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325章

大唐承包王-第325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店门外未悬挂楚字大旗,便说明此店并非楚王府的产业,难道闽州真有视钱财如粪土的商户?

    就在李世民愣神之际,安平毫不客气的从货架上拿了一个竹蜻蜓,准确的说不能算竹蜻蜓,毕竟竹蜻蜓是用竹子所制,而安平拿给兕子的却是白玉为杆黄金为叶,明显价值不菲。

    小兕子很懂事,道了声谢谢安平姐姐,便囧着小脸研究手里的东西该怎么玩,在安平的教导下,兕子会了,但拿到手的东西也碎了。

    虽说竹蜻蜓是用来玩儿的,但安平从货架上拿到明显是观赏之物,兕子当成寻常的竹蜻蜓玩儿,白玉落地岂有不碎之理。

    “果然华而不实。”李哲撇嘴,见到兕子姑姑一副委屈的样子,吩咐道:“去拿个能玩儿的过来,对了······给我拿个玉箫来。”

    “小胖子,你又不会吹箫,要玉箫作甚,这玉箫可不便宜,小心大哥知道了你在店里胡作非为打你屁股。”安平揪了一下李哲的小脸,算是给一个教训。

    “我不会,大哥会啊,今年除夕就送玉箫给大哥。”李哲瞥了眼安平,好奇道:“话说,姑姑,你今年送什么礼物给我和大哥啊?”

    “你好意思让姑姑给你送礼?”

    李哲讪笑,惹不起啊!

    不过,听李哲这么一说,李世民倒是回神了,也想起了自己好像并没有准备合适的礼物,小辈不说,但台北还有李渊和万贵妃在,不准备些礼物好像说不过去。

    正好店中贩卖的东西都不差,不仅有送小孩儿的小物件,也有送老人仙翁玉石雕,李世民也不想此店与李哲和安平的关系,在店中挑起了礼物。

    店中的摆件,让李世民挑花了眼,每件摆件的做工比进贡皇室的贡品都不差,李世民极度怀疑店铺中售卖的物件就是从皇宫里流出去的贡品。

    就像他眼前这尊一手持杖一手握桃北极仙翁的玉雕,李世民便感觉有些熟悉,像极了当年李道宗送给李渊的生辰贺礼。

    正打算问问店铺是何人的产业,就见着匆匆离去的掌柜拿着玉箫和一些木制的小玩意儿再次出现在店里,只听李哲吩咐道:“再说一遍,记得回去后告知舅父,父皇请他去台北过除夕,我们这几日便要回台北,若舅父有时间可随我一同前去。”

    “二公子,老爷前几日便随胡将军去了台北。”

    李世民明白了,合着这家店铺是苏家的产业,难怪感觉店铺售卖的东西比之贡品也差不了多少。

    李哲点点头,示意自己知晓了,转头有些不满的看了眼一脸恍然大悟的李世民,若非李世民在闽州耽搁了这么长的时间,他们本该比胡庆等人还要早回台湾,他此时都可以在台北准备摆摊所用的物品了。

    李世民没注意到李哲的眼神,他正忙着从店中选礼物,但选礼物这样的事,他明显不会,总觉得这件很好,那件也不错,想要全都带走。

    若是李世民生在现代社会,大抵在天猫举行活动时会砍了自己的手。

    好在平阳公主在场,代替李世民挑选了两件。

    李世民满意了,让连福带着选好的礼物,便招呼着李哲等人离去,全无付账的意思。

    “父皇,您还没给钱呢!”

    给钱?

    自从李世民做了皇帝,就没有拿东西给钱的意识,大唐整个天下都是他,他还用给钱吗?

    凡是朕看上的东西,那都是朕的,朕能看得上你的东西,那是你的福分。

    这便是李世民的认知。

    听到安平叫李世民父皇,店中的掌柜连忙弯腰行礼,舔着笑脸道:“陛下看上咱们苏家店里的东西,那是咱们苏家的福气。”

    李世民看着安平,一副你看吧,就算父皇给钱他不也敢要的样子,而实际上就算掌柜敢要,李世民也没钱给,他这一路上的吃穿用度都是由楚王府所出,他哪会带钱。

    说白了,李世民就是一个吃白食的皇帝。

    李世民的态度和掌柜的态度,让安平很不高兴,她当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她忘记了,但总归记住了一个道理,不论地位有多高,不能吃白食,强拿百姓的东西。

    “你能代表苏家?”

    不能朝李世民发火,只能朝店中的掌柜发火了。

    当然,放在平时,安平肯定不会这般说话的,但如今被李世民的样子给气的恼羞成怒的安平可没那么多顾及,小女孩儿也是有脾气的。

    掌柜沉默,心说,安平公主,您过分了啊,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啊!

    掌柜不敢出言。

    不过,见到安平怒气冲冲的样子,见着兕子一副父皇买东西不给钱便是不占理的样子,李世民觉得自己不能再女儿面前失了面子,理直气壮道:“你与哲儿不也没给钱吗?”

    效果不错,至少兕子没再用之前的眼神看着他,而是看向了安平和李哲。

    “那不一样······”

    李世民打断道:“有何不一样,父皇可是听过宽儿当年与道宗兄弟俩商议承包酒楼时说过的一句话,叫做商场无父子,虽说此店乃苏家产业归哲儿的舅父所有,但商场无父子的道理,你们应该明白?”

    安平点点头。

    不等安平开口,李世民接着说:“既然明白这个道理,你们都尚未给钱,为何朕要给钱?更何况,楚王妃乃父皇儿媳,苏家当年与宽儿结亲,可未成送上嫁妆,父皇拿两件玉雕权当当年的嫁妆了,有何不可?”

    说到最后一句,李世民的语调陡然拔高,语气之中带着一股子火气,显然有些不高兴。

    对于李宽迎娶苏媚儿过门,李世民本就不赞同,就连当初他正式下旨敕封了苏媚儿为楚王妃,那也是看在李宽那些年为大唐立下的汗马功劳上,看在苏媚儿给李宽生了两个儿子的份上。

    对于苏媚儿,李世民一直不喜欢。

    苏媚儿漂亮不假,作为楚王府妾室倒也不错,但苏媚儿却不够资格占据楚王王妃高位,苏家不过小小的商户之家,苏媚儿就是美若天仙也配不上他那如宛若天人一般的儿子。

    若当年李宽迎娶之人乃世家或勋贵之女,有强大的助力,何至于当初发展台湾时如此艰难,甚至必须亲自冒险出征海外。

    实际上,李宽出征海外与是否有外力支持并未有多大的关系,但李世民的就是这样的认为的,他有很合理的理由,就像李臻当年与冯家定下亲事之后,冯家就送了不少的人到台湾,台湾的发展有一份冯家的功劳,这就是娘家有权势有地位带来的好处。

    然而,追根究底,李宽在台湾自立说来还与他李世民脱不了干系,不过他是皇帝嘛!

    皇帝是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有错的,他们总会找到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就算皇帝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大臣们也会帮着皇帝找到各种理由。

    以至于,李世民便有了这样的心思。

    见李世民目光幽幽,话语之中带着火气,安平依旧强调道:“那不一样······女儿和哲儿拿东西亦非不给钱,我们拿走的东西会从苏家每年给楚王府的分利上扣除,父皇就是不能白拿。”

    其实,安平本想以李世民并非李宽的父皇,嫁妆算不到李世民的头上来反驳,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理由,毕竟这件事她清楚就好,说出来肯定会让李世民难堪。

    “还有这么一回事?”李世民愣愣的开口,就是不知他在问谁。

    “陛下,确实如此,老爷当初也曾吩咐过不要钱,但楚王殿下不许,说规矩不能坏,孩子要东西可以,只能过节时才行,当作长辈对晚辈的礼物,但平日里带走的东西必须记在账上。”

    李世民正打算开口,只听见李哲吩咐道:“苏掌柜,陛下看中的东西记在楚王府的账上。”

    李哲有些烦了,就这么一件小事自己姑姑也能计较半天,他也是服了,颇为大气的让李世民再次吃了一回的白食。

    发现安平神色不愉,李哲讪笑道:“我们还是早点回府,准备准备,该回台北陪曾祖父曾祖母他们过除夕了。”

    白了李哲一眼,安平没反驳,毕竟李世民好歹也是她老爹,她一再开口已经很不给面子了,此时正好借坡下驴,而且她也想回台北了。

    wxi7

第486章 李世民来了() 
说起回台北,李世民既想走又不想走。

    他想去台北看看华国的情况,了解当年李宽的豪言壮语实现了多少,但他听怀恩和福伯说过,再有一日左右便是闽州一年一度的年底总结大会,闽州各县的官员会抵达闽县。

    这是李宽当年在闽州为官时定下的规矩,李世民不知道这个规矩是否还存在,便让连福去询问过闽县的县令,而他得到的答案是没变。

    他便想要留在闽县看过所谓的年底总结大会,听听各地县令的总结的情况之后,再去台北。

    带着一家人在闽县城中转了整整一天,直到傍晚才回到府邸,见到天边的夕阳,李世民突然好奇的问了一句,现在是什么时辰。

    听到连福回禀的时间,李世民越发觉得自己那个被过继了的儿子不凡,竟然真如李宽所言,冬季的南边日落要比北方来的晚一些。

    “日不落帝国啊,也不知那小子如今怎样了?”李世民喃喃自语。

    “是啊,陛下亦有四年未曾见到过楚王殿下了,四年未见楚王殿下,楚王殿下当年的豪言壮语仿佛昨日才听过一般,如今依旧回响在老奴耳畔,当真令老奴佩服不已。”连福学着李世民样子,看着地平线上的落日,接过了李世民的话头。

    主仆二人的话语,令平阳公主等人停下了脚步,一头雾水的看着李世民和连福。

    “父皇,什么是日不落帝国啊?”安平问道。

    “这日不落帝国······”李世民大抵能明白所谓的日不落帝国,但让他讲述出来,却不知如何讲述,看着安平组织语言,余光却发现了怀恩在笑,看着怀恩气恼道:“什么是日不落帝国,问怀恩。”

    李世民眼中的恼怒,怀恩清楚,所以他很委屈,他又不是在笑李世民一知半解,而是因为高兴发笑,高兴他自己跟了一个雄心万丈的好主子。

    听到李世民这么一说,众人的目光聚集到了怀恩身上。

    怀恩也不客气,不紧不慢的说起了李宽当年的打算,毕竟怀恩当年一直伺候在书房之中,从小便跟在了李宽身边,对于日不落帝国的理解可比李世民要清晰许多。

    听完怀恩的解释,李哲脸上满是骄傲之色,他父皇果然并非一般人,而其余之人明显还处于震惊之中,哪怕是听过一次的李世民再次听到,依旧感觉到震惊。

    天色渐渐昏暗,李世民一行人才进府邸,用过晚饭后,李世民便再次躲进了书房,至于在书房之中干了什么,无人得知,就连连福也只知道李世民出来的很迟,睡的很晚而已。

    本就睡的晚,再加上离开了长安,李世民身心放松,等他起身之时已是日上三竿,只见士卒在府中来来往,李哲和安平带着怀恩和福伯指挥着士卒搬运东西,明显是准备启程。

    “这是作何?”

    “回台北啊,最近两日风和日丽正是出海的好时机,再迟些恐怕来不及赶回台北过除夜了。”安平理所当然的回答着李世民。

    李世民想了想,吩咐道:“在等两日,明日或后日,闽州各县县令便会到闽县,待朕听过所谓的年底总结大会再走不迟,听说闽州到台北亦不过两日的时间,正好能赶上除夜。”

    李哲很不高兴,他不知道回台北只要两日的时间啊,他回台北还有事儿呢,若是今年只有哥哥和小芷姑姑外出摆摊,那得多无趣啊!

    “年底总结大会有什么好听的,陛下若不走,那我可不等陛下了。”

    所谓爱屋及乌,李世民对李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多年的愧疚和悔恨,再加上李宽为大唐立下的功劳,李世民如今对待李宽一家是宽厚仁爱的,李哲亦是李世民所喜爱的,毕竟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李世民亦了解到李哲的情况。

    对于聪明而懂事的孙儿,长辈难免偏爱一些。

    见到李哲不耐烦,李世民并未发怒,反而静下心想了想,想到李哲这一路上都急着赶回台湾,认定了李哲是想父母了,毕竟从未长时间远离过父母的李哲,离开了一个多月,想父母亦是人之常情。

    孙儿有孝心,李世民很高兴。

    就在他准备开口之际,只听连福禀报道:“陛下,您若是想听闽州各县县令的年底总结会,老奴认为没有必要。”

    “为何?”

    “老奴认为,如今闽州的年底总结会恐怕会令陛下大失所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