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189章

大唐承包王-第189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冲喜,杜如晦哪里还不懂李世民的意思,当即便给李世民跪下替自家儿子求亲了。

    杜如晦表明了态度,李世民自然乐见其成,这次李世民是真没功利之心,完全是抱着感激答应杜如晦的,杜如晦这些年为大唐,为他李世民立下过太多的汗马功劳了。

    畅快的喝了一顿酒,与杜如晦笑谈了当年的英勇事迹,李世民回宫了。

    回宫之后,找到了李丽质,这次李丽质倒没有继续强颜欢笑,她对杜构还是挺满意的,在李世民去杜府之前,长孙便和她说过她可能会与杜构成亲,所以她便打听过杜构的事。

    杜构官职不高,只是登州的一县县令而已,不过杜构却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在登州多次组织当地百姓剿匪,更是亲自下海组织当地百姓钓针梁鱼致富。

    这样的人,确实值得她托付终身,所以当李世民回宫问她看法之时,她红着脸点了点头,惹得李世民哈哈大笑。

    能让女儿满意自己定下的婚事,李世民高兴了,更让他高兴的是在商议两家结亲之后不久,杜如晦竟然请求入朝为官。

    杜如晦的本事,李世民心知肚明,杜如晦的身体状况,李世民也自认为自己很清楚。

    他才探望过杜如晦,在他看来,杜如晦至少还能为官五年,别小看五年的时间,以大唐现在的发展速度,五年足够他做许多事了;就算杜如晦再次病倒,他大可以召回李宽为杜如晦诊治,所以当杜如晦提出再次入朝为官之时,李世民想都没想便让杜如晦继续担任了事情繁杂的尚书仆射一职。

    当远在闽州的李宽看过杜荷送来的书信之后,不由得佩服起了大唐的勋贵、世家的家主们,为了一家今后的发展竟然来老命都不要了,尤其佩服杜如晦,对于杜如晦来说天下掉下来的那不是馅饼而是一颗让人劳累致死的毒药啊!

    :。:

    wxi7

第349章 再入南安() 
除了佩服杜如晦之外,还有数不清的感慨,感慨时间的流逝,感概杜荷的转变,李宽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当年那个来到桃源村自称小爷的人,心高气傲、不可一世;当年那个心高气傲的小爷如今送来的信件中提到最多的却是让李宽给一些调理杜如晦病症的方子,甚至言辞恳切的说希望李宽回长安。

    回长安是不可能的,李宽只有修书一封给杜荷。

    “前年为杜伯父诊病之时二哥便已说过二哥并无治愈杜伯父病症的方子,杜伯父还能活多少年全看造化。如果一切皆是遵从二哥的医嘱,二哥回不回长安其实并无差别。既然你们都已劝诫过杜伯父,想必杜伯父是心意已决,就算二哥回了长安城亦没办法劝说。至于杜伯父的病症,二哥也不想瞒你,若是杜伯父再次入朝为官恐怕时日不多,你要有心理准备。更何况,小叶你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杜伯父再次入朝为官是什么缘由,想必你也清楚,莫要辜负了杜伯父的一片苦心,好好在桃源村进学,将来入朝为官,光大你杜家门楣才是你现在应该做的事,莫要让杜伯父一片苦心付诸东流,切记,切记。”

    当杜荷收到李宽的回信之后,看到信中所说杜如晦再次入朝为官恐时日无多,杜荷哪还能在桃源村静心进学,急冲冲的回了杜府,再次劝说自家老爹。

    杜如晦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再次做官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他便感觉到了什么叫做每况愈下,身子被掏空了一样。

    肾衰竭,可不就是感觉身子被掏空了吗?

    身子被掏空了,心智却是没被掏空的。

    当初他决定再次为官之时就和家人商议过,究竟是为何再次入朝为官已经明明白白的和家人说清楚了,可是距离他们商议的时间不过过了一个月而已,杜荷便再次回府让他辞官,他知道是什么缘由。

    “将殿下送来的书信给为父看看。”

    杜荷下意识的将怀中的书信递给了杜如晦,待杜如晦看完李宽的书信后,放声大笑:“二郎,你能结实楚王殿下乃是你的福气。”

    “父亲·······”

    “听为父把话说完。”杜如晦咳嗽了两声,长叹了一口气:“为父现在的身子,就算辞官也活不了几年了,还不如在这个时候为你与大郎谋些陛下的恩情,将来你们兄弟二人的路也好走一些。人总是会死的,在贞观四年之时为父便好像已经感觉到了大限将至,多亏了殿下才能多活两年,足够了,你也看开些,人总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

    “父亲。”杜荷两眼垂泪。

    “若是为父真去世了,待为父安葬之后,你便去闽州,虽说咱们家与殿下相交不过几年,但这几年确是深受殿下大恩,受人恩惠不可不报。”杜如晦看的很明白,自家儿子能有这样的转变多亏了李宽,就此一项便是大恩了,更何况李宽还让他多活了两年,更别提李宽在长安城关照杜家的产业了。

    知子莫若父,套用在儿子身上也同样适用,杜如晦的意思杜荷很明白,作为儿子,杜如晦却不要他守孝反而要他去闽州,这怎么可以,杜荷连连摇头。

    见杜荷摇头,杜如晦拿出了大家长的做派,朝着杜荷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说他不懂事,不明白当爹的一片苦心,说他是不是要现在就要把自己给气死。

    无奈,杜荷只能朝杜如晦点头,同时心中却很疑惑,这与当初所商定的更本不一样啊!贞观四年,自家老爹便吩咐过,可那时不是说让自己守完孝再去闽州吗?

    杜荷的疑惑注定是解不开的,毕竟杜如晦为何做出这样的安排只有杜如晦才清楚。

    就在杜如晦怒骂杜荷的时候,李宽也在骂,不是在骂人而是在骂天。

    原本今日一早出门的时候,天色还是一副艳阳要高照的样子,可刚出门不久,竟然下起了小雨;都说七八月的天如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可这是开春时节啊!就算各地的天气不同,可是自己还没出闽县呢啊。

    早已定好的计划,回去是不可能的,只能冒着春雨继续向前。

    春雨不大,细如发丝,当真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李宽却没有杜甫哪样的好心情,就是因为这场春雨才导致马车只能在泥泞的道路上缓慢前行,导致他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经过十余日才到达南安县城,还没进城,身后又传来了滚滚雷声,所有人都在抬头看天,天空阴沉沉的,又要下雨了,光是听雷声就知道这是一场大雨。

    老何不知道这些事,他依旧沉浸在糖厂的炼制出白糖的喜悦当中,洁白无瑕的白糖看着就让人欢喜,尽管这不是第一次看了,但他依旧欢喜,若是将白糖运到关中之地,必然能赚的盆满钵满,发展南安县的钱财便充足了,自己的初衷也能实现了。

    白糖的提炼方法是李宽派人送来的,不过南安县糖厂的工人却不像李宽懂的那般多,经过长久的试验才将白糖提炼了出来,这还是有李宽的提炼方法作为参考,否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弄出来。

    不过,有了一次经验之后,以后再提炼白糖便简单许多了,就像他这次来唐朝考察一样,糖厂中的白糖已经比县衙中堆积的还要多了。

    看着眼前的一堆洁白无瑕的白糖,老何小心翼翼的从白糖堆里捡拾两颗晶莹的白糖颗粒放在嘴里,像似多吃一点都是罪过一般,就是这两颗白糖颗粒,老何便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甘甜,眼睛笑成了月牙。

    仅仅是两颗白糖的颗粒充其量能让人感觉到的就是一丝甜味,哪有老何变现出来的那般甜腻,说到底还是因为心理作用,他好像已经预见了百姓争相为他树立功德碑的场景。

    李宽并不知道此时的何县令在糖厂臆想,他只知道春雷阵阵惊风雨,若是不赶快进城,他连换洗的衣服也没有了。

    朝马车外的胡庆吩咐了一声,车驾和随从护卫匆匆进了南安县城。

    :。:

    wxi7

第350章 尽职的何县令() 
李宽进城之后,没在城中察看县城建设,直接到了县城县衙,县衙的差役没换人,自然认识李宽,笑脸盈盈的将李宽一行人迎了进去。

    对于李宽这次前来的目的,众人都清楚,胡庆很有责任心的守卫在李宽身边,像似在表明他的护卫工作并不比老柳做的差一般。

    责任心不错,就是没啥眼色,要是老柳跟随,老柳便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去找何县令来问话了,好在李宽身边还有怀恩。

    见胡庆和护龙卫只是守护在李宽身边没有多余的动作之后,怀恩便开口问着县衙中的差役,何县令为何不来拜见?

    “回禀王爷,自从糖厂建立后,何县令便一直在糖厂监管,直到傍晚才会回县衙。”县丞回禀道。

    这样的答案,李宽心如平静,谈不上满意也谈不上不满。

    作为一县之长,却因为糖厂而忘记了县城政事,这点不好。

    不过,李宽也能理解,糖厂的建立对于南安县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改革,若是糖厂发展顺利,南安县的百姓大可不必因为地理原因而吃不饱饭,南安县也必然会因为糖厂的建立而发展迅速,可以说糖厂乃是南安县现今的重中之重,何县令能看到这个重点,确实不错。

    两者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在县衙县丞和县尉的招待下,李宽一行人倒是吃的不错,打听了一番南安县和糖厂的情况,李宽笑着点了点头,夸奖了县丞和县尉一番,随后便找到县尉安排的客房休息了,毕竟连日奔波,他有些扛不住了。

    美美的睡了一个午觉,起身之后便带着胡庆和护龙卫进了县衙的府库,因为从县丞的口中得知糖厂提料的白糖便是放在县衙的府库之中的。

    傍晚,何县令回来了,吩咐扛着一袋袋白糖的糖厂工人将提炼的白糖放进府库之中。

    刚带着工人走到府库门前,何县令便怒了,放着白糖的府库今日竟然没上锁,推开府库的大门,何县令的愤怒简直无法抑制,府库中居然有人,而且人还不少,背着手优哉游哉的欣赏,其他人竟然还敢抓着一把白糖往嘴里放。

    谁这么大胆子?不知道白糖乃是南安县的财产吗?当看到一群人再次朝装满白糖的口袋下手的以后,何县令立刻便走了,片刻之后便拿来了一根水火棍,他暗自决定,要是不把这些随意吃白糖的家伙教训一顿,他就不姓何。

    因为白糖的受热要化的兴致,府库根本就没有掌灯,所以府库很暗,站在门前根本看不清里面是什么人,不过运送白糖前来的工人却是一副看好戏的表情,他们相信,这些在府库中偷吃白糖的家伙必然会受到县令大人的打罚,他们清晰的记得当初初次炼出白糖的时候,县丞大人和县尉大人跟着县令大人一同前往糖厂查看,就因为县丞大人忍不住多吃了一点,就受到了何县令的怒骂,他们可不认为府库中的人还能比县丞大人地位高。

    可是眼前的一幕却惊的他们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只见何县令手持水火棍,怒气冲冲的走了两步,忽然把水火棍放在一旁,然后指着他们扛着的糖包说了几句,那人点了点,和何县令说了几句,何县令顿时大笑出声。

    然后,那人又说了几句之后,何县令的笑声便止住了。

    直到,府库中的所有人走了出来,扛着糖包的一些工人才明白了。

    “小人见过王爷。”抗这糖包的人还是有人认识李宽的,知道南安县的糖厂全是靠这位王爷才能建立,立刻就明白何县令为何会是那副模样了。

    “诸位辛苦了,不过大家都是闽州治下的百姓,为了闽州的建设在本王看来是应该的,不过本王也不会否认大家的功绩,说在多的漂亮话也不如实际的利益,所以本王决定凡是在糖厂做工的工人每人涨一文钱的工钱。”

    “王爷,您说的涨工钱是每日的工钱涨一文还是一个月的工钱涨一文?”扛着糖包中最为魁梧的家伙操着一口夹杂着口音的关中话,哆嗦着嘴皮子,小心翼翼的问着李宽。

    “要是一个月涨一文工钱,那与没涨工钱有什么区别,仅仅只是一个月多一文能算得上肯定大家的功劳吗?若是熟悉炼技艺的工人,得到何县令的肯定之后便升任为管事,其中能力突出者总领糖厂也不无不可。”

    见刚刚问话的人还想要问,李宽打断道:“明日本王会亲临糖厂考察,到时有问题的再提出来,现在时候不早了,还是赶紧干完活,回家陪妻儿才是要紧之事。”

    工人们纷纷扛着糖包进了府库,离去之时还不忘朝李宽行礼,待众人走后,何县令才开口问着李宽何时到了南安县。

    经过两人的细说,李宽才真正认识到时候确实不早,当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