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273章

大唐承包王-第273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忍忍也就过去了。

    仔细打量的柳氏一番,薛行忍不住暗道自家侄儿找了一个好妻子,随即笑道:“其实说受苦也不尽然,也就是平日里开荒种地而已,或者从事商业。”

    商业乃贱业,这是所有人的共同认知,从事商业在大唐所有人看来就是受苦,因为地位低,哪怕是家中无粮忍饥挨饿的百姓都看不起,不是受苦又是什么呢?

    但是,说到底薛行也希望薛仁贵去台湾,自认识李宽以来,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李宽对一个人如此重视,相比留在大唐,前途坦荡。

    听到薛行这么一说,柳氏当即决定道:“夫君,咱们一同去台湾。”

    想想历史上的薛仁贵就知道,其实薛仁贵在早年期间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他之所以能有后来的地位,也是因为妻子柳氏的劝说。

    因为薛仁贵父亲薛轨早逝,家道中落的原因,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在他准备迁葬先辈的坟茔时,柳氏劝说他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陛下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薛仁贵这才投到了张士贵麾下,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夫人,你·····”

    柳氏没理会薛仁贵,朝薛行俯身行礼道:“夫君刚才之言恐怕已让殿下心有不快,此事还得请族叔代劳。”

    薛行摇摇头:“侄媳多虑了,殿下并非心胸狭隘之辈,你夫妻二人随我前去一看便知。”

    三人匆匆赶到李宽休息之地,只见李宽抱着李哲在喂饭,李哲不停在李宽怀里扭动,一副自己不吃的样子,李宽竟然毫不在意的将儿子剩下的饭食送到了自己嘴里,还笑骂着儿子,到时候饿了可没饭吃。

    所谓的没饭吃在三人只是一句笑语,毕竟富甲一方的王爷怎么可能让儿子受饿;但是,当同和苏媚儿一车的柳氏见到李哲在半路吵着饿的时候才知道,李宽这句话并非笑语。

    放下手中的碗筷,李宽笑道:“决定了?!是跟随本王去台湾还是留在大唐。”

    薛行推了一把傻乎乎的薛仁贵,薛仁贵瞬间回神说:“草民决定跟随殿下去台湾。”

    “本王已然说过不必有负担,看你们的样子像似尚未考虑周全,不妨在考虑几日。半月之后,蔡国公府二公子会返回台湾,若是有了决断可随他一起离开。”

    杜荷被李宽留在了长安城,毕竟杜构大婚,才过三两日的时间,让杜荷跟着一起回台湾显得不合适,所以李宽吩咐杜荷半月之后离开,当时的他只是单纯的让杜荷留在长安与家人聚一聚,他也没想到杜荷还有这个作用,不由的笑了笑:“薛行认识杜荷吧,到时去见他便可。”

    说完,看了一眼怀恩,怀恩心领神会,将怀中的举荐信给了薛仁贵。

    薛行朝薛仁贵夫妻看了一眼,眼神中的意思清晰明了,看到了吧!这就是楚王的心胸。

    柳氏也明白自己好像想多了,楚王不仅没计较,反而替自家夫君考虑的十分周全,担心自家夫君碍于楚王当面不好拒绝,连拒绝的机会都送给了自家夫君,而且连时间都把控的相当合适,厉害。

    若是李宽知道柳氏的想法,他肯定会告诉柳氏,大姐,你想多了,咱一直就是这么个人,讲究的是心甘情愿。

    想没想多,柳氏不清楚,但是她清楚自家夫君此时若不下定决心,等到跟着杜荷一同前往台湾必定不会像现在一般受到重用,所以她代替薛仁贵给出了答案。

    既然人家答应了要去,礼贤下士李宽还是能办到的,请薛仁贵等人用了午饭,邀请柳氏上了苏媚儿的马车,他则是和众人一样,骑着战马和薛仁贵边走边聊,没怠慢任何一人。

    一路畅聊,倒是让李宽知道了薛行和薛仁贵的关系,两人是叔侄不假,但是并非嫡亲的叔侄,薛行和薛轨并非亲兄弟而是堂兄弟。简而言之,薛行和薛仁贵的父亲薛轨是同一个祖父并非同一个老子,所以李宽很好奇,薛行难道就没找到自己这一房的亲人?

    薛行的答案让李宽感觉到了意外,因为薛行只是说自己是家中嫡长子。

    然后怅然一叹,没有然后了。

    不过,其中的意味李宽猜测到了几分,薛行乃自家一脉的嫡长子,也就是要继承家业,然而薛行的装扮明显就不是什么有权有势之人,家中的兄弟姐妹自然不会认他,十几二十年没见面,如今落魄的归家就想继承家业,美得你。毕竟从薛仁贵早年的遭遇就能看出来,河东薛氏并非是念情之人,甚至可以说满大唐的世家之人都非念情之人,他们在乎的只是利益而已。

    对于薛家的家事,李宽不好过多谈论,只好转移话题道:“台湾的情况和大唐完全不一样,台湾的军队实行的制度也不一样,仁贵到了台湾以后本王能给你的也就是一个少尉的官职,若是从文本王倒是能让你做一县之长,但是······”

    没说完,薛仁贵便打断道“殿下,何为少尉?”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自从薛轨去世家道中落后,他哪有多余钱财支撑他进学,借着老爹留下来的书籍也就看了个一知半解而已,倒是因为多年的力气活练就了一身武艺,对于从政没什么想法,他的目标是马上取功名。

    “少尉也就是一个官职,等同于大唐的校尉,管理士卒九十人。”

    刚从军便能管理九十人,薛仁贵很满意,骑在马上朝李宽抱拳道:“谢过殿下。”

    “不必言谢,做好自己的本职便是对本王最大的谢意。”

    李宽没再过多安排,反正到了台湾之后将薛仁贵扔个王翼就行,薛仁贵能混到什么地步,全靠自己的本事,至于他答应薛仁贵三年为将的承诺,在李宽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毕竟他这次返回台湾之后就打算派遣楚王军出征,以薛仁贵的本事三年还不能混到中校的地步,只能说他看错了人,薛仁贵妄负盛名,毕竟台湾的中校也就相当于大唐的游骑将军一职了。

    一路疾行,到达闽州,李宽没着急返回台湾,因为蒙云来说军中造出了火枪,此时的李宽正在闽州的军训场中试枪。

    拿着一把火枪,李宽不由得想要笑,早在三年前就开始让匠人们研发火枪,三年了,总算是造出来了。

    李宽自认自己的枪法还不错,前世的时候带着医院的护士妹妹去打气球之时总能打到心满意足的礼物,可是当他开枪之后,对面的靶子上却没有一丝弹痕,这才十几步的距离啊,自己枪法有那么差吗?

    李宽笑不出来了,火枪的准确性差也就罢了,火枪的后坐力也大的惊人,感觉自己的肩膀就像脱臼了一般,疼得他龇牙咧嘴。

    “准确性差了一些,后坐力也大了些,与本王所想的火枪还有一段距离,不过能制造出来本王已经很满意了,大家以后在研究研究。”

    火枪尽管有诸多不足,但是能造出来确是一件喜事,收服了薛仁贵这个大将,造出了火枪,对于李宽来说,也是双喜临门之事,所以让怀恩吩咐人送来一批好酒,庆功。

    :。:

    wxi7

第411章 人口迁移() 
在仆从送酒来军营的这段时间,一个老汉走到了李宽身边,老汉姓胡乃是制造火枪的总管,是当年第一批随家眷来闽州的凉州人,在凉州那是赫赫有名的铁匠,至今他都不敢相信自己区区一个打铁的竟然做到了中校的位置,手下的人还都是一批有官职的匠人。

    匠人何时能有官职了?就是将作监的大匠也就受人尊崇一点而已从未有过官职一说。

    早就从蒙云的口中听说制造火枪的匠人们原本也是没有官职的,是楚王殿下力排众议给了大家的官职,虽说至今他都还没明白中校、少尉到底是个什么官职,但是蒙云掌管整个闽州的楚王军也不过少校一职,比他还要低一级,他还是知道的。

    到他如今的地步足够他含笑九泉,可是他想做的更好一些,至少在有生之年能造出让李宽满意的火枪,这才不枉李宽对他们这些匠人的看重,所以他开口问道:“殿下,火枪是您提出来的,您有没有有其他办法改进呢,俺们就是打铁的······”

    话没说完,李宽打断道:“胡中校可不能乱说,你们如今可不是打铁的,你们都是有官职在身的人,是不是本王不在闽州,蒙云这小子平日里便对你们不敬,称呼你们为打铁的,看来本王得好好收拾他。”

    “没有···没有······蒙云那小子对俺们可敬重咧,每次来军工厂还给俺们敬礼,让俺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一群人急忙给蒙云辩解道。

    “有啥不好意思,你们官职比那小子高,他给你们敬礼那是应该的,本王来军营你们不也给本王敬礼吗?难道那小子还敢有怨言,有怨言就抽他。”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哪能随便抽人,一群人顿时大笑不止。

    笑过之后,李宽一本正经道:“本王知道火枪的研制进入了瓶颈,但是说实话本王也不清楚该如何改进,一切还得有劳大家,但是本王可以给大家一点思路,比如加重弹药的重量,改进火药的配方,增强火枪的推射力。你们啊,别舍不得分派给你们东西该用就用。就像以前咱们造出的一批手榴弹为何不惧以往的威力,说到底还是你们节省了火药,所以你们不用替本王节省。

    当然,一切得适量,并非本王舍不得,还是以前本王告诉你们的那句话,定要防止枪管炸裂,所以改进火枪之时要适量增加火药用量。”

    一群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在他们研发火枪之时就曾因为增加了火药的用量导致火枪炸膛,伤了人,所以减少了火药的用量,以至于李宽感觉推射力有所欠缺。

    “殿下,咱们造出来的火枪到底有什么用呢?”一名中年汉子站了出来,建议道:“俺很早就想问问殿下了,咱们造出一把火枪的钱财完全足够让咱们练射术,而且比火枪准也射的远,殿下何必让咱们造火枪啊,浪费钱财!”

    一群人听到汉子的话深有同感的点点头。

    李宽其实也认同汉子的说法,火枪对于他来说也是连鸡肋都不如,在这个没有机床的时代,一把火枪的造价非比寻常,一把火枪的造价足够他锻炼出十名甚至二十名的神射手,比火枪更远更准,而且火枪更本就不适用于古代的人海战术,说白了火枪在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卵用,可能就比烧火棍强一点而已。

    按道理说,连鸡肋都不如的火枪李宽为何要坚持研制呢?因为他知道火枪的重要性,想想几百年后被枪炮敲开的大门,被奴役的百姓,李宽有一种愤恨,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悲天悯人的人,但是谁特么还没点爱国情怀呢!

    虽说现在的火枪不能用于战场,或许几十年之后的火枪依旧不能用于战场,但是百年后呢?他好歹也是从后世穿越而来,总得为后世子孙留些有用的东西吧!

    他致力于火枪的研发其实质就是为了告诉儿孙,你们的老爹祖父一直看重火枪,让儿孙将来也能致力于火枪的研发,沿着他路走下去而已。

    当然,这些想法李宽不会说,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解释道:“本王知道你们的想法,火枪确实赶不上弓箭,但是······本王让你们造火枪自然有本王的道理,你们尽心研制便可。”

    没错,这就是李宽给出的最合理的解释,本王让你们干你们就干呗,哪来那么多的理由。

    然而,李宽的解释却让众人很适用,毕竟他们不认为自己比李宽更有远见,脸上皆是一副果然有大用的表情,其中的几个老人还用责怪的眼神瞪了眼开口询问的汉子。

    想到火枪被造了出来,李宽不免问到了火炮的情况,火炮对于火枪来说更加适用于战场,一个炮弹下去就是死伤一片,可以说火炮才是李宽关注的重点。

    但是,听众人的意思,火炮的制造并不理想,李宽也就放弃了去观看的打算,笑呵呵的和众人聊着,自然而然的谈到了去台湾之事。

    说道去台湾,众人的态度明显让李宽不适应,因为听他们的意思好像闽州去台湾的人太多,如今的楼船不够用。

    “前两年本王让大家去台湾,不是说不愿意吗?为何如今又愿意了呢?”

    “殿下,您当初也没跟咱们说台湾有众多的好处啊!”蒙云顺嘴便接了一句。

    好处?什么好处?李宽自己都在发愣,台湾初建,有什么好处能让大家放弃闽州的一切去台湾呢?仔细问了问众人,李宽明白了。

    就在他忙碌的这两年的时间里,刘仁轨多次从台湾带着士卒返回闽州,不仅有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