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嘉靖小首辅 >

第20章

嘉靖小首辅-第20章

小说: 嘉靖小首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后面二人为狼筅手,手执狼牙棒。狼筅手用狼牙棒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两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果长枪手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去劈杀敌人。”

    陈迪滔滔不绝的讲解完,又补了一句:“其实这阵法的精髓,取自于唐大人的武编,我在此之上加以了演变。”

    唐顺之是何等人?陈迪一说,他的脑中仿佛已经出现了十二名明军兵士,各自手持狼牙棒、长枪、短刀、盾牌的情景。他仿佛看到一群倭寇张牙舞爪的包围了这十二名明军兵士,然后被明军兵士们密不透风的阵势打的大败。

    服了,服了。这陈迪真是个兵法奇才!唐顺之没有多说话,只是端起一杯酒,朝着陈迪敬了一敬,一饮而尽。

    旁边的俞大猷是久经沙场的悍将,战场上的事情,他也是门清。他仔细的思考了陈迪的阵法,然后一拍脑门:“个亲娘老子啊!这简直就是个铁桶王八阵!这样的阵法真到了战场上,只要十二个兵士齐心且不怕死,怕是三五十倭寇都会被这个王八阵崩掉了牙!铁桶王八阵,真是铁桶王八阵!”

    戚继光问俞大猷:“俞大人,此阵法到底玄妙在哪里?为什么你说三五十个倭寇都打不过这十二个人?”

    陈迪心中窃笑。戚继光啊戚继光,你怎么能知道,这阵法正是你十五年后创立的!这就是你名扬天下,威震东南的“鸳鸯阵”啊!可惜,我今天是把这专利权收下了。

    俞大猷对戚继光这个好学的年轻人并不讨厌,他耐心的给戚继光解释道:“这阵法让矛和盾、长和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长短兼备,攻守兼备。狼牙棒虽不是咱明军的制式军器,对付倭刀却有奇效。整个阵法,就像是个让人无处下口的王八壳子。”

    唐顺之补充道:“此阵法的确精妙,陈大人似乎漏讲了什么。”

    陈迪说:“唐大人的意思是,我忘了讲火器与此阵相互配合对吧?”

    唐顺之已经完全拜服了陈迪这个十四岁的少年:“陈大人高见!此阵如此精妙,若是再加上火铳队的配合,简直是如虎添翼!”

    陈迪现在还不想给唐顺之讲什么三段式射击之类的战法。他怕唐顺之、俞大猷一时接受不了。

    陈迪道:“具体如何与火器配合,我心中已有了方略。待到了台州之后,我自然会说出来。”

    陈迪让小二重新端上酒菜,他举起酒杯道:“晚辈还真是先入为主了!我还没问过在座三位是否愿意跟我去台州。如果跟我去台州,你们的职位可能会比现在低很多。不过,去台州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打倭寇!”

    陈迪故意加重了“打倭寇”三个字的语气。他知道,这三个人都是有血性的名将,绝不会拒绝他的请求。

    出乎陈迪的意料,唐顺之和俞大猷还没表明态度,最年轻的戚继光先开了口。

    戚继光抱拳道:“别说职位变得低一些,就是做一个小兵我也愿意跟陈大人你去台州!你不知道,我所驻守的登州卫,一样也有倭患!只不过倭寇肆虐的程度要比台州低得多。倭寇这两年在登州卫登陆过两次。他们见了我们大明的百姓就杀,见了我们大明的妇女就。。。。。倭寇所到之处,处处都留下了血债!

    我戚继光是蒙祖荫袭的指挥佥事。可我不想当什么吃祖宗老本的草包将军!我一定要到台州去,杀敌报国,报效朝廷对我戚家人的恩典!”

    陈迪一拍桌子道:“好!好一位志向高远的少将军!”

    俞大猷没说话,默默脱去上衣。身为一位正三品武官,这样做有些不雅。可是陈迪、戚继光、唐顺之三人却丝毫没有认为俞大猷不雅。

    俞大猷的沉默,胜似一万句话。因为他**的上身上赫然有着十几处伤疤。

    俞大猷终于开了口:“我身上有近十处刀伤,四处箭伤。刀伤都是在福建与倭寇作战时留下的,箭伤则是与蒙古人作战时留下的。咱老俞是个粗人,心眼也小。你们文人不是有个成语叫瑕疵必报么?为了报这十处刀伤的仇,我也要去台州!”

    只剩下唐顺之没有表态了。

    陈迪和俞大猷、戚继光看着唐顺之。

    唐顺之终于开了口:“我本常州布衣,寒窗十年,蒙皇上恩典中了进士。报效大明,报效皇上是我的本心。与其在兵部职方司浑浑噩噩的待下去,不如去台州。我愿助陈大人扫除台州倭患!”

    陈迪大喜。有此三人,抗倭大业便成功了一半!

    陈迪让店小二撤去小碗,换上大碗,四个人都豪气干云的推杯换盏。

    喝到兴起时,陈迪命店小二取来纸笔。

    陈迪提起笔,挥毫泼墨,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这诗陈迪写完就后悔了。要知道,这首诗正史记载是戚继光在嘉靖二十五年所作。这是**裸的抄袭啊!

第三十九章 兄弟与老师() 
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读到“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时候,不约而同的用敬佩的眼光看着陈迪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知府。

    陈迪见此情形,心想何不趁热打铁?

    陈迪道:“俞将军,戚将军,我们虽然年龄相差很大,却有相同的志向,我愿与你二人结为异姓兄弟?如何?”

    俞大猷和戚继光都是血性的汉子,二人同时说:“好!”

    陈迪掏出一锭五十两的银锭扔给小二:“给我找一个香炉,几张黄纸!再找一只雄鸡!我要跟我两位哥哥斩鸡头烧黄纸结拜!”

    小二接过银子,不一会儿便备好了陈迪要的东西。

    陈、俞、戚三人跪在地上,在香炉里插上三支香,烧了黄纸,斩了鸡头。

    小二将鸡血淋进酒杯之中。

    三人端起酒杯敬天。

    陈迪对天起誓道:“东瀛宵小,犯中华天威,中华上朔五千年,幅员不知几万里。岂能受倭奴屈辱?上天有好生之德,本不喜征战杀戮。然,倭奴枭雄顽昧,不思吾上国他日相辅之德,反以德报怨,肆意妄为。吾兄弟三人受皇恩,理应报效朝廷!今平安顿失,万民遭荼。吾等三人,应伏顽魔、收失地,安境保民。列祖列宗再上,佑吾兄弟三人义武扬奋,请三军同仇敌忾,驾长虹披靡九方。浩浩苍天在上,请佑吾中华子孙之福祉!苍茫大地在下,请佑吾中华武运之昌隆!跳梁者,虽强必戮!犯吾山河者,虽远必诛!”

    戚继光、俞大猷二人听完,皆是热血沸腾!就连唐顺之亦有几分感动。

    陈迪迷离着醉眼对俞大猷说:“那我现在就改口了!俞大哥,戚二哥!”

    俞大猷和戚继光同道:“陈三弟。”

    陈迪说:“刚才那个阵法的名字,就依俞大哥所言,就叫铁桶王八阵吧!”

    陈迪跟俞大猷、戚继光二人结拜,唯独把唐顺之排除在外。

    陈迪知道,俞大猷、戚继光这两个武将,讲究的就是有忠有义。唐顺之是文人,未必喜欢这一套。

    唐顺之尴尬的坐着,看着三人结拜。

    三人结拜完,陈迪对唐顺之道:“唐大人,我的铁桶王八阵灵感来自于你的武编。那么你就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师!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唐顺之已经陶醉在陈迪刚才文采斐然又饱含忠君爱国之心的结拜誓言中。有这样一位有忠有义的少年奇才做学生,他唐顺之求之不得!

    唐顺之点头道:“若陈大人不嫌弃,我当然一万个愿意!”

    陈迪端起一碗茶,跪着递给唐顺之。

    唐顺之喝了一口,放在桌子上,扶起陈迪。

    这叫端茶拜师礼!

    陈迪说:“老师,学生今后还要求老师多多指点!”

    鸿宾楼的一场酒宴,陈迪得了三个强有力的帮手,他喜不自胜的回到家中。

    转眼到了六月初九。这天可是陈迪娶小青为侧室的大日子。

    陈府上下张灯结彩。来贺喜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

    严嵩亲自为义子陈迪主婚。严嵩之子严世藩做起了婚宴的总管。兵部左侍郎蒋光、唐顺之、戚继光、俞大猷皆到场贺喜。

    陈家小小的四合院,几乎站满了前来贺喜的官吏。

    京城之中谁人不知,陈迪年纪轻轻便在河南为朝廷立下大功,同时又认了次辅严嵩为义父,更得到了皇上的青睐。这位陈迪陈知府,现在是前途无量。

    就连有些与翟鸾一党的言官,亦来贺喜。他们来贺喜倒不是为了巴结陈迪。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等着鸡蛋里挑骨头,看陈迪收侧室的仪式是否有违制之处,查出来了他们好上表弹劾陈迪,好在首辅翟鸾面前邀功!

    严嵩对陈迪说道:“你收侧室,义父我不送你别的,只送你一幅字。”

    严体书法,在嘉靖一朝可谓是大名鼎鼎!

    严嵩拿来一卷书轴,命人挂在堂屋正中。

    只见上书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国之栋梁!”

    众人看后,齐声称赞。

    吉时已到,陈迪与小青拜了天地,入得洞房之中。

    陈迪掀起小青的红盖头,只见小青青春美貌,面似桃花,含羞待放,不禁喜上眉梢。

    陈迪握着小青的手:“好姐姐。”

    小青羞涩的将手抽了回去:“老爷,你能不能别老叫我姐姐。我现在都是你的人了,你要叫我侧夫人。”

    陈迪痴笑道:“好,我以后都不叫你姐姐了。不过嘛,侧夫人这称呼不好听,叫如夫人才对。是吧,我的如夫人。”

    陈迪说完在小青脸上亲了一口。

    小青的脸霎时间红的像个红苹果一般。

    小青对陈迪说:“老爷,小青自小家里穷,被爹娘卖进了严府。今日之后,除了我的爹娘,你就是最亲的人。”

    陈迪点点头:“那是自然。一张床上睡觉的夫妻俩,脸对着脸,腚对着腚,叉叉对着叉叉,自然是最亲的人。唉,不过我跟你不能长相厮守。大丈夫当纵横天下,建功立业,岂能醉死在温柔乡中?再过五天,我就要远赴台州赴任了。此行艰险,我不能带你上路。若是我在那台州殉了国,你不必为我守寡,找个好人家。。。。。。”

    没想到小青却捂住了陈迪的嘴:“老爷,我不准你乱说。你要囫囵着给小青回来。

    陈迪躺在床上,眼睛看着床帘说道:“打仗这事,真不好说。都说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过有个家始终是好的。”

    陈迪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那位投降倭寇的陈可桢。在台州如果真遇到对他,就只能大义灭亲了。

    陈迪又想到明天一定要去兵部弄来一批像样的火器。

    陈迪还想到,除了刚认的师傅唐顺之,天牢里还关着一位自己的师傅——曾经的帝师胡元春呢。当初若不是他给自己做枪手,自己怎么能从会试中脱颖而出?去台州赴任之前,一定要去天牢里探望探望胡元春。

    小青道:“老爷,大喜的日子你在胡思乱想什么呢?”

    陈迪苦笑一声:“没办法,自古做大事者,必有无数的事情要去想。”

    小青温顺的趴在陈迪胸膛上。

    陈迪突然感觉自己。。。。。。难道自己已经。。。。。。?

    陈迪一把抱住小青。。。。。。此处省略若干字儿。

第四十章 看上一批火器() 
陈迪起了一个大早,今天他要去兵部找蒋光要一批像样的火器。

    昨夜洞房花烛,虽说是快活似神仙,可一起床,陈迪就感觉到腰酸的要命。这可真是先甜后苦。。。。。

    小青帮陈迪穿戴好官服,陈迪在小青脸上亲了一口。羞得小青两颊绯红。

    陈迪让梁二黑叫来唐顺之、戚继光、俞大猷三人,一同前往兵部。

    兵部左侍郎蒋光,此刻正坐在兵部大堂上。大明称各部尚书、侍郎称为堂官,指的就是他们可以在各部衙门大堂之上办公。

    蒋侍郎见是陈迪来了,十分热情。兵部尚书是严嵩兼任,严嵩却不怎么管兵部的事情。这位蒋侍郎如今俨然就是兵部的最高官员。

    陈迪、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齐刷刷的跪倒,向蒋侍郎行礼。

    蒋侍郎道:“都免了吧。陈大人,你来找我有何贵干啊?”

    陈迪开门见山的说:“下官此次前来,是为了找您调拨一批火器,用在台州抗倭上。”

    蒋侍郎道:“咱们大明军队的火器可不是随便就能调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