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254章

宋-第254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帅,后日大军便要出征,下将还要回去准备一二,曲帅但且休息。”高平感到不能再呆下去了,再说下去还不知道曲端能说出何等狂妄之言,他又不好说什么话,徒增尴尬而已。

封元会意,亦是起身道:“曲帅且歇息,下将告退。”

曲端尚未意识到自己的失言,遂起身笑道:“也好,二位回去准备准备,一开打起来,可没这么清闲了。”

高平与封元二人告罪出了大帐,因曲端妄言,使二人各怀心事,都防备着对方,但毕竟都是出身殿前司,聚到一起终究要说句话。

还是封元先开口,没话找话地道:“太尉是要回军中?”

高平点了点头,瞥眼看了看封元,道:“我军要晚于曲帅大军几日进发,故而要回军中准备……”正说着的时候话锋一转,又道:“子初,你也是出身殿前司,在曲帅手下好生周全,遇事多多周旋。”

封元一怔,他不想一向高傲自负的高平会如此说话,在殿前司侍卫大军都校中,以高平年纪最轻,出身最是显贵,当然他有清高的本钱,所以气焰最盛。反领会高平的意图并不难,在稍稍迟疑后,他立即对高平的意思心领神会,他二人都算是殿前司正途出身,远赴西北归西侍军作战,能在西侍军都司碰面的也只有他二人,其中自然而然地由于同属殿前司,较平日里而亲近了许多。而最重要的缘由是,他自己是接替王宣驻西侍军都指挥司的枢参行军参军,说话的份量不言而喻,这是想忽视也无法忽视的现实。在日后各路大军作战中,可以通过朝廷名义分派各部,这样一来,可以多少偏向地照顾殿前司,好让他们建功立业,这个算盘拨的不可谓不精明。

想明白这一层,他禁不住暗自感叹,自负的高平竟然也有此心机委屈自己的高傲对人说出八分软话,放在平时是殿前司军以上的将帅也不敢想的事情,今日当着自己说出来,难得、好生难得!有些时候,官品高低并不什么,差遣的的权威才是让人甘之若怡,自己虽然不过是一名从七品下的武官,但权判行军房和代表枢参驻泊西侍军的身份足以令从五品上的都校为之和颜悦色。

“太尉教诲,下将当铭记于心,若有差遣,下将尽力而为。”这样的好处不卖白不卖,话说归说,到时候只要不违背朝廷大略的情况下,封元既然出身殿前司当然是偏向于殿前司拔隶三军,毕竟他自己今后可能还要回到殿前司担当差遣,很可能是军指挥使一级的高等将校,但还是会在高平之下,现在卖给一个人情日后也好共事。

“好、好……子初一路劳顿,还是快快回营帐休息去吧!”高平面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在他看来封元还算是个知趣的人物,并不是愚顽不瞑之人,当下大笑着与封元作别。

封元望着高平远去的背影,脸色沉了下来,来时激动的豪情,此刻以化为点点惆怅,西侍军内部的纷杂比他想象的要复杂,身处其境方才能感觉出来,难怪王宣支撑不下去撂了挑子。有这两个大帅在上面,他真不知道日后还有安生日子没有,想想好是无奈,索性不去再想,反正自己身处其位,只要处事圆滑,坚持朝廷的大策,量他人也不敢搅毛。

中路主力大军行进之日转眼就到,封元跟随曲端在西侍军都指挥司行辕的营地校场,看着曲端搞了一次誓师大会,帅台下面将吏由中军卫队、各部营以上正任差遣武官及从各队抽出两名军人组成,足足站了满满一校场的人,他们都身披甲胄,在好日头的照耀下一片明光闪闪,场面好不威风。

曲端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用兵之道,他并没有多少废话,更没有满口大仁大义,为国为民的胡扯八道,而是当众宣布伐夏之战的十杀十赏,唯一一句牵扯朝廷的话就是:“望诸君同心协力,一雪灵夏百年之耻,恢复大宋武人威德——”

简短的誓师大会之后就是凌厉的进攻势头,当天,就在誓师大会的同时,宋军中路的前锋部队,邵兴的云骑侍卫大军远离云涧城以西,越过宋夏边地,当然这不是全军进发,而是云骑第一军六千马军与其勤务杂役军卒三千人担任主攻,而第二军五千骑兵与二千勤务杂役军卒,则沿着边境等待为主力大军开道。

李彦仙的胜捷侍卫大军三万六千人,吴玠的云翼侍卫大军三万二千人分东西两部开进夏国境内,其后的五万乡军担负着支援禁军和保护粮道的重任。

夏国本就已经判断曲端的中路大军是宋军主攻,在李乾顺坚持不从横山撤军之后,察哥等人便取折中之策,在预计的地段放置十余万大军,而且多是马军。整个战略上,鉴于夏军已经难以从云涧城全身而退,全国兵力运用已经左右难以支用,宋军军势浩大,难以与之争锋,于是沿用当年对抗熙宁五路伐夏的旧招,大军并不与宋军死拼,而是处处骚扰截击,各地坚壁清野,以疲劳战打垮宋军,既然宋军中路是主力部队,当然要用马军来对付。

邵兴刚刚进入夏境便遭遇一场遭遇战,云翼第一军第二天到达贺兰原北面,便遭遇夏军擒生军数千骑组成的马队,由于宋军兵力上占有优势,邵兴立即根据战场态势,把第一军分为三部,两路骑兵马队包抄夏军,四千辎重部队以四轮辎重大车组成方阵,缓缓推进。

夏军马队本是监视宋军的游骑,不想竟然与宋军大队马军狭路相逢,在犹豫间,宋军已经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分兵包抄而来,想退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接战。

两军在原野上展开一场搏杀战,邵兴虽然也是一位精通谋略的大将,却无法与西军马军出身的大将相比,云翼军弓弩运用明显不如吴璘马队灵活,在环绕夏军马队时,并没有尽可能里发挥宋军马军钢臂弩的威力,而是在几轮射击后,便仗着人多势众与夏军混战。

由于宋军马步军协作作战,人数又是夏军的数倍,战斗没有任何悬念,不到一个时辰就进入扫尾阶段,夏军小股骑兵分散突围,大部还是被就地歼灭,宋军伤亡亦是不小,清点人数后,骑兵阵亡四百余人,伤一百余人,好在是由杂役步军的支援,使马军伤亡还不算太大,杂役步军大量使用弓箭与斩马刀,在马军对战时占了很大便宜,夏军骑兵无法在对付宋军骑兵的同时躲避存心瞄他射过来的弓箭,更无法在马上迎战时,应对下面偷袭的斩马刀。

然夏军毕竟全部是骑兵,在混战中突出重围也不甚太难,宋军并没有形成以一对十的绝对优势,难以对夏军形成强有力的、不间断地包围歼灭。

邵兴对这场遭遇战的战果还是颇为满意的,一共斩杀夏军一千二百余人,俘虏二百余人,获取可以利用的战马五百匹,全部是河曲良马。更重要的是,这场规模不能算大也不算小的战斗,是中路大军的第一战,开战就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头功自然非他莫属。

当曲端接到战报后,亦是欣喜异常,对这次胜利大加赞誉,表示为邵兴重重记上一功。他同样看重这次小战,大军出征的首战便取得对夏军马军的如此战果,在他看来是大吉的兆头,预示着日后伐夏作战的顺利。

同样,另外两路大军亦是在夏军避战的策略下发展迅速,西路联军留一部监视卓啰城,主力沿着大河向睿波山方向挺进,沿途夏军抵抗极为微弱。但西凉府的夏军数万人正在加紧东进,准备与卓啰和南军司、西寿保泰军司的兵马汇合,等候反击的命令。

北路虽然大有进展,但在党项生羌聚居之地,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党项部族的袭扰,夏国的各重镇闭关自守,坚守不出,每打下一处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万里安能制夷狄篇

第一章

中路与西路宋军进展颇为顺利,几乎没有遇到夏军强烈的正面抵抗,但由于夏国的坚壁清野,给宋军粮草供应带来极大地不便,军法不容劫掠夏国百姓、取粮于敌国境内,以免引起民间强烈的反抗,再加上各部军法官虎视眈眈,镇军营磨刀霍霍,各部将吏们多不敢做违法之事。虽然减少了敌对情绪,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所需军用一应来自陕西,后勤压力自然相当大,漫长的运输线很容易成为夏军马队重点打击对象。

宋军不得已抽调大批乡军与禁军押运粮草,所需押运部队全部装备四轮大车,行军途中亦是摆开作战队形,准备随时结阵,反击夏军骑兵马队的袭击。自王泽倡议以车制骑之后,宋军侍卫大军开始装备四轮战车为对付马军的主力装备,并不断改进,衍生出很多车种,用于作战、运兵、转运及侦查专用的双轮轻车等车辆。虽然宋军仍未有全面普及,当然也不可能全面普及,但四轮大车的便利与大运载量得到了肯定,首先是负责运送辎重转运的部队大量装备,一旦遇到袭击,可以在短时间内,组成很多小圆阵或方阵,对抗大队马军的冲击。可惜四轮战车制作成本很高,一辆全装的战车费用三倍于转运车,禁军装备又优先供应殿前司,所以西侍军的战车、轻车装备量不高,西侍军的各支侍卫大军的马军数量属于禁军之冠,但战车装备却平均不到一军,而且很多是运兵专用四轮战车,车上武器装备较弱。

只要是辎重部队不贪功冒进,而是沿用讲武堂辎重院教程,十车为列、双车并行、徐徐而进,一旦有警、每列立即展开,可成一圆阵,押送将吏在辎重车阵内,用弓弩打击偷袭之敌,近则用长械击敌,可以支撑长久到援兵到来,再不济也能让夏军马队付出不愿意看到的代价。

当宋军开始了全面西征之际,云涧城的战斗仍然在继续,步曲第五军一部四千余人竟然突破夏军围困,冲入云涧城主关城,使本已大大消弱的守御力量再次加强。夏军进攻部队已经是欲罢不能,李良辅所部十余万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当听到宋军已经对本国进行大规模进攻之后,更是军心涣散,士无斗志。

李良辅在等不到李乾顺撤军旨意,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取权益之计,派李仁忠带着受伤的仁多阿宝率马军三万,步军三万西退,为夏军抵抗宋军大举入侵增一分力量。之后又调整防御,对云涧城进行步步蚕食,而不是拿军卒的性命进行猛烈进攻,任得敬的静州军也开始调出西撤,以防备宋军殿前司大军的突然进攻,积聚在云涧城的夏军兵力已经不过十万之众了。

李仁宗的马队一旦撤出战斗,使夏军抗击宋军的机动力量增强不少,任得敬仗着女儿乃皇后,公然违背李良辅使其退入夏境,沿故长城一线拦截宋军的意图,而是率兵一直向西北退却,其目的地是静州。李良辅拿任得敬无法,正在暗自生气,准备上书弹劾任得敬之时,军中却又发生一件令他为之吐血的大事。

事因起于夏州都统萧合达,因战事不利,萧合达见李良辅准许李仁宗与任得敬撤兵,自己也以夏州乃关北重地,请求率本部兵马撤回夏州。但夏军本就兵力日益单薄,夏州的三万兵马一旦撤退,李良辅所剩部众将不足以形成对云涧城的军事压力,而且更无法应对殿前司的威慑,整个云涧城地区的夏军有可能全军覆没。到目前为止,李良辅对形势亦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慢慢体味到李乾顺的难言之隐,无论如何,夏军在云涧城保持强大的兵力,都能够拖住宋……

军相当的主力,为夏军拖延战略赢得宝贵的时间,看看云涧城的宋军整整一支侍卫大军和横山游弋的殿前司数万大军,稍有些政治眼光的将帅都会明白这些部队被第一波投入会给夏军造成多大的压力。所以他坚决不同意萧合达的夏州军撤离,认为夏州地区尚有足够数量的部队坚守关防,这支经退的部队能够在即将打响的防御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萧合达却在不知会他李良辅的情况下,私自率夏州军三万人脱离主力北上,当李良辅得知后,当即愣在当处,足足有小半个时辰。

************************

汴梁,时气已近冬至,北方吹过的风,已经让人们感到一丝彻骨的寒意,城中居民早已开始储备蔬菜过冬,自运河而来的大量商船,运载着大量南方蔬菜、粮米,准备在入冬之前再狠赚一笔,市面上还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百姓们除了关心冬天的生计外,就要数正在进行的伐夏之战,毕竟是大宋在受到奇耻大辱后第一次主动进攻人们所熟知的蛮邦,在酒馆茶肆、人们在茶余饭后之际,纷纷议论着这场战争。多年来,大宋第一场主动的对外战争,而且是挂牵士人百年的灵夏失地,至少在很多人的眼中,这场战争是朝廷北伐战争的前奏。而之前侍卫水军海外征伐三佛齐,仅仅是在东南沿海引起不小的关注,中原之地的人们反而对那场规模不小的海外征战,报以淡然漠之的态度,南海乃至三佛齐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遥远、太陌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