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181章

大唐承包王-第181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公,这茶叶蛋的滋味不错吧!”李宽笑道。

    “确实不错,这两日多些殿下招待了,老夫也是时候回府了,殿下派去高州学习造船技术的人可以带来了。”

    “冯公,我昨夜想了想,还是不麻烦冯公了。”

    “有什么麻烦的,你我既然是是翁婿,便是一家人,一家人哪有麻烦之说。”

    听到冯盎这句话李宽愣住了,没想到冯盎竟然还记得,看来冯盎当时还是有意识的;同样愣住的还有苏媚儿,冯盎说李宽和他是翁婿那便代表了李宽会娶冯家的小姐,那自己······

    苏媚儿脸上说不出的愁苦。

    “冯公说笑了,咱们怎么能是翁婿呢······”见到苏媚儿的脸色不自然,李宽连忙开口。

    冯盎打断道:“殿下莫不是想要悔婚,昨日殿下可是亲口答应老夫的,难道殿下不知君子一诺千金?”

    “冯公,这话咱们可得说明白了,当时我可记得,我答应与冯公做亲家可没答应冯公要做冯府的女婿。”

    李宽这句话倒是把冯盎给弄傻了,认真想了想,李宽当时好像确实是说的与冯家结为亲家,没说要做冯家的女婿,可是在冯家父子看来,这结为亲家不就是做冯家的女婿,毕竟李宽现在膝下无儿无女,结为亲家自然便是李宽娶冯家女子了。

    “冯公,与你说句心里话吧,我没有纳妾的打算,甚至连纳妾的心思也没有·······”

    李宽的话再次被打断了,开口之人乃是冯智彧,“楚王殿下难道认为我冯家嫡女只能给你为妾?”

    没理会怒气冲冲的冯智彧,看着冯盎继续说:“当初在太原,太原王氏派人刺杀,幸亏媚儿给我挡了一箭,否则我也不会结识冯公,在我心里早已认定了媚儿便是王府王妃,甘为我挡箭的女子我又怎能负了她,冯公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冯盎看了眼苏媚儿,点了点头,“楚王殿下的意思老夫明白,说说你的打算。”

    李宽没想到冯盎竟然如此通情达理,随即笑道:“咱们当初商定的婚事,我自然不会反悔,待王府世子降生之后,我求皇祖父带本王亲自登门求亲,到那时冯公可别为难我啊!”

    “好,此事便说定了。”冯盎大笑,李宽确实够意思,亲自和李渊一起上门,确实给足了冯家的面子。

    “此事说定了。”李宽一笑,心里却无奈万分,都是喝酒惹的祸啊!

    “那老夫便告辞了。”冯盎拱手。

    “媚儿随本王送送冯公。”李宽看向了脸色恢复正常的苏媚儿笑道。

    两人携手,将冯家父子和前来的家将送到了闽县城门外,见冯家父子翻身上马后,苏媚儿朝冯盎行了个俯身礼,李宽朝着冯盎拱手道:“冯公慢走。”

    冯家父子三人也拱手回礼道:“告辞。”

    然后,闽县城外扬起了一阵尘土。

    :。:

    wxi7

第335章 冯盎训子() 
送走了冯盎,苏媚儿没和李宽客气,面带的微笑去了州学,至于李宽则是落寞的回到了府邸,吩咐老柳和怀恩去砍竹子,他要给妹妹做礼物了。

    看着小院中绿油油的荔枝树,李宽笑了笑,七月末,虽然已经过了吃荔枝的时节,但小院中绿油油的荔枝树上还是结着不少红彤彤喜人的荔枝,这是李宽特意留的,为的就是让安平、李渊、万贵妃和孙道长他们尝尝。

    虽然不及六月的荔枝美味,但此物胜在珍惜,至少在大唐的长安城是吃不到的,李世民可不想李隆基为了搏美人一笑,劳民伤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样昏庸的事李宽也不会做,不过他有冰啊,能储存不短的时间,将荔枝从闽州送去长安城应该没有问题。

    走官道快马加鞭,应该没有问题吧?

    李宽心里不禁的这样问着自己,确实不存在问题,在结冰的情况下荔枝可以存储二十天左右,二十天足够从闽州到长安了。

    看着看着便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天气炎热荔枝冰无疑是消暑的最佳神器,将荔枝放在冰块中冰冻起来,等冻硬后就可以拿出来,剥壳吃,随吃随拿,吃的时候回温几分钟,那味道很赞的。

    怀恩和老柳带着绿竹回来之时,便看见李宽站在小院中的荔枝树下咽口水,怀恩很不合时宜的说:“王爷您要想吃,我给您摘几颗尝尝。”

    “就知道吃,这些是送回长安的,吃了,本王拿什么送?”李宽面无表情的教训了一句,匆匆回了书房,不敢再看了,再看下去还真忍不住想要尝尝。

    竹风车、竹蜻蜓这是简单的玩意儿,至于风筝便要下一番功夫了,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将准给送给安平的小玩意儿做好。

    八音盒这样高级的东西做不出来,只能做这些小玩意儿,除了风筝,李宽很确认其他物件在大唐是没有的,应该是能讨得安平欢心的。

    就在李宽得意洋洋的看着自己所做的小物件之时,回高州的冯盎也在笑,对他来说,这次来闽州收获颇丰,钱财都是其次的,重要的是与李宽结为亲家。

    老家伙不是一个傻子,他在长安城呆了大半年,从李世民口中听到最多的便是李宽,虽然李世民说李宽不孝,说着李宽的坏话,但最后还让他在岭南护着李宽,这其中的意味,冯盎又岂会不清楚,李世民还是爱护这个儿子,不管是因为李宽的功绩还是治理之才,总之李世民还是关爱的;而且从世家之人口中听到最多的也是李宽,话虽然不是好话,但无一不表明李宽是有才学的;更何况他在长安城还把李宽的关系摸了个七七八八,交好的官员虽不多,但这些交好之人可是朝堂重臣啊!

    这就值得深思了。

    尽管不确定李宽能否登上那个位置,但是有一点他是知道的,李宽将来必然会成为皇家的顶梁柱;更何况在他心里还是有一丝希望的,要知道他当初说的那句皇室弟子中只有李宽能入他的眼不是开玩笑的。

    唯一可惜之处,便是李宽没有成为冯家的女婿,而是把尚不知在何方的儿子给推了出来。

    “智戴,你认为楚王何时才会有子女?”冯盎骑在马上问着一旁的冯智戴。

    冯智戴无语,他哪知道李宽什么时候才有儿子,这特么谁说的准啊!愣了老半天,冯智戴才说:“孩儿认为至少还得有三五年吧!”

    “三五年?”冯盎摇了摇头,“为父关那女子的样子,应该是和楚王同房了,恐怕用不着三五年的时间,你回府之后不管用什么办法,在近两年的时间内给为父生个孙女出来。”

    冯智戴:“······”

    冯盎的意思,他明白,可是这孩子是说生就能生的吗?还得是要女儿,这谁说的准,你说要孙女就是孙女啊!当然,冯智戴也知道,所谓的结亲,是楚王府世子迎娶冯家嫡女,毕竟李宽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冯智戴也是无奈,老爹的话不敢不听,只好朝着冯盎点点头。

    两父子的谈话,冯智彧听耳里伤在心里,自家老爹太能生了,到现在家中便有差不多三十给兄弟,表现寻常的兄弟们,自家老爹甚至记不住名字,自己还算是好的了,可是家中所有的好事依旧落在嫡子身上,跟自己这些庶子完全没有关系。

    庶子一直他心中的一根刺,不管他如何优秀终究还是比不过嫡子的。

    就像此次来闽州,他的话李宽根本不理会,不是与冯盎商谈便是与冯智戴商谈;而且经过一天多的交谈,他也看出了些门道,知道冯盎为何这般重视李宽,可惜结亲的好处依旧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嫡庶之别便是如此了。

    “父亲,咱们既然与楚王殿下商定好了茶园承包之事,孩儿想去打理茶园,望父亲恩准。”冯智戴的想法不错,既然好处落不到自己的头上便由自己来争取。

    冯盎别有意味的看了他两眼,笑道:“好,此事便交由九郎了,不过为父今日便把话说明白了,若是不能将茶园打理好,你以后便不用参与家中事务了。”

    在大唐,作为一家之主首先想到的是家族,随后才是亲情,这是勋贵老爷们的通病。

    “既然九弟要打理茶园,作为哥哥便交代你两句,九弟切不可插手茶叶的出售,据二哥所知,凡是楚王府承包的产业都是有楚王府之人在打理,就连广宁郡王和任城王同样如此。”

    “小弟明白,谢二哥提点。”

    “兄弟之间的争胜在为父看来是正常的,不过切不可伤了兄弟情谊,为父可不愿见到为了利益发生弑兄杀弟之事,否则别怪为父狠心。”冯盎教训道。

    李世民的位置是怎么来的,或许大唐的百姓还能被唬弄,但冯盎和勋贵们却是一清二楚,当年没有听从李世民的征召有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因为冯家人都被李世民的做法给恶心到了。

    “孩儿明白。”兄弟二人同时应声道。

    :。:

    wxi7

第336章 考察南安() 
能在史书上留名的人都不是简单之辈,冯家三十多个儿子,除了嫡子之外,作为庶子的冯智彧能在史书上留名,必然是有他的独到之处。

    从闽州回到高州之后,冯智彧一心扑在了茶园的建设上,在高州四处询问当地的茶农,寻找适合建造茶园的地方,真真的的做到了亲力亲为。

    冯智彧能做到的事,李宽自然也能做到,吩咐人给冯家送去了五千贯开建茶园的钱财之后,李宽便在闽州开始了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让李宽不太满意,当初交代闽州治下官员的事情大多都是敷衍了事。

    而且官员们还很有底气,说什么语言不通,政令得不到有效实施,这些骗鬼的话李宽自然是不信的,这些官员来闽州的时间不短了,又怎么可能出现语言不通的情况,就算语言不通难道所治之地就没有懂得两地语言的人?若不是因为没有合适人手接任,李宽真想将这些官员给杀了。

    八月十五,李宽生辰之日,没在闽县庆祝生辰,而是来了南安。

    在破败的县衙里,李宽坐在一间偏偏欲倒的房子里请主人喝茶,不是主人不想请而是他请不起,虽说闽州收购了许多茶叶,茶叶也因为囤积变得低廉,可是主人依旧请不起,透过漏风的墙壁,李宽甚至能听到妇女和婴儿的哭泣声。

    “老何啊,前不久本王不是才赏了你五十贯吗,怎么不把住的地方修一修,你看看,这是堂堂县令该住的地方吗,还不如长安城寻常百姓家的住所,就连要饭的都比你住的地方好。”

    五十贯在关中之地能建造一所不错的房子了,在岭南这样的荒野之地更不用说了。

    南安山多树茂,可以随意的砍伐,修建一座官衙只需付给工人工钱而已,在闽州一天能给一文钱的工钱便了不得了,李宽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初那上万的战俘被他分派大水泥厂和二狗麾下承包队时的场景,他只是让夜歌翻译说要包了这些战俘饭食、给一日一文钱的工钱,夜歌连话都没翻译便跪下了,说是感激李宽仁厚。随后被李宽扶起,给战俘们翻译之后,这些战俘哭了,战场上下来的汉子哭的就像一个孩子,直挺挺的跪着谢恩。

    经过打听,李宽才知道,原来岭南根本就没有工钱一说,只需要征召便可。

    “王爷,不是小人不想修,而是发展一县之地所要的钱财太多了。”何县令苦笑。

    这是一个干实事的,李宽很确认。

    “本王此次前来是来考察的,这几日你带本王看看,考察之后本王会给你拨钱的。”李宽笑了。

    当初接触不多,李宽还不知道何县令是一个急性子,在李宽说完之后,便要带着李宽去看,只是在周边转了转,李宽便已经很满意。虽说有些杂乱,却可以看出何县令是用心了的,至少南安县城不像之前考察的县城那般脏乱不堪、臭气熏天。

    而且周边种植了大量的甘蔗,已经有一人多高了,看样子何县令是早已吩咐人手开始着手做的,让夜歌询问了不少南安县的百姓,从百姓的口中听到的多是夸赞何县令的话。

    李宽也亲自和百姓谈了许多,只是语言不通有些麻烦,要夜歌翻译,耗费的时间不短,直到傍晚时分怀恩出言提醒,众人才匆匆往县衙赶。

    “王爷,是不是买些面粉,今日乃是您的生辰,总得吃碗长寿面啊!”南安县多是以大米为食,所以面粉要贵许多,至少何县令是吃不起的。所以县衙之中没有面粉,这点在怀恩刚到南安之时便去查看过也询问过,倒不是专程去询问县衙有没有面粉的而是去察看李宽饭食的,毕竟李宽身份尊贵,怀恩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微臣不知今日乃是殿下生辰,微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