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米在司苑局倒是有,现在已经快成熟了。不过朱由校发现比现代的玉米好象要小一些。掰了几粒尝了一下,味道倒是不错。问了王体乾,才知道如果照管得好,玉米一亩大概能产一石三。和后世当然是不能比,但在当时,小麦产量不过两石而已。而最重要的是,它不择地,到处都可以种,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王都监做得很不错。现在还有些事要麻烦你去做。”
“不敢当太孙殿下如此,奴婢不过是尽本分而已。殿下但有吩咐,奴婢无有不从。”
“好!孤要求王都监找三块相同大小相同肥沃的地,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栽种某种作物,其中一块地垄间种上落花生,一块垄间种上黄豆,一块地什么也不加种。除了这个不同以外,其它的浇灌什么的都要相同。收获之后,将各块作物的产量仔细计数,然后报告给我。当然除了玉米,还可以多选几种作物进行栽种,得到更多的产量,同种作物之间的产量来进行对比,当然更好。”
“殿下交代下来的事,奴婢一定一丝不苟地完成。收获之后,立刻告知殿下。”
“只要做得好,我是不吝赏赐的。我等着王都监的好消息。李伴伴,你负责和王都监联系,如王都监有什么要求,你能做主的就当场决定,万一你觉得困难也要及时告诉我。”
“殿下放心,奴婢一定会积极配合王都监,不会耽误殿下的大事!”
朱由校又问了耕种工具和肥料使用情况,王体乾拿出一种木牛来演示,木牛由两个人字形支架和安有十字木橛的辘轳组成。耕地时田地两头距离二丈,相向安设,辘轳中缠有六丈长的绳索,绳两端固定在两边的辘轳上,中间安有一个小铁环,小铁环上挂有耕犁的曳钩,运作时以人力搬动辘轳上的木橛,使之转动,耕犁就往复移动耕田。每套代耕器,共用三人,两面辘轳各用一人,扶犁一人。转动辘轳的人,一人转动时,对方一人休息,如此往复搬动,王体乾说可以“一手而有两牛之力“,朱由校大感兴趣,希望可以推广到各地。
至于肥料,常常是用“榨油枯饼”,象芝麻饼、棉籽饼等都被用于高产田。农田施肥技术也有提高,对不同土壤,施用不同性质的肥料。用草木灰蘸稻秧,用石灰淹秧根。这不但可以增加产量,同时也改良土壤。朱由校发现人畜粪便的使用情况和后世比较使用较少,但也算不错了。
问过王体乾,他也没听说过马铃薯或者土豆。看来要找马铃薯就只能去找徐光启。徐光启是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上次他说在通州练兵。所以李进忠在东宫里问询了一下,确定他当前还在通州。于是朱由校想要去通州找他。李进忠觉得现在天色不早,还有马车护卫什么的要准备,出京师更要先禀告李选侍,所以建议明天再去通州。
朱由校无可奈何,于是下午只好和周遇吉和张千方练了一会白打,收获马屁无数。晚上李进忠来回报,已经禀告了李选侍,李选侍吩咐多带护卫后同意了,马车也已经准备好,并派人先通知了徐光启,明天早上就可以出发了。
第8章 朱徐再会()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初四,天空万里无云。
朱由校带着李进忠,周遇吉,张千方并二十个护卫一行二十四人向通州出发。李进忠驾车,护卫都骑着马,十个在前面开路,十个跟在车后,周张二人分别在车的两侧保护。只坐了一会儿,朱由校就吃够了苦头。马车坐着颠得太厉害,他坐的是两轮马车,虽然拉货两轮马车不比四轮马车差,但在舒适性上确实大大不如,于是向周遇吉提出要骑马。
周遇吉马术极好,一行人反正带有多余的马,于是周遇吉选了一匹最温驯的马,再告诉朱由校一些基本的控制方法,朱由校战战兢兢地骑上了马,按照周遇吉教的办法控制马向前走。慢慢地他适应了马,马也慢慢地适应了他,整个马队以龟速慢慢前进,京师到通州短短几十里路,用了一个多时辰,而朱由校在这一个多时辰基本学会了骑马。这让李进忠和张千方又拍了大量的马屁,“殿下英明神武”说得朱由校都差点相信了。不过自知英明神武算不上,但至少接受能力还是要算不错的。
徐光启带着手下在军营门口迎接太孙殿下一行,大家行礼过后,拥着朱由校一起进了军营。军营里面正在操练,只见士兵精神昂扬,步履矫健,动作铿锵有力,喊声惊天动地。让人忍不住赞叹一声:“真威武雄壮之士也!”可是看他们身上,只有少半人着布棉甲,只有半数人手里拿着长矛,其它人拿的是木棒。他疑惑地看向徐光启,徐光启低下头:“上次回京师,去兵部和户部催要军饷和器械,结果饷倒是发了七成,但兵甲却无法供应,上月的饷都只有五成。”
要朱由校拿出几十上百两银子出来赏人,那倒不是难事,因为他有常例,母亲也给他留下了一些钱,再不够也可以找李选侍要。但是拿钱出来帮徐光启,一来他没有那个能力,二来他只是个太孙,有能力也不敢,于是只能摇头叹息。想着只有一年了,到时候自己当了皇帝,再来整顿这旧山河吧。
众人进了屋,待卫奉上茶后,朱由校挥挥手,李进忠带着护卫和周张二人退了出去。徐光启见状,也让手下退出。朱由校开口道:“徐大人如此急迫练兵,可是因为萨尔浒之事?”
去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所谓的“七大恨”起兵,带着后金军袭占抚顺、清河,万历帝以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主持辽东防务。并决定出兵辽东,大举进攻后金。于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今年二月以十一万兵力分四路进军,三月初一与后金兵交战,被各个击破,到三月初五,四路兵共损失五万余人,战死将领三百余人包括两路主将,丧失骡马三万余匹,损失枪炮火铳两万余支,此战使得大明与后金战略形势发生了变化。后世认为,明亡清兴,此战意义极其重大。
徐光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建奴虐我边民,攻我边城,凡我国人,当思灭此大逆。光启因而多次上疏请求练兵,今上圣明,准许臣于通州训练新兵。然臣下所思新兵,应以火器为主,辅以刀枪。而今连刀枪都不得齐全,遑论火器。”
“神机营不是有火铳吗?为何兵部不拨给你火铳?”
“兵部认为火铳给辽东都不够,如何会拨给我们这所练新军呢?”
朱由校爱莫能助,于是转移话题:“不知徐大人是否听说过不用火绳的火铳?”
“听倒是听说过有种自生火铳,是不用火绳的。只是还没有见过,我已经要人去澳门询问去了。不知殿下从何处得知?”
“你派人到澳门去问谁?佛郎机人吗?他们会告诉你吗?”压抑住炫耀的欲望,朱由校好奇地问道。
“下官于万历三十一年受洗加入了天主教会,所以有些外国教友,常常一起习讨泰西之学。如有疑难,常会致信求教。”
和澳门的葡萄牙人都有勾结,哦,是有联系。这是好事呀。自己正担心科技树的事,竟然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真正是天助我也!朱由校心中暗喜。于是缓缓道:“至于自生火铳之事,孤倒是知道一些,不用火绳,以钢铁击打燧石点燃火药,即为自生火铳,我们称之为燧发火铳。兵仗局工匠已经制作出了打火装置,现在正在改进,提高打火率。昨日来报,打火成功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三十二了。”
徐光启目瞪口呆,满脸不信的样子严重打击了朱由校,他不满地说:“徐大人如是不信,明日孤叫人送来给你看。”徐光启回过神来,连忙解释:“殿下恕罪!非是下官不信,而是乍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心中激荡,不能自已。”他一生浸淫于此道,只听朱由校一说原理,立刻明白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言之成理。只是奇怪殿下小小年纪,不但关心农事,而且关心兵事,且不是空言关心,而是言之有物。难道大明要出一个圣君了吗?
“殿下天纵之才,幼冲之龄即有不测之智,且天性仁厚。臣在此为皇上贺,为大明贺!”看来明朝的科学家拍马屁也是有一套的呀,朱由校得意地想。
“知其然,亦应知其所以然,然后方可触类旁通。徐大人学究天人,当知此理。如能得徐大人指点,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今日便是来请大人指点的。”
“不敢当殿下谬赞。殿下才是天生睿智之人,下官指点是谈不上的,不过一起参详,倒是可以为殿下效力一二。下官有一学生,名孙元化,于火器之事,有一得之愚。与臣在此练兵,不得尽展其才,当可为殿下所用。”
朱由校现在没有资格也没有办法用徐光启,这个孙元化能得徐光启推荐,又是他的学生,应该是不差的。用理论指导实践,才是科学道理。他现在只有一些粗浅的后世知识,虽然是远远领先于这个世代的,但是要变成实物,还是要靠这个世代的聪明人才行。
“既然能得徐大人青眼,孤相信从孙先生处当可获益良多。大人既与西人相熟,可否助孤找得几样事物。”
“谢过殿下的提携!不知殿下要何物事,下官当尽力寻求。”
“我朝之币制混乱,铸币之法老旧,银子使用多有不便。听闻泰西有造币之机械,谓之为造币机,另有一种叫做车床或者别的名字的东西,亦可做造币及制物之用。大人可询问友人,可否运来我朝,或是持其制法并通晓制法使用之人来我朝建造之。”他也不知道造金币的机器叫什么名字,但想来叫造币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至于车床,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但只要能用来做东西,就应该有用。
“据闻西人有远望之镜,可视远物如眼前。如能将制造之法传于我朝,当不吝厚赏。”望远镜现在应该有了吧,这东西应该在军事上有作用,说不定还可用在天文研究上。
“殿下所说,下官前所未闻。但有此等物事,当尽力献于殿下。”
“另外我朝计时之法,虽然简便易用,但准确度不高,泰西之钟表虽然已传入我朝,但孤欲得大量制造之法,还请徐卿留意。”
“西人之火炮,有重逾千斤者,炮弹所及可达一里甚至里半,澳门即有,日后可多购买此炮,及造炮操炮之人。西人所求,金银之外,不过传教之事。你可告之西人,皇长孙不仅对其实学,对其传教之事,亦多有兴趣。”红夷大炮他倒是听说过,从名字就知道是外国人造的东西,澳门应该会有吧。西方人好象很喜欢传教,用这个诱惑说不定会有效哟。
徐光启大喜过望,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翻译科技书箱,修订历书,想要在中国扩大影响,如果现在皇太孙对他们的传教事业有兴趣,那只怕都会乐得找不到北。未来的太子,未来的皇帝都支持他们的话,那传教不要太简单哟。象万历四十四年的南京教案也永远不会再出现了。皇太孙要他这样告诉传教士,那叫他们做什么,只怕他们会抢着去做,找到殿下要的东西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了。
又具体商量了一些细节问题后,徐光启把孙元化叫了进来。孙元化三十多岁,浓眉大眼,是个举人。跟着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知识。历史上曾任登莱巡抚,因为孔有德的叛乱而被朝廷处死。现在徐光启将他直接推荐给皇太孙,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当然,朱由校从来没听过他的名字。
朱由校志得意满,差点忘记了正事。还是李进忠提醒,才想起询问马铃薯的事。徐光启告诉他,派去的人还没有回来。一旦回来,会立刻送到太孙殿下处,请他不要担心。于是,多了一个人的队伍就施施然地回到了京师。
第9章 火器改革()
孙元化确实是个天才。六月初五在兵仗局看了燧发火铳的点火装置以后,他立刻投入到了狂热的实验中。兵仗局的击发率太低,他摒弃了兵仗局的设计,另起炉灶。十五,他将点火装置与扳机联动成功,七月初九,又将火药室与扳机联动成功。也就是说,三十四天,他就造出了实用的燧发火铳。朱由校接到李进忠的报告后,急忙赶到兵仗局。
拿起这杆火铳,他仔细打量起来。有一小块燧石卡在一根弹簧击锤上,在扣动扳机时,弹簧会突然松开击锤,撞击火药池上的金属盖片,并产生火花,点燃火药池中的引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朱由校要亲自试枪,孙元化说什么也不干,于是李进忠自告奋勇代他试枪。孙元化告诉他基本方法,李进忠将准星照门对好,一扣扳机,火药池轰地燃起一团小火,呯地一声,五十步前的靶子上出现了一个大洞。他立即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