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异时空大宋 >

第34章

异时空大宋-第34章

小说: 异时空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期报纸的矛头直接对准了辽国朝廷,来自大辽的自救会成员们黑起自己的家庭来真是一个比一个出色。他们毫不隐晦的向海内所有莘莘学子介绍自己的贵族家庭是如何残酷剥削那些可怜的农奴,残忍地对待反抗的牧民。一时间大辽国大使馆门口群情激奋,窗户玻璃都砸碎了好几块,若不是衙门紧急出动,恐怕当天辽国大使都没得饭吃。

    这一下可把事情给闹得有点儿大了,程祁等人又一次进了治安公事,不过比起当初的一日游,现在他们已经很娴熟地与堂上坐着的公事大人谈笑风生了。

    其实治安公事也知道把这些耍笔头的叫来也只能是例行公事,应付一下大辽国大使的兴师问罪,谁都知道那群围攻大使馆的学生是愣头青,没事就爱给官府找麻烦。但是你要真的说他们属于煽动、阴谋,这个帽子又扣得有些大了。

    喝了一顿茶之后,治安公事也只能把这些“罪魁祸首”放了出去,不过辽国人到底也不是好欺负的,很快,祖大寿就夹着公文包又找到了鸿胪寺:这回他可总算是找到了根据。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十一月初六围攻鄙国大使馆的人群中,就有我们一直在寻求缉拿的要犯陆文。此人直接攻击鄙国大使馆并且造成了财产损失。不论是依据贵国法律还是鄙国法律,该人都已经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制裁。”

    鸿胪寺接到辽国的正式公文不敢怠慢,立即会同大理寺和御史台进行协商。这一回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人物来嘘寒问暖,陆文也很快就被收监,几乎是赶着吴三桂的脚印被以驱逐出境的名义送回了辽国。

    “痛失一员大将啊。”程祁很是痛心疾首地道:“斗争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了,这充分说明了反动政府在镇压人民上面是团结一致的。我们当前应当转变斗争的策略,第一要到压迫最为深重的地方去,到敌人的大本营去,像孙猴子一样到敌人的肚子里去斗争。第二是要更隐蔽地展开斗争,当前不宜直接提出推翻政府、打倒帝制的口号,我建议采取文学的、艺术的斗争方式,更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发展我们自己的同志。”

    程祁的提议得到了自救会全体同仁的一致同意,并决定成立一个北方分部,负责甄选部分机智果敢、尚未暴露身份的进步学生回到大辽秘密地开展敌后工作;南方总部继续办好《真相报》,但要把刊登的内容从真刀真枪的揭批变成隐蔽的文学演义以规避各种因素上的风险。

    几天之后,在汴京火车站,程祁和黄阳一起送别了北方分部的同仁,汽笛声犹在耳边,他忽然想到了一句古语:风萧萧兮易水寒……

    黄阳扭动了一下脖子,不知道为何,也突然蹦出来一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第六十三章 到淮南去(一)()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大宋帝国第一百二十七届国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终于于孔历二五九一年的冬月十五正式召开。

    雄伟的四级议会会场内外,少长咸集,群贤毕至。本来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的程祁在老朋友彭友直的带领下也进了会场,与他一起待在一间屋子里,通过一扇玻璃窗户观察着会场。

    会场是一个扇形的设计。底边圆心的位置有一个高台,高台背后的墙壁上挂着大宋帝国的金色玄鸟红旗和四级议会的四色彩旗,三百年前不知道多少人在这两面旗帜下殊死搏斗,流干了最后一滴血。现在他们的后辈却团结在这两面大旗下,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吊诡。

    两面巨大的旗帜下分别摆着四张高背皮椅,四级会议的四位级长将分别再次落座。

    四位级长之前有一张月牙形状的圆桌,发表演说和接受质询的人都将站在它的后面,圆桌则是让他们用来随时翻查资料的。

    咨询台外一圈圈的弧形排开十几排椅子,依次叠高如古罗马的剧场状。坐在最前排的分别是大理寺、御史台和内阁的高级官员,每位身着朝廷制服的高官身边都有几位穿着寻常服饰的伴当。程祁心里猜想他们估计就是那些高官的机要秘书吧。

    在他们的身后,才是四级议会的议员们,议员们人数并不多,也就是两三百人,而整个会场足可容纳近千人。这多出来的位置自然就是留给各位议员老爷们的机要秘书了。

    秘书是个古而有之的官职,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在政府机构中,主要负责公文的收发流转,与现在的秘书职务还是比较相近的。曹魏时的秘书令、两晋时代的秘书寺,一直到后来的秘书省、秘书监,其实都强调秘书的本义:秘密文书。

    有时候程祁也不得不佩服中文造词的厉害,有时候出现了什么新东西新事物,眼珠子一转把两个简单的字堆在一起就成为了新词。比如说辽朝的警察,将警觉与侦察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只要稍通中文马上就能明白这个新的职务的作用了。更不用说派出所,这简直是已经达到了望文生义的程度。

    在会议开幕之后,并不立即就举行正式的审议和质询活动,而是先安排了一场氛围融洽,气氛和谐的交流会,让这些一整年都没有见到面的国之大佬们先寒暄寒暄,真是所谓“先礼后兵”么,免得一见面双方就互相拍板砖大家脸上都不太好看。

    洪承畴是本次会议的四位级长之一,在他的身边自然围着很多人。彭友直等他与那些代表们一一寒暄过了之后才带着程祁上前去。洪承畴看到他们过来,也很高兴:“法孝先生,程祁小友。正说着你们呢……来来来,这两位代表是新补选上的,你们认识一下。这位是河北的钢铁大王柯内基,这位是长江上的航运大王范特。”

    “久仰,久仰。”

    “幸会,幸会。”

    程祁注意到这两位商界巨子其实都还算比较年轻,看上去都只有四十岁出头的年纪,却都已经富可敌国,心想这真是一人有一人的命运啊。

    洪承畴道:“咱们工商业界虽然分为两级,但实际上实为一体。许多事情还需要两位老弟多多帮衬。”

    “亨九先生是前辈巨头,我等后进还要向先生多多学习。”

    洪承畴含笑道:“戮力同心,共创辉煌吧。两位,晚上我在紫明楼摆了一桌,还请莅临。”

    两位商界巨子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下来,显然他们也是有心要结交洪承畴这样长袖善舞的通吃高手。

    送走他俩之后,洪承畴把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一人,在他身上逡巡了片刻才收回来。彭友直注意到他的目光,也顺势望了过去,过了一会儿,彭友直对程祁道:“你看见那个年轻人了吗?”

    程祁摇摇头:“不认识。”

    彭友直压低声音道:“来来来,我和你说……”

    费俭仁,两淮路来的代表,大煤矿矿主,坐拥黑金不计其数,光是手下的遍布淮河两岸的煤矿工人就有十万之多。此人按说也是个穷苦人家的出身,靠着一点机缘运气被一位土财主招赘挖到了第一桶金。然后靠着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巧取豪夺了合伙人的资产,被市井评价为“夜踢寡妇门,偷挖绝户坟”的下三滥。但是还别说这市场竞争就是吃这一套,越是没下限就越能发财。诚信经营的煤矿矿主都竞争不过这位黑心肠的费大老板,一个个地被他吃干抹净。二十多年下来,费俭仁成了大宋帝国最大的煤矿业主之一,也成为被人最为诟病的黑心资本家之一。

    彭友直道;“此人做生意不老实,两淮的煤矿本是不错的上等煤矿,但是他卖出去的煤,不是掺了黏土就是加了成吨的煤矸石,用在钢铁厂根本不合格。做人也不厚道,跟他合作过的合作伙伴几乎就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前几任的合伙人不是上吊自杀就是投水自尽。剩下来的孤儿寡母哎……也都是人间惨剧。可就是因为他有钱便势力大,势力大就能买通官府,两淮路上下各级衙门他都能摆得平,现在又花钱买了个四级议会的代表,若是不把这样的害人虫清除掉,倒霉的可就不是两淮路一路的老百姓,而是整个国家了!”

    程祁道:“亨九先生想……”

    彭友直看了看左右:“我们回到屋子里说罢。”

    一名四级议会的代表,在整个大宋帝国四万万人中都可以算得上是人中龙凤。哪一位不是社会上的头面人物?就用吴三桂来做个比方吧,他算是一块一百来斤的磨盘石头,而费俭仁的话那么就是一座泰山了。要把这样的人搬倒,就算是内阁的成员都会感到“压力山大”。

    不过洪承畴既然下了决心要去做这件事情,那么也一定会做的十分周全。他让彭友直来和程祁谈话,便是其中的一步棋,在程祁看不见的地方,谋定而后动的洪承畴还做了更多的事情……

    在可以观察到会场的小屋子里,彭友直与程祁各自手捧一杯清茶,坐在两张椅子上继续刚才的话题。

    “亨九先生注意到你最近的一些活动,他对你的评价是八个字——热血可嘉,有待磨练。自古以来最难的一件事就是把人组织起来,组织起来之后想要做大事那就是一件可以期待的事情。汉高祖起事的时候身边十几个乡党而已,刘玄德从军的时候也不过兄弟数人。关键是把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拳头,一拳头打出去,就胜过游兵散勇无数。亨九先生现在想给你一个历练的机会,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

    “读万卷书,不如做一件事。”程祁侧过身子去:“亨九先生想要学生做什么?”

    “你们现在不是搞了一个自救会么,这个自救会的纲领我也看了。主张工人、农民、小商小贩一切受压迫的贫苦人要自助自救。亨九先生的意思是,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这个自救会到淮南去发展发展?”

    “淮南?”

    “那里煤矿众多,又是水陆交通的枢纽,非常适合自救会开展活动。”

    “我明白了。”程祁眼睛一亮,忽然冥冥之中仿佛得到了什么启示一样,淮南自唐代以来就是出骄兵悍将的地方,民风十分剽悍。有煤矿就有工人,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的流动性就强,容易鱼龙混杂,非常适合浑水摸鱼。

    “看来这里确实是个干革命的好地方。”程祁心里暗暗想到:“而且周围的反动势力都很强大,革命发动容易却不容易坚持,看来洪承畴为了选择养蛊,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啊。”想到这里,他问道:“亨九先生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

    “你知道的,那个人在淮南的势力很大,走中上层的路线把他扳倒显然没有什么胜算。而且他之所以能够在淮南横行无忌,原因也在于他携十万矿工以自重。当地的官府怕事,不敢招惹他,司法系统也被塞得饱饱的不会无事生非。至于御史台派下去的巡道御史……哎,不多说这个了。这回亨九先生想请你在淮南端掉他的老巢,这个任务可有难度?”

    程祁飞速地思索了一下:费俭仁是淮南的地头蛇,在当地与官员沆瀣一气,蛇鼠一窝,显然按照定义来说应该是反动至极的顽固分子。对付这样的人,法律几乎是已经失效的。而要从政治上将他解决,就必须先挖掉它的树根。

    洪承畴果然是做大事的人。程祁心里想到:比那些东林党要靠谱得多。

    “我愿意去。”程祁点点头:“不过有些方面,还需要亨九先生、法孝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第六十四章 到淮南去(二)() 
大宋的学生是没有几个老老实实地呆在书馆里读死书的,不论是朱子提倡的“格遍天下万物,道理自然显现”还是王阳明推崇的“知行合一”。都鼓励年轻人们走出书斋,却体会这时代的万种风情。

    在四级会议召开的如火似荼之时,程祁一干自救会的骨干成员也乘坐火车来到了两淮路的首府寿州府。

    在宋朝建立之初,在黄淮之间的广大地域内分别设立了淮南东、西路和京东东、西路。而到了共和时代,在齐鲁故地设立山东路,中原地区设立京畿路,淮河南北统一为两淮路,首席行政长官布政使驻寿州府。

    根据大宋第二帝国的官制,地方路一级最高民政长官为布政使,财政长官为转运使,这两位使臣都住在同一个衙门;而监察系统的提点刑狱司则一般别居其他城市,比如在两淮路,转运使和布政使都在寿州,提刑使则在滁州,而两淮路的推事院和四级议会则又在徐州。这样的设计当然是大宋帝国引以为豪的“分权”,试想一下,一路的民政、司法和立法长官都索性不在一座城市,这些封疆大臣们又该如何造反呢?

    而且除了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布政使手下没有一点武装力量之外,其余的几个机构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