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承包王 >

第124章

大唐承包王-第124章

小说: 大唐承包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的身份都不低但是比起李承乾还是差了一点,总归要想个办法来应对来势汹汹的李承乾。

    既不能过于得罪又不能引颈待戮,一时间,李道兴和段纶真没想出适合的办法,只好把头看向了李宽。至于杜伏威,如此费脑子的事不用想,自顾自的喝着茶水。

    “看来大家都没有好办法,侄儿倒是有一计,大家参详参详。太子想要开酒楼,尚需一段时间,侄儿已将小泗儿召回研发新菜,等到太子酒楼开业之后咱们就歇业几日,让他们尝到甜头之后在将客人抢过来,只是·······”

    “只是什么?”李道兴此时有些急不可耐。

    “只是长安城中若是知道酒楼是太子的产业,恐怕会蜂拥而往。”

    酒楼想要挣钱,除了服务之外,重点还是在菜肴之上,既然推出新菜,自然在菜肴之上不成问题,对于李宽的担忧,段纶不在意了,笑道:“宽儿,想必太上皇也快回长安了,待太上皇回府之后,咱们大可关闭一间酒楼,你也可以带他老人家去太子殿下和鲁王殿下新开的酒楼尝尝味道。”

    对于打击李承乾的酒楼,李宽想到了很多,打价格战,打宣传战,实行预订的方案等等。当然也想到了李渊,不过仅仅是想到了李渊回来之后能替他分担来自李世民的压力,他还真没往段纶所说的那方面想过。

    经过段纶提点,李宽明白了段纶的意思,这可是一条毒计啊,按李渊的性子,若是知道自己儿子和孙子挖了另一个孙子的墙脚,还让其产业倒闭了,李渊会怎么做?兄弟阋墙之事已经经历过一次,若是再来一次,李渊还能忍住?想想就爽快不已。

    wxi7

第242章 李渊回来了() 
对策商议好之后,李宽便再也没有关注过李承乾的酒楼。在桃源村专心致志的研究他的胶泥,皇天不负苦心人,胶泥研制很成功,经过一番实验,他终于对求取凉州之事有了底气。之后便在桃源村过上了上课听课的日子,倒也悠闲。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经历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入冬之际长安城中的酒楼终于开张了。知道李承乾不能安排人出面打理酒楼,也不能在长安城中宣传那是太子的产业,李元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并未对外宣传那是他的产业。不过,他却给李承乾出了一计,那就是找长沙公主出面。

    当初,李宽找长沙公主承包,长沙公主夫妻直言拒绝,甚至给个好脸色都欠奉,而李承乾只是找来冯少师在东宫吃了一顿饭,委婉的提了两句,长沙公主和冯少师想都没想,便答应了李承乾的请求,长沙公主的名头随便用。

    长沙公主原本的产业也就成了李承乾的酒楼,不知是他想不出好听的名字还是出于跟李宽做对的原因,倒是给自己的酒楼取名为——有间酒楼,不仅如此,还活生生的抢过了李宽的创意,规矩什么的,一间酒楼能用,他的有间酒楼同样能用。

    当然,也有修改的地方,有间酒楼的规矩比一间酒楼的起点更高,毕竟他是太子嘛,若是自己产业的规矩不如一间酒楼的规矩岂不是弱了太子的名头。

    对此,李宽也是一笑置之,毕竟大唐可没有现代社会那么健全的法律,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有不少抄袭创意的事例。他倒是看得很开,只不过对长沙公主的作为有些不耻而已,除此之外,并未有什么意见。

    有间酒楼开张之后,生意自然红火,毕竟李石在一间酒楼的时候教出了不少的徒弟,他去有间酒楼当掌柜自然带着徒弟一起去,有间酒楼做出来的饭食跟一间酒楼相比几乎无差别。况且在有间酒楼开张之后一间酒楼还歇业了,长安城中的富人们自然而然找到了挂名在长沙公主之下的有间酒楼,生意可谓是客似云来,客人络绎不绝。

    一间酒楼的歇业,让冯少师从中闻到了一股阴谋的味道,毕竟一间酒楼还是有不少常客,就算有间酒楼开张会抢不少生意也不至于让一间酒楼歇业。曾委婉的向李承乾提起过此事,可是李承乾哪有心思听他说这些。现在的李承乾整个人都飘了,不仅找了李宽麻烦还得到了一个日进斗金的项目,压倒对手的快感根本不足以形容他现在的心情。至于冯少师的怀疑,在李承乾看来便是李宽穷途末路了,毕竟李承乾到底还是一个孩子,想法自然没有冯少师考虑的那么周全。

    当然,李宽也不可能真如李承乾想的那般穷途末路,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就像是猎人,想要一击中的就得有耐心。

    他在等李渊回长安,他要让李渊看看自己的孙儿是如何被当今太子和皇叔欺压的;也在等时间进入严冬,等严冬一到大棚蔬菜进长安便能给李承乾致命一击。

    窗外飘起了雪花,寒风呜呜作响,听到风声便让人忍不住紧紧长衫、缩缩脖子,时间就是在不经意之间的悄然流逝,深冬已至。

    屋外的寒风拍打着李府书房的门窗,“吱呀”声不绝,书房的房顶之上有一根小碗大小的铁管,冒着黑烟。房中的炉上放着一个铁壶,雪白的蒸汽从壶嘴中冒出,犹如一团白云久久不散,而铁壶中发出的声响,宛如一首小曲儿,在书房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屋外寒风肆虐冷侧骨,屋中热流环绕暖如春,李宽一笔一划的写着“静待”二字,虽然态度极为认真,可是写出来的字也就堪堪入目而已。怀恩推开书房门,悄声走到了李宽身边不敢有丝毫打扰,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家王爷在认真思考,他不知什么时候自家王爷思考之时不在发愣,反而喜欢上了在书房写字。

    待李宽写完放下毛笔之后,才道:“王爷,太原城中传来消息了。”

    书信有两封,一封是胡庆写的,一封是李道立写的。

    胡庆在信中大致介绍了太原城的情况,总体来说情况还是不错的,有留在太原城的护龙卫和李道立的帮忙,客栈已经建好了,生意也不错,客栈的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向前推进。至于太原王家也如李宽所预料的那般,李世民和李渊并未对其动手,而当初射杀他的人也并未找到,这点让他有些微微失望。当然,信中结尾也提到了李渊要回长安了,倒是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

    如果说胡庆的信简洁明了,那李道立的信就是长篇大论了,整整写了六页,开篇就可谓是文采斐然。大半的话都是在表示他的感激之意,他已经从李渊口中得知了一切,感激李宽在太原城设下的局,让他从高平县公高升到了高平王。

    虽说辞藻华丽、诚意满满,可是在李宽眼中,这些话都是废话,既然知道感谢,你倒是给点实质性的谢礼啊!

    不过,看到最后两页,李宽一扫之前的不快,因为整整两页写满了礼品的清单,并告知他礼物会让李渊给带回来,也附上了李渊离开太原的具体时间。

    李宽看完,递给了怀恩,看过之后,怀恩便问道:“王爷,咱们是不是可以动手安排了?”

    一间酒楼歇业的时间不短了,若是想从新开门做生意自然方方面面都要打扫,长安城中的一间酒楼分号可不少,总归得要些时日。

    李宽摆了摆手,“再等等,等到太上皇回来住几日之后在着手安排,等了这么久也不差这两天了。”

    飞鸽传来书信之后,李宽便一直在等,明明已经等了不少的时日,可是知道李渊回程之后反倒是耐不住了。好在李渊没有让他再等一两个月,就在他等候的第三日,怀恩满怀激动的闯进了学舍,他知道李渊回来了。

    wxi7

第243章 活字印刷() 
初始等待的之时,心静如水;知道李渊归程之后,急不可耐;现在李渊回来了,又静下心了。人啊,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

    静心上完一堂课之后才晃晃悠悠的往李府走,举着一把油纸伞,踩在皑皑白雪之中“咯吱”作响,身后留下一串错落有致的脚印,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之中显得特别显眼。

    站在屋檐之下,握住伞柄转了两圈,油纸伞上的雪花被晕头转向的甩了出去,收伞之后便用力的甩了甩,“呸呸呸”伞面上的雨雪调皮的钻进了李宽的口中。

    李渊大马金刀的坐在沙发上,不知和万贵妃说些什么让万贵妃掩口失笑,此时的李渊给人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红光满面。

    看来在太原城中的小日子过的不错,也是,在太原城中他就是老大,有杜如晦在,事情也用不着他做,还有李道立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说不得还给他弄来了不少的美人,极有可能给自己弄个皇叔啥的。而且在太原也见不到李世民,不用想起当初那些糟心的事,心情好自然也就吃的好睡的香,看面相还真像是长了不少肉,连肚子都出来了。

    腹议了李渊一番,走进堂屋行礼道:“孙儿拜见皇祖父。”

    “回来了,你王叔给你送来不少礼物,去看看吧!”李渊挥手,像是在赶苍蝇一样,继续和万贵妃说着自己在太原城的丰功伟绩。

    李宽没走,他还有事儿找李渊商量了,怎么能如此轻易的就走了呢?可是听了几句话之后,实在听不下去了,明明是自己设计的宝地计划,好嘛,一到李渊口中倒成他的谋划了。

    还要不要脸了。

    听不下去了,刚走到后院便听到女子指挥下人的话语,“轻一点···轻一点···这些都是高平王送给王爷的礼物,若是打碎了,恐王爷责罚。”

    虽然记不得李府中上下仆从、侍女的名字,可是声音还是能听出来的,这不是李府中的侍女,府上的侍女可没有这么清脆悦耳的声音。

    既然不是李府中的侍女,那就是李渊带回来的咯!没有一副盛气凌人的口吻,对待仆从的态度也不错,倒是让他有些意外,毕竟能跟李渊回来,必然是受过了李渊的宠爱,而且还是很受宠的那类,能用如此口吻跟下人说话实属不易。

    转念一想,李宽也明白了,就像苏媚儿,李府上下把她当作当家主母对待,她依旧没有盛气凌人,说到底还是自身身份的原因,而李渊带回来的女子大概也是一个苦命人吧。

    转头看向声音传来的地方,只见一位长相秀丽的女子,一手指着仆从一手抚摸着肚子,脸上洋溢着一股母性的光辉。

    李宽一愣,还真特么给猜中了啊,这是要给自己添皇叔的节奏啊!也是,李世民这个儿子是色中恶鬼,他这个做爹的也好不到哪去,在太原城住了两个多月,不找人调节生活那才是怪事。

    行晚辈礼去拜见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女子,还特么是比自己高了两辈分的女子,这也太难为人了,光称呼就是一个大问题,到底是去了还是去了?

    算了,且忍忍吧!

    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李宽转身回堂屋继续听李渊吹牛。

    “你小子怎么回来了?”见到李宽回来,李渊笑问道。

    额,这该怎么回答,难道说自己看到了你的小老婆,觉得见面尴尬折返回来听你吹牛。

    心里能这么想,话不能这么说,沉思了片刻之后,李宽言道:“孙儿回桃源村之后捣鼓出了一个法子,可以让更多的人能读书。”

    李渊来兴致了,问道:“什么法子?”

    “孙儿称它为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如果只印二三本,其实不算省事,甚至还不必上雕版印刷,可是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至少在大唐算是极为先进的一门技术。

    此时也顾不得继续和万贵妃吹嘘了,话都没说一句,拉上李宽就走,在后院见到仆从和那女子行礼,理都没理,径直去了书房。

    “活字印刷术其实简单,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在将其贴在铁板上便行了。”

    给李渊解释了两句,让他在书房中试验了两次,拿着就不松手了。

    这让李宽有些肉疼了,李渊手里拿的可不是胶泥活字印刷板而是铅和锡制成的活字印刷板,在世上可就这么一块,他还要收藏呐!

    当初弄出活字印刷之后,一向认为自己听聪明的李宽突然觉得自己很傻,何必要纠结于胶泥呢,用锡和铅混合制成活字岂不是更加简单,还耐用,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所以他回到了孙道长的道观,在道观中找了整整两日终于找了铅和锡,他成一个大花猫,也对铅、锡混合印刷板格外的珍惜。在他心里,这已经不是印刷板,而是一种警醒,一种鞭策。

    “皇祖父,您是不是将手中的印刷版还给孙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