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安居乐业 >

第202章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202章

小说: 大宋之安居乐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一惯是效忠于晋王府的,殿下何不趁这个机会将其纳入麾下?”

耶律殇听得心中一动,他现在可不是什么晋王了,以前的手下现在一个都没有。更缺少心腹……

片刻,萧若望跑到明军阵前,随之被带到耶律殇面前。

萧若望一见明军主帅居然是耶律殇,大喜,立马就拜了下去。“原来是晋王驾到……呃,原来是辽侯,属下萧若望拜见侯爷。”

耶律殇一听“晋王”二字就觉得靠谱,上前扶起萧若望,却见其面貌有些熟悉,不禁问道:“将军有些面熟啊,未知将

萧若望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答道:“末将之父乃是晋王舍人萧老干。”

那就是熟人了,怪不得面熟,萧老干以前可是天天在耶律殇面前晃荡。**这萧若望长得有些象他的父亲,眼熟是正常。

不过现在可不是拉关系的时候。

建州城墙上此时喊杀声震天。叛军还分出了一部分人手来争夺城门,萧若望的手下不多,虽然他的部下都是辽军正规军,战斗力不错,但架不住叛军人多啊,他们也有些支持不住了。正节节败退。可这个时候城外地明军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萧若望的手下节节败退,既不支援也不攻城,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城头变换大王旗。

萧若望大急,“侯爷,原建州知州发起叛乱的时候属下见叛贼势大,只得虚与委蛇,现天军到来。属下遂带领麾下将士打开城门以迎天军……还请侯爷即刻挥军攻城为上,属下麾下兵少,怕是支持不了多长时间。”

实际上,此时萧若望的手下已经死得差不多了,所剩不多的军士都退到了城门口,死死守住城门。城墙之上已经没有多少厮杀。

耶律殇先前是怕上当。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局势已经很明朗,建州地叛军不可能舍弃上千精兵来做戏。更有甚者,此时的城门还是大开着呢,萧若望看来是真的来降,耶律殇遂下令攻城。

早已准备好的火炮开始轰炸城墙,黑压压一大片的明军逼近城门,弓弩手开始压制城墙。叛军没有几个正规士兵,都是鼓动的一些农牧民而已,就连仅有的萧若望手下那一千兵马,此时也反水,数千叛军,还不如说是数千乱民,靠这些没有受过丁点训练的乱民来抵抗精锐明军?

明军的重步兵冲进城门,然后,一切都结束了。

建州叛乱平息,粮道通畅。

按照《大明律》,耶律殇将发起叛乱的人,连同其家人,全部处死,主犯之人株连十族。本来,按照《大明律》,原建州知州等儒士叛乱是要罪加三等地,按律当处以凌迟,株连十族,其家所在周围的一千步距离之内地人家全部都得连坐,不过,天子刚刚颁布了《焚书坑儒令》,对这些儒生则有另外的刑罚。

《焚书坑儒令》一经颁布,举国哗然。

大明的百姓不是原汉人奴隶就是归化的各部落之民,若非大明十年如一日的大兴教育,这些人连字都不识几个,可是大明的教育教地是什么?法家学问、墨家学问、农家学问……诸子百家,只要其经典现在还有流传的,在大明的公共学堂里都能学到,独独在中原只手遮天的儒家学问大明朝一个字一本书都不教。《大明律》明文规定,抄录、印刷、贩卖《论语》等儒家典籍为非法,传播儒学更是禁忌。儒学,在大明朝是禁忌之学。

十年如一日的禁儒,自然,整个大明的儒家势力被压缩到几乎消亡,天子下令焚书坑儒,自然不会有百姓反对,始皇帝下令焚书坑儒,结果被那些儒生骂了一千多年,那些吃饱撑着的腐儒更是硬生生将“暴君”地名头安到始皇帝头上,可今日的大明天子这么做却不会被大明国民骂,只因为,大明没有儒生。《焚书坑儒令》一经颁布,这“举国哗然”中的“举国”指的是辽国,辽国虽然灭亡在即,但毕竟还没有真正灭亡,辽国被汉化百年,其儒家势力一点都不比中原的儒家势力弱…………可以说,天子下令焚书坑儒,焚的是辽国地儒家经典。坑地是辽国地儒生。

就如同始皇帝那时候一样,那些儒生自然不会束手待毙,纷纷勾连发起叛乱,随着《焚书坑儒令》地颁布,明军新占领的辽国州府的叛乱更多也更激烈了。

高丽。现在叫朝鲜,朝鲜也是以儒治国的,不过自李资谦发起叛乱灭了高丽之后,朝鲜地一切制度体系都向大明看齐,大明依法治国,朝鲜也废儒兴法。不过跟大明不一样,林靖文是在一片废墟,或者是一片空白的辽东建立的大明朝,他是在一片白纸上书写文章,林靖文大兴法家。自然不会遇到多少阻力。可朝鲜不一样,李资谦可是在一张原本就满是字的纸张上书写文章。他要废儒兴法自然难上许多,朝鲜的法家是已经崛起,但儒家势力依然很大。现在大明天子下令焚书坑儒,作为属国,朝鲜自然也是要跟着做的,李资谦按照天子谕令下令焚书坑儒。受到朝鲜举国儒生的反对,甚至也有叛乱发生。不过这正好,那些儒生掌握的势力可不小,灭了那些儒生,朝鲜王室的权位会更稳固。李资谦一声令下,朝鲜军队四处,扑灭叛乱的同时。到处抓捕儒生,李资谦更是借着执行天子诏令地机会大肆排除异己以巩固自己的权位。

耽罗和日本就不多说了,这两个地方地文明比较落后,对大明朝又是忠心不二,大明怎么说它们就怎么做。

重点还是辽国。

百万明军,除了围困大定府的二十余万人之外。其余尽七十万兵马纷纷调动。对叛乱坚决镇压,同时。明军严格地执行了天子的诏令,穷搜天下,四处抓捕儒生查抄儒家典籍,焚书坑儒!有杀错没放过,只要是跟儒学沾边的,不管参与没参与到叛乱,明军是抓到就杀。

如此大事,郑皇后就在奉天京,自然是听说了,大骇,大明天子这么做不是在逼那些儒生造反么?他就想不明白了,虽然大明天子素有残暴知名,但以郑皇后所见,这位天子残暴是有的,但也不愧为一代圣君,可逼人造反又哪里是圣君所为?她就想不明白了。

不过还好,大明是有报纸存在的。

说起报纸,林靖文不得不佩服古人地智慧。林靖文虽然想办报纸,但以朝廷的名义办报实在是下下之策,以朝廷的名义办出来的报纸只会被百姓看作朝廷的喉舌,根本就起不到引导舆论的作用(看今天的《人民日报》就知道了,人们看《人民日报》地时候只会想着观察朝廷的政策走向,根本不会去考虑什么舆论风向,官办报纸的作用只能是这样)。

不过没关系,林靖文不能自己动手,但他的手下里会察言观色的人可是着实不少,比如说财政部尚书马万三。

在大明朝,官吏是允许经商的,不过其财产必须接受锦衣卫地督察,在大明,亲自经商地官吏不在少数,马万三就是其中之一。这厮是明州人士,其原本就是个大商贾,破产之后作为乱民被朱勉发配到松江府,当时的松江府是以陆青城为知府,马万三地才能被陆青城发掘,进而推荐给林靖文,之后这厮就成了大明的财政部尚书。

要说用马万三这个商贾来做财政部尚书,那是无比合适的,这厮早先几年还规规矩矩,后来详细研究了一下《大明律》,这厮居然发现,《大明律》之中没有禁止官吏经商,“律法没有明文禁止的,那就是允许的。”这句话出自天子之口,自然错不了。马万三也就动起了心思,不过他还是不大敢开商铺办作坊,这厮也算心思活动,大明经济发达,每日新开的商铺作坊不知繁几,老字号商铺并不多,那些新开商铺的名声自然是比不上老字号的,再者,光大明本土及各属国的市场就很大了,而且随着明军征服的土地越来越多,市场也越来越大,在那些新征服的土地上,别说新商铺,就是那些老字号都没有丁点名声,没名声的话生意可不好做,商家们是越来越愁该怎么了解新征服的土地上的市场行情呢?该怎么让那些新征服的土地上的人都知道自家的商品?………对,他们缺的就是广告。有鉴于此,马万三想到了仿照官府的邸报来办理一份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就专门介绍大明各地的市场、物价,后来加上给商家做广告,再后来又加上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介绍该地的政治形势……一来二去,慢慢的,小册子就变成了报纸,这是大明朝第一份报纸:《大明商报》。

发展到现在,报纸可不只是商报一家了,也有几份报纸是以报道时事新闻闻名的,天子颁布诏令,辽国叛乱四起,这些可都是时事,这些报纸自然会报道。

郑皇后实在想不明白,又不好去请教大明众臣,自然,报纸就跃入了她的眼睑。

《大明时事报》:大家都知道,大明朝是以法治国,儒家理论与法家背道而驰,加上儒家学问根本就是一种功利学问,学儒的人天生就热衷于争权夺利,可以想象,若是放任儒家在大明肆意传播,大明的政治风气会变得跟中原的宋朝一个样,若让那些儒生入主庙堂,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利己背国,种种不堪之事会随之而来,大明会变得腐朽而黑暗,是以万万不能让儒学在大明传播开来。天子令焚书坑儒,看似逼反了那些儒生,实际上只是以短时间的动乱来换取大明的长治久安,这是很划算的。

《大明快报》:这段时间以来,大明新占领的土地上叛乱四起,表面上是因为天子下令焚书坑儒,实际上呢,不过是“权势”二字在作怪。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原辽国官吏本是权倾一方势力滔天,可大明入主其地,自然会剥夺这些人原本的权势地位,这些人自然不会甘心,可以说,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那些原辽国官吏必反,所谓焚书坑儒只不过是那些官僚勋贵的接口而已,即使没有这个接口他们也会反。再则,大明的体制完全不同于辽国,大明入主辽国的土地,必然要打破原本的制度体系,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使那些辽国官吏勋贵不反,大明也必须清除这些人…………从以上两点看,天子下令焚书坑儒是势在必行,这个法令看似是针对儒家势力,实则是针对那些辽国的旧官僚体系。

……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三十九章 大宋北伐

《大明日报》、《大明资讯报》等各种各样的报纸众说纷纭,虽然这些报纸在大的论调上都是赞成天子颁布焚书坑儒的法令,但这些报纸对这个法令都有各自的理解,或者说是体制的原因,或者说是学派之争,种种繁由莫衷一是。

郑皇后看得那叫一个眼花缭乱。在中原她何曾见到过这些理论,原来,政治指的可不是什么妥协之道,更加不是争权夺利…………那是权术,政治,指的是治国理民之道。郑皇后遍阅大明的各种报纸,甚至命人收集来各种典籍,比如说,听说是由大明天子亲著的《国家与社稷》、《文明论》还有美岸政治大学堂的教材《政治学》等等,大明及各属国的学者、大师的著作也多有阅览,从这些书里,郑皇后看到了另外一种文明,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是宋人第一次真正深入地了解大明朝。以往,一说起大明,宋人要么畏惧于明军的赫赫军威,要么干脆一摆头:野蛮残暴的粗鄙之民而已,或言边陲小邦云云,宋人从未真正认识到,他们眼中的野蛮之国、边陲之邦在治国之道和制度体系上远比大宋更为专业更为正规,他们瞧不起大明,明人更是对大宋不屑一顾。

在明人的眼里,大宋朝廷只有权术,没有政治。

从那些报纸上,郑皇后还看到了另一个信息:大明新征服的辽国土地上真的是叛乱四起。

西京道位处边陲,又受南部达达和党项人的影响,离大明的统治中心:辽东的距离有点远,交通不便通信不畅,这样地地方按理说是叛乱多发之地,事实也是如此。西京道二府十三州皆反,无一例外,万幸的是,耶律余睹和萧里得显二人在辽军中的威望真的很高,虽然辽国的那些官吏绝大部分都参与到叛乱,但辽军的兵士将领都没有叛乱的迹象,耶律、萧二将压制住了西京道的辽国军队,相反,两位明将带领麾下的七万骑和投降的辽军四处平叛,暂时稳住了西京道地局面。

南京道方面。目前明军只占领了卢龙塞和密云州,卢龙塞好说,只是纯粹的军事要塞,叛乱还影响不到这里,而密云州则是燕云十六州之一,整个密云州有三十余万户(按照《辽史》,辽末整个南京道有1700万的人口,绝大部分是汉人。契丹、女直等异族人口不到百分之一。)。儒家势力非常大,只要是识字的人都可以算是儒士,天子下令焚书坑儒,驻守密云州的李恢自然要执行天子诏令,其下令遍搜整个密云州,坑杀儒生焚烧儒家典籍。数日之间处死数万人,在明军血淋淋的屠刀下,那些儒生不仅没有被吓住,反而是更加活跃,他们勾连原辽国官吏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