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310章

大唐承包王-第310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来也奇怪,锻造钢材的办法,李宽已经交给了李世民,而工部和将作监炼出来的铁和钢却只比原来的材质稍微好一些罢了,所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在大唐好像不成立,像似习惯了自我满足。

    李世民大失所望,大唐若是购买上百门火炮,国库也难以支撑,更何况他还发现了火枪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一想到李渊信中所言的火炮价格就觉得肝疼,若是再购买火枪,那又将是何种价格呢?

    李世民喃喃自语道:“不知道那小子会不会降低一些价格啊!”

    听到李世民这句喃喃自语的大臣不由的翻起了白眼,想要楚王殿下降低价格,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父皇,楚王乃我大唐王爷,若父皇下旨让楚王献上火炮,楚王亦不得不献,父皇多虑了。”李泰一脸理所当然的回答了李世民的喃喃自语。

    按理说,李宽如今依旧挂着大唐楚王的名号,李世民下了旨,李宽确实应当遵从,可是李宽是一般人吗?就是当年献上计策给李世民那也是有要求的,更别说他如今已在台湾立国。

    李世民一言不发,像似看傻子一样的看着李泰,这个儿子想的也太简单了,想法简直简单的可笑,不经摇了摇头,转头吩咐着连福回宫。

    作为太子的李承乾自然不愿意错过这样的机会,当李世民吩咐连福准备回宫之时,李承乾便不屑撇着嘴角,看了两眼李泰,小声嘲讽道:“可笑,简直可笑。”

    或许李承乾的话音太小,李泰并未听清楚李承乾的话,但他却发现了李承乾的嘲笑,正打算讥讽一番,却见李世民没管他们,已经带着安平和李哲走了,顾不上和李承乾计较,匆匆跟上了李世民的步伐。

    刚打算继续之前的话题,就听李世民问道:“安平,华国如今有多少火炮?”

    “父皇,火炮制造不易,听大哥说华国的火炮也不过百余门罢了!”

    李世民点点头,叹道:“百余门吗,有些少了。”

    “父皇,这已经不少了,前些年大哥率领楚王军进攻暹罗也不过三十余门火炮,三十余门火炮便将暹罗国十万僧兵打的落花流水,那时大哥的楚王军不过四五万人而已,就因为有这三十余门火炮,五万对十万,几乎无伤亡。”

    “火炮的厉害,朕已见识过了,你不用给你哥哥脸上贴金了。”一想到李宽前些年在暹罗国的大胜,李世民不禁感觉自己有些老了,长叹了一口气,“朕若是让他回长安,他会愿意吗?”

    跟上来的李泰心中咯噔一下,侧耳倾听起了安平的回答。

    李宽是否回长安,对于李泰来说,很重要。

    他现在的势力已经有渐渐碾压李承乾的意味,若是李宽一旦回京,他明白自己的势力势必会李宽一系压的抬不起头,这可不是他愿意见到的。

    “大哥恐怕不会回长安了,女儿此行回京,大哥交代了许多·······”

    话没完,李世民打断道:“罢了······对了,你此行回京那小子可曾说过火炮的价格能否商量?”

    安平点点头。

    “你直接告诉父皇,那小子的底线是什么?”

    “五千人和两万贯钱财换取一门火炮,而且华国只出售五十门火炮。”

    “没有转圜的余地吗?”李世民叹道。

    五千人和两万贯换一门火炮,算起来不算多,可细算算,五十门火炮那就是百万贯钱财和二十万的人口,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父皇,这是大哥给出的价格,女儿无法做主。”安平淡淡的回了一句,笑道:“父皇若是觉得贵了,何不让皇祖父他老人家劝劝大哥,如今能劝住大哥的人非皇祖父莫属啊。”

    “你认为父皇他老人家能让宽儿降低价格?”

    安平没说话,点了点头。

    “你实话告诉父皇,一门火炮的造价到底是多少?”

    “父皇,这您可就问错人了,女儿哪会知晓火炮的造价······不过,女儿曾听大嫂说过,大哥为了火炮与火枪的研发,差不多花去了楚王府三分之一的家财。”

    说完,见李世民一脸的不信,安平笑道:“毕竟当初火炮的研造皆从头开始,不过现在的火炮价格,女儿估计在一万贯左右,所以父皇可按照这个价格与大哥商谈。”

    “依朕看来,恐怕不是你估计的,而是宽儿估计的吧!照你所言,宽儿的底线恐怕就是一万贯吧!”

    “父皇这就猜错了,一万贯的价格可不是大哥说的,而是皇祖父他老人家让女儿给您提点的。”

    李世民笑了笑,点头道:“既然是父皇的提点,那你回去之后告诉那小子,五十门火炮,朕要了。”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465章 杀() 
安平并未跟着李世民一同回皇宫,毕竟李宽的嘱咐她没忘记,所以她带着小侄儿一起回到了桃源村。

    张允一家的情况还算不错,过得安稳,平日里一家人都在了桃源村不怎么出门,倒也没人敢来桃源村找张允一家的麻烦。

    许是出于安稳度日的打算,张允并未送儿子和女儿去弘文馆进学,只是请了两个儒生到桃源村教导儿女,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张允请儒生到桃源村教导儿女,那便证明了一个问题——李纲已经去世了。

    李纲不仅是李宽的师父,也是安平的老师,尊师重道安平还是懂得,所以带着侄儿去李府,让李纲的家眷带着一起去扫了墓。

    而让安平有些意外的是,李纲竟然埋在了桃源村,埋在了桃源村当年的学舍之外的空地上,听李纲家人说这是李纲的意思,说他喜欢桃源村,喜欢当年在桃源村教学时的生活,说他听到了当年的那朗朗读书声,说他生前没能享受多少年这种安稳的生活,死后就该享受了。

    安平带着小侄儿给李纲扫了墓,然后再次带着小侄儿去给母亲和外祖父母扫了墓,安平不由的有些想念在台湾的李渊等人了,长辈们都老了啊!

    所以,安平没在桃源村久留,在桃源村住了两日,便带着李哲一同回了长安,带着护龙卫和士卒去了驿站。

    经过两日的深思,住在驿站的禄东赞看明白了许多。

    前两日大唐演武,这是大唐君臣对他的警告,警告他的原因嘛,自然是他前几日在长安城闹得有些过分,这些他都知道,可他依旧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大唐与吐蕃的和亲依旧进行下去,但两日的时间,皇宫中却从未传出一点消息,反而他行贿高士廉的谣言愈发真切。

    他算是看明白了,李世民确实决定不再和亲了,所以禄东赞愈发气愤,感觉心中的怒火能焚天裂地。

    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

    这是一个讲究脸面的时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勋贵世家,都觉得脸面乃重中之重,更别说一国之君了,对于吐蕃和大唐两国来说,什么是脸面?

    无疑是诚信。

    本来就已经说好的事情,连圣旨都下了,只等到第六试结束,和亲之事便可以成了,可是却被楚王府给搅黄了,而且还让楚王府和李世民威胁了一番。

    禄东赞怒不可遏。

    他是什么人?

    吐蕃大相,在吐蕃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他何曾受到过这样的威胁,从未品尝过了屈辱感,在长安可算是尝尽了。

    禄东赞拍打着桌子,他决定了,明日一定要进宫面见李世民,要为吐蕃和自己讨一个公道,大唐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刚做下决定,就听见有人来说安平公主来了。

    对于大唐,禄东赞不怕,毕竟李世民就算再怎么不要脸,总归是不敢对他做什么的,可安平代表楚王府啊!如今身在大唐,禄东赞真有些怕了。

    百般无奈的禄东赞无力起身,带着吐蕃武士出了房门。

    出房门,只见驿站的庭院中站满了士卒,士卒乃华国的士卒,禄东赞很清楚,不由的心跳加速,一瞬间便喊了几句话,只见吐蕃武士纷纷抽出了腰间的横刀。

    像似这样能让禄东赞安心些一样,见手下人抽出了横刀,禄东赞才皮笑肉不笑的问道:“安平公主,不知你今日前来找老夫所谓何事?”

    安平没说话,禄东赞而已,她没兴趣和禄东赞多说,毕竟禄东赞此时在安平眼里已经是一个死人了,谁会愿意和素不相识的死人说话呢。

    不过,禄东赞既然问了,总的要回一句,所以安平一旁的怀恩笑道:“大相,此行来长安随声所携带的财物不少吧!”

    一瞬间,禄东赞以为自己明白了安平带着士卒前来的来意,更气愤不已,你楚王府搅黄婚事便不说,折辱了吐蕃堂堂大相也不说了,竟然还有脸前来索要财物,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不错,携带财物不少,但那皆是求亲之用,如今已献给了天可汗陛下,本相如今空无一物。”

    “是吗?我看不尽然吧!”

    “你乃何人?有何资格与本相对话?本相所携带财物与你楚王府又有何干系?今日若是不说清楚,本相必定要求天可汗陛下治你楚王府之罪。”

    “好说,我就是殿下一家奴而已······”

    怀恩的话没说完,禄东赞便打断道:“区区一家奴有何资格与本相对话,楚王府实在欺人太甚,难道大唐就这样折辱我吐蕃,真当我吐蕃不敢出兵?”

    确实,禄东赞乃使臣代表的是吐蕃,就是李宽,若他以楚王的身份或许都有些不够资格,但这次前来是注定来杀人的,哪有所谓的资格。

    怀恩淡淡一笑,“并非我楚王府欺负大相,而是大相欺负大唐啊,无视大唐律法公然行贿朝中大臣,我楚王府今日前来便是请大相去大理寺的。”

    禄东赞这下明白了,楚王府并非来要钱财的,而是专程来找麻烦的,所以禄东赞一时间心跳加速,像似要跳出胸膛了一般,寒声问道:“安平公主今日之举可是由天可汗陛下授意?”

    “是父皇授意如何?不是父皇授意又如何?”安平嘴角轻轻勾起,浅浅的笑容证明了她根本不在乎禄东赞的质问。

    “若天可汗陛下授意,本相自当前往大理寺,若非天可汗陛下授意,那就莫怪本相无礼了。”

    说时迟那时快,禄东赞的话音刚刚落下,吐蕃武士便已手持横刀朝安平冲了过去。

    “砰”火枪声响起,一名快要冲到安平面前的吐蕃武士,脑门顿时出现一个血洞,鲜血犹如小溪,潺潺流淌。

    “吐蕃人打算挟持长公主,保护长公主。”不知何人喊了一声,一时间“砰砰”声不绝,强悍的吐蕃武士被打成了筛子,倒在了庭院之中。

    “安平公主停手,本相这便随你去大理寺。”

    禄东赞怂了,在驿站的吐蕃武士本就不多,而安平可是带着整整三百人来的,一轮枪毙,驿站中的吐蕃武士所剩无几,既然挟持不了安平,自然得认怂了。

    “大相,本公主是该说你天真呢,还是无邪呢?”安平笑的很开心,不过一瞬之间,便一本正经道:“之前让你去大理寺受审你不愿意,此时嘛,已经不用了。”

    禄东赞连忙道:“安平公主,我乃吐蕃大相,安平公主·······”

    禄东赞的话没说完,安平已经冷热开口了,“杀,吐蕃人一个不留。”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466章 小人物有大智慧() 
冷然开口的安平威风凛凛,颇有些铁血娘子的气势,而不远处的禄东赞怎么也没想到这一见面没说几句话,等待他的将是死亡。

    这一切来的太快,快到禄东赞根本来不及反应,火枪中喷发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穿透了他的脑袋,胸膛和脑袋的鲜血涓涓而出,脸上的震惊和气愤之色定格在了他倒下的那一瞬间,双眼睁的老大,双眼之中充满着不敢置信,大唐人不是向来讲究礼法吗?为什么比他们吐蕃蛮子都还不如,一言不合便动手?

    可惜,这个问题他已经问不出口了,当然也不会有人回答他。

    堂堂吐蕃大相,一代枭雄就这样把命留在的长安城,死不瞑目。

    安平等人在乎禄东赞尸首,将驿站中的所有吐蕃士卒全都解决之后,看都没看一眼便走了,留下呆呆傻傻的驿站小吏看着一地的尸首和鲜血发傻。

    不知过了多久,驿馆的一名小吏反应过来了,大呼着安平公主杀了吐蕃大相,刚叫了没两声就被上官扇了一巴掌,踹了两脚,教训说:“什么安平公主杀了吐蕃大相,明明是吐蕃大相打算挟持安平公主,安平公主迫于无奈才将吐蕃大相正法。”

    见手下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