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390章

大唐承包王-第390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震天雷,他们倭国不多,可他却很肯定李宽有许多,毕竟从间人皇女带回来的消息,震天雷这东西就是李宽所造,苏我入鹿自然理所当然的认为华国士卒手中还有许多。

    所以倭国停止追击,华国从四国岛撤军,算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当然,这个误会对于李宽而言,是最美丽的,因为没有追兵了,他们可以放缓一些速度,甚至可以休整一番再继续赶路,要知道经过昨日的战役,华国全体同仁几乎就没有一个休息的时间。

    所以李宽在听到斥候回禀说倭国没有追击的迹象的时候,李宽下令所有士卒就地停歇生活造饭。

    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感觉李宽没有感觉到,他只感觉到了寒冷,不仅内心寒冷就连身上也是寒冷的。

    初春的小雨带着寒冬的寒意,再加上倭国四国岛地区气温本就有些低,李宽不懂的抖动,就像是打摆子一样,但他却深知自己感冒了。

    只感觉一阵热一阵冷和头重脚轻感觉让他很想躺下睡一觉,尤其是在怀恩端着一碗滚烫的炒米粥让他喝下之后,那种想要睡觉的感觉来得愈发强烈。

    脑袋就像糊了一层浆糊,思绪根本无法散开,在他实在忍不住昏睡过去前的最后一刻,他所剩下的意识只有一个声音,让两个儿子回台北,像这种出征海外之事不能再让儿子参加了。

    在此之前,李宽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可是到了他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才知道,其实夺去人性命的东西有很多,说不得一个小感冒就能要了人命。

    李宽这一昏迷,让华国大军一时间慌了神,不过李府不愧是是医学传家的,就在李宽昏迷后不久,怀恩、李臻和李哲同时开出了药方。

    可惜让人感到无奈的是,大军早先准备的各种药材遗留在了爱媛县新居浜平原,根本就没有携带,以至于李宽就这样一路发着烧,被士卒们抬着前行。

    不知道自己昏睡了多久,李宽再次睁眼之时,热日高照,让人觉得浑身舒畅,想要睡觉。

    “怀恩,朕昏迷了几日?”李宽发出了干涩难听的声音问道。

    开口说话了,才感觉到自己嗓子异常难受,甚至感觉到了自己嘴唇干裂了,使劲的咽着唾沫,伸出舌头舔两下自己的嘴唇。

    哥俩都是有孝心的好孩子,知道自己父皇醒了,便将早已准备好的水递到了李宽的嘴边。

    咕咚咕咚的喝了两大口,李宽才感觉自己好受一些,静静的看着怀恩,等着怀恩的答案。

    “陛下,您已经昏迷两日了。”

    李宽点点头,吩咐道:“通知王翼陈云等人,叫士卒急行军。”

    除了急行军,李宽没有其他的安排,一切还得等他们离开四国岛这个地方之后,李宽或许才能有心思去思考接下来在倭国如何继续下去,毕竟是逃命的时间,根本容不得他去多想。

    疾行军十日后,华国大军总算是赶到了车后水道的岸边。

    已经完全恢复的李宽望着海面,总算是将心里提起的胆子给放下了,因为他所预想的事情并未发生,在车后水道并没有倭国的战船在巡视。

    不过真的没有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之所以在李宽带着大军返回车后水道没有见到倭国战船是因为华国的海军舰队将倭国的船队给打怕了。

    倭国窃取了大唐震天雷的制造方法不假,可是用投石车终究是比不上楼船上的火炮的,而且又是在水面上,根本没有所谓的人海战术一说,倭国在华国楼船的横冲直撞下,根本难以抵挡。

    当然,这些李宽不知道,他知道现如今车后水道之上没有倭国的战船,对于他们而言便是天大的好事,可以安心渡过。

    刚准备吩咐人建造船只木筏过河,就看见从濑户内海而来车后水道回巡视的楼船,也就不用造船了,在岸边再次等候了两日,所有楼船便都到了车后水道。

    回到九州,李宽根本没多想,便找到了陈云吩咐道:“吩咐海军即刻启程回台北,顺便将九州的百姓带回去一部分,返回之时再调集二十艘楼船前来,征调三万士卒,朕一定要倭国血债血偿。”

    “末将遵命。”

    李宽点头,想了想,再次开口道:“此次你亲自回去,而且臻儿与哲儿也同你一起回国,臻儿和哲儿的安全朕便交给你了。”

    “陛下放心,末将定然将太子殿下与二皇子殿下平安送回台北。”陈云保证道。

    “父皇儿臣不回台北。”李臻和李哲兄弟俩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

    “此事为父不是与你们商量,是命令,你们当年便在军校学习过,亦跟随大军一年多了,难道连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道理都还不明白?”

    对于两个儿子不愿意回台北的意愿,李宽只能驳回,毕竟这次的事情给他提了一个醒,天下间没有任何事情是有绝对的把握的,一切事情都存在风险。

    况且李宽想要让两个孩子见识到的东西,两个孩子已经见识到了,已经没有必要继续留下来了。

    老爹发命令了,甚至还牵扯到了关于军人天职的问题,两个小子也只能点头,随陈云等人一同回国。

    :。:

    wxi7

第577章 大唐失去楚王,如失去一臂() 
不知从何时起,李宽对待多数人都是以怀疑的目光在看待,所以对于让两个儿子跟随陈云回国,李宽是抱着谨慎的态度的,毕竟陈云一旦在海上对两个儿子做点什么,他鞭长莫及。

    当然,他必须得有提防的手段,所以怀恩被李宽派遣一同回国了,蒙云也跟随一同回国了,不过李宽倒也不傻,找的借口很好,怀恩本就是来照顾两个孩子的,而蒙云回国要从国内调集炮火和火炮营士卒,陈云完全没有想到李宽是出于谨慎的原因。

    但是陈云真的会生出对李哲和李臻不利之心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对待李宽一家,陈云其实是忠心的,毕竟陈云当年可算是李宽一手救下来的,对李宽乃是忠心耿耿之人。

    其实跟随皇帝打江山的第一批老臣大多数都是忠心的,就像李世民麾下的将领,仅仅只有一个侯君集造反罢了,况且大唐军队的管理办法,与华国差距甚远,哪怕上官想要反,手下的士卒也不会反,他们忠心的是皇室,并非某一个人。

    但这些情况,却是在陈云等人回程之后,李宽才想到的,所以李宽不由得有些伤感。

    都说皇帝是孤家寡人,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不想做所谓的孤家寡人,可以说历任的皇帝恐怕都不愿意做这孤家寡人。

    可坐到了皇帝这个位置,心中却是不由自主的会生出一种怀疑的目光去看待任何人,若不能及时调节好心态,孤家寡人也是迟早的事。

    不得不说,这或许就是作为皇帝的悲哀,以至于李宽越发迫切的想要将皇位传给李臻,甚至生出了全军回国的念头。

    好在这个念头刚刚出现,就被他自己给掐灭了,现在根本不是他们回国的时候。

    华国从来都是战无不胜的,他要给所有的百姓树立起这样的信心,若此时回国,无疑于灰溜溜的回去,与战败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人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也有人说防守是最好的进攻,两者相比其实谈不上任何优劣,不过对于如今的华国大军而言,防守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说到防守,李宽就不得不为倭国的地理位置而感到高兴了,九州岛四面临海,北面的关门海峡将九州和本州岛分隔,而东北面则隔丰后水道与四国岛相对。

    倭国想要从本土进攻九州岛,必须经过海峡,可是华国如今楼船就是海上的无敌舰队,没有任何战船是它的对手,完全可以在陈云等人再次返回倭国的这段时间,守住九州。

    让胡庆召集了军中大将们商议,众人对李宽的想法很支持,所以李宽很不客气吩咐舰队在海上来回巡视,剩余的士卒就在九州岛回归农民的生活。

    毕竟他打算一步一步的消磨掉倭国,想要让倭国从此之后在这个世界不复存在,自然得要同化掉九州岛上的百姓,以此为根基慢慢蚕食掉整个倭国。

    回到九州岛后的李宽思路渐渐变得清晰,他甚至想到了分批次的从华国调遣士卒到九州岛,以轮换制度来确保到达倭国的士卒依旧对华国保持着忠心。

    等到攻占倭国一半左右的领土之后,便从华国调集官员,且让李哲率领官员来倭国治理,毕竟谁让李哲有打算自立的想法呢?

    至于所谓以夷治夷的办法,李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因为他深知倭国人的特性,若是不能同化掉倭国的百姓,倭国依旧还是倭国,最多算是殖民地,算不得成功的灭掉整个倭国。

    当然这些想法没必要给所有将领们说,他只要需要将领们按照他的吩咐进行便好,可是见识过华国军队强悍的大唐将领其实有些反对李宽做出防守的决定的。

    在他们看来,以华国大军的强悍根本用不着怕小小的倭国人,不仅不担心倭国派兵出征九州岛,甚至隐隐有些希望倭国派遣大军进宫九州岛,因为这样才有机会和倭国继续交战,就算是损失掉所有士卒,华国大军可以将倭国士卒打的肝胆俱裂,让倭国人见到华国士卒就惊惧。

    也不能说大唐前来华国的将领们的想法有错,毕竟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一个最优的选择,若是打怕了倭国人,对将来的战争将会有无数的好处。

    不过这样的做法,却是会折损的大部分在九州岛上的士卒,这就不是李宽愿意看到的了,毕竟他有很多办法打怕倭国人,打的倭国抬不起头,不急于一时。

    建议遭到反驳,大唐前来的将领倒也没说什么,但脸上隐隐的不理解还是让人看着很不舒服,所以李宽给出了解释。

    “华国并非大唐,大唐乃是寓兵于农,除去战时······甚至就是在战时,士卒们的吃穿用度都有大部分是靠士卒一家承担的。

    可是华国的士卒所有的用度,俸禄皆乃华国朝廷分发,华国培养一个士卒所需用度乃是大唐的几十倍甚至百倍,华国的士卒折损不起。

    况且作为将领,所想的应该是以最小的损失取得最大的战果,咱们华国船坚利炮,有许多的办法让倭国臣服,并不需要以将士们的性命来彰显我华国的强大。

    你们如今已算是华国的将领了,在大唐的那一套就不要用到华国士卒上,你们要记住,只有你们时时刻刻想着普通士卒的性命,才会得到普通士卒的拥戴······”

    慢慢悠悠的说了一大段,大唐前来的将领却是已经傻了。

    他们倒是听说过到军校进学的将士们谈论过关于待遇的问题,可从未联想到华国的普通士卒都是有朝廷在供养。

    华国的所有士卒一共有十万人,仔细算下来,华国到底是有多富有才能供养起十万的大军啊!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唐人,哪怕他们现在留在了华国,也不由得为大唐感到一阵失落,若是当年楚王留在长安城,若是有楚王管理大唐的军队,以楚王的本事,以楚王对待士卒们的用心,或许这不仅仅是士卒们的幸运,更是大唐的幸运。

    仅仅是一个弹丸之地的华国,在楚王的带领下都能有此发展,若是楚王在大唐,以大唐的疆域,那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让楚王展现他的才能,大唐扫平周边各国,建立庞大的帝国亦非难事。

    大唐失去楚王殿下,如失去一臂啊!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失去的一臂还是大唐当今陛下亲手给斩断的,让他们心中的苦闷没有办法说出来。

    :。:

    wxi7

第578章 倭国内乱() 
不过,想到自己如今已是华国的将士,大唐而来的将领们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能在如此宽待士卒的帝王麾下,这也是一种福分。

    其实,若是真让李宽治理整个大唐,或许李宽能让大唐强盛一些,却未必有能力带着大唐走向更高的水平,毕竟治理疆域庞大的大唐,与治理华国根本就是两码事。

    以李宽那种深入到骨子里的懒散,想要他像李世民一样不分昼夜的处理大唐国事,李宽自认为自己是做不到的。

    在大唐,若是治理一州之地,他行;若是让他治理一国,他不行。

    无关本事,只因嫌累。

    若是帝王对于国事都开始嫌累了,自然也算不上一个好的帝王,而且大唐的社会结构亦是李宽所不能接受的,至少他若是帝王,大唐这样的社会结构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后世种种制度那是深入到李宽骨子里的东西,在他尚未离开长安之时,他只是偏居于桃源村这个一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