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203章

大唐承包王-第203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嫒幢蛔约叶痈闪讼衷诘难印

    听到李宽说要继续合作下去,冯盎不敢置信的问道:“殿下难道还愿意与我冯家继续合作?”

    听冯盎的话,李宽就知道冯盎对于三十万贯的赔偿无异议了,他笑了:“当然了,打战归打战,合作归合作,两者怎可混为一谈,承包茶园和冰店的事乃是签了契约的,契约精神我还是有的,合作自然是要继续下去的。”

    “既然承包事宜要继续,那咱们当初商定的亲事,殿下也不会毁约吧!”承包产业的事总归是比不上亲事的,毕竟冯家挣的越多受李世民的猜忌越严重,而且听魏征的话,冯盎再次确定了李世民对李宽的宠爱,亲事对于冯盎来说可比赔偿和合作重要的多。

    “冯公放心,亲事乃是我亲口承诺的,我自然不会做出悔亲的小人之举。”李宽笑道。

    “既然殿下如此说了,那老夫也就不计较了,三十万贯,老夫赔,不过得按照殿下说的分期付款进行。”冯盎很干脆,李宽都替他想好了办法,三十万贯他赔了。

    魏征在想事不假,同样也在听冯盎和李宽的谈话,暗暗吃惊,三十万贯啊,说赔偿就赔偿,难道茶叶和冰店的收益每年真能挣到那么多。

    当着李宽和冯盎的面,魏征很不客气的打探了冯家和楚王府的商业机密,冯盎实在人,对魏征没有丝毫的隐瞒,楚王府承包的冯家产业所合作的茶叶、冰店分利说的一清二楚,就连他冯家去年得到的分利也没有隐瞒。

    听完,魏征看向李宽的眼神变了,变的有些热切,炒茶的出现,他知道,现在他和众位大臣喝的就是炒茶,不过他们喝的是李世民赏赐的,他没想到区区茶叶竟然有如此大的收益,冯家仅仅是三分利就能挣九千多贯,那李宽能挣多少,不用算也知道,在加上楚王府现在的酒楼产业、客栈产业,李宽现在的身家让魏征暗自咂舌。

    这就是一颗摇钱树啊,自己跟着挣一点也不无不可啊!

    千载难逢的机会,魏征没有放过,笑道:“殿下,老夫府上也有一些产业,不知殿下是否愿意承包?”

    “魏伯父客气,魏伯父愿意让小侄承包,小侄自然愿意,带魏伯父离去之时,小侄修书一封给小泗儿,魏伯父派人与小泗儿商谈便可。”

    “难道殿下将长安所有事都交给李泗了?”见李宽点头,魏征疑惑道:“殿下在长安的产业可是让许多人眼红,难道殿下就不怕李泗背叛殿下吗?”

    “魏伯父说笑了,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侄既然用了小泗儿,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好,好一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殿下大才,老夫佩服。”冯盎和魏征同时开口,两人相视而笑。

    李宽微微一愣,这就叫大才了,难道这句话就没有出现过,随即一想才想到这句话好像是出自欧阳修的《朋党论》,在大唐还真没有出现过。

    从接到圣旨到夜晚,李宽没有回过牙城,只是让胡庆回去交代王翼和刘仁轨带兵退出牙城,找地方安营扎寨,毕竟冯盎答应了赔偿,再留在牙城看管冯家人不仅没有意义,还显得自己很小气。

    因为魏征的到来,因为冯家和楚王府化解了恩怨,冯盎特意吩咐人做了几桌好菜,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好酒,招待魏征和李宽。

    冯盎十分大气,没有计较刘仁轨和王翼带兵绑了他的家人,吩咐人将刘仁轨和王翼等人请来了广州罗城的酒楼。

    不得不说,冯家的家教很好,至少冯智戴和冯智彧就被冯盎教导的很好,正和刘仁轨、王翼说说笑笑的拼酒,至于挑拨莆田叛乱的冯智戭,世家大了难免会出现一两个不孝子嘛!

    冯智戴没有计较李宽让王翼和刘仁轨打了自己一顿,冯智彧也忘记了去年的难堪,他与李宽合作茶园的事还是很愉快的,在家里的地位提升了不少,要不然今日的饭局哪有他的位置。

    见场面热烈,李宽笑了,敬了冯盎一杯酒:“冯公大气,我佩服。”

    “殿下谬赞了。”冯盎回道,既然李宽都说他大气了,他自然一口喝干净了杯中酒。

    “冯公如此大气,我也不藏着掖着了。”李宽口中嚼着鹿肉,看着冯盎笑问道:“冯公认为我当初所说的三国演义如何?”

    “好,老夫至今都在回味。”

    “那冯公认为咱们开茶馆,让人说三国演义,会有人来听吗?”

    “殿下的意思是······”冯盎两眼放光,当初李宽在增城讲述三国演义的场景历历在目,若是让人开茶馆,让人讲述三国演义必定客似云来。

    “没错,我就是那个意思,不知冯公是否有意再次合作?”李宽问道。

    “殿下,你们所说的三国演义是什么?老夫怎么听得云里雾里的。”魏征刷存在感了,他确实有些无聊,他们这一桌就只有他与李宽和冯盎三人,李宽和冯盎说的他却听不明白。

    “怠慢魏伯父了。”李宽拱了拱手,叫来了胡庆,让胡庆吩咐人把写下来的三国演义给送来,在李宽讲述三国演义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开茶馆,想到了让人讲三国演义,想到了将三国演义排练出来,所以每每讲完,他便回营帐记录了下来,现在倒是用不着他在讲述一遍。

    “魏伯父看看吧,这就是三国演义。”待人送来手稿,李宽将手稿递给了魏征。

    开篇的诗句就让魏征沉迷了,旁若无人的看了起来。

    没有魏征打扰,李宽再次和冯盎商议了开茶馆一事,“冯公别小看茶馆,茶馆中不仅茶要收费,还可以贩卖瓜果,贩卖吃食,算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收益,大唐娱乐匮乏,世家公子们平日的玩乐除了上青楼还是上青楼,上多了也会厌倦的,再者说上青楼哪有在茶馆听书来的有韵味。

    冯盎知道三国演义的吸引力,他也猜到了李宽有一系列的宣传,茶馆会挣钱,他相信,但是没想到李宽还有这么多门道,竟然还能想出在茶馆卖吃食、瓜果。

    “殿下,你曾说有酒无故事显得单调,那为何茶馆不卖酒?”

    “冯公,想你这样海量的人不多,茶馆乃是听书的地方,是文化人的地方,你说说若是茶馆中出现醉酒的世家公子,那茶馆就少了那份韵味了。”

    冯盎想想,确实如此,大家都是文化人,突然出现醉汉在茶馆口出秽语,那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感觉吃饭吃了一个苍蝇一般难受。

    “那咱们茶馆还是按照当初的承包分利?!”冯盎笑道。

    “茶馆的开设,我还是要承包冯公府上的产业,分利就按五五分成,就算是我替我家那尚未出世的小子孝敬冯公的。”

    “那老夫就多谢殿下了。”

    两人碰杯,相视而笑。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除了魏征之外,看过三国演义之后魏征就怒了,这是不尊重历史啊,三国的孔明先生虽让他敬佩,但也没有算无遗策,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事啊,所以魏征自看完三国演义之后就一直要求李宽改,要李宽按照历史记载写。

    大唐的儒家学者就是这副德行,凡是都爱上纲上线,都说是演义了,何必那么较真呢,最终李宽也只能好言相劝,至于改三国演义,他没有做,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在写书这样的事情上自己纯属于闹山的麻雀没有二两肉,让自己说说、照抄还行,让自己写书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书都没有资格写,他更不至于狂妄到认为自己有资格改写历史名著。

    在广州停留三日,李宽做到了言行一致,亲自拟写了承包计划书,确实是五五分成;冯盎也做到了言行一致,三日的时间筹齐了十万贯钱财交到了李宽手上,李宽这才带着楚王军准备启程回闽州。

    临走之前,没忘记尚在广州的魏征,邀请魏征去闽州坐坐,魏征却以朝中有要事给拒绝了,只是在李宽临走之前将李宽亲手写的三国演义给要了过去。

    带着大军和赔偿的十万贯钱财,李宽朝冯盎拱了拱,正式启程回了闽州,也代表这场战正式的结束了。

    :。:

    wxi7

第354章 蒙云归家() 
从闽县出发到广州用去了两个月,从广州回闽县却只用十日不到的时间,一回到闽县李宽就吩咐王翼等人统计士卒的伤亡情况和立功情况。

    欢喜与忧愁同时萦绕在士卒心头,欢喜的是此战立功了,忧愁的是该如何给战死的兄弟家人说,好在李宽说到做到带回来的十万贯,他一文没动,说是给战死士卒的抚恤,就是给战死士卒的,不仅现在的十万贯他不会动就是冯家后续赔偿的二十万贯,他也不会动,毕竟一条性命在李宽看来是无价的,他能做的就是尽力用钱财来弥补。

    看着领到赏赐和替老乡家人领到抚恤士卒的笑脸,李宽笑不出来。

    同样笑不出来的还有魏征,从岭南回到长安,总得要找李世民说说岭南的情况,岭南其实根本就不像官员所想那样不毛之地,实际上岭南很富足,至少在魏征看来岭南是富足的,想想冯家,三十万贯说拿就拿,这是一个穷乡僻壤的人能有的底气吗?让李世民开发岭南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此番去岭南是因为李宽和冯家闹出来的风波,他也得跟李世民说说李宽和冯家现在的情况。

    可惜他在长安城找不到李世民,一打听才知道李世民早在他离开长安后不久便率百官去了泰山封禅,只留下了太子李承乾监国。

    他对于李世民封禅是反对的,但是到了现在,面对李世民已经率百官去封禅的局面,魏征除了生气没有其他的办法,李世民都去了十余日了,封禅仪式该准备的东西都已经准备了,钱财用了出去,阻止也没用了。

    没有去泰山指着李世民的鼻子骂,倒是找到了监国的李承乾,说起了他在岭南看到的情况,提出了增加战死士卒抚恤的建议。

    听完,李承乾就怒了,“楚国公大胆,竟敢威胁耿国公拿出三十万贯的赔偿。”

    魏征愣住了,他明明说的是岭南的情况,意思是要李承乾向李世民提一提开发岭南的建议,增加战死士卒的抚恤,怎么就成了李宽大胆了呢?李宽向冯盎索要三十万贯的赔偿跟他所求之事有什么关系?

    “太子殿下,微臣······”

    魏征的话还没有说完,李承乾打断道:“魏秘书监不必替楚国公说好话,孤知道楚国公胆大包天的性子,此事必然让耿国公对父皇心生不满,若是不斥责一番,天下人如何看待皇家。至于魏秘书监所言的开发岭南和增加士卒抚恤之事,孤尚做不得主,待父皇归来之后,孤自会禀明父皇。”

    魏征点头,心里却摇头不止,太子和楚王不和不是什么秘事,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在魏征看来太子失计较了,就算下旨斥责,以楚国公的性格又怎会在意呢?

    不过,皇家之事讳莫如深,魏征并没有多说,便躬身退下了。

    李宽确实不在意,在收到李承乾以监国太子送来的斥责旨意的时候随意看了看,看到责令自己归还冯盎的赔偿,他就将旨意投入了火海,别说李承乾以监国太子身份发来的旨意,就算是李世民以皇帝身份发来的旨意,他也不会在意,那三十万贯的赔偿是他应得的,凭什么退还。

    骂了一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再次投入到了闽州的政事上。

    “殿下,蒙云那小子想见您。”

    怀恩至今尚在长溪,胡庆充当起了怀恩的角色,只不过没有怀恩那般细致,若是怀恩定然会说殿下,蒙云求见,而不是称呼蒙云为那小子。

    蒙云求见自己所谓何事,李宽能猜到,无非是要回去接蒙老爷子和小芷来闽县,因为蒙云这次立了功,按功封了个中尉。

    想到蒙云现在的职位,李宽就想笑,加入陌刀队的蒙云团队意识还不够,竟然在攻打广州的时候独自挥舞陌刀上前,凭借自身的武艺,斩敌不少,要不是因为没有团队意思,按照蒙云的功劳升为少校也不过分。

    不管怎么说,能被升为中尉,蒙云也算是官身了,接蒙老爷子和小芷来闽县不说享福,至少比在偏僻的蒙家庄子生活要好许多。

    “让他进来吧!”李宽放下手中的朱笔,笑道。

    不久,蒙云进门。

    行礼后说的事与李宽猜测的一样,想要回蒙家庄子接蒙老爷子和小芷。

    李宽打趣道:“你小子区区一个中尉,就算接来蒙老爷子和小芷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吗?当初你小子但凡有一点团队意识,现在都是少校了。”

    楚王军在回闽县之后,李宽正式改了军队的制度,就是官职也是按照现代军队设立的,现在有很多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