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嘉靖小首辅 >

第12章

嘉靖小首辅-第12章

小说: 嘉靖小首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以刘家家兵的实力,如果文峰寨的弟兄和他们在平原上硬拼,刘家的家兵占上风。毕竟刘家的家兵们有数量可观的鸟铳。如果是在雁荡山,刘家的家兵却占不到便宜。这一点,刘鸣天和黄霸天心中都有数。所以这些年,双方是河水不犯井水。

    听“千总”大人说要出城剿灭土匪,刘鸣天心里乐开了花。他心里想的是借着这位“千总”大人的手,灭了黄霸天这个隐患。

    陈迪一拍手,在旁边插话道:“咳!千总大人真是豪气干云!”

    “千总”黄霸天看了一眼陈迪,故意问刘鸣天:“这娃娃是谁?”

    刘鸣天回答道:“啊,这是我们县令。不过我们县令年龄小,沁阳地面的事情,我做主!千总大人要剿土匪,要粮我们给粮!我再让当地的大户们凑一份钱,等千总大人凯旋归来,就当我们给凯旋之师的孝敬!”

    陈迪心中暗说:什么年龄小?你做主?刘鸣天,就凭你这句话,我也要让你家的囤粮一颗不剩!

第二十三章 上当了() 
黄霸天瞪了刘鸣天一眼:“哼,除了军粮和孝敬,我还要你们三班衙役跟我一同出城剿灭土匪!对了,我听说刘县丞你家的家兵也有两三百?一起去!这叫人多势众!那股子土匪没跑!”

    刘鸣天心中打起了小算盘。三班衙役跟着他们出城剿匪没问题。就算死光了,也不干他这个刘家家主的事。可刘家家兵出城剿匪?就是死一个人也要他掏钱抚恤啊!

    刘鸣天道:“千总大人,我家的家兵嘛,全是些酒囊饭袋,就算出城也帮不上千总你的忙!只会脱你们官军的后腿!”

    黄霸天啐了刘鸣天一口:“屁!多个猴儿还多三分力呢!何况是三百多条汉子!你就说去不去吧!你们这样的小县,衙役差不多百人。我带进城的弟兄一百人。加上你家的家兵,就是五百人!那股子土匪有多少下山的?”

    徐巡检插话道:“看样子只有一二百人!”

    陈迪在一旁敲起了边鼓:“五百人打一两百人,这不是稳赢了么?”

    黄霸天“啪”一声抽出了腰刀,横在刘鸣天脖子上。

    陈迪心中大惊。这黄霸天可别一时冲动,杀了刘鸣天。刘家这种当地豪强,就算家主刘鸣天死了,今后也会出第二个第三个刘鸣天。此时杀了他可就没办法救城外的一万多百姓了!

    黄霸天没有动手,而是蛮横的说道:“你就说让不让你的家兵去吧!不去就是通匪,我就地正法了你!”

    见黄霸天是依计而行,陈迪长舒了一口气。

    刘鸣天虽然在府里、省里还有京城都有些或深或浅的关系,可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何况眼前这位千总是刚从战场上杀红了眼下来的?

    刘鸣天再一想,如果让家兵出城,自己这一方就是五百人对一二百土匪,应该是稳赢。

    这时候陈迪敲起了边鼓:“这一下肯定能把雁荡山的土匪一举荡平!这可算是大功一件!从此之后沁阳的货物不是可以通过雁荡山卖到全省了?”

    这句话正中刘鸣天下怀。刘鸣天巴不得雁荡山上的土匪全死光,他囤积的粮食就可以通过雁荡山卖往相邻各县了!

    刘鸣天看着脖子上的钢刀,头上又冒出了汗。罢了,罢了,就听那千总的吧。

    刘鸣天道:“好!就听大人你的!我的家兵,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出城助战!”

    黄霸天嘿嘿一笑:“这才像个汉子说的话。”

    刘鸣天召集了所有家兵,这其中包括看守粮库的家兵。他的想法是,既然要出城,就把人马全带上。多个人多分力嘛。

    三百多刘家家兵,七八十三班衙役,还有一百多“怀庆卫所军”,在“千总”黄霸天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出了城。

    刘鸣天怕城内的兵都走了,饥民进城,特地派徐巡检领着十多个衙役留守城门。他给徐巡检下了死令,看好城门,有一个饥民进了城,就让徐巡检提头来见。

    “大战”在即,刘鸣天手心中渗出了汗。他和陈迪在大堂焦急的等待着“千总”大人凯旋得胜的消息。

    陈迪说道:“对啦,刘县丞,这几天天天晚上找小红姐姐玩,感觉身体被掏空啦!你那里不是有药么?”

    刘鸣天心里正担忧着自己那三百家兵的命运,哪里听得进去陈迪的胡言乱语?

    刘鸣天半晌才反应过来:“什么药不药的!这都什么时候了?大敌当前,你说的话那像是个县尊该说的!朝廷怎么会派你这么个屁孩子当沁阳县令?”

    陈迪被刘鸣天臭骂一顿,却没有还嘴,只是吐了吐舌头。

    刘鸣天在县衙里来回的走动。

    一会儿刘鸣天的管家跑进了县衙:“老爷!有几个乞丐在咱们府门前闹事!”

    刘鸣天怒道:“什么?敢在我的府门前闹事?你还来找我干什么?直接让咱家的家兵剁了他们就是!”

    管家道:“老爷,咱家的家兵不是都到城外剿匪去了么?”

    刘鸣天一拍脑门:“玛德,倒忘了这事!”

    管家问:“老爷,怎么办啊?”

    此时的县城,刘鸣天能够动用的人只剩下了守城门的徐巡检和他手下的十余名衙役。

    “你快去城们口,让徐巡检带人去把那几个乞丐拿了!”刘鸣天命令管家道。

    陈迪心中一笑。刘鸣天,你中计了!

    徐巡检刚带着十多名衙役去刘府门前抓人,一个身影遍窜到城门前。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梁二黑。

    梁二黑奉了陈迪的命,换下了衙役服色,在城门口蹲了半天了。

    徐巡检带人刚走,他便到城门口,把城门的门栓卸下!

    县城城门的门栓,足有百十斤。平常往下卸门栓,要五个人合力。梁二黑是习武之人,倒是不怕这个。他深吸一口气,一使力,门栓遍被搬下。

    一众饥民见到城门打开了,都愣住了。

    梁二黑道:“乡亲们都听着,俺知道城里哪有粮食,跟我走啊!”

    饥肠辘辘的饥民,听到“粮食”两个字,眼睛都红了!他们蜂拥入城。梁二黑带着他们,径直到了城西南那几处“鬼宅”当中。

    刘家的粮仓里,用麻袋整整齐齐的码着上万袋粮食。

    上万饥民冲进了刘家的粮仓。开始,饥民们拿着生麦子,拼命往嘴里塞。

    梁二黑大喊一声:“乡亲们别光吃啊!吃才能吃几粒粮食?搬!一人抗一麻袋走!”

    上万饥民们这才醒过神来,年轻的一人扛起一个麻袋,年老的和年幼的就几个人抬一个麻袋。

    顷刻间,刘家粮仓里的粮食遍被搬走了三分之一。

    梁二黑又大喊道:“拿了粮食就快出城回家!要不官府会追究的!”

    上万饥民浩浩荡荡的扛着粮食往外走。

    沁阳城内的百姓看到饥民们扶老携幼的搬粮食,纷纷问粮食是哪里来的。

    一听说城西南有粮食,没人看管可以白拿,城里的百姓也直奔城西南而去。

    这要是放在现代,叫“哄抢”。

    沁阳城内的百姓,也有一两万人,又是一顿蚂蚁搬家。

    刘家的几个家人闻讯而来,想要阻止,哪里能阻止的了?

    县衙内,刘鸣天正倒背着手来回踱步,等待城外剿匪的消息。

    刘管家一个趔趄奔到了屋里。

    “又出什么事了?”刘鸣天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老爷,老爷,咱家在城西南的粮食。。。。被抢了!”管家道。

    刘鸣天问:“被抢了?抢了多少?”

    管家哭丧着个脸回答:“十之**!”

    刘鸣天一个巴掌打在管家脸上:“胡说八道!三百囤粮食,这么会儿功夫就能被抢十之**?岂不是要来几万人抢咱的粮?”

    管家捂着个脸委屈的说:“就是几万人。城外的饥民进城了。还有,城内的刁民们。。。。。几万人。。。。。呜呜呜。。。。。。抢咱们的粮食!”

    旁边坐着的陈迪心中窃喜,看来是计策成功了。

    这时候恰好徐巡检走了进来,徐巡检道:“刘县丞,下官奉命去你家抓闹事的乞丐,可到了贵府门口,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啊!”

    又过了一会儿,刘家家兵的头领和几十个衙役也回了县衙。

    家兵头领道:“老爷,那帮怀庆卫的官军真仗义!”

    刘鸣天问:“怎么仗义了?”

    家兵头领道:“我们出了城就想和土匪们决战。可土匪们却一路逃,我们就一路追。一直追到雁荡山下。弟兄们哪会钻那山沟啊!怕进去中了土匪的埋伏。那位千总老爷倒是仗义,说怕我们进了山沟中埋伏,他自己带着一百多怀庆卫的官军进了那雁荡山与土匪交战,并把我们打发回县城了!”

    刘鸣天狐疑的看着那家兵头领,有看了看刘家的管家。他一拍脑瓜,恍然大悟:“上当了!上当了!”

    刘鸣天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第二十四章 河神娶妻() 
沁阳六乡的百姓抢了刘家的存粮,陈迪自信这些粮食可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刘鸣天辛苦囤积的粮食被抢了三分之二,一气之下竟然病倒了。这可是陈迪的大好时机。

    要知道,沁阳四害:匪、刘、巫、王。四害之中,雁荡山的土匪黄霸天已与自己成了朋友。

    其实只要费一番心机,绝对可以让黄霸天带弟兄们下山投诚。这一害,已经算不上是害。

    刘氏家族在沁阳县势力强大,盘根错结。要想一口气除掉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就先剪除刘鸣天的左右手,巫教教主孙大仙和地痞王朗吧!

    陈迪打定了主意,下一步就是思索一个办法。他正在县衙大堂中苦思冥想之际,没想到巫教的孙大仙先送上门了!

    孙大仙找到陈迪:“陈县令,本道昨夜有河神托梦,说河神居于流沙河底,日常寂寞,让我们寻一美貌少女,送入河中,与他成亲,寥解寂寞。”

    流沙河流经沁阳县,每隔几年就要泛滥成灾。水、旱、蝗三灾,可是沁阳百姓的噩梦。

    巫教每年都借着给流沙河神娶亲的由头,大肆收取百姓们的香火钱。

    百姓愚昧,竟然每次都被这位孙大仙忽悠着交出仅有的钱财,供他做法。

    陈迪略一思索,心中想到了西门豹治邺的典故。

    “好啊好啊!河神娶妻?本县令可是头一回听说,想来一定好玩。”陈迪拍手笑道。

    孙大仙道:“既然陈县令同意,本道马上到民间搜寻一少女,然后择个黄道吉日嫁给河神。”

    陈迪笑道:“这么好玩的事儿,到时候可一定要叫上本县令,本县令想去凑个热闹。”

    孙大仙微微一笑:“沁阳本县的父母官参加河神的喜事,想来河神一定会很高兴。”

    三日之后,流沙河边。

    一座三层的祭坛已经搭起。祭坛中间,站着巫教教主孙大仙。

    祭坛边,设有一个凉棚,沁阳县令陈迪端坐在凉棚之中。

    祭坛周围,聚集了几千个围观的百姓。

    每一个来围观的百姓,都要交上几百大钱。孙大仙说了,不来参加仪式的流沙河沿岸百姓,明年的田地一定被水淹!而要参加仪式,就要缴一笔不菲的香火钱。

    孙大仙手持一把桃木剑,桃木剑上挑着一道鬼画符,口中念念有词。

    过了一会儿,孙大仙道:“把河神的新娘子抬上来!”

    几名教众抬着一位一身红衣,盖着红盖头的妙龄女子来到祭坛中。

    孙大仙下令道:“河神在上,新娘子入水啦!”

    说完,几名教众就要把那妙龄女子丢入流沙河中。

    陈迪却在凉棚中大喊一声:“慢着!”

    陈迪跟梁二黑一前一后的上了祭台。

    陈迪掀开那妙龄女子的红盖头,仔细的看了看那女子的容貌。

    然后陈迪对孙大仙说:“这女子并不漂亮啊!这要是河神见了,不得气的发大水?”

    孙大仙道:“唉,咱们沁阳穷山僻壤,哪里去寻那貌若天仙的女子?”

    陈迪装作好奇的问:“对了,大仙,你既然能受到河神的托梦,那如果你进了那流沙河,还能再上来嘛?”

    孙大仙胡诌道:“咳,本道修炼了几十年,别说小小的流沙河,就算是大江大海一样是穿梭自如。”

    陈迪哈哈一笑:“本县令府里有一美貌侍女小红,长得还算美貌。本县令打算把她献出来,送给河神当老婆!只求河神他老人家保佑沁阳明年能够风调雨顺。”

    孙大仙大喜道:“陈县令敬神爱民之心真是天地可鉴!”

    陈迪突然对着几千围观的百姓大喊:“诸位乡亲,为我做个鉴证。对啦,既然要换新娘,今天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