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249章

大唐承包王-第249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都是利益动物,着眼于利益,台南台中地区有利益又岂会不去,若是百姓之中有远见的家伙得知了李宽的计划恐怕现在就想去台中台南了,早一步到就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到,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们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它就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益就会疯狂,有百分之二百的利益就敢于践踏一切原则,有百分之三百的利益他就敢发动战争。

    李宽深以为然,尚未开发的地区,其中的利润又岂会只有百分之三百。

    当然,现在的台中和台南尚处于荒无人烟的地步,但是李宽早有打算,今后从闽州前来的移民安置在台南和台中两市,所以台中和台南两市的发展李宽不担心。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台北的人口增长了,台中台南地区的人口也会增长的,待台北稳定发展、台南和台中有一定基础之后,陆军便可迁移到台南了,到时便有人口了,所以以后从闽州前来的百姓便安置去台中和台南地区。”

    一直没发表任何看法的王翼问道:“殿下,陆军为何要转移至台南?”

    “说来还是人口问题,咱们台湾的人口不足,只能出海俘获俘虏充当百姓。”李宽解释了一句,叹道:“你们啊,眼光要放长远,如今这天下并非只有你们熟知的几个国家,在咱们台湾的南方还有数不清的国家,咱们不能仅仅看着眼前的这一点。不过,好高骛远要不得,台湾发展起来之后才有后续,所以咱们的重点还是在台湾,但本王可以给你们保证,只要大家能尽心尽力,名垂青史不是难事。”

    名垂青史,没人能淡然处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李宽敲了敲桌面:“既然说到了陆军将来的转移,本王在你们看计划书之时也写了一些计划,王翼先看看。”

    怀恩将墨汁尚未干的计划书,拿到了王翼面前,李宽才接着说:“台中和台南的发展便暂时按照本王的计划暂时定下,你们可有异议?”

    众人摇头。

    “既无异议,那便由仁轨说说基隆的情况。”

    “殿下,基隆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微臣仔细考察过基隆的情况,发现基隆适宜建港,微臣如今已命令海军着手修建,至于农业方面,微臣认为借鉴于咱们以往经验即可,殿下大可放心。”

    刘仁轨虽未海军将领,但是发展经济的本事,李宽不担心,对于刘仁轨的话,也没觉得狂妄,没本事的人说这话叫狂妄,有本事的人这就叫做自信。

    李宽点点头,笑道:“仁轨有此信心就有,本王便把基隆交给仁轨了。”

    “殿下放心,不过微臣尚有一事需殿下帮衬。”

    “何事?”

    “基隆如今官员奇缺,就是殿下让微臣自行任命官员也缺少很大一部分,殿下可否让李山石前来帮帮忙,若是有更多的学城学子那就更好了。”刘仁轨把主意打到了闽州学城的学子身上。

    李宽点头。

    :。:

    wxi7

第378章 返回闽州() 
李山石,当年小石头,小胖子的铁杆,平日里爱玩闹,如今的李山石却早已成了历练了出来,沉稳大气,见识不凡,谋利才情不缺,可以说当年的学子之中能比得上小石头的人不多。

    当然,早已参加报纸创办的,如今担任稽查部官员的李拾尔等十人除外,毕竟历练了两年多,其手腕和决断还不是小石头这个未出象牙塔的人能比得上的,至于远在关中之地的十一人,管理商业有一手,但是论政务,恐怕也不是现在学城中人的对手。

    贞观七年李宽大婚之际,桃源村的学子来闽州后便留在了闽州,而作为校长的苏媚儿曾让这批学子到过各部门实习,小石头就被分配到了刘仁轨手下,对于小石头的本事没人能比他更清楚,所以他才像李宽开口,毕竟小石头等人是李宽家臣,想要人还非得李宽点头不可。

    李宽发现自己就不该点这个头,因为众人吵的李宽脑仁疼,都说要人。

    理由还很充足,手下的管理人才不足。

    老柳和柳老三等人很无赖,说自己没本事,要自家儿子前来帮忙,如果有其他子侄前来那就更好了,这都扯到亲情上去了。

    作为陆军将领的王翼也开口了,不过刚一开口就遭到了杜荷的反对,理由充足,他在闽州的同窗个个都是学子,从什么军啊!来他的稽查部研究律法和查案才是正途。

    王翼反对杜荷的看法,理由也充足,军中制定的管理条列就有李山武帮忙,而且武艺很好,如何不能进军中?

    僧多肉少,当年的那些小子如今个个都是宝,李宽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分配,连什么都不了解的朱羽也跟着凑热闹说能不能要两个人。

    只有马周默不作声,看着众人为了人手而争吵。

    “行了,别吵了,本王不日回闽州,你们把看好的人写在信笺上交上来,表明自己的理由。”见马周不动声色,李宽问道:“宾王不需要人手?”

    “殿下说笑了,微臣自然需要,微臣看好之人乃思舞,不知殿下可否让思舞前来帮忙?”马周自信一笑,要说如今还在进学的学子中谁的学识最好,非思舞莫属,而且思舞还是女儿身不用与人争抢,他唯一担心的就是李宽会不会让女儿身的思舞为官,所以他本打算在私下询问李宽的,如今李宽问了,他也没隐瞒。

    至于索要其他人,需要吗?不需要,柳老三他们都是台北市的官员,柳老三他们要了人,不就等同于他要了人嘛!

    事实真是如此吗?

    当马周说出思舞之后,杜荷当即边说:“殿下只要让思舞来稽查部,我这个部长都可以让给思舞。”

    李宽白了杜荷一眼,怒道:“本王看你是失心疯了,还让官职,官职是你说让就能让的。”

    骂了一句,李宽对着马周笑道:“宾王眼光不错,虽说小石头他们皆是本王门生,但思舞可是其中最为出众的。”

    马周一听李宽这话,笑容满面,成了,殿下果然并非一般人,没拒绝。

    就在马周高兴之时,李宽话锋一转:“不过,思舞的安排本王另有打算,所以思舞就不要想了。当然,本王也会遵循思舞的意见,若是思舞有意为官,本王便让思舞出任台北市官员。”

    马周悻悻然,以思舞他们这批学子对李宽的忠心,还不是李宽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还是心甘情愿的,根本不存反对一说。

    争吵结束,已到申时,午饭的时间早已过去,就着冷饭冷菜吃了两口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商议,这次的商议主要还是李宽在安排众人的任务。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李宽回府之时已到月上中天。

    李府之中,台南来的孩子抓着饭菜进食的样子让李宽不由得皱了皱眉,到没责怪,毕竟台南地区的习惯便是如此,长叹了一口气,还得教啊!

    “明日你便带着孩子们跟着马周吧,这些日子辛苦一些,多看多问,别觉得放不下面子,面子都是拿实际政绩换来的。”

    “微臣明白。”

    “还有孩子们的语言问题,让孩子们多说,至少要在这一两年之内让他们会说一些官话,有一定基础,记得改改他们的习惯。”

    说完,李宽便没再多说什么,径直回到了书房。

    翌日一早,李宽尚未起身,怀恩便敲响了房门,送来了要人的理由。

    一边喝粥,一边看着众人的理由,李宽喷了,笑骂道:“这个马周,为了要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脸面都不要了。”

    “殿下,谁人不脸面了?”刘仁轨从门外走了进来,他是来给李宽辞行的,也是来给李宽做汇报的,作为基隆的市长,不能在台北久留,而且上次剿灭海盗之事,也没有汇报。

    在门外听到李宽这句话,便开口问这么一句。

    “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李宽将信笺递给了刘仁轨。

    只见宣纸之上言之昭昭,字迹工整,通篇读下来,刘仁轨自叹不如,自己没本事写出这样的文章。

    “殿下······”

    像是知道刘仁轨要说什么,李宽笑道:“你在仔细看看。”

    仔细一看,刘仁轨总算明白了,老柳就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大字不识一斗,怎么肯能写出如此华丽的一篇文章,明显是出自马周之手,为了要人还真是不要脸了,竟然代笔。

    “对了,仁轨此番前来可是有要事?”

    “殿下此前派微臣剿灭海盗,微臣见张少尉颇得海军战法,便私自做主将张少尉一家留在了基隆还望殿下恕罪。”

    这些日子一直在忙,李宽还真将张仲坚给忘了,不过有刘仁轨看着,张仲坚倒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李宽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既然本王给了你挑选基隆官员的权利,何谈恕罪一说,多心了。”

    “殿下······”

    “本王看你带着包袱,这是要准备返回基隆了?”李宽打断了刘仁轨的话,笑道:“返回基隆一事暂时不急,在台北留些日子,本王随你一同去看看,本王从基隆回闽州。”

    回闽州,李宽昨夜下的决定,来了台湾快五个月了,儿子也要过生日了,第一年的生日李宽可不想错过,他不是那种为了事业连家都不顾的人。

    说穿了,来台湾发展也是为了两个儿子能有一个自由的将来,不用受制于人。

    “不知微臣可否随殿下一同返回闽州?”刘仁轨问道。

    “想家人了吧!”见刘仁轨支支吾吾,李宽笑道:“想家人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本王也想,你也该把家人接来台湾了,虽说咱们台湾初建,条件简陋了些,不过台北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大可与宾王一家做邻居嘛!”

    “微臣确实想家人,准备此次便把家人接来台湾;不过,微臣回闽州打算看看能否说服一些同僚来台湾,毕竟咱们台湾的官员太少了。”

    李宽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既然仁轨有此想法,本王理当支持,本王便给你自主往返闽州和台湾的权利,至于仁轨能游说多少人来台湾就要看仁轨的本事了。”

    “谢殿下。”

    :。:

    wxi7

第379章 家() 
陪着李宽在台北四处考察,刘仁轨倒是收获了不少,分发的小本子从不离手,跟在李宽身后不停记录,标注自己的看法。

    基隆的发展方向虽然和台北截然不同,但是发展经济的本质却是相通的,就像台北刚出的鼓励百姓从事商业,经商者只需交商税不用叫农税,这就很好,完可以借鉴到基隆的发展之上。

    半月之后,李宽看完了整个台北的情况,对于马周制定的商业发展政策做出了高度的肯定,对于杜荷制定的律法做出了严厉的批判,当着所有人的面大骂一通。

    台湾今后的发展重点就在于商税,在杜荷制定的律法之中竟然只有一条——商税十抽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宽当即责令杜荷从头开始。

    当然,他也给杜荷提了许多意见,比如奢侈品税、营业税等等,见到杜荷再次翻录起了大唐的律法,李宽这才放心大胆的带着护龙卫和刘仁轨等人走了。

    在基隆,李宽见到了张仲坚一家,对于这个老家伙李宽一直防备之心,几个月不见倒是让李宽放心不少,无它,张仲坚竟然带着一家老小在修建房屋,满脸笑容。

    笑容是骗不了人的,那种对生活的满足感,李宽能感觉的到,这样的人说他会煽动士卒反抗,李宽不相信,更别说军队的制度由他一手创建,忠于楚王的思想建设乃重中之重,一个少尉翻不起大风浪,毕竟刘仁轨也不是摆设。

    没有打扰张仲坚一家,在基隆停留了一日,李宽和刘仁轨等人来了码头。

    刘仁轨没说假话,基隆的码头在修建之中,李宽又看见了张仲坚,此时的张仲坚在打人,被打的人与张仲坚有七八分像,看样子就知道是张仲坚的儿子。

    两人的争吵之声被海风吹散了,李宽没听见,倒是看见到了张仲坚父子两面红耳赤的样子,有些好奇的靠了过去。

    只知将不知君的情况在楚王军中不存在,李宽等人刚一露面,便有士卒行礼道:“拜见楚王殿下。”

    一路打着招呼,来到张仲坚父子两的面前,李宽笑道:“张少尉,在咱们军中可不允许打骂士卒,不信,你问问?”

    “没错,咱们军中不许打骂,但是踹两脚没问题,大家说是不是?”不知何人在李宽身后喊了这么一句,修建码头的士卒也很给面子的笑回道:“王少尉说的在理,踹两脚没问题,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