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313章

大唐承包王-第313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如今,却人人佩服杜如晦的果决。

    wxi7

第469章 祖父带孙儿上青楼() 
规矩,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讲究,其中以皇室最为看重,人类之所以悲哀或许就是讲究了太多的规矩,但不可否认丝毫不讲究规矩是难以在这个社会活下去的。

    自古以来,便有无数关于规矩的名言警句,无规矩不成方圆大抵是最为有名的,由此可见规矩大抵出自于“礼”,对于礼,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认知。

    在李哲的认知中,礼,便是尊老,所以在傍晚用晚饭之时,李哲喊着福爷爷吃饭,不由的让李世民皱起了眉头,因为时到傍晚关系,李世民没回皇宫,就在一间酒楼陪着李哲和安平用饭,而在他的认知中,李福乃下人,那就得遵守下人的规矩。

    何时下人能与主子一桌用饭了?

    福伯知道规矩,这事儿放在几年前,福伯肯定会拒绝,可放在如今他不能拒绝,他知道大小三位王爷都念情,把他当做了长辈,他知道自己的身份,而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才更看重这份感情,拒绝太多那就太见外。

    在最近几年,福伯有时忙着府上的杂事,到了开饭之时,就是李渊也会叫他一起用饭,所以对李哲的喊声,福伯应了一声来了。

    这一声回答,让李世民的眉头皱的越发紧。

    帮着收拾东西的怀恩和福伯从房里出来,却见李世民在场,不由的愣了愣,行礼道:“老奴拜见陛下。”

    两人走到座位边又再次说了一句——陛下,恕老奴(小人)无礼,这才坐了下来,毕竟李世民并非李渊和李宽,这点他们有认知。

    饭桌上人不多,只有李世民、安平、李哲祖孙三代,外加福伯、怀恩和胡庆三人,整整一大桌子的菜肴,显然足够六人所用,但胡庆和福伯、怀恩却吃的很快,而李世民却吃的慢慢悠悠,无它,只因心里别扭,从未与下人一起用过饭的他,显然不适应这种情况。

    “父皇,吃菜。”安平夹了一块炖羊肉到李世民的碗中,笑道:“冬天多吃羊肉,滋补身子。”

    话音一落,一间酒楼的大门被推开了,来人正是一脸通红的杜伏威父子和薛仁贵等人,几人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看样子来的有些急。

    李哲当即起身叫道:“大伯、陈叔、薛叔、蒙叔、大哥,你们来的正好,今天有炖羊肉哦!”

    李世民听到这句话,心里五味杂陈。

    原本自己的亲孙儿本该称呼太子为大伯的,却因为自己的关系竟称呼杜伏威为大伯,对待杜伏威比对待太子还要亲近;堂堂一国皇子,两国王爷竟因为炖羊肉便展露笑脸,一股愧疚和不满顿时萦绕心头。

    当然,李世民心里还有一种自豪,孙儿小小年纪就懂得收拢人心,他有种不愧是朕的孙儿的自豪,毕竟在他看来,李哲称呼陈云等人为叔,必然是拉拢人心的手段。

    岂不知,李哲出自于真心,毕竟若非真心对待别人,何以让别人真心对待你,这个道理李哲谨记在心。

    杜伏威等人站在门前就给李世民行了礼,等到几人走到饭桌,李世民瞬间就闻到了一股酒气,心头的无名火顿时燃起,怒道:“宽儿让你等回长安保护安平和哲儿,你们就是如此保护的?”

    听到这句话,杜伏威有些羞愧,跟着李哲和安平回长安本是带着多多照看意思,可回了长安,他发现好像并无用武之地,安平和李哲都将自己的事情处理的很好,他们父子两人就顾着和陈云等人喝酒了,而且喝的有些多。

    不过,此事怪不着他们,毕竟楚王府的势力遍布长安城,谁人敢对李哲和安平动手,除非这人是李世民。

    像似明白李世民的言中之意,李哲当即便解释说:“几位叔伯路途奔波,来了长安理当享受下,若非父皇让几位叔伯陪微臣来长安,他们应与家人欢聚,说来也是微臣和姑姑有些亏欠了大家。”

    李哲说的情真意切,六七岁的孩子便如此宽厚,怎能让陈云等人不感动,心里不由的感慨着,殿下父子的确值得任何人追随终生。

    一脸感动朝李哲敬军礼,在李哲的示意下才坐了下来。

    李世民注意到了陈云等人的表情,不由的看向了女儿,问道:“安平,你亦是如此认为?”

    “如此认为有什么不对吗?”安平反问一句,理所当然道:“陈将军几人和前来士卒随大哥出征海外四年,刚回台北不久,尚未与家人欢聚几时,便随女儿和小侄儿一路奔波来长安,这份情谊怎敢忘记?”

    李世民愣住了,作为臣子保护公主和皇子乃职责所在,何来情谊一说?

    不过,再次发现陈云等人的感动之色,李世民像似明白了什么,大笑着让连福拿酒。

    趁着拿酒的这段时间,杜煜博问道:“安平姑姑,我们真要回台北了吗?三弟来长安之后,一直忙着处理二叔留在的长安的产业,还没在长安好好逛过呢!”

    “长安有什么好逛的,好玩的地方都是大哥的产业,将来小胖子继承了家业有的是时间给他逛,不早早动身可就赶不上回台北过年了。”

    杜煜博不知该如何反驳,长安城比较好玩儿的地方还真就如安平姑姑说言,皆乃二叔的产业。

    但是,他能说迎春楼的姑娘们很漂亮吗?能说迎春楼的小姐姐们跳舞很美吗?

    这些日子,杜煜博在长安城可不像杜伏威,整日在府中喝酒吹牛,他的那群兄弟们,准确的说是叔叔们可是带着他去迎春楼见识了一番。

    杜煜博砸吧了两下嘴,像似在回味迎春楼的怡人暖香一般,看了一眼在座的众人,若是自己现在提起去迎春楼,估计会被打死吧?

    杜煜博闭口不言,一副了无生趣的样子,直到连福和小泗儿提着美酒上了桌,才来了一丝精神。

    李世民酒量不差,杜伏威和陈云等人的酒量也不差,酒桶对上酒桶,自然喝的高兴,而且喝酒的人都是从军中出来的,就连李世民也不列外,一喝高兴自然便说起了荤段子,全然忘了还有安平。

    好在,安平也懂,匆匆下了桌。

    安平这一走,众人再没了顾忌,越说越荤,大笑不止。

    怀恩和福伯满脸幽怨,你们当着咱们的面说这些真的好吗?

    李哲满脸疑惑的看着众人,这有什么可笑的?

    杜煜博满脸兴奋,这可是去迎春楼的好时机啊!

    一想到迎春楼,杜煜博忍不住了,笑眯眯的看着李哲道:“三弟,二叔当年如同你这般大的时候,已经去过春风楼了,听说二婶就是二叔在春风楼认识的,怎么样?大哥带你去长安城的迎春楼见识见识?”

    对于李宽,李哲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听杜煜博这么一说,李哲看着杜煜博,傻乎乎的问道:“春风楼是什么地方,迎春楼又是什么地方,我们为何不去父皇去的春风楼要去迎春楼呢?”

    “春风楼远在太原,咱们可去不了,长安城只有迎春楼最为有名,怎么样,大哥带你去迎春楼玩玩儿?”

    杜煜博所谓的玩玩儿,真的是为了玩,他当初也只是去迎春楼看了看小姐姐们跳舞,喝了些美酒而已,毕竟带着他去迎春楼的房遗爱等人不多不少都受到李宽的影响,有家室了看看可以,真住进香阁对妻儿来说那叫做不负责任。

    但,杜煜博这话在喝迷糊的众人心里大不一样,杜伏威朝着杜煜博就是一脚,才十几岁的孩子就带着几岁大的孩子去青楼玩玩,老子让你玩。

    越想越气,一边踹一边骂:“老子让你去迎春楼玩,老子都没去过,你倒是先去了。”

    李世民是什么人?

    说“好色”一词是他的代名词也不为过。

    哈哈大笑的阻止了杜伏威,笑道:“迎春楼既然能让这小子如此惦记,想来姑娘们不差,咱们同去,说来这小子所言非虚,当年宽儿好像也是哲儿这个年纪便去了春风楼,哲儿也去见识见识如何?”

    李世民此话一出,哪怕喝迷糊的人也酒醒三分,更别说尚未喝酒的连福的了,连福连忙阻止道:“陛下,这迎春楼乃烟花之地,您带着小王爷去迎春楼不合适。”

    “连总管此言不错,陛下三思啊,二皇子毕竟还小······”

    喝迷糊的薛仁贵话未说完,李世民便打断道:“宽儿在这个年纪不也去了春风楼吗?有何大不了的,哲儿跟皇祖父一起去迎春楼如何?”

    说到最后,李世民看向了李哲。

    “陛下······”

    福伯刚叫了两个字,李世民便拍着桌子道:“朕在问哲儿,懂不懂规矩?”

    显然,李世民喝大了,这个时候还是保持沉默为好,只能跟着一起去迎春楼照看着,毕竟喝大了的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去,谁也无法阻止,哪怕李哲不想去,估计李世民也会和杜伏威等人一同去迎春楼。

    心里正期盼着李哲说不去,却听到李哲说:“既然父皇都去了,我也要去。”

    众人苦笑不已,祖父带着孙儿去青楼,这该说什么好呢?

    而众人之中又以连福、福伯、怀恩三人最为无奈,自己一个太监上青楼,这叫什么事儿啊!

    wxi7

第470章 本王记住了() 
冬季的长安城寒风凛冽,棱形的雪花随风飘落,地面铺上了一层白霜。

    一打开门,便有一阵夹着飞雪的寒风吹了进来,李哲就打了一个哆嗦,紧了紧自己的衣衫。

    作为从小便在南方长大的李哲,见到下雪却不露半点喜色,反而心中有些后悔,他不知道迎春楼是什么样的地方,或许也并不怎么好玩,明日去看也不迟,本无必要迎着风雪陪李世民一同出门,在一间酒楼多暖和。

    而,喝迷糊的李世民却因这一阵寒风,浑身舒爽,哪怕他此时清醒了几分,依旧一把抱起李哲,哈哈大笑的上了停在酒楼外的马车。

    马车之中并未准备暖炉,随着马车开始前进,车外的寒风透过了车帘,吹进了车厢,车中的李哲捧着小手不断哈气,不时打两下哆嗦。

    李世民丝毫没一点作为长辈的觉悟,哈哈大笑道:“冷吧,皇祖父告诉你,到了迎春楼就不冷了,那可是一个帐暖春香的好地方。”

    李哲抬头看着李世民,问道:“那咱们还要多久才能到迎春楼?”

    一时间,李世民有些尴尬,他从未去过所谓的迎春楼,他并不知晓迎春楼在什么地方,又如何知道从一间酒楼去迎春楼要多少时间。

    好在,车上连福知晓一些,回禀道:“小王爷,半个时辰便到迎春楼。”

    李世民诧异的看向了连福,连福像似明白了李世民眼神中的意思,解释道:“陛下,这迎春楼乃高平王的产业,老奴略知一二。”

    迎春楼乃李道立的产业,是李道立最近几年才创办的,因为他在前几年才被李世民调回长安城,而李道立真没什么本事,唯一值得称赞的或许就是在青楼的创立有些心得体会。

    迎春楼为什么能在几年的时间中压制住长安城所有的青楼名苑,除了因为李道立的身份之外,主要原因还是迎春楼比起其他青楼而言,独具特色。

    迎春楼并非单单的一间青楼,它分为了四阁,以春夏秋冬所命名。

    春阁,乃欣赏琴棋书画和跳舞的地方,春阁中的女子卖艺不卖身,皆有一手绝活,就连一般世家公子也非对手,自然能吸引无数的自命不凡的士子和勋贵子弟前去挑战和消费。

    有句话说的好嘛,吃不到永远是最好的。

    但,一直吃不到,难免引起士子和勋贵子弟的不满,这便有了夏阁。

    夏阁之中几乎所有姑娘都乃清倌人,这些清倌人各个貌美无双,显然就是为了前去迎春楼的世家子弟和勋贵们所准备的,凡五品以下的官员连踏足夏阁的资格都没有。

    这样一来,便让世家之人和大唐勋贵有一种极大的满足和优越感。

    当然,迎春楼想要挣大钱,很难只从勋贵和世家之人手中挣到,这便有了秋阁和冬阁。

    秋阁乃为五品以下的官员和文人墨客服务,不过出手阔绰的富商也可到秋阁中寻觅自己喜欢的姑娘,自然所需钱财不会是一个小数目,但依旧有不少的富商出手阔绰。

    冬阁,自然不言而喻,冬阁中的姑娘皆为前来迎春楼寻欢作乐的商人所准备。

    虽说阶级划分严重,但就是这种阶级划分,让迎春楼一炮而红,成了长安城最有名的青楼,文人士子趋之若鹜。

    半个时辰说过就过,两辆马车停在了迎春楼的大门前。

    到了迎春楼,李世民酒醒了大半,突然间有些后悔,想他堂堂大唐皇帝竟然混成了一个嫖客,这要是传了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