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本科生 >

第373章

崇祯本科生-第373章

小说: 崇祯本科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笔钱为什么是朝鲜国主出呢?因为朝鲜国急于拜托他们喝倭国之间的战争,所以出点钱武装倭人内乱,当然钱有他们出。

    而大明,还是没有直接参与对倭战争,只是提出来让倭国内乱的可能性。

    面上的戏演完了,田川次郎还是要向朱由检汇报此次科考的成绩的。

    当田川命人抬着几盆已经冻成透明状的巨大的仙人掌的时候,那仙人掌早已经成了冰棍,像被开水烫过一样,软趴趴的。

    “朕知道你们到达墨西哥了。”朱由检在看到仙人掌的第一眼就明白田川次郎的用意。

    只有当地的特殊作物,才能证明他们去过某地。

    “皇上,一片荒芜,土地贫瘠,物产也不多,不是什么好地方。”田川给了北美西海岸一个真实的评价。

    “朕知道,但是朕不挑食,而且还有你北海道国做移民支撑呢,前景秀美”朱由检回话。

    然而田川次郎却美女,这是拿倭人来抵挡枪子咧,也不知道大明崛起之后,倭人还还剩几人。

第628章 虾夷地的前世今生() 
我们都知道这个时代的移民开发是一件冒险的事,而欧洲人向美洲的移民更是血腥和残酷的;所以,朱由检知道初期移民的人口消耗是难免的,除非大明也施行欧洲人的那一套。

    如果不想派军队过去怎么办?朱由检想到的另一个办法就是找一群胆大的去消耗,比如倭国人。

    根据日本人的资料显示,十七世纪初,日本人口数量在1600万以上,不到两千万。当然,根据日本人的尿性,他们肯定是把琉球等地算进去了的。不过,朱由检认为琉球人口影响不大,就算是最多的估计,1800万人。

    哪怕是执行了分裂的计划,千万的劳动力,不加以利用,让这些人待在小岛上吃鱼慢慢老死,实在是一种浪费。不如带去北美,开发北美西部划算。

    如果美国西部铁路的每一块枕木下都有一个化工的尸体,那么朱由检要的北美开发的大战略下,应该有倭人的尸骨。最少也要两三百万吧。不然,这些人成了堆,就开始捉摸怎么向东上岸了。

    朱由检对田川次郎的敕封已经过去有有段时间了,朱由检自己也已经回到了南京。

    但是,东亚局势居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至少从表面上看,处于平静的态势。朝鲜准备开始撤军了,据说损失有点大,但是从整个战争全局看,还是没有吃亏的,毕竟朝鲜军队前期在明军军官的帮助下是占了大便宜的。

    而倭国,则五味杂陈,他们好不容易全国动员的力量,一拳砸在了棉花上。本来还想报复一下朝鲜的,没成想大明换了一种方式顺手接过了接力棒。

    “皇上,倭国使臣上折子,质问我国敕封田川意欲何为?”朱舜水有点纳闷,皇上这到底是想干嘛?明明不是已经说好了不干涉朝鲜和倭国的战事的吗?怎么能出尔反尔?

    “朕有做错或说错吗?”朱由检一脸呆萌,活脱脱装出一副天真表情。

    “虾夷地。。。。。。”朱舜水刚要开口。

    “那是北海道,不叫什么虾夷地。”朱由检立刻纠正。

    虽然北海道这个名词是后世日本人引用的官方称呼,但是朱由检没觉得自己拿过来用有什么不妥。北海道现在在日本人口中确实就叫做虾夷地。而日本人开始初级开发虾夷地,是在十六世纪末,距十七世纪中期并不算遥远。或者说,这块地方被幕府据有才开始,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大明承认过倭国对北海道的拥有吗?”朱由检立刻脸色一变,眼神凌厉。要不是他这趟去东北知道了北海道的前世今生,还真就没想出肢解日本的办法来。

    “你去通知倭国使臣,北海道自古属于中华,岛上的原住民阿伊努族人是我国北地移民。我大明皇帝有权把此地封给任何人。”

    土地归属问题,历来是倭国最喜欢扯皮的,既然扯起来,朱由检就要好好地跟倭国人掰持一下了。

    更何况倭国现在的幕府将军是德川家纲,据说智力不行,是个傻子。十岁登基,在位二十九年。朱由检怎么算,也觉得这是一个著名的软柿子了。近三十年时间,要是还搞不定日本,那就是天意。

    当然,要解决日本问题,不能只是大明这边瞎想,必须要要根据日本国内的一些实情来谋划布置。敕封田川次郎,割裂北海道只是第一步。

    这第一步棋,是因为北海道现在对于倭国的重要性没那么高,且朱由检是想利用倭国现在外部环境的恶化,来明抢。

    在朱由检明确提及虾夷地的归属权问题之后,倭国使者似乎已经看到朱由检的底牌了。那就是大明不太仗义,想利用朝鲜和倭国之间的战争,来占便宜的。

    这个便宜,幕府还只能合血吞下去。为什么?因为虾夷地最初就是幕府自己派兵占领的,这和日本本土以及皇室关系并不大。实际上幕府也知道仅仅靠一点女人就想让大明罢手是不可能的,现在朱由检直接撕破脸来割虾夷地,显然是露了底牌的。

    而且,大明皇帝敕封的是一个日本人,至少田川次郎在接受敕封的时候,用的是日本人名,官方文件也是日本名。幕府觉得这件事,他们是可以忍让的。相比较之下,东亚几个族群里,日本人的忍耐是出了名的。

    仅仅半个月之后,日本使者就直接把愿意承认北海道是大明属国的外交公文递到了朱舜水哪里。显然,幕府为了外部的安定,是急于要和大明讲和的。

    “这么容易就答应下来了?不和常理啊。”李岩盯着手里的文件,他都不敢相信这件事居然这么容易。朱由检走了一趟东北,大明的领土一下子扩大了好几个省,这比派几十万大军都有效。

    “没什么怀疑的,因为现在的北地和北海道,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地方贫瘠,可有可无。他们觉得连粮食都种不出来的地方,要来何用?”朱由检微微叹气。

    所谓的满清,所谓的康乾盛世,不都是放弃大量的北地嘛,还整天夸耀功绩,有什么好炫耀的。

    “可是这些地方也确实种不出什么庄稼啊。”顾炎武不解。

    “你们问问陈子龙吧!他对农事最有发言权。”朱由检没必要跟所有人解释,还不如让一个专业的人来回答。

    陈子龙除了当官之外,最大的成就就是调研了整个大明的农事概况。可以说,满大明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了解农业现状的了。

    “前朝辽国时代,山海关之外,皆甚少产量。辽河平原一带为辽皇狩猎之地。自我朝成祖迁都北上之后,关外才开始大规模屯垦。初期粮产仅够温饱,也未有产出。然女真崛起之后,沈阳周围的平原得到了极大的开垦,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陈子龙的话还没说完,一群人立刻已经闻出味来了。陈子龙的话说明说明?说明这粮作物的适应能力,在逐年向北延伸。

第629章 粮食增产也是危机() 
“但是,耐寒良种的培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力,我们需要慢慢等吗?”左懋第提出疑问。

    “不。现今辽东的产量区早已经延伸到了四平长春一线,朝廷只需要派出懂行的技术员,用不了二十年,就能培育出可以在冰城种植的耐寒小麦良种。。。。。。”

    哗!陈子龙的话让大家哗然。冰城那边是一块大平原,这事现在整个朝廷都晓得了。朝廷的官员们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只读圣贤书的夫子,而随着朱由检亲赴北地之后,北地的地理环境大家也都耳熟能详。

    辽东以及北地的土地是肥沃的,这一点整个大明的上层官员皆知。如果东北平原能长小麦,这对大明意味着战略中心大大的北移,战场必须抵达草原,再也不会只盯着长城一线了。

    “皇上,养马,必须养马啊!而且十万匹以上。。。。。。”吕大器激动得满脸通红,这个老大人的眼中已经开始冒出小星星了,他仿佛看到了汉唐雄风。

    “这哪用老大人说,大皇子在确山,二皇子在关外,那都是皇上早就布好的马场。”有人怼了吕大器一句。朱慈炯已经随着军队调往朱日和了,虽然他是朱由检现在四个儿子中最差的,可是还是当了一名合格的骑兵。

    明明是说东北的粮食问题,为何扯到战马上面?这是吕老头激动所致,说明大家全都看到了东北开发之后,大明的大格局、大战略窗口期已经出现,稍微有点政治远见的人,自然就想到了战马、骑兵。

    “继续说粮食的事吧。朕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诸位爱卿,北海道国主田川次郎率领的探险船队,在向东的万里海外,发现了大片的无主之地。那里的北面有一个叫西雅图的地方,气温和沈阳类似。而南面一个叫洛杉矶的地方,却和我大明的广东相似。”

    这一下,群臣已经不是哗然了,而是震惊,震惊的个个嘴巴能塞入鸡蛋。

    感觉这世上的大好事,今天一下子被大明占完了一样。居然还有一块无主的土地,而且非常适宜种粮食。粮食,多么诱惑人的名词啊,大明的这些官员,听到粮食比听见银子还亲。

    “可惜太远了,不然老臣要第一个去开田。”吕大器惋惜不已,表情甚是好笑。

    “此事不急,需缓缓图之。只要我大明子民再生出万万人,大可一起过去。诸位爱卿应该多多加油才是。”

    “哈哈哈。”大家伙都被皇帝的话逗乐了。

    1655年的冬天过的过的很稳,大明国内一片太平,没有大的战事,就连小规模的匪盗,都少有奏报。这一切都说明局势已经趋于平稳,尤其是朱由检连续向外扩张,转移了国内的一些矛盾,比如军勋的问题。

    只要遇到一个太平的国内环境,中原人能爆发出的创造力是非常惊人的。所以,历来就有大乱之后有大治的说法,这跟康熙老儿的本事还真没有多大关系。

    大明国内首先就是物资的丰富,民间出现了很明显的庭院经济现象。所谓的庭院经济,其实就是小农经济的鼎盛,一户农家,在温饱得到满足之后,利用房前屋后养殖和种植,丰富生活所需。

    三亩田,一笼鸡,两头肥猪,几厘菜园。就如后世常见的新闻,说某大爷随儿子去米国享福,挖掉平整的草坪也要种点瓜果蔬菜,这就是庭院经济。

    笑话这种做法的,是站在现在农业经济的角度来看的,但是作为小农经济意识很重的中国人来讲,这种庭院经济的思维,是很多代传承下来的。

    当然,这种做法也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前身,当庭院经济出现之后,小城镇就出现了大规模自由市场。这和大城市是不一样的,大明的大城市周围是有固定菜农的,但是广大小城镇却是没有的。最多就是有一些集市,比如一三五赶集之类的。

    别小看挑着一篮子菜去集市上售卖,看起来很简单的行为,却成为百姓走出土地,开阔眼界的第一步。

    当市场形成之后,商品开始流通,商品经济就会逐步建立起来。而温饱之后的剩余,给商品销售带来了契机。这说明大明百姓,开始有结余了,要开始富足了。

    “皇上,国内的粮食是够吃了。商务局那边上奏折说,下半年从南洋一带进口的粮食已经不赚钱了。各省的奏折也都说明今年的粮食盈余,许多粮仓已经堆满了。”陈子龙在一个大雪天里向朱由检汇报国家的农业情况。

    “粮食的事,前年就已经盈余,但是百姓产粮的积极性还是不断增长。朝廷总不能拦着不让他们种地吧?朕听说很多农家第一次买水泥,为的不是盖房子,而是修粮仓。水泥筑的粮仓老鼠啃不动,是不是有这回事?”朱由检正在暖和的房间里学着打太极。

    这间屋子已经奢侈地装上了地暖,他也是在有意提出一些奇怪的要求,帮助将军山那帮子人去提高技术的实用化进程。一种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实用化,也是需要推动的,虽然大明现在不需要大规模的工业化手段,但是技术实用化的积累还是有必要的。

    “是有这回事,老百姓都把粮仓修在床铺底下,觉得枕着粮食睡心里才踏实。”陈子龙一笑,他感觉自己要脱去外套了,皇上这屋里很热。

    “那可不行,百姓的粮食存不住几年就容易发霉,你们得想办法研究出粮食的储存办法,至少要能存个三年五年的。”朱由检说。

    “三年勉强可行,五年怕是难办。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从明年开始就会出现不宜食用的陈粮,也是难题。”陈子龙脸上有些可惜的表情。

    “陈粮可以拿来酿酒,喂猪。”朱由检脱口而出。

    百姓都吃饱了,当然有条件喝点小酒了,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