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148章

大唐承包王-第148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李宽的变化很大,不是容貌的变化而是气质的变化,照顾李宽的怀恩感受最深。当初李纲和李母离开桃源村之后,李宽也曾一度改变,变得阴狠,那是从骨子透出来的一种阴狠。可是现在的变化,怀恩说不明白,他只知道李宽给人一种亲近感觉,但是在这种感觉之中又带着一股威严,总是不禁让人臣服。

    屁股上的伤刚养好,连福又带着李世民的旨意来了,这次连福倒是没有随意的将圣旨递给李宽,而是展开圣旨开始念。

    旨意很简单,总归一句话,你楚王李宽惹怒了皇帝,皇帝不高兴了,所以李宽被降爵了,从正一品的亲王降为了从一品的郡王。

    :。:

    wxi7

第281章 贞观大旱,蝗神降临() 
降爵在李宽心里没起一点波澜,爵位什么的,他现在并不看重,迟早有一天他将全部夺回来,拿到圣旨他才明白,其实李渊的圣旨并没有什么卵用,不受处不受罚只是一句空话而已,还不是李世民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切都还是得靠自己。

    李渊不同,自从李宽被降爵之后,他便进宫了,不知李渊进宫和李世民说了些什么,回来的时候是带着怒气回来的,当然也少不了在宫里的皇子和妃子。而且回来之后,只是来李府看了看李宽,说了句祖父以后帮不上你忙了,然后便落寞了回到了李世民给他修建的宫殿,倒是把万贵妃留在了李府。

    儿子大了,翅膀硬了,李渊这个做老子的也说不上话了,这就是李渊留下话之后李宽的想法,既然如此,他也要让李世民尝尝这种的味道。

    李宽现在变得更加勤奋,每日上完课还会留下一批人年纪大的孩子在桃源村补课,同时吩咐王翼和庄户一起到学舍补课,日子变得更加忙碌,岁月静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当然,他也有休息的时候,不时到开张的贵妃酒楼吃吃饭,至于是休息还是别有用心这就只有李宽自己清楚了,反正他在贵妃酒楼收拢了不少士子,给凉州送去了不少的官员小吏。

    除此之外,就是陪李渊聊聊天,每次见到在贵妃酒楼用饭的李渊,李宽都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自打李渊从皇宫回来之后,再次回到原来的状态,除了喝酒还是喝酒,肚子犹如怀孕的女人一样,身体明显有问题,该劝的也劝了,该说的也说了,依旧不能让李渊放弃喝酒的习惯,李宽也只能吩咐酒楼的掌柜每日少送一点酒。

    贵妃酒楼没有酒,但是皇宫和公主府不缺,李世民和平阳公主倒是不时给李渊送酒来,就是不知是出于孝心还是出于其他原因,反正在李宽眼里李世民和平阳公主都没安什么好心,至于当初不该救平阳公主的想法倒是没有,毕竟当年救下平阳公主说穿了也只是一场交易而已。

    这一年的冬季与往年不同,雪没有往年下得大下得急,稀稀疏疏的下着小雪,看着窗外的飘落的雪花李宽沉默了,到底该不该给袁天罡写封信,这是一问题。

    最终,李宽还是写了,毕竟百姓不易啊!信件送去了,袁天罡也收到了,袁天罡并未如李宽所想那般将信件烧毁,将信件送到了李世民的龙案之上,毕竟预言明年大旱有蝗这样的事情太过严重,若是没有发生,袁天罡便是欺君,这样的后果他承担不起。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袁天罡的好意了,毕竟李宽被降爵了,若是真如李宽所预料的那般,李宽也能借此机会重回王爵,反正对袁天罡来说将李宽的信件送到李世民的龙案上是件两全其美的事。

    袁天罡算得上是方外之人,但他依旧是一个聪明的俗人,没忘记给李宽回信,表明自己的用意,看了袁天罡的回信,李宽嗤笑一声,将信件丢进了火炉。

    没出意外,李世民看过信件之后,勃然大怒,不就是降了你的爵位吗,你竟敢诅咒明年大旱,有蝗灾,所以李宽再次接到了李世民的旨意,他被李世民下旨责罚了,责令他安心在桃源村守孝。

    好在李世民有长孙这个贤内助,毕竟长孙还是相信李宽会无的放矢的,李世民被安抚了,至于是怎样安抚的那就不可言说了。皇家和勋贵开始储存粮食,开始在长安城中购买粮食,动作也算隐秘,不过张信作为三教九流的头头,自然瞒不过他,当即便写信让李宽下指示。

    结果,李宽只是笑了笑,将张信写的信件投向火海,指示什么的不用下,只需要等就行了,他要等着看李世民如何受到世家之人的口诛笔笺,想想就觉得很美好。

    贞观二年,入夏之后上天就像是印证李宽的预言一般,果然没有下过一滴雨,关中的土地裂开了一条条的口子,那裂口就像大唐这位巨人身上的伤痕。皇宫中的李世民很惆怅也很庆幸,天不下雨已经印证了大旱的到来,这将是一个灾难之年,好在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朝堂中收集粮食的勋贵就显得有些高兴了,灾年嘛,正是他们收集名声的时候。

    在他们这些人心里,百姓其实并不是多重要,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名声,当然能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能救治一些百姓让皇帝记住自己的功劳那是两全其美的事,怎能让他们不高兴。

    在太史令当官的袁天罡也在高兴,因为他又升官了,升到了太史令的太史,从五品的官职在勋贵满地走的长安城并算不得什么,但是他在皇帝心里已经留下良好的印象,将来封爵也不是没有可能,况且他这次也还了李宽的恩情。

    而事情真像他们所预料到的一般,大旱之后有蝗灾不是说说而已的,蝗灾刚发生之时,李世民笑了,虽说是灾难,但也是收拢民心的好机会,皇帝嘛,所看到的自然不会像平常百姓看到的那般。

    大旱、蝗灾朝堂上没掀起一点波澜,朝中几位重臣的脸上也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脸上还带着隐隐笑意,一条条开放粮仓赈济灾民的指令从太极宫中发出,不明所以的大臣名有些疑惑朝堂的效率为何如此之快,如同魏征、王珪之流,他们很疑惑,为何李世民和朝堂重臣就像是已经早知道会有大旱和蝗灾发生一样。

    当一匹匹健马进长安,大唐版图上自潼关起到陈仓末,整个关中全是蝗虫,铺天盖地的蝗虫在关中飞舞,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飞舞的蝗虫就像一架架的轰炸机,炸的刚刚稳定的大唐满目疮痍,没有人再笑得出来,李世民也笑不出来。

    灾难太大了,远远超过了李世民和朝中重臣的预料,李世民在皇宫之中暴跳如雷惆怅不已,他失误了,本以为有皇家和重臣的帮忙可以轻易的渡过这次难关,没想到整个关中都爆发了蝗灾。无数灾民在庄子设下神坛,乞求蝗神早日回到天宫,不求天子求仙神,这不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

    在酒楼喝酒的李宽看着桃源村中飞舞的蝗虫笑了,桃源村散养了着鸡鸭鹅,蝗虫不多,可是依旧不少,这些都是别处飞来的,可见蝗灾到底有多严重,尽管李宽知道外面是铺天盖地的蝗虫,他依然笑的开心:“蝗灾之后有大疫,李世民你做好了坑杀百姓了准备了吗,做好了受到世家口诛笔笺的打算了吗?”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282章 何为仁慈() 
话音落下之后,便见着李渊登上了酒楼,提着酒坛子的手有些颤抖,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蝗灾,总之脸上是带着笑意的,在大唐因为蝗灾而发笑的恐怕也只有李渊和李宽祖孙二人了。

    “报应啊,真是报应。”哈哈大笑的感叹了两句,见到李宽独自一人在坐在酒楼的窗边小酌,李渊坐到了李宽对面,“今日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咱们祖孙二人该喝酒庆祝。”

    李渊的话让李宽有些疑惑,蝗灾已经发生了不少的日子,今日值得庆贺之说明显不成立,要庆贺早该庆贺了。就在李宽疑惑的时候,怀恩带着书信来了,是张信送来的飞鸽传书,展开一看,李宽明白了,心中暗赞李渊厉害,就是在桃源村也比他的消息来的快。

    虽说李渊虽然退位了,可毕竟做了九年的皇帝,有着自己的消息来源,宫里的太监们总还有一两个忠心于他的,消息的来源自然要比李宽快的得多,李渊说值得庆贺是因为李世民在今日设坛祭天、下罪己诏,对于李渊来说这就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当然,对于李宽来说也算是值得庆贺的事,给李渊倒了一杯酒又给自己满上,二人碰杯饮尽,谁都没说话,祖孙二人就这样一杯一杯的喝着,脸上不由的浮现笑容。

    然而,下罪己诏并没有什么卵用,蝗灾来的之前还要厉害,百姓哭号,民不聊生,长安城周边的灾民开始涌进长安城,人不多,但是长安城中也出现打砸、哄抢的现象,好在李宽早有预料,将酒楼关闭了,他倒是没有多大的损失,至于其他人这就不是李宽所关心的了。

    长安城中,确实有不少的商户遭到了灾民的哄抢,但是这些只是小商小户,真正的世家勋贵的产业其实并未受到多大的冲击,毕竟灾民现在还不算多,打砸抢劫勋贵府上的产业那是会被当场宰掉的,灾民还不会冒如此大的风险。

    尽管勋贵府上的产业没有遭受灾民强抢,也没有勋贵施压,长安王县令这几日依旧焦头烂额,来报官的商户可谓是数不胜数,他知道这些商户情况,都是些小商小户,遭到哄抢之后哪还有活命的本钱,等待这一家人的将会是死亡,这点王县令很清楚,可是该怎么处置这些哄抢的灾民是一个大问题。

    难道将这些哄抢打砸的灾民全都收押吗,且不论找不找的出灾民,就算是找出来了又能如何,这些灾民本就盼着自己能被送进监牢,大灾之年,在外面能不能活下去还两说呢,在监牢之中至少能有一顿稀粥喝吧,总比在外面饿死来的强。更何况此时的县衙牢房已经人满为患了,根本连一个下脚的地都没有,这让他如何处置?

    当然,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杀,一经发现那就杀,这样一来,监牢也就空出来了。但是这样的结果如何?还用说吗,必然是会遭到难民的反抗,长安城中一旦出现暴乱,且不论保不保的住性命,他必然是会遗臭万年的,在这个讲究名声的年代里,他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只好将现实的情况呈报李世民。

    李世民和百官并没有什么好的法子,除了在长安城中设立粥铺赈济难民之外,他们想不到好的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阻止大批的难民涌入长安城,所以长安城封闭了。

    长安城一封闭,城外的庄子就遭殃了,当然,难民们也还存有一点良知,寻常的庄子没去抢,毕竟抢也抢不到什么粮食,抢的都是富庶的庄子,如平阳公主的李家庄,杜伏威和李道宗的庄子,当然也少不了李宽的桃源村。

    桃源村外,衣不蔽体的难民人山人海,若不是有王翼一群弟兄,有护龙卫,有李渊派来的将士抽出横刀,站立在桃源村村口,怕是桃源村早就被难民们强抢一空了。

    “王爷,咱们桃源村外的难民越来越多,恐怕······”

    怀恩的话没有说完,但是意思很清晰,怀恩害怕难民忍不住冲击桃源村,李宽知道,但是他也犯难,若是一旦开设粥铺,前来的难民必定更多,他不知道自己收集的粮食能支撑多久。

    “本王先去看看吧!”

    带着怀恩和福伯出门来到酒楼外,恰好看见了一个割腕给自己儿子喂血的妇人,这一幕让李宽下了决定,不论结果如何,先开设粥铺再说。

    “立即将那对母子带过来,安排一顿饭。”

    话音落下,庄户们便提着横刀将母子带到了李宽的面前,但是这一举动让难民们爆发了,大家都是人,为什么只有那人受到了特殊对待。

    “胆敢冲击者,给本王杀。”李宽拿着木制的喇叭,厉声喝道。

    别说,李宽的话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暴动的人群安静了,待嘈杂之音变低,李宽再次说道:“本王知道今年的蝗灾严重,本王知道大家的日子难熬,本王也不是心狠之人,所以本王决定在桃源村外开设粥铺······”

    话未完,灾民们跪下了,谢王爷大恩,这五个字在桃源村久久不散。

    待谢恩之声散去,李宽再次说道:“不过,本王有言在先,老人、妇人、孩童先领取稀粥,青壮年最后才能领取,否则别怪本王无情。”

    说完,当即吩咐人在酒楼外开设粥铺,灾民也懂得感恩,连忙开始帮忙,有灾民的帮助,很快便开始熬粥,米香弥漫,灾民们的喉咙上下滑动,却没有一个上前强抢的人,不知是因为害怕庄户们手中的横刀还是因为感恩之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