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343章

大唐承包王-第343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道长收到压岁钱时,笑呵呵的递给了两个小徒孙,让两兄弟拿去分。

    蒙老爷子收到压岁钱时,笑呵呵的招呼着小芷和安平,让两丫头拿去分了。

    李世民收到压岁钱时,小心翼翼的揣进了自己怀里,这是儿子第一次给的压岁钱,谁也不给。

    平阳公主夫妻收到时,诧异的看向了李宽,惊呼着姑母和姑父也有?然后,眼泛泪花的将压岁钱递给了两个小侄孙。

    总得来说,府中上下李臻和李哲兄弟俩收到的压岁钱最多,毕竟辈分最低,就连小兕子也给了两兄弟一人一个大红包。

    李宽拍了拍两个偷着数钱的两个儿子,吩咐道:“行了,别数了,带着姑姑们去拜年吧!记得叫外祖父一家今日来府上用饭。”

    两个孩子回了一句,跟着福伯和连福出门了。

    小辈们出门,李宽只好打着哈欠进了厨房,今日来拜年的人可不少,没时间给他休息。

    好在,他刚进厨房不久,胖厨子便带着一家老小来了。

    三个红包,令胖厨子夫妻眼泛泪光,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知道自己主子不喜欢客套,卖力干活才是正经事。

    李府的仆从侍女放了假,不过其他府邸的侍女们却没有这个待遇,就像杜荷一家和徐文远一家前来时,便带上了不少的侍女和仆从,毕竟思舞和怀玉都怀着孩子,可不敢给侍女们休沐。

    有了胖厨子等人,李宽再也扛不住周公的呼唤,吩咐了几句,回了房间。

    没人去打扰李宽,这一觉睡的很踏实。

    中途,苏父一家前来,李渊本打算让苏媚儿去叫醒李宽的,毕竟孙儿对于这些礼节挺看重的,可是话刚说到一般,便有两句异口同声的“不用”打断了李渊的话。

    其中的一句,出自于苏父之口,对于李宽这个女婿,苏父是满意的,但女婿的身份却是令他畏惧的,不敢打扰。

    另一个人,自然是李世民了,他对苏家人可谈不上喜欢,哪怕来人是李宽的丈人又如何,丈人也不及自己儿子睡觉重要。

    一觉睡到中午,李宽才被苏媚儿给叫醒。

    出房门,便见客厅之中坐满了人,除了自己老丈人不时和李渊、孙道长等人搭几句话,苏家其他人借老老实实的龟缩在一个角落,就连孩子想要吃些零嘴也得战战兢兢的询问长辈,看着就令人挺心疼的,客厅之中的欢声笑语与他们无关。

    这就是身份啊!

    李宽没能力改变这个时代对于身份地位的畏惧,他只能改变自己。

    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让自己看起来尽量显得温和一些,带着苏媚儿走到了苏家人占据的角落。

    刚走到面前,就见着苏媚儿大哥和弟弟带着家中妻儿起身行礼,口中叫着陛下不说,还不忘让家里的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喊。

    “不用如此多礼,今日是在家里,叫陛下生分了,叫姑父。”

    孩子甜甜的叫声,令李宽下意识的摸了摸衣兜,却一个红包也没能拿出来,尴尬一笑:“媚儿,给侄儿侄女拿些红包来。”

    “不用,不用,皇后······”见李宽皱起了眉头,苏家老大当即便改口道:“小妹刚刚已经给过红包了。”

    “那岂能一样,我这个做姑父也得给侄儿侄女压岁钱,这是规矩嘛!”李宽蹲下身子,看着几个侄儿侄女,笑呵呵的和侄儿侄女聊开了。

    不得不说,大多时候与大人们聊天,远不及和小孩子聊天来的欢快。

    对于李宽的态度,苏媚儿是高兴的,迈着欢快的步子回了房间,毕竟苏家到底是她娘家人,看着娘家人畏畏缩缩的聚在一团,她最难受。

    带着因为再次收到压岁钱而欢笑的侄儿侄女出了客厅,看着胖厨子家的小子在院子玩的嗨,李宽笑道:“义儒,来,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玩。”

    义儒,胖厨子的大儿子,当年出生之际还是李宽亲自取的名字,让胖厨子高兴了好几年,最令胖厨子高兴的是,儿子也不负家主取的名字,识大义懂规矩,根本不像厨子家的儿子,活脱脱的儒雅小郎君,不敢说比肩府上的大小两位公子,在学城之中却也是无人可及。

    匆匆出门寻找李宽的胖厨子刚好听到李宽的吩咐,笑呵呵的看了一眼给家主行礼的儿子,便笑道:“家主,饭食准备妥当,太武皇吩咐俺问问您是否等两位小家主和几位公主回府再开饭?”

    抬头看了眼天色,真想气恼的骂上两句,就见着家里的小辈们回来了。

    李宽哭笑不得,明明是让福伯和连福带着家里的小辈去给人拜年,但一个个的背着一个小背篓回来是怎么回事儿啊!

    拜年能拜得背着一背篓的红包回府,这大抵也是李宽有生以来见到的头一次了。

    :。:

    wxi7

第509章 目标()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偷偷从指缝之中悄悄流逝,没人能抓住时间,等到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原来已经过去了好多年,我们自己仿佛还停留在最初的那一刻,对多年前发生的事,记忆犹新。

    李世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

    距离众人前来拜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日,这十日的时间里,李世民在李渊和李宽的陪同下走了许多的地方。

    在李世民的认知中,尽管台北只是初建几年的时间,比起长安已经不落下风了,虽不及长安城那般雄伟壮观,不及长安勋贵子弟那般出手阔绰,但台北周围的村落比起长安周围的庄子,却更胜一筹。

    干净的路面,随处可闻的欢笑,不时的寻常农户之子传来的读书声,都在预示着台北这座城市将来的发展速度比起长安要快许多。

    而这一切,出自于这个儿子之手。

    如果,二十一年前没有那场大雨。

    如果,二十一年前没有那道惊雷。

    如果,二十一年前没有步虚和尚。

    如果,二十一年钱自己没有听信妄言。

    李世民想到了许多如果,如果没有这些如果,这个儿子还是他的亲子,大唐将会有一位顶梁支柱,带领大唐越发繁荣富强。

    李世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二十一年前那个电闪雷鸣的暴雨天,看见了像狗一样扑倒在他面前乞求的李母,也看见了自己当时的一脸狠辣。

    感觉自己仿佛在一瞬间便经历整整二十一个年头,这二十一年的时间之中,与儿子相处的日子加起来,或许······还不及这十来日,相处的欢笑亦远远不及这十来日啊!

    看着拿着计划书给自己介绍如何成立皇商,介绍如何发展村落而款款而谈的李宽,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如果······唉,人生没有如果,终究是自己负了他们母子三人。

    许是察觉到了儿子心中的悔恨,李渊拍了拍李世民的肩头,没说话,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在李渊那张笑吟吟的老脸之中了。

    朝李渊笑了笑,便再次沉下心来,继续听起了李宽的介绍。

    只听李宽悠悠叹道:“虽说华国的发展走上了正轨,但底子终究还是薄弱了许多,百姓之间的歧视问题依旧严重,不知何时才能消除这种歧视的情况啊!”

    愣神的功夫,李宽已经把该如何该说的说完了,李世民愣了愣,才拿起李宽刚刚拿着的计划书仔细查看,强大的理智让他暂时放下了心中歉疚之意。

    可惜,只是看李宽准备的计划书,根本不能令他明白其中的深意。

    毕竟在这个时代,皆是一群根本不懂货币流通的人,哪怕是学医的李宽也有信心将房玄龄等人按在地上摩擦,在这个时代,没有多少人明白商业的必要性有多重,也没有多少人能明白商业的破坏性多大。

    更别说只掌握大方向的李世民,想要了解到李宽所写的计划书之中深意,很难。

    不好意思再询问李宽,只好把话题放在了李宽的感叹上。

    “听宽儿所言,你预想之中的日不落帝国,恐怕是难以见到了。”

    本想着李世民听到自己的感叹,能明白其中的深意,出言帮一把,却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这不是废话吗?

    纵观古今,自从有国与国之分开始,有哪一个国家曾真正的建立成了日不落帝国啊!

    “二伯,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只是侄儿提出的一个目标,一个令子孙去追寻的目标,不管是什么人都应该有一个目标,对于上位者而言更是如此。

    帝王若没有目标便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会被那些枯燥的公文和奏折磨灭自己所有的激情,安于享乐,甚至胡作非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哪怕是在强盛的国家也会因此而衰亡。

    千年世家百年王朝,这并非是一句虚言,王朝百年,世家千年,二伯可曾想过这是为何?”

    李世民摇头,脸上带着一股子傲然。

    一来,他没听说过所谓的千年世家百年王朝。

    二来,在他看来,这样的问题不值得他深思,七大世家前些年何其强势,如今不也被他扫平了,臣服在他脚下不敢吱声,李宽的言论,他不赞同。

    看李世民的样子,李宽就知道李世民再想些什么,叹道:“二伯认为七大世家真就有此而没落了吗?”

    “难道不是?!”

    李宽摇摇头,“二伯想的太简单了,七大世家也只是一时没落而已,如今或许畏惧于二伯的威势,可将来呢,大唐将来的继承者能继续压制住世家吗?侄儿认为,或许这不大可能。”

    想历史记载,武则天上位之后杀了多少世家之人啊,可最终的结果呢,同样只是让世家在武周朝时期不敢妄动而已,到了唐王朝盛极一时后,世家同样能不给皇帝一点面子。

    因为帝国衰弱了,而究其根本,便是帝国强盛之后,继任者不知该如何寻找到自己目标,找不到目标便没有强大的威势令世家之人臣服,到大唐晚期,继任帝王者或许知道,但那时已经晚了。

    叹了一口气,李宽继续开口:“纵观历书,秦始皇当年平定六国何等威风,汉武帝当年荡平匈奴何等气魄,可是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大汉亦不过熬不过千年之期呢?

    因为这些强大的帝王到了晚年变得暴虐,不是沉醉于美酒美人之中麻痹自己,便是用杀戮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皆因他们拔剑四顾心茫然,皆因他们失去了目标。

    侄儿提出的日不落帝国,便是给自己一个定下的目标,亦是给臻儿,给将来的子子孙孙定下的目标,让他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或许这样才不至于在人生路上迷失自己,因为时时有一个日不落帝国的目标在惊醒自己,提醒自己手中的帝国并未完成这个目标。

    盛极一时的帝国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帝国的继任者会不由自己的失去目标,而世家却不同,世家之中一直便存在着竞争,有竞争便有目标,每一代继任者以打造世上第一世家为己任,自然比帝国来的长远。”

    听完李宽的解释,李渊开口了。

    “按照你小子所言,难道就没有一个完美的办法解决世家的问题。”

    “有,不过······”

    “不过什么?”李世民问道。

    “不过很难,在大唐几乎不可能,想要完全解决世家问题,便要大力推行其他学说,但大唐以儒学治国,无论选官还是百姓认知,皆遵从儒学,而精通儒学之人便是世家之人,又如何能完全解决世家的问题呢!”

    李渊和李世民对于李宽的胆大妄为有了新的认知,这个孙儿(儿子)这是要推翻儒学啊!

    “你小子认为儒学不好?”李渊回神,再次开口。

    “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单凭儒学治理一国,太单调了,儒学固然令我们懂得了不少的学识和礼数,可这世间在不断变化,儒学上的知识并不能一直适用。

    治理一方百姓,带领一方百姓走上富庶,至少要懂治下的土地适合何种农作物生长吧!难道儒家典籍之中有这些记载,没有吧!

    自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之后,后世帝国便一直尊崇儒家学说,虽说儒家学说对于治理国家好处不少,但过于尊崇对于治理一国却是不利的,毕竟儒学并不能教会我们世间所有的道理。”

    沉默,一直在沉默,不知过了多久,李渊才回神叹道:“难怪你小子当初建立学城之时,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学科。”

    李渊的一句话,也令李世民回神了。

    “父皇,这学城之中教授了那些学科?”

    李渊想到学城之中教授的科目,便不由一笑,“除去与国子监教授的科目之外,为父记得有农学、造船学、政学、医学······具体有多少,为父亦不清楚,得问这小子和孙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