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千娇百媚 >

第54章

三国之千娇百媚-第54章

小说: 三国之千娇百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不必如此”刘恪自然能够看出刘稚对于冀州牧的向往,所以他想了想便故作镇定的说道:“此事且容孩儿再好好的谋划谋划,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法子”

    “恪儿也不必太过为难,还有,你所谋划的那些事情父王虽不尽知,但我还想说,你坚决不要同宫中宦官走的太近,这虽是条捷径,可终究不是阳关大道”刘稚语气沉重的说完就起身离去,只留下刘恪独自回味着刚才的这句话。

    “原来,原来父王已经看透这些……”

    刘恪不仅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从刚才的话里,深深的感受到了刘稚的绵里藏针,也深切的意识到刘稚话里面的谆谆教诲。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刘稚的话尽管有些刺耳,但是身为父亲对儿子说这番话却丝毫不为过,相反,刘稚的话还清楚的点醒了懵懂之中的刘恪,如果不是刘稚的这番话,刘恪恐怕还会真的舍弃刘焉的路子转而寻求和张让等人结成同盟。

    诚然,张让等宦官力量也能够帮助刘稚坐上冀州牧的位置,但是那也就意味着天下人都清楚刘稚这个冀州牧是有着宦官势力背景的,而宦官势力为清流所不齿,届时再想招揽贤才恐怕也没有几个有才能的人愿意投效。

    依靠宦官势力,无疑是饮鸩止渴,前几次没有被人意识到,那只能说刘恪谋划的隐秘,如果像冀州牧这样大的事情上,张让等人也旗鼓鲜明的支持,只怕天下人都会瞧出中山王府和宦官之间的关系。

    “看来就算是求张让等人帮忙,我父王也不会同意,他这人最是执拗,虽没有直说,只怕前番迁任镇北将军的时候心里面就有怨言咯”知父莫若子,刘恪立刻就感受到刘稚此次的决绝,想到这里,刘恪也不再去想走宦官路线。

    斩断了宦官路线,刘恪心里面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对策,所以只好找沮授、田丰、审配等人商量此事,群策群力,刘恪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沮授等谋士身上。

    只是在这件事情上,沮授等人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无奈之下,沮授等人只好建议刘恪暂且答应刘焉,为此审配甚至说道:“刘焉图谋益州,固然野心勃勃,但是为此而断了王爷担任冀州牧的计划,实在是得不偿失,世子请想,凭着王府目前的力量再加上得到冀州之后的便利,难道我们将来还要怕区区刘焉嘛?”

    审配之言,如同是醍醐灌顶般让刘恪醒悟了过来。

    刘恪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想阻止刘焉做益州牧,乃是担心将来刘备谋取益州称霸,但是那毕竟是原先的历史,现在有了他的加入,这段历史的走向本就出现了不确定,难不成自己还不能阻止刘备入蜀?

    想到此时的刘备还在公孙瓒帐下做小小的基层军官,而自己已经是掌控冀州,手握数万雄兵的中山王世子,刘恪终于不再执着记忆中的那段历史,在想通所有之后,刘恪信心满满的说道:“立刻给田畴回信,让他同意刘焉的提议,并且嘱托田畴告诉刘焉,中山王府将竭尽全力支持他担任益州牧,条件就是我父王必须成为冀州牧,反之,我们不介意两败俱伤,让他人渔翁得利”

    :

111。第111章 收权() 
刘恪决定和刘焉结成战略同盟,除开此人能够帮助刘稚做冀州牧之外,还因为在他心中刘焉还算不上敌人这个称谓。

    换言之,刘恪自始至终都没将刘焉放在心上,他之前顾虑重重,也不过是担心历史又回到原先的轨道中,只不过想到刘备还在为出身奔波,他就不在顾虑这些。

    曹操、刘备这些人固然可怕,但那也是他们称为雄霸各地的诸侯之后才形成的威望,在他们没有称王称霸之前,刘恪有足够的理由和资格俯视他们,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地位要远高于他们,还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手段和能力也不比他们差。

    而前番刘稚的那句话,也让刘恪意识到自己险些走了段歪路,那就是过分的倚重权谋之术,而忘记了堂堂正正的王霸之策,所以在给田畴写了回信之后,刘恪就闭门读起了。

    从以前读过的论语到兵法,从礼记到诗经,反正手头抓到什么,刘恪都会精心的读回味,而刘恪身边又不缺乏饱学之士,遇到不懂的地方,沮授、田丰等人都能够为他解读,而看到刘恪认真学习的场景,不仅是沮授这些做臣属的高兴,就连刘稚这个父亲都感到无比的欣慰。

    读闲暇的时候,刘恪自然多是和宋三娘、赵雨在一起,或许是接连的勾心斗角让他觉得有些心累,所以刘恪特别在乎这段闲暇的时间,同时,他也认为应该给宋三娘多些甜蜜和幸福。

    赵雨越发的亭亭玉立,不提越来越诱人的身体发育,只说她身上的淡淡清香,就足以让刘恪沉迷,而赵雨对刘恪的懵懂感情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清晰,甚至连作为兄长的赵云,都能瞧得出妹妹对刘恪的感情。

    不过赵云并未阻拦,他本就疼爱妹妹,既然这段感情是赵雨自己的选择,那么他就只能站在其后支持,何况赵雨喜欢的又是如此出众的刘恪,所以赵云更是乐见两人修成正果。

    面对赵雨的炙热情感,刘恪只能在心中竭力压制着,他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尤其在情感方面,但是每每当他看到赵雨的时候,他总是有种犯罪的感觉,毕竟他是两世为人,而赵雨只是个快十四岁的小姑娘。

    对赵雨情感的压制,刘恪只能选择在宋三娘这里发泄,宋三娘自然也能看得出赵雨和刘恪之间的暧昧关系,只是她聪明的选择了沉默,然后尽可能的给刘恪放松。

    如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刘恪差点和宋三娘突破了最后的关系,不过碍于刘稚之前放出的话,刘恪只能忍着生理上的煎熬,慢慢的等待十三岁的结束,十四岁的到来。

    ……

    相较于冀州刺史府中的悠闲时光,洛阳城中则显得越来越惊心动魄。

    自从刘宏回到洛阳城后,病体却是奇迹般的好转,尽管这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蹊跷,但是谁也不敢在刘宏面前提及王芬谋逆的这桩案件。

    直到刘宏回到洛阳帝宫快一个月的时候,刘宏才像是突然想起王芬这个人似的,将王芬从天牢里面提了出来,让后当廷御审裁判。

    谋逆大案,自然不需要什么证据,也没有人敢为王芬求情,所以很快刘宏便以皇帝的权力做出了宣判,判处王芬、陈逸、襄楷等人死刑,诛三族,其余宗亲全部流放岭南。

    只是这份判决的名单里面,却没有许攸,原来在当初慎陵弑帝之前,许攸就已经逃走,这厮或许是早就看出王芬的失败了。

    王芬被处死,冀州刺史自然成了所有人眼中的肉块,但是刘宏却似乎也忘了冀州刺史的人选还没确定一样,故意不提这茬,朝臣们碍于威压,也不敢贸然推选,所以冀州刺史只得由中山王刘稚继续代替。

    表面上看,朝堂上似乎安静了下来。

    随着王芬谋逆案的影响逐渐消逝,朝堂上又陷入到各派利益之间的争斗中,间或有人提起应该重新选派冀州刺史,但这些奏折却无一不被皇帝弃置,就好像从没有看到过。

    这份表面的平静下,却有两件事情,让朝政越来越乱。

    先是皇帝以为禁军羸弱,不能委以重任,而选派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重新编练西园禁军,重置西园禁军校尉,虽然曹操、袁绍等人的官职并未出现变动,但是这道旨令中却是以蹇硕为禁军校尉之首,连大将军何进都需听从蹇硕之命。

    细微的变化,自然不难让人看出皇帝对于禁军的失望以及想要重新拿回禁军统辖权的决心,何进等人自然不敢违抗圣命,所以很快蹇硕就成了禁军实际上的最高统帅,宦官势力再次膨胀。

    蹇硕用了半月时间重新编排好禁军之后,刘宏自导自演,在洛阳平乐馆外举行阅兵,并自封为无上将军,骑白马持剑检阅军队,此举固然有巩固军权的意思,但是何尝又不是刘宏在向群臣示威

    就在所有大臣的目光都被皇帝接二连三的行动吸引的时候,太常刘焉谋划多年的‘废刺史、设州牧’之事也悄然的呈放到了刘宏的龙案之上。

    先不提刘宏初始看到刘焉呈递的这道奏折时的惊讶,等到他冷静下来的时候,却味出刘焉这道奏折里面所包含的别样用意。

    “刺史权轻,难遏民乱,州牧掌管军政,能指挥平乱,且当今天下战事不断,究其主因则在于州郡刺史、太守离心朝廷,于是有王芬谋逆,张纯反叛,是以臣以为应选用宗室、列卿出任州牧,使陛下重掌天下大权,届时,天威散播四方,战乱自然消散……”

    刘宏久久的注视着奏折上关于选用宗室、列卿出任各州州牧这条建议,心里面却是盘算着此举是否可行,想着想着,刘宏又想到张纯、王芬叛乱,都是由中山王刘稚平叛,想到这里,刘宏终于下定了决心。

    “宣太常刘焉进宫面圣”刘宏的声音回荡在寝宫之内,却无疑成了汉末乱世最凝重的声响

    :

112。第112章 突变() 
刘宏圣旨到达太常府的时候,刘焉正在和田畴商量如何争取到益州牧和冀州牧两个关键位置。

    等到宣旨太监行完旨,田畴就立刻起身贺道:“陛下急召您进宫,想必废刺史、置州牧的奏请陛下已经通过,子泰就在这里先恭贺太常大人咯”

    刘焉连忙谦虚道:“圣心难测,但愿能够真的如子泰所言吧”

    说完,刘焉就回到内宅更换官服准备进宫,而田畴则目送着刘焉进宫后才选择离开,当然,此时田畴和刘焉都是紧张的,这废刺史、置州牧的奏折虽然递上去了,但是能不能如他们所预想的得到相应的利益,却还是未知。

    田畴除了紧张之外,还有些许的担心,连日来和刘焉的相处,让他感觉到刘焉是个刻薄挂恩的人,此人表面上说得好,但是最终会不会提议让中山王刘稚做冀州牧却还没准。

    带着担忧,田畴耐着性子等待刘焉面圣归来,而此时已经进入皇宫的刘焉,却也和田畴一样的患得患失。

    刘焉见到刘宏,先呈述了遍废刺史、置州牧的好处,当然,作为重点的选派宗室重臣出任州牧这句话,刘焉也没有忘记,直到最后,刘焉又语重心长的说道:“陛下,宗室和您同根同祖,如果宗室臣子都不能信任,外臣又岂能信任?”

    关于刘焉的宗室情节,刘宏很早就知道,他虽然没有明确的表过态,但是也认为刘焉这点建议是正确的,只不过废刺史、设州牧所涉重大,刘宏不得不谨慎的问道:“废除刺史,选用州牧,会不会对地方稳定造成影响?”

    刘宏身为皇帝,必须为全天下的稳定考虑,贸然废除各州刺史,恐怕会引来这些刺史们的反弹,所以刘宏才会有这样的提问。

    刘焉对于刘宏的这点疑虑,自然早已经想到,他甚至和田畴在府邸已经商量出了对策,所以等到刘宏问完,刘焉显得不紧不慌的回答道:“陛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想要废除刺史重置州牧,乃是为国家社稷考虑,如果各州刺史反叛,说明他们早就怀有异心,当然,出于稳定考虑,陛下可以先挑出四五个州试行,等到陛下选出来的亲信已经掌握了这几个州的军政大权之后,其余各州刺史就算想谋逆,怕是也要考虑考虑后果”

    刘焉的提议,让刘宏心中最后的担忧全部消散,没有了后顾之忧,刘宏就直接向刘焉问及应该选派何人出任州牧,“既然这道奏折是爱卿提出来的,朕看就由你拟个章程,将人选以及试行州郡圈定出来,明日朝堂之上,爱卿将此奏折当众呈上,朕自会尽快通过”

    “这……”刘焉一时语塞,不知道是该谢恩还是该拒绝,因为他突然想到,如果真的由他捉刀提议人选的话,恐怕他为自己谋划的益州牧的位置就难以保证,刘焉可不想厚着脸皮自己推荐自己。

    “陛下,臣以为此事应该由外臣先提,臣乃宗室,身份有些不合适……”尽管知道这个理由有些勉强,但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刘焉还是不得不厚着脸皮说出推辞。

    “哦,那么爱卿认为何人合适?”刘宏破坏深意的看了眼刘焉,然后不等刘焉答复,就显得有些疲累的说道:“这件事情朕既然交给爱卿去办,那么就全由爱卿商议,提案人选你也看着挑选吧,好了,朕有些累了,你且先退下吧”

    “臣遵旨”刘焉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所以不敢逗留,就直接出宫。

    等到刘焉离开后,刘宏却像是瞬间打了鸡血似的站在了宫殿前,刘宏明白,刘焉的提议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但是刘宏不在乎,他觉得这或许是他收回地方权力的重要契机。

    刘焉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