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355章

大唐承包王-第355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沉默了,一股悲凉之意直冲脑门。

    气氛很压抑,除了李泰心中兴奋之外,其他人要不是被李世民的气势所慑,要不就是替李承乾感到有些不值。

    不过,皇家之事,不是他们能插嘴的。

    房玄龄只好出来打圆场,问道:“陛下,那闽州大都督一职由何人担任?”

    “福王。”

    大唐数得着的王爷,在场众人知之甚详,可他们从未听说过什么福王。

    “陛下,这福王是哪位皇子,微臣为何不知?”

    “并非皇子。”李世民顿了顿,又笑道:“亦可说是皇子,不过是华国的皇子,福王乃是宽儿二子。”

    “不是夷州王吗?”长孙无忌疑惑道。

    李世民没说话,看了眼连福。

    连福心领神会道:“长孙司空,陛下在台北时,已下旨敕封夷州王为福王,特许福王殿下开府,迁户部仓部主事王玄策为王府司马。”

    众人明白了,陛下这是早有决定,现在询问自己这些人无非是走个过场而已。

    不过,没人提出反对意见,大家都明白李世民的打算,李哲不过是名义上的闽州大都督,实际上掌管闽州事务的还是李宽,毕竟有在三年之内将闽州恢复如初这个本事的人是李宽,李哲还差得远呢!

    让李哲遥领闽州大都督一职,只不过李世民的计策罢了。

    明白了,也震惊了。

    当年李宽一家三亲王,便已让众人认为这是恩宠至极了,现在李哲再次被李世民晋封一字亲王,众人才真正体会到了何谓恩宠。

    可是听到连福解释的的李承乾却丝毫没觉得李世民这是对李宽的恩宠,莫名替李宽感到一阵悲哀,在他看来,李宽只是自己父皇手中的棋子罢了!

    当年,李世民对待李宽的态度,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李世民对李宽的态度发生转变是何时,他也比任何人都清楚。

    那时在李宽出任闽州总管之后,在李宽将闽州打理成富庶之地之后,李世民才对李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在他看来不过是李世民的一种皇帝的恩惠,一种拉拢人心的手段罢了。

    现在,晋升李哲为一字亲王,让李哲遥领闽州大都督一职亦是如此,不仅能让闽州恢复如初,还能拉拢到已是帝王的李宽,可谓一箭双雕。

    做了多年的太子,受到了李世民多年的熏陶,李承乾很确定自己的想法的正确性,这种手段是很厉害,但也仅仅是手段,这其中无关乎任何感情,这是一种悲哀,一种生于皇家的悲哀。

    看来,二弟与孤是一样的,所谓恩宠都不过是一种假象,二弟与孤皆是父皇手中棋子罢了,恐怕父皇只将魏王视作亲子了吧!

    李承乾心中感慨万千,看了眼笑呵呵的李泰,看了眼威严不凡的李世民,他的神色变了,由悲凉变为平静,眼神中的戾色一闪而逝。

    观察众人表情的李世民,没有发现低着头的李承乾眼神中闪过的一股戾色,倒是见到李承乾变得平静,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太子,你认为闽州大都督一职有福王担任,如何?”

    “父皇英明,二弟向来才智过人,有二弟的教导,想必哲儿亦是聪慧非凡,哲儿担任闽州大都督一职儿臣只是赞同,有二弟与哲儿处理闽州政务,乃闽州百姓之福也。”

    “诸位爱卿可有异议?”李世民笑道。

    “臣等无异议。”

    “既然如此,诸位爱卿便退下吧,为大军准备粮草,不日出发。”李世民摆了摆手,率先回了自己寝殿。

    三日之后,大军出发了,李世民派遣到台北的武将与儒士也出发了。

    这些人之中,大抵只有王玄策一人是最高兴的,毕竟升了官嘛,从仓部主事升迁到亲王府司马,连升好几级,可谓火箭般的升迁速度。

    就他得知,在这个天下能有如此升迁速度的也就只有刘仁轨一人,而刘仁轨如今的权势,他可是从户部侍郎李景仁口中多次听到,他难免也生出了一种憧憬之心,憧憬自己亦能如刘仁轨一般,大权在握,青史留名。

    当然,高兴之余,王玄策亦有些疑惑,疑惑李宽为何如此看重于他,毕竟自己的本事自己清楚,他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若是有本事,当年也不会在黄水做了多年县令却得不到升迁了。

    可惜,这个疑惑没人能给他解答。

    王玄策一行人匆匆赶到闽县,便见闽县城门前站着一群大汉,只见那群大汉敬礼到:“我等奉陛下之名,招待诸位大人。”

    “陛下怎知我等今日到达闽县?”一位儒士打扮的中年人疑惑道。

    “于詹事,想来你大概是误会了,他们口中的陛下乃楚王殿下,要知道这闽州乃是楚王殿下当年的封地,咱们一行人何时到达闽县,楚王殿下又岂会不知。”一个将军打扮的人给于志宁解开了疑惑。

    “你等可是楚王殿下亲兵?”

    于志宁习惯性的称呼李宽在大唐的身份,却被大汉中的一人纠正道:“诸位大人乃大唐遣使,请称呼陛下,至于我等,乃陛下身边护卫——护龙卫。”

    “放肆,这闽州之地乃大唐治下,楚王殿下亲兵何敢自称护龙卫,岂有此理。”

    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龙,而李宽在于志宁的心目之中,依旧是大唐的楚王,根本没资格称龙,身边的亲卫自称护龙卫根本不够资格,是大不敬。

    更何况如今这地方还是大唐的治下,并非华国治下,在大唐只有当今陛下才能自称为龙。

    眼见着于志宁和护龙卫就要起冲突,刚刚开口解释的将军打着圆场道:“于詹事,此中事宜你有所不知,他们自称护龙卫亦算不得错,这护龙卫乃是当年太上皇亲自定下的称呼,你可别忘了,太上皇如今可是在华国。再者说,楚王殿下如今已贵为一国之君,称龙亦无不可。”

    那将军打扮的人撇了撇嘴,显然有些不屑于志宁斤斤计较的态度,转头看向了护龙卫,笑道:“既然华国陛下有吩咐,那便劳烦诸位带路。”

    虽不认识开口之人,但从打扮就能看出来是从军之人,大家都是行伍之人,护龙卫众人报之以微笑,撇了于志宁一眼,笑道:“诸位大人,请。”

    读书人自当有读书人的气节,于志宁冷哼一声,还是乖乖的跟上的护龙卫的脚步。

    “这位大哥,在下王玄策,敢问福王殿下可在闽州?”王玄策拉住了身边的一位护龙卫问道。

    “原来是王司马,二皇子如今尚在台北,不过陛下有吩咐,若是王司马不愿去台北,大可在闽县停留几日,二皇子几日之后便到闽县。”

    “我等何时动身面见华国陛下?”于志宁插了一句嘴,在华国陛下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明日一早,便动身。”护龙卫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那尴尬的气氛,让王玄策都不好意思再开口,只好默默的跟随。

    两三日的功夫,转眼便过,等到李宽在台北见到李世民派来的人之时,李宽笑了,感叹道:“自己这个二伯还真大气啊!”

    因为他从来人之中见到了一位熟人,牛进达。

    :。:

    wxi7

第525章 牛进达() 
其实,说是熟人并不准确。

    李宽也仅仅是认识牛进达罢了,谈不上熟悉。

    在大唐名将之中,李宽真正熟悉的大抵也就李道宗一人尔,其余之人,李宽也就见过几面,算是认识,毕竟当年在长安之时,他还是稚子,是一个不受李世民待见的稚子,就算有心结交大唐的名将们,人家未必给面子。

    而且,牛进达在大唐名将之中,地位真不算高,按照历史记载牛进达甚至称不上名将,毕竟在两《唐书》都没有给他列传,仅仅只是有些记载罢了。

    在国公遍地走的大唐长安,牛进达一个郡公还真入不了堂堂亲王的眼。

    当然,所谓的亲王并不包括李宽。

    对于牛进达,李宽还是有些了解的。

    在古典小说《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之中,有一位名为尤俊达的人物,有尤达程金之称,可见是与程咬金齐名的人物,这位尤俊达便是以牛进达为原型的人物。

    可事实上,牛进达在大唐武将之中,与程咬金相比,相差实在太远,程咬金好歹也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十九位,但牛进达,不说也罢。

    在李宽看来,牛进达其实是一个蒙尘的明珠,之所以在大唐武将之中地位不高,大抵是因为大唐的武将们太过耀眼,这才让牛进达这颗明珠散发出的光芒显得微弱,以至于李世民没发现,没有给牛进达施展才能的机会,令牛进达这颗明珠蒙尘罢了。

    或许······还因为李世民故意而为之。

    要知道,牛进达可是出生名门。

    其曾祖牛定,东魏韩州刺史、上柱国、平原县公,其祖父牛双,北齐镇东将军、淮北太守,到了他父亲这一代虽有些没落了,但也是隋朝清漳县令,而他岳父裴神安,曾为夔州长史,有名的澄城公,凡是能被称公者,哪一个又是简单人物,能看重牛进达,下嫁嫡女,牛进达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

    有如此家学渊源的牛进达,在用兵之上,难道还比不上早年不学无术的侯君集?

    这点,李宽是不信的。

    说到底,还是亲疏远近的关系。

    纵观李世民登基后的历次战役,牛进达参与其中的战役屈指可数,且记载不详细,很明显是因为玄武之变牛进达未参与其中,或许是参与不多的原因,从而导致李世民的疏远。

    当然,这些只是李宽自己的猜测,具体是因为什么导致牛进达在一干老臣之中地位不高,导致牛进达在史书记载不多,恐怕只有李世民才最清楚。

    不过,这些都与李宽没关系,他现在想的是怎样把牛进达留在台北,毕竟牛进达在大唐不显眼,但在华国可谓栋梁了。

    想要留下人才,热情和尊重自然是不可少的。

    等到牛进达等人见了礼,李宽便目光灼灼的笑道:“牛叔,没想到二伯竟然将你派到了台北,真是让小王受宠若惊啊!”

    “楚王殿下,末将当不得殿下如此称呼。”牛进达连忙行礼,心里直犯嘀咕。

    他虽听说李宽向来看重武人,但这也太看重了,竟然称呼他为叔?!

    许是察觉到自己显得有些过于急切了,李宽不在意的笑了笑,这才看向了其他人。

    前来的其他人,李宽认识的不多,除了于志宁一人外,他全都不认识。

    不过,既然发现了于志宁,李宽还是放下了身段,朝于志宁执弟子之礼,道:“学生见过于师父,听说您要到台北,徐师父可是在府上等候多时了。”

    李宽是有礼的,哪怕当年只在秘书省的小学读了很短时间的书,但于志宁总归教导过他,在尊师重道这方面,他一直是严于律己的。

    “华国陛下,微臣可当不得您师父之称。”

    于志宁的不满充斥在言语之中,谁都清楚。

    在他话音落下之后,李宽身边的怀恩便冷然喝道:“放肆······”

    李宽摆了摆手,打断了怀恩的话,一本正经道:“于先生,不知朕可有怠慢之处?”

    于志宁不言不语,随行的护龙卫只好出列敬礼,将闽州发生之事说了出来。

    说实在,在李宽心里,文臣虽有些过于注重礼数,但他从未想到过于志宁如此注重,甚至可以说是迂腐。

    “于詹事,你若有不满,大可回长安告知大唐陛下,哪怕现在就准备返回长安,朕亦可派人送你等回去。你们如今身在台北,那就得遵守朕的规矩,否则别怪朕不念当年情分,不给二伯面子。”李宽看了一眼不满的一干文臣,吩咐道:“怀恩,派人带于詹事等人去徐师父府邸。”

    于志宁和随行的文臣走了,一群武将面面相觑,楚王殿下如今陛下亦不遑多让了吧!

    发现还有一个文臣打扮的人站在原地没动,李宽愣了愣,“你为何不虽于詹事一同前往?”

    “陛下,这位乃王司马。”护龙卫出言道。

    “王玄策?!”

    “正是微臣,微臣拜见楚王殿下。”王玄策连忙行礼。

    “没想到当年拒绝本王好意的就是你啊!”李宽自嘲般的笑了笑,见王玄策有些尴尬,想要解释,毫不在乎道:“当年之事,并非你之错,用不着解释,如今哲儿已在府上备下酒席,你随怀恩一同回府便是。”

    怀恩心领神会,朝王玄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便打算带王玄策回府。

    王玄策跟着怀恩走了两步,又停下步伐,转身行礼问道:“殿下,微臣有一惑,殿下可否给微臣一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