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255章

大唐承包王-第255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宽像似在跟雏鹰说,也像似自言自语,在回忆自己的身世,不过他的运气比雏鹰好,幼年时便有疼爱他的祖父祖母和母亲,如今更是幸福美满。

    “殿下,您······”

    刚下船李宽一句话没说就跑,刘仁轨等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仔细查探了四周发现没危险,才跟上了李宽的脚步,却见到李宽怀里抱着一只鸟,这让他怎么说。

    “仁轨,你说本王养这只雏鹰如何?”李宽确实打算养雏鹰,若是没有人喂养,这只雏鹰活不过两日,但是他没想过将雏鹰留在身边,毕竟他不会熬鹰,也不会做出熬鹰之举,一切皆顺其自然,若是几个月后雏鹰长大了,想要飞了,他也不会强求。

    刘仁轨面带难色,这让他怎么说,难道说殿下不可玩物丧志吗?要说养吧,台湾又事务众多,还得让李宽主持大局,哪有时间去养一只鸟啊!说不养吧,看雏鹰柔弱的样子,看李宽喜形于色的样子,他真说不出来。

    刘仁轨不说话,李宽想了想,笑道:“仁轨,你知道发展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人口。”刘仁轨斩钉截铁。

    李宽摇头。

    “农业或者商业?”刘仁轨不确定了。

    李宽再次摇头,笑道:“发展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标志,或许你不能明白标志的总要性,那本王就给你打个比方吧!就像咱们闽州出产的茶叶,大家都知道好,可是如何能保证自己买到的茶叶是闽州出产呢?”

    还没说完,小石头便接了一句:“购买的茶叶盒上雕刻着楚字自然便是闽州出产的茶叶啊!”

    “不错,这就是标志的重要性,楚王府的楚字就是一个标志,能让众人知道自己购买的茶叶确实出自于闽州,而闽州自然而然被人所记住了,大家会恍然大悟,原来闽州有茶叶,还是好茶叶!以后只要看到楚这个字就会不由得想到闽州的茶叶,所以商人们便会前往闽州,自然也就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殿下大才。”

    李宽摆了摆手,笑道:“这不算什么,早晚你也知道,在本王的规划之中,每个市必须得制定市徽,这市徽就是每个市的标志,其中的重要性本王就不多说了,想来你也能明白。在本王看来,基隆市完全可以以老鹰或是黑鲷鱼为标志嘛,毕竟基隆的黑鲷鱼和老鹰乃台湾之最嘛!”

    刘仁轨算是听明白了,李宽饶了这么一大圈就是为了能养鸟,他还能再说什么?

    李宽还真非刘仁轨想的的那般,说句不客气的话,他想要养雏鹰谁敢说半句不是。

    市徽是李宽早就定好的计划之一,如今恰逢其会,也就提了出来,毕竟李宽并不知后世的台湾各个市的市徽是怎样的,他只能按照自己的办法来办,以各地方的优势作为标志,如基隆的老鹰或黑鲷鱼,台北的各种厂房,台中的柑橘或竹笋,台南的芒果等。

    一个市的标志有多重要,李宽作为一个过来人比谁都清楚。

    :。:

    wxi7

第387章 姓氏() 
李宽从未喂过鹰,好在他还知道老鹰吃什么,不用其他人动手,亲自将一块瘦肉剁碎,一点一点往鹰嘴里送,感觉差不差多了才停下。

    看得出李宽很喜欢鹰。

    在基隆这几日,连外出考察之时李宽也是带着鹰,平日也是照顾好雏鹰之后,才和众人用饭,所以刘仁轨便把老鹰作为了基隆市的标志。

    一个城市的标志应该选用该城市的特点,其实刘仁轨选其他作为标志,李宽也不会介意,不过最终选了老鹰作为标志,李宽还是很高兴的。

    不管刘仁轨是出于讨好还是出于真心,不得不说,基隆用老鹰作为标志很完美,毕竟如今的台湾四处都有老鹰,以至于几年后,台湾的百姓认同各市标志之后,看到老鹰便能想到台湾北边的基隆,想到基隆的优势,基隆成了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

    所以当基隆成为最大的港口城市之后,刘仁轨还曾愣愣的问过李宽一句话——“就一只寻常的老鹰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谈。

    李宽和刘仁轨现在商议的是去广州接人一事,毕竟在李宽的打算中,每船人至少有五千左右,以台北如今的楼船办不到,而且陆军终归比不上海军强悍,船上若是发生动乱,有海军镇压也容易些。

    “仁轨,此次去广州接人本王准许你优先从五万人中挑选五千人扩充海军。”

    李宽的话没说完,刘仁轨便行礼道:“谢殿下。”

    “别急着谢,本王有要求的,这五千人分派到你手下暂时不能分发兵器,暂时让他们修建码头磨一磨性子,你必须得保证这五千人不会因为受不了苦楚发生暴动,你可能做到。”

    “殿下放心,微臣能做到。”

    李宽点点头:“还有,去广州之后,若是冯家提出任何要求,都给本王拒绝了。”

    “殿下,此举恐怕不妥,毕竟咱们台湾如今处于初建,基础还在闽州,若是······”

    “若是什么,你认为冯盎敢动闽州一分一毫吗?且不说皇祖父如今坐镇闽州,就说如今闽州的局势也不是冯盎说动就能动的,你想想闽州城聚集了多少的勋贵、世家,冯盎敢动吗?再者说,如今是冯家求咱们,不是咱们求冯家,切不可弱了气势。”

    刘仁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哪怕是当年初到闽州之时,也不是冯家想动就能动的;更别说,如今的闽州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闽州了,勋贵世家遍地,冯盎一旦敢动,等待他冯家的就是大唐的大军。

    “记住,接人之时不得让上船之人带任何兵器,哪怕是冯家子嗣也不得携带,这是重中之重,冯家人送来的这五万人可没安什么好心,一切谨慎行事。”

    “微臣明白。”刘仁轨拱手,随即问道:“殿下,若是冯家不接受咱们的提议,临时反悔该当如何?”

    刘仁知道李宽的意思,但是在他看来,李宽的提议过于苛刻了,毕竟冯家到底在岭南称王称霸多年,不一定会接受李宽的提议。

    “反悔就反悔吧,虽说咱们台湾如今人手不足,但是过几年咱们也不需要那五万人了,所以不必过于纠结,本王之前便说过,眼光要放长远,这天下很大,切莫坐井观天,台湾的南边和北边还有许多地方等着咱们去征服。”李宽还有一句话没说,就是若是冯盎那老家伙敢反悔,冯家就没有在岭南存在的必要了。

    “殿下,这天下真有那么大吗?”

    “你啊,还是小看这天下了,南边暂且不说,你可别忘了,咱们北边还有一个倭国,所以本王此次回台北之后便准备从陆军中抽调人手到基隆练习登陆作战,你得要有准备了,咱们不图打下一个国家,但是俘获些人口回台湾还是可以的。”

    刘仁轨很激动,刚想要说什么,房门却被敲响了。

    “进来。”

    “殿下,海军侬少校和张少尉求见。”怀恩从门外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张仲坚和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看样子是当年闽州的土著居民。

    李宽脸上有些惊讶,没想到闽州的土著居民也混到了少校这个位置,要知道如今的台湾海军除了刘仁轨这位将军之外,官职最高者也不过中校,混到少校已经很了不起了。

    “说吧,有何事?”

    “殿下,末将教子无方,望殿下开恩。”张仲坚当即跪地求情。

    能让张仲坚这样的人跪地求情,李宽岂能不知道因为何事,估计是他那个坑爹的儿子惹出来的事,海盗岂是那么容易做的,更别说还是在海军基地基隆附近。

    李宽没看张仲坚,而是看向了少校打扮的人,想了想闽州前来的百姓多数没有姓氏,便用着闽州土著语说道:“闽州百姓的情况本王了解,多数没有姓氏,想来侬姓并非你的姓氏,看你官职应立功不少了,本王便赐你李姓吧!不知你可愿意?”

    “愿意···愿意。”与汉人接触了几年,赐姓的荣耀他知道,手一抬,敬军礼,谢恩道:“末将谢过殿下赐姓。”

    李宽摆摆手:“李少校,你来说说怎么一回事。”

    “殿下,张少尉之子昨夜打算叛逃,被末将抓了回来,请殿下定夺。”

    能凭借闽州土著的身份混到少校一职,可不仅仅有的只是武力,心思同样不简单,一个少尉的儿子叛逃而已,是不用李宽来定夺,但张仲坚是被李宽送来的,总得考虑的周全一些。

    李宽点点头:“张仲坚,你儿子可加入海军?”见张仲坚使劲点头,李宽仔细想了想,说:“既不是海军中人,算不上叛逃,毕竟咱们台湾来去自由,此事便不与追究了,若想走就走吧,不过若是将来再想返回台湾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末将,谢殿下大恩。”

    然而,李宽没想到是这么一件小事,竟然会导致他被人欺上门来,引发朝堂争议。

    当然,李宽现在只是挥了挥手让张仲坚等人离去,沉思良久之后才说道:“仁轨,关于百姓姓氏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啊!”

    刘仁轨愣住了,姓氏能什么问题?

    “咱们台湾多数百姓乃闽州的土著,其中多数百姓没有姓氏,而汉人和一些酋首后代却有姓氏,本王在闽州便发现了这个问题,有姓氏之人会看不起没有姓氏的人,而没有姓氏的百姓也会自觉低人一等,这样很不好,所以本王在想是否让没有姓氏的百姓挑选自己中意的姓氏或是自取姓氏。”

    “殿下,这姓氏自古便来源于祖辈,何来挑选一说?”

    “姓氏来源于祖辈不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一批首次来台湾的百姓将来也是子孙后代的祖辈,为何不能挑选姓氏或者自取姓氏呢?!”

    :。:

    wxi7

第388章 台湾发展的困境() 
一篇百家姓跃然纸上,却是残缺不全的,毕竟李宽可背不全百家姓,只能从百家姓中截取一部分姓氏,让刘仁轨抄录一份之后,李宽便带着残缺的百家姓回了台北。

    跟着李宽一同回台北的还有张仲坚,不过只有张仲坚一人而已,李宽问过张仲坚为何撇下家人要同他一起去台北。

    张仲坚倒是没隐瞒,说孩子大了,有自己想法,他把孩子和家人送去了长安,他自己留下来报答李宽的恩情。

    李宽自认为自己对张仲坚没什么恩情,当初之所以不杀张仲坚一家,是因为张仲坚识时务,供出了海盗的藏匿地点,也亲自参与的围剿。

    至于这次没对张仲坚的儿子处置,皆是按照律法来判的,张仲坚的儿子并非海军士卒,而台湾的律法之中也没有百姓离开台湾就得定罪一说,所以谈不上什么恩情。

    不过,张仲坚毕竟武艺不弱,非要留在他身边保护也不错,也没拒绝。

    “老张啊,你说说本王的护龙卫如何?”回台北的路上,李宽问着张仲坚。

    护龙卫,当年战场上留下来的老卒,要不然就是老卒之子。

    经过这些年的锻炼,气势、血杀之气倒是足够,但是武艺嘛!

    也就一般,值得夸道的就是懂得战阵之术,一般人很难突破护龙卫的战阵,但是遇到一个武艺高超的人,护龙卫有些不够看。

    “殿下的护龙卫,在微臣看来还差的远呢!”对于李宽的护龙卫,张仲坚有了解过,若非有袖箭这样的取巧之物,甚至比不上国公府、侯府的亲卫。

    “张少尉看不起我等?!”胡庆怒道。

    “并非老夫看不起你等,而是你等的武艺不足以守护殿下安全。”

    李宽哑然失笑,什么叫并非看不起啊,这分明就是在说在场的各位都是垃圾嘛!

    没人愿意当垃圾,更别说作为李宽亲卫的护龙卫。

    当年在蒙家庄时,被蒙云教训了一番,胡庆便知道护龙卫的武艺上不得台面,经过多年苦练,胡庆不相信如今的护龙卫不是张仲坚的对手,叫嚣要和张仲坚比试。

    比比也好,不比不知道差距,李宽也不好说出自己的意思,所以李宽笑道:“那就比比,不过点到即止,切莫伤了和气。”

    “殿下放心。”张仲坚和胡庆异口同声。

    武艺,胡庆哪会是张仲坚的对手,交手十余招便被张仲坚制服,以至胡庆不忿,射出了袖箭,但结果却未能如胡庆的愿,袖箭被张仲坚给躲过了,他可是一直防备着袖箭这一手,从未大意。

    “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吧!别以为担任本王的亲卫就觉得自己武艺第一了,就是从海军中挑选些士卒出来你们也不一定是对手,所以谦虚一点,别总觉得天下老子第一,以后好好跟着张少尉学武才是正经。”教训了护龙卫一番,李宽看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