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171章

大唐承包王-第171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狗退下,不久之后,当初管理水泥的陈家兄弟中的老大来了。

    陈家兄弟现在对水泥的炼制或许比李宽自己都还要了解,陈家老二留在了桃源村,陈家老大则是跟着李宽一起来闽州,当为了这事亲如兄弟的两人还打了一架,陈家老大赢了,所以跟着来了。

    找来陈家老大并没有多说,只是吩咐陈老大带着老柳他们一同去寻找适合建造水泥厂的地方,寻找炼制水泥的原料。

    自从来到闽州之后,李宽一直忙的脚不沾地,更本没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若不是怀恩提醒李宽十日的时间到了,他还准备去闽州的码头转转。

    前来的官员不算多,而李宽还在这群犯官中见到了一位老熟人——太原城的何县令。

    :。:

    wxi7

第318章 议策() 
见到何县令,李宽很意外,要知道当初在太原何县令可是王氏的铁杆支持者,没想到太原王氏竟然没有保住何县令。

    就在李宽思索太原何县令为何被贬谪到闽州之时,下方的何县令低着头跪着,丝毫不敢抬头望一眼李宽,他心里苦涩真是难以诉说。

    当初被贬到南安,知道楚王要来,他便一直提心吊胆,他实在是不想见到这位楚王殿下,要知道当初在太原发生的那些事他可是一清二楚,他自己也清楚他算是帮助王氏刺杀楚王的帮凶,而且这位楚王的手段他也知道,当年的太原王氏何其威风,可经过楚王这一闹,现在的王家早已不是那个一家独大的太原王氏了。

    本以为楚王没在西溪下船躲过一劫,没想到这位楚王殿下脑子抽风竟然召集所有官员到闽县,更可气的是文书上还有一个杀气弥漫的斩字让他不得不来。

    “王爷。”见李宽死死的盯着何县令,怀恩叫了一声。

    李宽回神,发现自己有些失态了,连忙笑道:“本王在你们中见到了一位老熟人,情不自禁的多看了两眼,怠慢诸位了,大家坐,都坐。”

    “王爷客气了。”

    众人行礼,落座之后,众人的目光不由得朝一旁战战兢兢的何县令望去,脸上有些疑惑,这位刚来一两年的何县令既然与楚王认识又为何会被贬谪闽州呢?转念一想,他们也就明白了,楚王都被贬谪闽州了,这个何县令一同被贬也是理所应当。

    闽州里长安城道路艰险,消息闭塞,再加上他们被贬谪到闽州的时间不短了,没有回关中的希望,自然不会打听长安城的消息,也就不知道何县令和李宽的关系,他们丝毫朝着何县令和李宽是仇敌方面想。

    想通了何县令被贬的缘由,众人再次看向何县令的目光中便带着羡慕之色,要知道他们也是沉浸官场多年的老油条,自然知道在官场中有一位大靠山由多大的好处,在他们的心里,楚王就是何县令的靠山。

    不过,这一看他们疑惑了,这位何县令的表情为何如此奇怪呢,没有重逢的喜悦,反倒是有些惊惧。

    “今日本王召集你们前来,是与你们商议如何治理和发展闽州的计策,大家都提一提。”就在众人疑惑不解之时,李宽开口了。

    周县令是最先开口的,仅仅十日的光景他便领略到了为官的乐趣,因为招募炒茶工人,因为他颁发的收购茶叶的条例,他在闽县的百姓心中地位呈直线上升,现在出门,闽县的多数百姓见到他竟然会学着大唐人给他问好,这是他没想到的,这点燃了他那颗熄灭多年的心灯。

    或许跟着楚王殿下好好干,有朝一日也能名留青史,就算不能在整个大唐掀起浪花,但是在闽州在闽县会成为人人传颂的好官。

    周县令的计策大多都是这些时日与李宽商议出来的计策,这些商议的计策有李宽提出的也有周县令提出的,但是今日周县令提出的计策中有两条是他们没商议过的,而且还让李宽比较重视。

    其一,便是实行州学,毕竟想要治理好一方之地,语言是一个大问题,统一语言便是当务之急,而且在僚人之中推行儒学必然会受到大家的喜爱,毕竟僚人们也向往传说中的大唐长安,向往关中的文化;只是这教学之人欠缺这个问题,周县令没提出解决的办法。

    不过,能提出州学的建议,这已经让李宽很满意了。

    其二,便是道路的问题,虽说周县令并不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的俗话,但是他看到了道路的重要性,毕竟闽州还是有许多的好东西的,可惜因为道路艰险根本就运送不出去。

    道路的问题,李宽想过可是修路是个大工程,就是他将所有的家财投入进去也不够,况且大唐可不是后世,在大唐只能用人力,现在他连闽州治下有多少人都不清楚又如何分派人手修路呢?

    不过,今日只是初始的商议,待到闽州渐渐发展起来之后,修路迟早也会提上议程,这位周县令能有此预见,看来这段时间没跟着自己白混。

    李宽看着周县令的目光透露出了许多赞赏,笑道:“周县令的计策不错,虽然有些计策现在不可能实施,但其中的许多计策不失为治国良策,本王相信大家齐心协力,将来的闽州一定不弱于现在的长安城甚至比长安更繁荣,想想那时,诸位将受到怎样的礼遇,别说回到原籍为官就是想要成为京官也不是不可能,或许到那时诸位大人恐怕也不愿回长安城了吧!”

    李宽的话并未起到什么鼓舞的作用,不过周县令开了一个头,众人也不好意不开口,只是大多都是在给李宽诉苦,计策平平没什么可取之处,倒是让李宽大致了解下各地的现状。

    县衙中尚未开口的,就只剩下何县令了,李宽的目光再次转向他,当初那个在太原吃的脑满肥肠、养尊处优的胖子县令竟然变成了落魄不堪的瘦子,让李宽不禁感叹想要减肥来岭南是最佳选择。

    “楚王殿下。”见李宽的目光转向自己,何县令行了一礼,然后才说:“南安县现今在籍庄户共有两千七百二十四户,百姓万余人,这是微臣这两年统计出来的人数。”

    李宽点头,对于何县令这番说辞还是很满意的,打断了何县令的话,“何县令不错,既然何县令现在提出了人口问题,本王现在就分派给你们一个任务,回去之后将所治之县的人口统计一遍交到本王手中。”

    “本王知道你们之中肯定有想着唬弄本王的人,不过本王会派人私下打听的,若是本王吩咐之事没做或者是敷衍本王,你们就留下身躯滋养一方土地吧!”看着堂下满不在乎的一些人,李宽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笑道:“何县令,你继续。”

    “殿下,微臣今日进城发现城中不少背着茶叶的僚人,想必这是出自殿下之手。”见李宽和周县令点头,何县令续说道:“微臣治理南安的时间尚短,但是微臣发现南安不适宜种植水稻,倒是适宜种植茶叶和关中之地从未出现甘蔗,若是殿下能有榨取蔗糖办法和收购茶叶,南安县必定发展迅速。”

    虽然疑惑何县令被贬闽州之后尽责尽职,但是此时却不是问出疑惑的时机,所以李宽笑容满面的夸赞着何县令,而在场的官员听到何县令这番话不由的生出了果然不愧是楚王调教出来的手下,脸上露出了佩服之色,要知道何县令才刚被贬来南安县两年的时间,竟然比他们这些在闽州多年的人还要了解治下之地的情况。

    “今日何县令和周县令提出的计策不错,本王私自赏你们两人每人五十贯。”说完,见堂下的县令们一脸后悔不跌的神色,李宽笑道:“本王知道你们多是因为贪污钱财被贬,但是在闽州、在本王的治理下,只要你们能尽心做事,本王不惜赏赐,保你们一家衣食丰足还是能做到的。

    不过,本王还有一点要求就是不能贪,若是本王发现,结果不用本王说你们也应清楚。

    今日晌午的商议便到此,本王吩咐了府上的厨子做了一桌美食,大家放开吃;下午商议之时,本王想听到你们不一样的计策,而不是你们给本王诉苦。”

    “是(谢),王爷。”得到赏赐的二人笑意连连,受到责问的众人苦笑不已。

    见众人行礼,李宽点了点头,说:“本王还要去查看茶厂,就不陪诸位了,待晚间咱们在庆贺一番。”

    说完,李宽便带着马周和刘仁轨走了。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319章 犯官们的酒场() 
李宽不陪诸位官员用饭,也是有深意的,他早已现了这些人看向何县令的目光中带着疑惑,他若是在场这些人岂敢询问何县令,何县令又岂会说出当年之事,又岂能从何县令口中展现出自己的宽厚?况且他现在确实忙的脚不沾地,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

    茶厂刚刚开始修建,少不了要他指点。

    想要展闽州、想要占据台湾,都离不开船,码头的建设乃是重中之重。

    跟来的将士们现在的情况,他也要过问,毕竟庄户们和将士们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跟着他来闽州,总要让他们感觉此番前来是值得的。

    闽县的周边的环境也没有察看,因地制宜不是说说而已的,连基本环境都不知道又如何做到因地制宜?

    还有僚人的敌视,虽然经过收购茶叶之事缓解了一些敌视,但是城中的敌视依旧不少,百姓不尊号令又如何治理闽州?连闽州尚且治理不好,还谈什么治理天下?

    “宾王、仁轨,你二人在凉州为官多年,可有办法化解百姓对咱们的敌视?”看着不少仇视的目光,李宽问道。

    “殿下,咱们当初在凉州可没有百姓仇视,我二人也没有经历过。”许是觉得自己的回答连自己也不满意,刘仁轨沉默了片刻说:“化解仇视的办法恐怕只有施恩·······”

    听到刘仁轨说施恩,马周摇头笑了笑,这样简单的办法这位楚王殿下又怎么可能想不到了,只是这如何施恩是一个大问题,况且李宽的意思马周很清楚,李宽要的是见效快的办法,施恩这样的办法见效过于缓慢了。

    刘仁轨也知道自己所说的施恩办法不符合当前的情况,只好转移了话题,“殿下,臣觉得今日的那位何县令好像有些畏惧您,这是为何?”

    话题转移的很成功,李宽暂时忘记了化解敌视,叙述其了武德九年之时,他与太原王氏的恩怨,说起了这位何县令当时所扮演的角色。

    当三人断断续续的说着话,不知不觉的走到了炒茶的地方,走到了修建茶厂的工地,见到了笑容满面的僚人,三人都笑了,这段时间的功夫也算没白费。

    或许是心情好,也或许是谈到了何县令,而且何县令今日给李宽的感官不错,李宽夸赞了一句——这位何县令也算是为又本事的官员。【#!爱奇文学i7wx ……免费阅读】

    何县令确实有本事,至少在交际方面的本事是不缺的,才来南安县不到两年的时间,竟然能记住所有官员,还能和这些官员打成一片。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能与众人说说笑笑至少证明了他处理人际关系确实有一套。

    自从李宽走后,县衙的气氛便渐渐的转变成了谈笑风生,毕竟大家都是被贬来闽州的,难免有种同病相连的心思存在,言语之间便显得有些随意。

    “老何,没想到你还有如此强大的靠山,你既然是楚王殿下心腹,定然知晓楚王殿下因何被流放到闽州吧,快给大家说说。”不仅女人八卦,就连男人也同样八卦。

    只是这八卦别上菜的胖厨子给打断了,胖厨子领着县衙的仆从端上了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这些菜肴别说他们在岭南没有见过,就是在关中之地也没见过。

    此时,没人再询问何县令,纷纷坐到了饭桌上;何县令也没有想要开口的意思,被贬谪的这两年他从未吃过一顿合乎胃口的饱饭,现在哪还有心思给众人解惑。

    饭桌上除了吧唧嘴的声音和杯碟碰撞、碗筷相交的声音,没有一点谈话之声。

    饭菜吃痛快了,不知是何县令感叹道:“这是我两年来吃的最美味的一顿饭。”

    “老何你才两年,你知道咱们这些人有多少年没吃到过了吗?就说老周,他已经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待了整整十年了。”说完,脸上全是感概命运多舛的神色。

    “行了,你们也别抱怨了,这些时日楚王殿下与我谈论了许多,不得不说楚王殿下真乃大才,尽管年纪尚小,但是才识过人,今日我提出的许多计策其实就是楚王殿下随口提出的。”周县令脸上带着向往之色,笑说:“若是咱们尽职尽责,按照楚王殿下的吩咐行事,他日受百姓称颂不是难事,将来·······”

    周县令的话没说完,别人打断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