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22章

大唐承包王-第22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宽又露出了一个迷之傻笑。

    柳老三看着李宽不停变化的脸色和摆动的身子,不由的往一边挪了挪脚步,朝着一旁劳作的陈老汉喊着:“叔,庄主他犯癔症了,快去请孙神医来看看。”

    你才犯癔症了,你全家都犯癔症了。老子好好的给你们思考赚钱的事,还说是犯癔症。李宽听到柳老三的喊话,气就不打一处来。

    “行了,本王可没犯什么癔症?本王回去了,你喂完鱼,到本王府上来一趟,本王有事吩咐你。”说完,李宽带着怒气打道回府,好好的心情全被柳老三的一句癔症给破坏了。

    可惜李宽今日出门没看黄历,注定不能乘兴而归了。

    李宽在回府的路上,一眼就瞧见了一群人在李家庄指指点点。孔颖达跟在一个身着华服的男人身后,不时的给男人讲解着什么,男人不时的点点头,可以看出一群人说说笑笑,气氛很好、很欢乐。

    可是李宽却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来人居然是李世民,这是李宽在大唐最不愿见到的人。李宽望着说笑的一群人就准备换条路回家,哪知远处擦觉到有人的孔颖达转头就望见了李宽,大声喊到。

    “楚王殿下,可否过来一叙,为老夫解解心中之惑?”

    李宽无奈,只好走了过去。

    “此乃······”

    “孔老先生不必介绍,小子知道。”李宽说完就对着李世民躬身请安道:“小王拜见秦王殿下。”李宽的请安的动作做的十分到位,毕竟现在有这么多人在场,不能让众人觉得李宽缺少礼教。

    李世民看着李宽的样子,本来还是挺满意,只是这称呼却让李世民心有怒火。“李宽抬起头来看着本王,当初在军营之中你就对本王隐瞒身份,本王亦不计较当初之事;尔现在更是对本王不敬,难道本王当不得你一声父王,本王有何事让你心有不满?”

    李宽抬起头,死死地盯着李世民,眼中有着熊熊怒火,当初出生时李世民的一脸狠绝,李母为求情昏死在地的情景不停的在李宽的脑海中闪过。李宽真想对着李世民大声吼出老子不满的事太多,已经数不过来了的话语。

    “小王在这乡野之地呆的太久,不知礼数,秦王殿下宽宏大量想来也不会怪小子这乡野之子不知礼数。”李宽回着话,语气充满嘲讽。

    李世民看着李宽眼中的怒火,不由的笑出了声,这笑声中有着赞许,能在他的发怒下不瑟瑟发抖,还敢嘲讽他是乡野之人的也就只有眼前这小子了,就是李承乾见到他发怒也会忍不住畏惧。看来这小子心中有不小的怨气,难道怪他常年不来看望?

    李世民怎么可能想到刚刚出生的婴儿会记得当初发生的一切。

第39章 土匪进庄() 
李世民望着李宽想着事情,李宽也紧紧的盯着李世民,也不管什么礼教了,眼前之人可不是前世李烨所佩服的千古一帝,而是当世李宽所怨恨的李世民。反正李宽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时间气氛非常的尴尬。

    “楚王殿下,为何这稻田中会有许多游鱼呢?不知殿下可否为老夫解惑?”孔颖达或许受不了这尴尬的气氛,见没人开口,只好对着李宽问到,打破了这尴尬的氛围。

    “这些游鱼是小子让庄户们养的,这些游鱼可是会加强稻田的肥力,增加水稻的产量。”

    “老夫知殿下才学过人,没想到殿下对着农事亦知之甚详。殿下真乃大唐之福啊!”孔颖达对李宽夸奖道。

    李世民也对此事感到好奇,只是他没好问出口。听到缘由,再听到平常难得夸人的孔颖达夸奖李宽,李世民脸上也有了些许笑容。平日听到杜伏威与李道宗说李宽是栋梁之才,李世民一直不以为然,只认为是杜伏威和李道宗与李宽亲近才如此夸奖。就是听到长孙夸奖李宽,也是以为长孙是为了平息他对李宽的怒气。但是现在事实摆在李世民的眼前,他不得不承认李宽确实是难得的栋梁之才,确实把李家庄治理的很好,眼下也算是大唐最富裕的庄子了。

    “宽儿,带父王与诸位大臣看看你这李家庄。”李世民笑着对李宽说道。

    李宽看着脸带笑容的李世民,一时间有些愣神。李世民这脸色转变太快,李宽有些跟不上李世民的脚步。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胸襟自然不会像李宽一般狭窄。

    李宽默念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想着快点把李世民打发走的李宽,只好无奈的笑着,带着李世民与前来的官员在庄子四处看看。

    没转多久,时间已到午时。

    自从听到孔颖达说李宽请来了大儒徐文远和太子少保李纲在李家庄教授学识,李世民对于李家庄的学堂就一直好奇。好奇是怎样的学舍与孩童能让当世两位大儒宁愿放弃官职,也要前来这李家庄教授学识。李世民本想前去看看李家庄的学堂,可惜看着眼前奔跑着还停下给李宽问好的孩子们,亦知今日午时看不到学舍的情况。

    李宽完全没想到,他能带着李世民转庄子转这么久。李宽此时已肚中饥饿,无奈李世民在此地,又不想让李世民跟着回府,只好带着李世民继续转转,乞求李世民能早点回去。

    可是事情往往出乎意料之外。

    “楚王殿下,此时已到午时,老夫已是饥饿难耐,对殿下家的美食可是垂涎三尺啊!”

    不得不说孔颖达是一个好臣子,听到李世民肚子咕咕的叫着,主动为李世民解了围,居然说自己饥饿难耐,难得大儒也会说谎。

    “孔先生有所不知,此次前来尽是朝中重臣,按理小子本应好好款待诸位,让诸位尽兴而归。奈何小子府中饭菜每日都是定时按量,恐招呼不周。要不诸位老大人还是早点回府吧!”李宽只能亏欠大家了,谁叫李世民也跟着一起来了呢?

    “无妨,诸位大臣都随本王一起等着,早就听父皇说你府中菜肴美味。本王也是垂涎已久,今日难得有机会,就到你府中用膳吧!”

    李世民如此不要脸的话都说的出口,李宽还能说什么?还是带着大家打道回府吧!

    李母早已知道秦王李世民来了,此时的李府中已摆满了菜肴与美酒,就等着李宽带着众人回府用饭。李母不时的还朝院子外望望,期盼李宽早点带李世民回府。

    “老臣李纲(徐文远)见过秦王殿下。”

    “景仁见过王叔。”

    “奴····妾身拜见王爷。”李母本能想说奴婢,可是注意到李世民身边李宽一脸的不兴,知道李宽反感李母自称奴婢,亦知李宽对李母在秦王府的遭遇耿耿于怀,李母也就改了口。

    餐桌之上,李世民打开酒坛,浓烈的酒味不断的冲击着众人的口鼻,李世民更是忍不住的咽了咽口水。李宽看着众人矜持的样子,暗道幸好来人没有武将。李宽看酒坛就知道这是前几日他与师父提炼酒精时,顺便弄出来的高度酒。这可不是大唐的三勒浆,这高度酒大口喝两碗说不定就得把这些大儒名士醉倒在此。要是前来之人中有武将,喝醉了来个全武行,还不得把小小的李府拆了。

    饭菜没有让李世民失望,美酒更没让李世民失望;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这欢笑的主人当然不包括李宽。

    李府堂屋之中,只剩下李宽、李母与李世民三人,其余众人没有打扰这一家三口的”温馨“时光,跟着李纲前去庄子打听李家庄的情况去了。

    “本王此次前来,主要是来看看你。顺道再看看观音婢满口夸耀的这小子,是不是如她所言,真把李家庄治理的很好。结果让本王很欣慰,不愧是本王之子,你把宽儿教导的很好。”坐在沙发上的李世民拉着李母的手深情的说道。

    “什么主要是来看看自己老妈,还不是看自己老妈现在姿色过人才如此说?难道老子还不知道你李世民是有名的色中饿鬼吗?传言你李世民可是对姿色尚佳的老妪萧皇后都能下得去手,更是把李元吉的王妃给纳入后宫。要论色中饿鬼的古代帝王排行榜,你李世民当居前十之中。还什么顺道来看看自己?长孙都已经回秦王府一个多月了,你现在才来,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来看我?估计也是大唐大败于突厥,温彦博被俘,你这天策府上将军受到李渊责问才来李家庄,打算找你这个灾星儿子出出气吧!”李宽满怀恶意的腹议着李世民。

    “王爷妙赞了,这一切都是宽儿自己的努力,妾身并没有教导宽儿什么。”

    李宽看着沙发上的李世民和被感动的李母,有些烦躁。正想着如何脱身,就见着怀恩进来通禀柳老三来了。李宽抓住机会给李母说了声自己有事忙,急急忙忙的出了堂屋。

    李宽实在是受不了李世民那一脸情深的样子,出去后的李宽再也没回李府,直到怀恩到柳老三的鱼塘让李宽回府。

    “宽儿,父王这就回府了,你把屋中的········”

    “王爷,是沙发。”李母对着李世民温和的笑答道。

    “对,沙发,还有椅子和竹楼中的躺椅都给为父送到王府中。还有一些奇异的玩意儿也送到王府,让你母妃也高兴高兴;小小年纪也不知孝敬孝敬长辈。”李世民的话虽是责怪之语,但语气中并无责怪之意。

    李宽听着就有些怒气难平了。这尼玛典型的不拿自己当外人啊!孝敬长辈当然应该,但是李宽何时承认过李世民是长辈啊!在李宽的眼中李世民只是一个路人甲而已。吃喝完不说,还让李宽送东西,李世民带着土匪打天下,难道他也成土匪了,这典型土匪进村,绝不空手而回啊!

第40章 房谋杜断对李宽的态度() 
“小王一定尽快给秦王殿下送到王府中。”李宽不得不答应李世民,只因此时李母正一脸乞求的望着他。

    李世民无奈的笑了笑,带着人回了长安城。

    李世民此次前来李家庄收获了许多,其中还包括些许的遗憾与悔意。收获了让庄户们脱离平穷的办法;也收获了李母的芳心;但是直到李世民回府也没听到李宽叫他一声父王,这不得不说让他感到些许遗憾;而在李宽治理下的李家庄变得富庶,李世民这些年对李宽的漠视,也让他感到些许后悔。

    李世民回秦王府时已到傍晚,坐在高堂之上的李世民端着酒,不再像以前一样轻轻小酌,而是直接倒入口中,仿佛喝酒能化解他心中的悔意一般。只可惜这酒喝的有些索然无味,远不及李家庄的酒来的热烈。一旁的长孙不愧李世民最爱,确实最懂李世民心思的发妻;看着李世民喝酒的样子,就猜到李世民今日去李家庄有很多的烦闷与悔意,就如当初的她一样。

    当初长孙去李家庄回府之后就有许多的感慨。当时初见李宽,听李宽对她的称呼和所做所为,就知李宽王府中人心有怨恨,而且是一个不受礼教束缚之人;长孙回府后本想让青雀去李家庄进学,可李宽的性格最终还是让长孙放弃的心中的想法。

    虽然李宽对长孙毫无敬意,可是对李母却是敬爱有加;长孙还记得李母叫李宽跪下之时,李宽虽心有不甘,但依然恭恭敬敬的跪在了她的面前。李宽虽然不尊礼教,不学四书五经,但是对算学却是有深刻见解。长孙自认能看清人心一二,就连承乾也能看透一二,可是她却完全看不透李宽。长孙自从到过李家庄,见识了李宽的治理才能和学识,就有些后悔当初没把李宽留在王府照顾。

    “王爷,可是今日在李家庄遇到烦心之事?”长孙是个好妻子,没有直接问李世民是不是后悔,而是婉转迂回的问着。

    “今日本王在李家庄却是感概良多,宽儿之才确实如你说言。李家庄一切都好,只是宽儿对本王却是多有不敬心有怨恨啊!这些年本王确实对宽儿母子亏欠良多啊!观音婢,你说当年本王是不是错了?宽儿治理之能就连本王亦不及已,难道当年步虚大师之言有误?”

    “王爷,步虚大师之言应是无误,宽儿能有今日之能那是多亏您及时送他入宫,靠皇宫龙气化解灾厄。您这些年一直为大唐征战天下,难有时;想来雨蝶妹妹也能理解您,至于宽儿,您以后可得多多补偿哦!”长孙最后还说出了一句俏皮话惹的李世民开怀大笑。

    “有你真乃本王之幸。”李世民轻啄了一口小酒,此时的酒怎么喝都觉得有滋味,不像李宽府中的酒那么呛人。李世民和长孙两人相视而笑。

    作为一个百战而胜,取得现今成就的李世民,就如在军中一样,将令一出众人尊令行事即可;李世民并不需要别人来否定他的抉择,他只是缺少一个倾听者和安慰他的人,而长孙就恰好是这个人。

    堂下坐着的李承乾听到李世民和长孙的对话,看着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