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215章

大唐承包王-第215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知道,昨日儿媳回来的时候说了,王爷今日会来咱们英烈庄看看,说是要采访,只是王爷,这采访到底是个啥意思?”

    “所谓采访嘛,就是谈谈你们来闽州之后的生活情况,刘老不必在意什么采访,就像当初本王来庄子的时候跟本王闲谈一样。”

    看着一老一小,像似熟识的老朋友一般,杜荷疑惑了,疑惑李宽怎么和老人认识的?要知道他来闽州两三个月了,李宽整日都在忙着政事,哪有时间来这偏僻的庄子。

    “老人家,敢问您老如何会认识二哥呢?”杜荷起身拱手问道。

    刘老很实在,既然叫李宽二哥,那必然就是一位王爷了,笑道:“这位王爷······”

    “老人家误会了,我不是什么王爷,小子姓杜名荷,老人家叫我杜荷就好。”

    “原来是杜公子,老汉失礼了。”刘老笑了笑,接着上一个话题说道:“杜公子,不仅老汉认识,咱们英烈庄的庄户都认识王爷。”

    越听越疑惑,且不提李宽的忙碌,就是李宽的性格,杜荷也知道,在长安时,李宽平日难得出门,桃源村附近的庄子大多都只是知道楚王这个人,却不认识楚王这个人。

    难道二哥来闽州之后改性子了?

    “小叶,这英烈庄的庄户都是战死士卒的家眷,殿下常来,所以大家都认识殿下。”李拾尔给杜荷解了疑惑。

    这样一听,杜荷明白了,李宽却愧疚了,愧疚道:“刘老,本王愧对你们啊!”

    “王爷,您别说这样的话,小儿能跟着王爷是小儿的福分,就算战死了那也是老天爷的安排,就算没跟着王爷来闽州,留在凉州也不见得就能活下去,当初咱们离开凉州之时,吐蕃的蛮子正下山抢粮呢。”

    说起凉州,李宽忘记了正事,反倒问起了刘老凉州的情况,情况不算好也不算坏,凉州的屯田很有成效,商品交易市场也出具规模,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至少不会让以前一样吃一顿饿两顿,现在家家户户有饱饭吃,就是时不时的有吐蕃人下山抢劫。

    从刘老的话中,李宽还知道现在的凉州百姓依旧还记得他这个楚王,记得刘仁轨和马周他们,心存感激,只是对于现在的凉州官员有些意见,当初李宽介绍去的那一批士子们,在凉州做出了政绩,纷纷被调往了其他地方,吏部安排的官员比当初的官员差远了,倒也不作奸犯科,只是不再像以前的官员一样亲自打着百姓劳作,与百姓商量致富的法子,永远稳坐县衙,很有官员的“样子”。

    听完了凉州的情况,李宽长叹了一口气,环视了一周,转移话题道:“对了,刘嫂子今日咋没在家呢?本王记得今日是茶厂休息的日子啊?”

    “儿媳一早去给小山送吃食了,读书费脑子,就算咱们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刘老的脸上出现了朵朵小菊花,孙儿就是他的希望,孙儿如今也进学了,以后不用像他爹一样在战场上拼命了,读书好啊!

    “听刘老这话,咱们英烈庄的日子过的不太好?”李宽随口问了一句,转头看向了李拾尔,怒道:“拾尔,记一下,回去让刘仁轨和薛万彻查查是谁贪墨了士卒家眷的抚恤。”

    刘仁轨如今是水师的将军,带着士卒在海上捕鱼,李宽曾吩咐过定期给战死的家眷送些海味来,薛万彻那里李宽也吩咐过,定期送粮;送满一年为止,按照如今的捕鱼情况,按照规定送来的粮食,士卒家眷的吃食应该完全足够,不会出现苦日子的情况。

    见李宽发怒了,刘老连忙说道:“王爷,您误会了,咱们的日子过的不错,是老汉说错了。”

    “刘老,您老别担心,一切有本王做主,本王看谁敢报复。”

    “王爷,老汉没担忧,王爷的为人咱们都知道,如今的日子过的很好,树根他们每次回来都会带着吃食回来,每个月的粮食也定时送来,饭食不缺,儿媳在茶厂升了组长,听她说她手下还管着十来人,每月的工钱也涨了,如今一个月能拿到半贯钱了,如今的日子可是好多了。”

    李宽一愣,到现在他明白刘老那句再苦不能苦孩子了,这分明就是他当初劝说众人送孩子去学城进学时候说的话,没想到刘老把这句话用在这里,不禁莞尔。

    “过的好就好,过的好就好啊!”

    “咱们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多亏了王爷啊,前段日子,周县令差人送来了一批鸡鸭,听说是王爷吩咐的,如今也下蛋了,王爷今日一定要留下了尝尝。”刘老说完就拉着李宽不放手,以前李宽常来英烈庄,却从未留下吃过饭,他们知道不是李宽嫌弃他们的饭食,而是在为他们考虑。

    这次李宽没拒绝,笑道:“那本王就厚颜在刘老家中用饭了。”

    见李宽答应,刘老才放开了李宽,才想起李宽今日是带着李拾尔来采访的,整了整自己的衣衫,笑道:“王爷,您不是说采访吗?您现在采访吧!”

    看刘老不明所以,却做出一本正经的样子,李宽没笑,一旁的李拾尔笑了,“刘老,咱们已经采访完了。”

    wxi7

第373章 幡然悔悟() 
采访,刘老不懂,既然李拾尔说采访完了,刘老便招呼喂鸡的老妻去了厨房,茅屋中的李宽悠闲喝着白水,不言不语的看着沉思的杜荷,他今日之所以老英烈庄采访说到底还是为了杜荷,让杜荷看看这些战死士卒的家眷对生活的态度。

    不久,草屋中的李宽就听见了刘老的笑声和孩子的问话声,没理会沉思的杜荷,径直出了草屋。

    没等他问话,小山先开口了,恭恭敬敬的给李宽行礼:“学生刘山拜见先生。”

    李宽点头道:“今日学城休沐吗?你怎么从学城中回来了。”

    “先生有所不知,苏校长最近改了咱们休沐的时间。”

    这么一说,李宽明白了,估计苏媚儿将学城休沐的日改成了各个厂房休息的时间,学城中新收的学生大多都是在各个厂房做工的家眷家中的孩子,改成厂房休息的时间正好让一家聚一聚,很好。

    “今日,你祖父才跟本王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你可得记住刘老的一片苦心,将来长大成人记得好好报答你祖父、祖母和母亲,别忘了咱们学城的校训。”学城的校训没有多高大上,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不能做一个忘恩负义之人,李宽却觉得这句话很好,能做到知恩图报的人不能说他是好人,但必定不会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毕竟犯法不可怕,怕的是有知识的人犯法啊!

    “学生谨记先生教诲,必然不会做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刘嫂子听到自家儿子的保证,笑着摸了摸儿子的脑袋,感激的朝李宽拜了拜,说了两句感谢话,让儿子陪李宽说说话,转身进了厨房。

    问了问小山在学城的情况,刚入学不久的小山很兴奋,说了很多,从小山的话里话外,李宽能听说小山很佩服苏媚儿,问了一句难道就只佩服苏校长?

    得到的答案却让李宽有些失落,没想到小山还佩服冯凌云,佩服自己的徒弟,也佩服自己的老婆,偏偏就没有他自己,自己好歹也是闽州的总管啊!闽州的学城还是自己建立起来的呢!

    和小山一聊就聊到了饭菜上桌,对于李宽来说饭菜是简便的,不过他吃的很开心,吃饭有时候不是吃菜肴而是吃心意。

    杜荷久不动筷,李宽知道杜荷在想心事,可是自己知道不代表其他人也知道啊,就像刘老一家,你不动筷,就像是嫌弃人家的饭食一样。

    拍了杜荷一脑袋,怒道:“吃饭,二哥没教过你该吃饭就吃饭啊,想不明白回去再想。”

    “知道了,二哥。”杜荷点点了头,带鱼这种东西他吃过,李府的蒸带鱼他不知道吃过多少遍,不过白水煮的他却没尝过,手上的动作不由加快,看的刘老一家笑脸盈盈,看的李宽惊讶不已。

    难道这小子是重口味?

    要知道海鱼本就比淡水鱼腥味重,水煮的带鱼腥味更重,李宽只是尝了尝一块就没有下手了,没想到杜荷却吃的津津有味。

    饭后,李拾尔拿出了五文钱,还没说话,刘老就怒了,说什么吃一顿饭还要钱,这不是看不起他们吗?

    “刘老,您想多了,这是采访费,咱们的规矩如此,钱不多,您老收下。”

    原来不是饭钱啊!刘老恍然大悟。

    辞别了刘老,采访依旧在继续,其实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李宽带着杜荷走访,走访了英烈庄的所有庄户,每家每户的生活都不错,杜荷在他们脸上看到了丧子丧夫之痛,同样也在他们脸上看见了对于生活的期盼。

    回程的路上,一直在沉思,好不容易进了闽县城,本以为一天的采访结束了,没想到这还不是完结。

    夕阳挂在天边还没有落下,县城街道上的行人也没有急着回家,三五成群呼朋唤友的钻进了小酒馆饮酒谈笑,李宽带着杜荷开始在城中的寻常商户间采访。

    直到夜色降临,李宽带着杜荷回了李府。

    “小叶,今日采访过后,你有何感想?”李宽给杜荷倒了一杯酒,笑呵呵的问道。

    “小弟佩服,如今的闽县虽说比长安差远了,可是长此以往,必能赶上长安城。”

    “闽县的情况二哥比你清楚,少给二哥打马虎眼,你知道二哥问的感想是什么。”李宽白了他一眼,有些不满意杜荷的态度。

    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杜荷沉默了,沉默了良久才说:“二哥的用意我知道,我也知道自己这段日子的作为,我有负二哥和徐师父多年的教导,更有负父亲期望·······”

    说着说着,杜荷哭了,哭得像一个孩子。

    见杜荷边哭边说,李宽已经觉得没必要听杜荷的感想了,当即打断道:“行了,别说了,今日好好喝一顿,以后别在借酒浇愁了,岂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啊!当年二哥也经历过,所以二哥懂你的心情,可是人死不能复生,活下去的人总不能整日陷在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小弟明白。”杜荷确实明白,今日见到了众多失去亲人之后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遭遇其实算不得什么,一切都是自己在自怨自艾而已,就连寻常百姓都能尽快的从悲痛之中走出来,自己却总是沉浸其中,自己连寻常百姓也不如。

    “明白就好,明日你就去报社报道,跟着拾尔他们一起做事。”

    “知道了二哥。”

    一早来到饭堂,听怀恩说杜荷喝了大半夜的酒,李宽估计杜荷还在睡,也没让人去叫杜荷起床,而是吃过早饭后找了周县令和马周商议政事。

    日上三竿,临近正午,在大堂商议政事的李宽依旧没有见到杜荷出门,有些生气了,刚让人去叫杜荷起身就见着杜荷从李府门外进来了,合着杜荷连早饭也没有吃,早就出门了啊!

    杜荷确实很早就出门了,在李府仆从还未起身的时候他就出门了,因为他昨夜喝酒之后根本就没睡,一直在县城中转,既然要做事,就得实地看看的道理他可没忘记。

    :。:

    wxi7

第374章 当爹了() 
杜荷的转变让李宽有些转不过弯来,转变太大了,每日早早出门,午时回府吃两口饭,又再次出门,傍晚归来时身上的衣服能拧出水来,看样子就知道杜荷不仅仅是坐在报社写文章,而是跟着拾尔他们一同东奔西跑了。

    按理说,劳累了一天回到李府应该好好吃顿饭、泡个澡休息,可是杜荷不然,回府之后还让李宽将闽州的律法拿给他认真研读,不到亥时就不会睡觉。

    李宽担心杜荷是在用忙碌来麻痹自己,有些担心,找杜荷谈过一次才知道杜荷并没有,而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做出成绩,有这样的心思是好事,李宽也就听之任之了。

    至于杜荷在报社的情况,李宽没过问,不过杜荷倒是给闽州的律法提出了不少合理的建议,其中最让李宽看重的一条就是单设一个专职处理犯案的部门,毕竟闽县的大小事务都上报到县衙太繁琐了,县令单是处理大小案子就已经分身乏力,哪还有精力处理政事。

    所以闽州稽查部应运而生,李宽也很不客气的将稽查部的所有事务交到了杜荷手上,既然对律法感兴趣,那就专职律法之事。

    稽查部所干的事情跟后世的公安局其实差不多,不过权利比公安局大很多,不仅负责抓人审案,还要负责量刑、判刑,由于稽查部的成立,李宽不由想到了后世的三权分立,想要在闽州实行三权分立,才想到闽州是大唐的一州之地,要是他在闽州实行三权分立,指不定李世民就得把他给分离了。

    终归不是他自己做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