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叔算了,只要他给爹爹翻案就好。至于东西,咱也不靠他们。”熊丽静话音里带着淡淡的忧伤,显然是真没指望朱由检的话会算数。
“小姐,咱们现在缺……”丫鬟一跺脚,撅起嘴说。
“燕子你住口。”熊丽静骂了丫鬟一句。
朱由检连忙进屋找到一张纸,唰唰写了一通,吹干了墨汁,然后用了印递给清叔。
“拿这个去郧阳府,找高邢氏领东西。”
清叔接过纸张仔仔细细的看了两遍,确认是真的,又小心翼翼的揣进怀里,急匆匆的就走了。看来熊丽静他们确实很困难。
翻案的事也答应了,东西给给了。熊丽静这才给朱由检一些好脸色。也偶尔愿意跟朱由检说上两句话。
朱由检渐渐了解到:熊廷弼在崇祯二年被皇帝下令乞骸骨葬回江夏之后,湖北也是接连遭遇战火。熊家没有得到平反,去不了江南,只能四处流浪。
最后躲进了神龙架,召集了一些往年的旧部忠仆之后在去岁决定抗金。因为他们势单力薄,正面根本打不过,只能到这商洛大山里,打算骚扰鞑子从关中到南阳的后勤线。
事情还没开始搞,朱由检这边就开始迁移百姓了。在熊丽静他们看来,朱由检又是在帮倒忙。
朱由检以为他们有几百人,完全高估了。他们总共才八十多人,还有一半的老弱妇孺。
这个地方叫月亮湾,山洞叫月亮洞。大约在山阳和柞水之间,金钱河上游河畔不远。因为太偏僻,确实不容易被人找到。
那月亮洞里就是他们屯兵的地方,也是他们打制兵器的场所。朱由检有幸参观过一回,那里就是一个铁匠铺,打一些锄头还差不多。
“我觉得你们还是南下比较安全。”朱由检不甘心,还是想劝熊丽静离开这里。
“我爹爹一生在干吗?”熊丽静定定的看着朱由检的眼睛。
“扛金。”
熊丽静的眼睛从朱由检的面前划过,没有一丝犹豫,转身就走了。朱由检只能叹息一声。
五天之后,李来亨和纪彪带着一千人来到金钱河畔,顺便带过来的还有大批的物资。
“皇上您还好吧?!”纪彪红着眼圈,他明显又黑了不少,估计这段时间就没怎么睡觉。
“从你手下挑两百个精锐出来交给他们。”这是朱由检见到纪彪说的第一句话。
纪彪第一眼看到熊丽静,就明白了朱由检的心思。跟了皇帝这么久,他还是第一次见朱由检这么大方。
“这些人是我送给你的,你节省点用。”看着整齐划一的队伍走向月亮洞,朱由检轻轻的走到熊丽静的身边说。
“放心,我会把他们都用在战场上的。”熊丽静微微一笑,似乎很是轻描淡写。
朱由检硬生生的把心里话咽了下去,他真是不懂女孩子的心思。就差没直接说:“这些人是专门保护你的。”
“李来亨你过来。”朱由检想了想说。
李来亨心里有些紧张,他预感到不是什么好差事。果然,朱由检把李来亨拽到一边说:
“我给你兵,你留在这一代抗金吧?”
“皇上,您为什么不直接把兵给他们呢?”李来亨怎么可能看不明白朱由检的心思。
“给他们只会消耗掉。只有给你,才能达到目的。知道多尔衮吗?”
“当然知道,后金的摄政王。”
“她要是出了事,你就是把多尔衮砍了,我还是不会原谅你。”
李来亨打了一个冷颤,他自然明白朱由检嘴里说的她是谁。就冲着朱由检不要命地走一趟山阳,就必须知道她的份量。
月亮洞这边,看着一堆堆的好东西,清叔的嘴巴都笑歪了。
“小姐,没想到皇帝还挺大方。老爷这次翻案怕是真有希望了。”
熊丽静轻轻的松了一口气,她担心的“朱”队友总算靠谱了点。只是她总觉得朱由检有什么地方在说谎,这是女人的直觉。
第249章 新三国地图()
“驼子,你xx的命真大。”
朱由检再见到驼子的时候,这家伙正在吃第三碗干饭,饭上面摆着两块大白条子肉。
“将军,吃饱了才有力气去打鞑子嘛!”驼子还是不知道朱由检的真实身份,只晓得是个将军。
“那是要多吃点,给大黄也弄点肉喂一喂,它可是功臣。”经过山阳一战,朱由检和大黄也混熟了。见到朱由检回来,大黄居然摇着尾巴凑了过来。
“将军要是喜欢,就把它带走吧。我哥也不知去了哪,我也不能带着它打猎,可惜了!”驼子看了一眼大黄,叹息了一下。
“那你就跟着我们南撤吧!”朱由检当然想要大黄,不过拿人家的东西手软啊。
“我留在这里还能当个跑腿儿的,将军要是可怜我,就把三个孩子带走。听说南面能读书,让他们认识几个字去,不要再回山里了。”
“驼子,你放心吧。我带他们去南京,到时候你去南京找他们。大黄也跟着一起去,它认生,有三个小主人带着比较好。”
“将军,南京在哪?是不是比西安府还大?听说城里坏人多,莫要让人拐跑了哦。”
“哈哈哈!驼子,你的娃交给将军,将来会出人头地的。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李来亨很替驼子一家高兴,这三个孩子如果被朱由检带去了南京,人生必定是另一番天地。
在驼子的理解中,西安府那应该是天底下最大的城市了。南京他根本就每天听说过,北方的京城倒是听到有人说起,可那是相当于天边一样的存在。
“仗打到哪了?”安慰完驼子,朱由检就来到黄宗羲这边,他不在这些天里,还不知道局势已经发展到哪一步了。
“我们现在在漫川一带阻挡鞑子,双方都投入了好几百人了。”
漫川关是山阳下到上津的关口,离上津已经不远了,看来这一次鞑子也是闻着味儿了。在大山里打仗,如果说一下子动用几千上万人,恐怕兵都摆不下。
“百姓撤离多少了?”
“几个主要的村镇都已经撤完了。大山里面的还是撤不了,大多数百姓不愿意走。”
黄宗羲已经尽力了,在这种地方组织迁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朱由检其实也不指望真的能把这里的百姓都撤走。
就算是鞑子来了,要想从大山里抢人要花费的代价可不小,这种太亏本的买卖不好做。
“让李过任郧阳军司令,划分四个游击区,李来亨等任游击将军。郧阳军留守安康、郧阳,就地开展游击战。”
让李过带人在山区打游击是朱由检早就想好的。他认为李过等人最擅长的就是山地游击战,而不是大规模的野战。
左懋第之前也判断后金不可能在郧阳府一带投入重兵。双方只要不是大规模的战斗,明军就吃不了什么亏。加上闯军在这一带的基础,足够让朱由检放心这里了。
“那我们呢?”
“快过年了,我们也该回南京了。”
船过襄阳向南,沿途总算是恢复了一些人气。一排排的窝棚沿着岸边搭建起来,一垄垄的田地已经长出了青苗。这是最早迁徙过来的一批百姓,算是赶上了麦子的种植。
再后面过来的人,恐怕只能栽种土豆和其他作物了。
好在船过了承天府,大片大片的麦田已经出现。尤其是武昌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皇上,臣建议把京营剩余的三万人派到襄阳去,加强襄阳城的防守。”左懋第在襄阳待了两个月,就被阿济格偷袭了三次。
虽然因为水师的帮忙没有让金兵得逞,可是襄阳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武昌还有三万京营一直没动,白旺他们都有点意见,私底下有人说朱由检是拿闯军当后娘养的在看。
“忠贞营的人损失很大?”
“已经伤亡了快一千人了。照这样消耗,恐怕撑不住半年。”
“半年后襄阳城就修好了,武昌的兵不能动。”朱由检不以为然,这个时候不能有妇人之仁。尤其是武昌,现在太关键了,万一有人有其他心思,整个湖广就白折腾了。
“朕准他们在工程兵里征兆五千战兵,补充忠贞营的损失。”
“皇上,臣有个看法,不知当讲不当讲。”左懋第说话有点小心翼翼,似乎有什么忌讳。
“说吧!”
“皇上您请看地图,目前的形势像什么?”左懋第摊开地图,用手指在上面画了三个圈。
“三国?”
“是的。现在的局势有点像诸葛死后的三国形势。只是我们多占了山东、郧阳府和石柱府各一部。”
“你的意思是多尔衮和洪承畴会学曹魏?”
朱由检一笑,就地图上看,还真的有几分三国的样子,只是大西的地盘太小了点,后金的地盘太大了点。
大明的地盘稍微多了一点,都城居然也是建邺。
“不,臣以为张献忠怕是想学诸葛。以洪承畴的本事,他肯定是学曹操屯田之举,而且只能是民屯。洪承畴的步伐显然是稳扎稳打,暂时不会贸然进攻的。张献忠恐怕要学诸葛亮南下的。”
“他想学诸葛孔明,可是沐天波不是孟获。”
事情很显然,张献忠的胆子可没有李自成大。他可不敢出岐山进攻汉中,他连石柱的秦良玉都有些害怕。从川南图谋云南倒是有可能。
“沐天波压力会比较大。”
“让金圣叹出几个版面报道一下秦良玉,派个人给沐天波送过去,就说是朕给他的。剩下的事让他跟吕大器去办。”
对于大西军南下,朱由检暂时还不着急,因为张献忠派过去的是刘文秀而不是李定国。刘文秀还没本事收拾掉沐天波。
云南沐王府对大明王朝的忠心,从来都没有让老朱家失望过。
……
京城。
多尔衮的面前也放着一张地图,地图的旁边搁着一本《三国演义》,大金国的摄政王,已经盯着地图有一个时辰了。
范文程就站在多尔衮的旁边,一直在看多尔衮的脸色。他发现多尔衮是先看一眼三国,然后再看一眼地图。
“你说,张献忠会不会是下一个刘备?”多尔衮心里其实也不相信,但是还是不能断定。
“断无可能。”范文程一口就否决了。
“为何?”多尔衮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足够让人信服的理由。
“其一:张献忠没有刘备的志向,此人只是一个嗜杀的莽夫,且蛇鼠两端、反复无常;其二:朱由检断不会让四川局势糜烂的。就目前的局势看,我大金入关之后有些低估了朱由检,他果断放弃河北和河南,又在淮泗收拢残部,一连串的手段都很成功。尤其是在山东的一步棋堪称完美。”
“你这是马后炮,事情已经变成这样了,何须多言。”多尔衮很生气,当初的范文程和洪承畴可不是这样说的,他们一致认为朱由检不足虑,哪怕是没死也照样玩不转南京朝政。
“臣该死,惹王爷生气了。”范文程赶紧跪下磕头。
“起来吧,也不能怪你们。朱由检前面十七年昏招连连,谁能想到他去南边却好像一下子清醒了呢。”
“臣谢王爷开恩!”范文程赶紧爬起来,顺嘴还得先谢过。
“不管是不是三国局势,本王看到山东就来气,曹魏当年都没收到过这种钳制。我大金还是要先收拾了李岩再说。如此,就算是三国地图,本王心里也会舒坦些。”
“王爷,福建郑家正暗中替咱们购买粮食。今年的粮食危机已经平安度过,只等来年年中,那些屯田的百姓一旦有了收成,咱们就又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哼!郑家要的钱也不便宜,赚了我们不少的银子,这笔账早晚得算。”
第250章 船利()
南京城今年岁末的热闹超过了去年,城内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各种商铺琳琅满目,百姓们全都忙着购物,市面上渐渐有了太平的气象。
位于下关的龙江造船厂,却是另外一番忙碌的景象。这里集中的所有坐班的造船工匠,都在收拾东西,准备搬迁到八卦洲去。
龙江造船厂,是当年制造郑和宝船的地方。拥有大型船坞三座,小型船坞无数。可惜,现在已经荒弃久矣,只留下一片残砖破瓦。
朱由检站在八卦洲新造船的两层办公大楼上,看着外面忙碌的场面。房间内,施琅带着一群通译正在跟一群欧洲人争执。房间的正中有三张椭圆形的大桌子,上面铺满了各种图纸。
修船和造船,根本就不可能是一回事。施琅带回来的,只是一群修船工匠。而郑芝龙压根就不会送给朝廷顶尖的造船工匠,他只是派来了一批会造福船的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