐顺之、戚继光、俞大猷进到火器库中。

    进门前,陈迪专门让司库司的司官找来了一支笔和一张纸。凡是他看上的东西,他要写在单子上,然后转呈给蒋侍郎。

    首先映入陈迪眼帘的,是十几门弗朗机火炮。

    佛朗机炮是一种早期的后填装滑膛加农炮。由母铳和子铳构成。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

    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

    最恐怖的是,弗朗机炮是现时间射速最快的火炮!火炮的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九个子铳,也就是说,只要不断的换上子铳,弗朗机炮就可以连续不断的射击。

    唐顺之拍了拍弗朗机炮的炮膛,对陈迪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十几门弗朗机火炮应该是年初跟西洋人买的。兵部造办处正在仿制。”

    俞大猷围着弗朗机炮转了一圈,马上也敲出了门道:“我的乖乖,这炮竟然是从后面装膛,打完一炮,直接换上子铳就能打第二炮!好东西哇!”

    陈迪将纸笔递给戚继光,对戚继光说:“记上,弗朗机火炮十二门。”

    兵部火器库足有三四十间房子那么大。里面的火器参差不齐。既有弗朗机炮这种最新式的后膛火炮,也有突火枪这种北宋年间的老古董。

    陈迪倒是只挑好的列在单子上。

    在一排鸟铳前,陈迪停住了脚步。

    俞大猷说道:“这批鸟铳似乎与我见到过的不同。”

    唐顺之说道:“的确不同。这铳的铳管前端安有准心,后部装有照门,可以大大提升精确程度。”

    陈迪粗略一点,对戚继光说:“戚二哥,记上,新式样鸟铳七百支。”

    火器库的西北角,有一门被布盖着的火炮。

    陈迪伸手扯去炮衣,景象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这火炮太忒大了些!光是炮口就有大半个盾牌的大小。

    陈迪吃惊的长大了嘴巴。

    唐顺之解释道:“这恐怕是世间最大的火炮了!此炮名曰‘威武大将军’,名字是太祖爷给起的。相传是鄱阳湖大战之时,刘伯温带人铸造的。光是炮管就花去了精铁五千斤。炮弹是实心铁球,每颗炮弹都有三十斤重。这炮威力巨大,只可惜装填太慢,一炷香的功夫才能装填一次。”

    陈迪点点头:“还是老师你博学。戚二哥,记上,威武大将军炮一门。”

    陈迪拿过戚继光所列的单子,看了一遍点点头道:“差不多了。”而后陈迪将单子递给唐顺之、俞大猷传看。

    唐顺之摇摇头:“这单子上所列火器,足够组建半个神机营的。蒋侍郎那里,能给调拨么?”

    俞大猷也说:“我们整个大同卫的火器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啊。”

    陈迪道:“放心,蒋侍郎体恤下情,一定会照准的。”

    陈迪一行人回到兵部大堂,将单子递给蒋侍郎。

    蒋侍郎看了,头疼不已。陈迪这个少年知府的胃口也太大了些!这么多的弗朗机炮、新式鸟铳,还外加一门威武大将军炮。这可是兵部司库司火器库的大半家底!

    蒋侍郎又一想,给就给吧!这些东西待在库里又换不成银子。即便能换成银子也不是他自己的!陈迪是严嵩的义子,不如拿这批火器做个顺水人情。

    蒋侍郎笑道:“陈大人,你要的火器也太多了些!也就是你。换做别人跟我要这批火器,我是不会给的!咱们是自家人,这批东西又是用在正途上,我马上拟调文,立即将这批火器经水路运往台州!”

    陈迪道:“那就谢过大人您了!”

    陈迪和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出得兵部大堂。

    陈迪道:“老师、大哥、二哥。只要这批火器一起运,咱们立马也上路去台州。你们三位回家准备一下。”

    四人在兵部门口分手。

    在去台州之前,陈迪还要做最后一件事,那就是去天牢探望前帝师胡元春。

    照旧,陈迪先去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府上求得了进镇抚司诏狱的手令。而后他直奔天牢。

    一见到胡元春,胡元春满脸惊愕。

    胡元春看了看陈迪的正四品文官服色,道:“我的天啊,小友。不到一年的时间,你就做了正四品官?”

    陈迪将一个食盒放在胡元春身旁,道:“走运而已!”

第四十一章 我看上的就是我的() 
陈迪将食盒内的各样吃食摆好,给胡元春倒上了一杯酒,又给自己倒上了另一杯。

    二人推杯换盏,陈迪将从天牢里出去后发生的所有事情,都细细的说予胡元春听。

    胡元春捋了捋胡须:“小友啊,你做成的那些事,绝不仅仅因为走运。”

    陈迪问:“胡老头你何出此言?”

    胡元春道:“你跟我说的这些事,成一件成两件是运气好,都做成,就只能说是你能力超群了。”

    陈迪道:“对于我认严嵩做义父的事情,你怎么看?”

    胡元春大笑道:“你知道这位严次辅的座师是谁?”

    陈迪问:“难道是胡老头你?”

    胡元春大笑道:“正是!正是!我当初早就看出此人性子太贪。不过嘛,人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只饕餮。就算我自己还不是因为一时贪财进得这天牢?不要在乎世人的看法,只要你能为朝廷、为百姓做出一番大事业来,使用何种手段都无可厚非!”

    不知不觉,二人已经聊了三四个时辰。

    突然,一个千户服色的武官找到了陈迪:“陈大人,兵部的蒋侍郎正在四处找你呢!”

    陈迪问:“知道是什么事么?”

    那武官摇摇头:“蒋侍郎没有说,只是让你赶快去兵部找他!”

    陈迪对着胡元春拱拱手:“胡老头,不,胡老师。学生我就此与你别过。”

    胡元春道:“好!等你在台州抗倭大捷后,再回天牢给老头子我送酒肉!”

    陈迪跟着那武官来到兵部大堂。蒋侍郎对陈迪说道:“你要的那一批火器,怕是要泡汤了!”

    陈迪问:“大人你何出此言?”

    蒋侍郎叹了口气:“唉,调拨火器的事情,被兵科给事中张海旭知道了!这厮说此事违了大明军制,要是我坚持调拨,他要上表参我呢!”

    兵科给事中只有正七品,却有着与品级不相符的权利。

    大明言官的主要组织机构是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所谓给事中,不仅仅是官名,也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机构。说白了就是皇帝委派监察六部的御史。虽然六科给事中的品级只有正七品,却可以直接将所负责的部的大小情事上奏给皇帝。

    如今的兵部给事中张海旭,是首辅翟鸾一党的人。一听说兵部左侍郎蒋光要把一大批火器调拨给新任台州知府陈迪,马上就知会蒋光,一旦这样做,他就要上表弹劾蒋光。

    言官,又是言官!陈迪恨得咬牙切齿。纵观大明历史,多少大事都是坏在这些个清流言官身上。

    水至察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或许严嵩那些人贪财。可总比这些个清流言官们只贪名不干事要强得多。不干事不要紧,他们还不准别人干事!你只要想做点什么事情,这些个清流言官总要做一做搅屎棍。

    陈迪强压着怒火,对蒋侍郎道:“大人你不必担心!下官会想办法。”

    蒋侍郎点点头:“这样最好。陈大人啊,这些个六科廊的言官实在是太难缠了。又仗着有翟首辅撑腰,完全不把各部的堂官们看在眼里!”

    陈迪回到府里,将家里所有的钱财清点了一遍。然后他拿着这些钱直接找了个古玩铺子,买了一块和田玉,来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的私宅。

    这位吕公公此时正在听苏杭的歌女唱小曲儿。

    见是陈迪来了,吕公公笑道:“原来是你个猴崽子!”

    陈迪轻笑道:“从河南回来后,一直就杂事缠身,没来看望吕公公,还请吕公公恕罪。”

    吕公公笑道:“你现在是贵人事多,有这份心杂家已经很高兴了!”

    陈迪将一个锦盒放在吕公公手边。

    吕公公打开看了一眼:“这块和田玉不错,属于中上品,又让你个猴崽子破费了。”

    陈迪道:“哪里哪里,只是怕公公你看不上眼。”

    吕公公笑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又有什么事?”

    陈迪道:“唉,下官不是要去台州赴任么?台州那地方,倭寇横行。下官想,既然要抗倭,就要操练一支像样的军队出来。要操练一支像样的军队,又需要大量的火器。所以下官向兵部蒋侍郎申调了一批火器。蒋侍郎体恤下情,照准了。没想到兵科给事中张海旭鸡蛋里挑骨头,要借题发挥弹劾蒋侍郎和下官。”

    陈迪不知道,他来找吕公公的时机正对!

    前两天,礼科给事中刚刚上表弹劾他吕芳吕公公私设外宅。吕芳正为了这事儿恨六科廊的言官们恨得牙根痒痒。

    吕公公道:“又是六科廊的言官!这群吃饱了没事做的书呆子!”

    陈迪道:“下官希望您能在皇上面前提一提火器的事。若是能得个照准的口谕,量这些个言官们说不出什么来!”

    吕公公道:“你放心,今晚杂家在宫中当值伺候皇上,杂家会将此事奏明皇上的!”

    陈迪出了吕芳的私宅,突然想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钱!

    都说是有钱好办事。在这个贪污成风的嘉靖朝,办什么事都需要钱。今天买了一块和田玉,就把家里的钱全都使干净了。今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怎么才能赚钱呢?明代商业发达,何不凭着自己超越时代的商业头脑,私底下做一些生意?自己有严嵩做靠山,又是正四品的官员,经商的条件得天独厚。台州盛产布匹、茶叶。到任之后,一是要抗倭,二嘛,可以适当做做副业,倒腾倒腾布匹茶叶什么的。

    入夜,永寿宫中。

    嘉靖帝刚刚参完禅。吕公公在一旁伺候着他。

    吕芳一边帮嘉靖帝捶腿,一边说道:“皇上,那位陈迪陈大人,可真是个少年英才。还没去台州赴任,就想了一大堆抗击倭寇的法子。”

    嘉靖帝点点头:“此人可堪大用。”

    吕芳又道:“不过。”

    嘉靖帝问:“不过什么?”

    吕芳开始给六科廊的言官们穿起了小鞋:“陈大人想出了个法子,用咱们大明的火器对付倭寇。于是跟兵部的蒋侍郎申调了一批火器。六科廊的人却说这有违大明军制,要上表参他呢!他们还说,大明军制是太祖爷钦定的,就算是皇上下圣旨也不能违反!”

    吕芳这种老太监,挑拨离间、告阴状可谓是行家里手。其实那位兵科给事中张海旭,什么时候说过就算皇上下圣旨也不能违反大明军制?

    嘉靖帝勃然大怒:“六科廊的这群酸文人!哼!仗着咱大明有不杀言官的祖训,整日里上蹿下跳的。翟鸾也不管一管!你马上就去兵部传朕的口谕,陈迪的一切要求都照准!”

    (感谢军师一九**和子兴这十几天来的支持。明天开启第二卷:抗倭知府)

第四十二章 救人一命() 
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十五,台州知府陈迪出京赴任。与陈迪同行的有兵部职方司主事唐顺之,大同卫都指挥佥事俞大猷,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

    老严和梁二黑作为陈迪的家人一路同行。

    一行人经京杭运河,过直隶、山东、江苏直奔浙江台州。

    陈迪所乘的不是官船,而是兵部的柳叶快船。官船派头大,乘坐舒适,如在平地上一般。同时体积也庞大,船速过慢。

    柳叶船则不同,体积小,船速快,缺点是很颠簸。

    陈迪只想着快点赶往浙江,所以用的是柳叶舟而非官船。

    行至江苏境内,陈迪在船头望着运河两岸的景色,不禁感慨道:“江浙的景色,果然是美不胜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