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241章

大唐承包王-第241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现在李宽依旧没有完信任张仲坚,将张仲坚留在身边也是因为担心他去军中之后拉起队伍,导致军队出现问题,毕竟当年也是有名的枭雄,还能没点手段?留在自己身边才是最优的选着,至于自身安,李宽还不信几十名暗藏袖箭的护龙卫不是张仲坚的对手。

    而且张仲坚想要挟持李宽,李宽也不是不能应付,打不过难道还逃不了?

    不过看张仲坚的样子,他刚才的一番话明显戳中了张仲坚的兴奋点,李宽大笑道:“拿酒来,今日本王便与老张和个痛快。”

    张仲坚:老张是个什么鬼。

    酒过三巡,李宽大着舌头问道:“话说,老张你这些年混的也太差了,竟然干起了海盗,当年若是投降大唐,怎么着也是堂堂国公了吧!”

    “可不是!”张仲坚想了想,说:“当年年轻气盛,见中原大势已去便想着来海外,哪能想到落到如今这步田地。老夫当年·······”

    张仲坚断断续续的说着自己当年的勇猛,回忆青春,李宽一句话也没听进去,趴在饭桌上打鼾,酒喝多了。

    一觉睡到日上三竿,起身后不久便已快到台湾,能隐约看见台湾岛。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是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所以台湾一直就属于咱们中国。

    台湾岛大致分成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台地五大地形,超过一半的面积是东部的山区地形,可耕地占24%。山脉走向大致与地质构造分布一致,北半部主要为东北至西南走向,南半部则是北北西至南南东走向

    受地壳变动、河流作用与差异侵蚀影响,台湾一些山区丘陵因构造作用形成盆地。由于盆地相较周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容易发展成聚落,如现代社会的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群等,但是在现如今,这些都只是空想,人口不足。

    西部受河川下游堆积作用盛行和地盘隆起的离水作用,在中下游与沿海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台湾绝大多数人口便居住在平原上,从闽州来台湾的百姓如今便安居在这些地方。【¥ 爱奇文学i7wx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台湾码头上人群涌动,眺望着码头边上的楼船,暗暗惊讶,闽州又有新造的楼船了?

    李宽乘坐的楼船远非当初的楼船可比,当初开赴台湾的楼船与如今的楼船比起来小巫见大巫,李宽从楼船上下来,就见到了刘仁轨等人迎了上来,没一个不是面容黝黑,可见刘仁轨他们在台湾的生活过的不太好,风吹日晒是少不了的。

    “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李宽拍了拍刘仁轨等人的肩头,台湾的发展,刘仁轨等人功不可没,虽还没见到城池的面目,却不能否定刘仁轨等人的功劳。

    这些日子确实辛苦,辛苦不仅来自于身体上也来自于心里上,台湾初建,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其中的艰辛刘仁轨感受最深,他当初去凉州也没感受过什么叫做一筹莫展,原本以为自己的能力不差,来台湾之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管理百姓倒是不成问题,毕竟台湾的土著只有几百人,前来之人皆从闽州而来,用不着他管理,只需吩咐百姓和士卒开垦屯田便可,屯田一事在凉州早有锻炼,得心应手,只是这建设城镇发展商业却不是他的强项。早就知道李宽打算,想要立国,士农工商缺一不可,台湾如今的情况,刘仁轨有些汗颜。

    “微臣有负殿下重托啊!”

    李宽安慰道:“仁轨不必如此,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就算本王亲自前来也不见得能比得上你。”

    台湾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更何况建设台湾有一个最大的不足,人手奇缺,想要修建城池要人,各行各业要人,仅如今迁移到台湾的几万人远远不够,更何况几万人初到台湾,粮食奇缺,刘仁轨没有派人回闽州要粮已经算不错了。

    一路走,一路听刘仁轨等人介绍台湾的情况,情况不容乐观。

    台湾的底子到底薄弱,几百人占据的台湾岛根本谈不上任何发展,堪堪比原始社会好一些,只有一定的农业基础,尚不至于打猎为生,身穿兽皮。

    若非刘仁轨等人前来开建城镇,台湾所谓的城池就是一山寨,这也是当初刘仁轨第一次来台湾之后便能收复台湾的重要原因,几百人的山寨那什么和装备精良的楚王军拼命。

    台湾的艰苦,李宽想象过,但他没想过会如此艰苦,连当初的闽县也比不上,这是他没想到的,在他的想法中,台湾至少也应该与当年的闽县城差不多。

    两者相比,被忽悠来台湾的百姓们不乐意了,当初说是与前些年的闽州差不多,而实际情况哪是差不多,分明是差很多。

    不少人开始抱怨,若非李宽的威望,所有船只掌控在楚王军手中,百姓恐怕早就返回闽州了,人手不足便不谈了,关键是人手不足还民心涣散,这还谈什么建设台湾,还谈什么发展。

    如今的台湾建设,譬如茶厂、水泥厂等等,皆由楚王军出力,至于当初来的百姓没捣乱已经算有良心了,民间对楚王的抱怨之声不少。

    当初,李宽下令百姓前来台湾,百姓信得过李宽才来的,而李宽却留在了闽州享福,没错,百姓们就是认为李宽在闽州享福,毕竟闽州比起台湾来说好上千倍不止,他们感受到了欺骗,若非这几年李宽带着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心中存有一丝李宽不会欺骗自己的念想,台湾恐怕早已发生暴乱了。

    唯一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就是制糖厂如今的情况算乐观,台湾本就盛产甘蔗,虽说这些甘蔗非人力种植,但对于制糖厂和百姓来说是一件喜事,至少原材料有了,百姓们只要等着糖厂修建起来之后,便能随意砍伐,不用劳心费力种植甘蔗贩卖,所以对糖厂的修建百姓们乐意见到,也愿意出力。

    可以说,刘仁轨等人来台湾之后,除了屯田一事,只有糖厂的修建让刘仁轨等人感到一丝欣喜,其他之事,不谈也罢!

    wxi7

第366章 聚拢民心() 
从港口到台北市,李宽一路皱着眉头,思考对策,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收拢民心,民心散了,除了灰溜溜的返回闽州之外,李宽想不到别的可能。

    可是让他灰溜溜的带着百姓返回闽州,他办不到,早些年的那种日子过够了,寄人篱下的感觉,丧家之犬感觉,懦弱不堪的状态,李宽不想在经历,也不想两个儿子再经历。

    “殿下,到台北了。”刘仁轨打断了李宽的沉思。

    台湾的行政划分,由李宽一手命名,皆按照后世的名字所划分,至于名称是否是后世的地里区域重要吗?李宽说基隆就是台北那也是台北,就是这么霸道。

    下马车已是傍晚,李宽总算露出了笑容,因为他看见了二狗带着人修建城墙,已经初具规模,虽说城墙仅仅是用石头堆砌,但这样的状态很不错。

    “二狗,本王听说百姓之间对建造台湾一事极为反对,你为何还带人没日没夜的干活。”

    “庄主做出的决定何时错过,都是那些愚民不知庄主的本事,二狗还不了解庄主的本事吗?即是庄主的吩咐,就算刀山火海二狗也绝不邹下眉头,我相信庄主不会害咱们的。”回答完李宽的问话,二狗看着身后的人问道:“大家说是不是?”

    齐声大喝:“是。”

    “好,气势不错,这才像咱们桃源村出来的汉子,不过休息时间要安排妥当,本王可不想损失你们任何一人。”拍了拍二狗的肩膀,没说其他的,看向刘仁轨吩咐道:“命人给大家做顿好的。”

    夜晚,星空很低,星星也比后世繁盛了许多,一眨一眨,李宽用过晚饭,却没有心思欣赏,叫了护龙卫和刘仁轨等人商议,直到寅时才睡下。

    没睡两个时辰,李宽便起身书写政令,让刘仁轨和马周命人下发到了各处。

    两日后的清晨,台北演武场中开始聚集人群。

    “不是说楚王殿下在闽州享福吗?怎么跑台湾了?”

    “是啊,不知是谁人传出来的,难道楚王殿下真来台湾了?”

    “哼,不知哪个驴日的传谣言,老子就知道楚王殿下不会骗咱们,如今楚王殿下这不是来了吗!”

    “你怎知楚王殿下不会骗人,楚王殿下来没来还两说呢!”一名汉子刚说完就挨了一拳,哭爹喊娘的,一看就是受不了苦的人。

    “哈,呸。”一口浓痰吐到了刚开口的汉子脚边,一名性情耿直的老汉仗着自己年纪大,教训道:“狼心狗肺的东西,忘了这些年楚王殿下对咱们的大恩了,要不是楚王殿下,你小子坟头野草一丈高了。”

    众人争论不休,有支持的,自然也有抱着怨气反对的。

    李宽出现在众人眼中,场面一时安静了下来,可见李宽这几年在闽州百姓心中的威望,就算是抱怨的人也没再说话,还说什么啊,人都出现了,必然不是谣言,楚王真来台湾了。

    “在演武场之外,本王就听到了大家的讨论,还挺热闹。”李宽笑呵呵的走上台,站在喇叭面前,怒道:“说心里话,本王对你们之中的一些人看不起。”

    原本鸦雀无声的场面,顿时炸裂了。

    “怎么就看不起咱们了?”

    “楚王殿下,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以前的李宽给百姓的感觉是仁厚的,亲切的,如今一开口就是这么一句话,他们不能理解。

    吵闹的环境让李宽皱了下眉头,再次怒吼道:“都给本王闭嘴。”

    整个演武场安静的可怕,那仿佛连空气都已凝结氛围,让站在台下的刘仁轨等人暗自心惊,殿下的气势越发强大了。

    高台上的李宽,依旧满脸怒容:“你们没听错,本王看不起你们当中的有些人,这种看不起并非来源于身份,本王在闽州多年,你们也深知本王的性子,本王可曾因为身份看不起任何人,在本王看来,凡是能自力更生不怕困苦之人皆值得人敬佩。”

    “可是你们之中有些人面对困难却退宿了,在本王看来,你们根本就没资格宣称自己的故乡是闽州,因为在本王治下的闽州不会出现遇事退缩的胆怯之人,本王治下的百姓应该是不畏艰险的好汉子。”

    大吼一通,李宽便感觉到了口干舌燥,放低了声音接着说:“本王前两日刚到台湾,就听说了有些人想要回闽州,至于原因,无非是台湾过于艰苦,有些人受不了苦。你们之中受不了苦的人,想要回闽州的人,本王今日就答应你们,可以回闽州了,不过以后再想来台湾可别说本王没给你们机会。”

    “或许有人会想说,就台湾这破落的样子,就算请咱来咱也不来,但是你们别忘了,早些年的闽州比台湾也好不到哪去,或许现在的台湾不如闽州富庶,但十年之后呢?谁敢说台湾比不上闽州?”

    想想也是,前几年的闽州虽比台湾好上一些,也就是居住条件和穿着好一点而已,若非楚王来了闽州做总管,真算起来也好不到哪去,当年可是饭都吃不饱,至少现今的台湾饭还是能吃饱的。

    有楚王在台湾,谁敢说十年之后的闽州能比台湾更加富庶。

    当然,这只是大部分人的心声,依旧存在一些人对李宽的话不以为然,只是碍于李宽这些年的恩情没说话,不屑的撇了撇嘴,一脸不以为意。

    比如刚刚被老汉吐了一口痰的汉子,就站在第一排,不屑的盯着李宽。

    “你叫什么?”李宽手指那汉子。

    “小人王央。”

    “王央是吧?你似乎对于本王的话很不屑?说出来听听。”

    似乎?

    那名名叫王央的汉子一脸不屑到:“楚王殿下的恩情,小人不敢忘,不过楚王殿下说十年之后,台湾就能比上闽州恐怕是在欺骗我等吧!别说十年,就是二十年,台湾如何能比上闽州。”

    这句话,俨然说出了想要回闽州之人的心声。

    “呵呵,你这句话从何说起?”李宽笑着说道:“据本王所知,当年的闽州当年的情况也比台湾好不了多少,而现在的闽州在岭南可说最为富庶,至于为何······还用本王说吗?你怀疑什么?怀疑本王没有本事把台湾建设好,怀疑台湾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不及闽州,怀疑大家没有吃苦之心?既然本王能带着闽州致富,如何不能带着台湾致富?”

    “这······”王央满脸的不屑为之一滞,哼哼唧唧的说不出话来。

    认真想想,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儿。

    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