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

第748章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第748章

小说: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

    杨若晴恍然。

    照着眠牛山这一带的习俗,大伯去世了,亲戚朋友都要来吊丧。

    这吊丧呢,又分为两种。

    一种就是有交情的村民们,花点钱,买一挂炮仗,几刀香纸过来烧一下。

    还有一种,是要敲锣打鼓送花圈的。

    比如:金氏的娘家。

    杨华安的妹子,杨华梅的婆家老王家。

    以及杨华安的媳妇,曹八妹的娘家。

    这三家,是必须要敲锣打鼓过来送花圈的。

    所以,大舅才跑去镇上买花圈和纸扎的轿马啥的。

    除此外,还有她自己和杨若兰这两个出嫁的侄女,也是需要来送花圈的。

    骆风棠不在家,这些事骆铁匠就去打理去了。

    “兰儿姐那边怎么说?”杨若晴问孙氏。

    孙氏摇头:“兰丫头说了,她不是出嫁,是给人做妾,用不着送花圈,把你爹和几个叔叔气得个够呛。”

    杨若晴皱眉,杨若兰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不过,萧雅雪出来表态了,她和那日松到时候会来给你大伯烧香。”孙氏补充道。

    “全村人,都在夸萧雅雪明事理呢,你兰儿姐啊哎!”孙氏摇头。

    杨若晴也跟着摇头。

    “对了,那我三堂哥那边呢?过来吗?”杨若晴又问。

    三堂哥当初打算入赘他师傅家时,已经跟大伯杨华安割袍断义了。

    可是上回端午节,杨永进想要劝三堂哥回来陪杨华安吃最后一顿端午节的饭,三堂哥那边都找理由推脱掉了。

    听到杨若晴的问,孙氏轻叹了口气。

    “也去你三堂哥那边报丧了,估计不会敲锣打鼓送花圈,应该会来烧个香。”

    孙氏言词间,带着一些不满。

    对此,杨若晴也能理解。

    大伯再咋样,也是三堂哥的亲爹老子。

    亲爹老子死了,你送个花圈又咋滴了?

    罢了罢了,别人的家事,无权多说啥。

    “娘,就梳这样吧,你忙你的。”杨若晴道。

    孙氏点头:“早饭给你温在锅里,你赶紧去吃些。我去把昨日换的两件衣裳晾晒起来也要去老宅烧晌午饭了。”

    “嗯,好啊!”

    娘俩个分头行事。

    吃过了早饭,杨若晴先去祠堂转了一下。

    祠堂里,冷冷清清的。

    杨永进和杨华洲杨永青三个在那里守着。

    杨若晴跟他们简单的打了声招呼,又给大伯那拜了下,带着纸笔来了老宅。

    老宅的堂屋里,八仙桌搬到了天井这边。

    杨若晴赶到的时候,就老杨头和小老杨头坐在桌边,面容沉痛的小声商量着事情。

    杨永仙他们的屋门紧闭着,估计是在补觉。

    “爷,小爷爷。”

    杨若晴走了过去,跟两个老汉打了声招呼。

    老杨头目光落到杨若晴身上,朝她招了招手。

    “晴儿啊,来这边坐下。”他道。

    杨若晴依言坐了下来。

    老杨头道:“晴儿啊,你大伯走了,这个当口是咱老杨家的劫难啊。”

    “你爹和几位叔叔堂哥他们,要忙着祠堂那边的事,”

    “这丧事,咱得办得热热闹闹的,让你大伯热热闹闹的走”

    老杨头说到此处,眼角滑落两行浊泪。

    “爷,您节哀顺变,自己的身子重要啊!”

    杨若晴劝着。

    老杨头抬手抹了把眼角的泪,接着道:“亲戚朋友这两日都要过来吊丧,这些人情往来的账目,你要一笔一划给我记清楚了。”

    “你是孙女,可你不亚于任何男子。”

    “这个难口,爷能托付,能信赖的,就你了!”

    边上,小老杨头也是连连点头:“这孙女要抵十个孙子,把这些事交给她来掌管,大哥你尽管放心。”

    老杨头点头,又看向杨若晴:“爷跟你交待的这些,你都听明白了么?”

    “嗯,我明白了,爷放心好了,账目和物品,都不会乱的。”她道。

    相比较她打理那么多生意,眼下这档子事,真不算是个事儿。

    老杨头听到杨若晴的保证,这才放心。章节内容结束……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第1420章 惩罚降临() 
老汉又抬头朝二房那紧闭的屋门看了眼,悲叹了一声。

    “你二伯他们,简直不像话啊!”

    “到现在都躲着不见人影,还有你兰儿姐,也不来磕个头,哎,太凉薄了!”

    “像他们那样的人,那样的行事方式,将来也落不到好,指不定连你大伯还不如呢!”

    老杨头一脸悲愤的道。

    对于老杨头指责二房的这些话,杨若晴保持沉默,懒得发表意见。

    人在做,天在看。

    做人太凉薄太绝,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杨若兰如今的处境,就是最好的证明。

    孩子没了,将来也难以再怀,惩罚已经降临,只是她还不自知,实在愚蠢。

    老杨头和小老杨头陪着杨若晴在桌边坐了好一会儿,其间,有不少村民们买了炮仗香纸之类的,过来吊丧。

    他们安慰着老杨头,杨若晴则在一旁仔仔细细的将他们的姓名,物品,登记在册。

    这些都是人情账啊,回头是要交给大堂哥和二堂哥他们,由他们去逐次的偿还,所以,不能有半点马虎。

    从上昼到晌午,期间杨若晴去后院吃了几口午饭。

    不晓得为啥,若是办喜事,这种饭菜感觉吃得特可口。

    可这办丧事的饭菜,总觉得吃在嘴里滋味怪怪的。

    随便扒拉了几口,杨若晴便放了筷子,回到前院的堂屋接着做她的账房先生的工作。

    下昼的时候,补觉的补觉,去祠堂的去祠堂。

    在后院照顾谭氏的,以及忙着准备明日白事宴席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计,都在忙碌着。

    前院的堂屋,杨若晴一个人坐在天井边的八仙桌旁,继续坚守着她的岗位。

    几间屋门都紧闭着,唯独大伯杨华安那屋还是敞开着。

    昨日他的尸体被抬走的一刻,照着规矩,杨永进便一脚把那门板和高凳踢翻了。

    烧香纸的泥瓦钵也摔碎了。

    杨华安生前睡过的床,帐子全部卸了下来,被褥皱巴巴的揉作一团,堆在床脚。

    杨若晴闲来无事,就趴在桌边,刚好把对面杨华安屋子里的光景瞅了个一清二楚。

    堂屋前后都有门,通风透气。

    要是换做别的人坐在这里,正对着杨华安那屋,估计得怕。

    可杨若晴却是一点都不怕。

    姐姐可是杀过很多人的,这点小场面压根不算事儿。

    “姐!”

    熟悉的声音,从堂屋门口响起。

    杨若晴循声望去,只见大安过来了。

    如今的大安,个头已经比她还要高出一点了。

    眉清目秀,俊美飘逸。

    穿着一身素色的长衫,臂弯里,搭着一件白老布的孝衣孝帽,显然是刚从祠堂那边回来。

    “弟,你咋过来了?”

    杨若晴讶问。

    大安今日一直都是代替杨华忠在祠堂那守着。

    大安浅笑了下,在杨若晴身旁坐了下来。

    “爹去了祠堂,换我回来歇息会,今夜安排了我跟二哥他们守灵。”大安道。

    杨若晴于是催促道:“你今夜要熬夜,这会子难得歇息,赶紧家去躺会啊!”

    大安摇头:“我不困,迟点再去。”

    说话的当口,他的视线瞥向对面杨华安那屋子,眉头皱了下。

    “姐,这大半日来,都是你一个人守在这?”他又问。

    杨若晴想了下,道:“也不是啊,上昼的时候爷和小爷爷他们在,陆陆续续来了好多吊丧的。”

    “就这会子闲了下来。”

    大安‘嗯’了声,坐在那里,没有要走的意思。

    杨若晴再次催促他:“你赶紧家去吧,抓紧功夫睡一会。”

    大安道:“大白天的躺着也睡不着,我就趴这桌上打会盹儿得了。”

    然后,他果真趴在桌边,阖上双目。

    “这样趴着多难受呀,你听姐的话,回去睡!”杨若晴还在劝。

    大安闭着眼,唇角却勾起好看的弧度。

    “姐,你就随我吧,家里一个人都没有,我不想回,就跟姐一处待着好!”他道。

    “啊?”杨若晴讶了下。

    “我要睡了,姐莫出声哦!”他道。

    看着他这合目养神的样子,杨若晴突然想明白了啥。

    这小子肯定是见她一个人守在这里,担心她怕,所以故意留下来给她作伴的。

    好弟弟!

    杨若晴心里暖呼呼的,他阖眼眼神,她便托着下巴,行赏着他这养眼的俊颜。

    弟弟长得越发的俊美了。

    因为念书的缘故,那股子书卷气越发明显。

    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儒雅得很,举手投足都彬彬有礼,就像另一个沐子川。

    只不过,相比较沐子川身上的那股子清高,大安则多了一份亲和。

    这应该是跟生长的环境有关,大安是暖男一枚。

    哎,这么好的弟弟,将来不晓得是优惠了哪家的姑娘呢?

    想到这儿,杨若晴都忍不住有点嫉妒那个未来的弟妹了。

    没一会儿,孙氏也从后院过来探了个头。

    妇人忙得脚不沾地,后院的事儿全都是她在c办。

    金氏聋哑,啥都不行,人也在祠堂那哭。

    曹八妹怀着身子,人也年轻,这方面的大事没c办过。

    谭氏上了年纪,眼瞎了,也被悲伤打击到了。

    于是,这明日的白事酒宴的担子,落在孙氏一人身上。

    好不容易逮住个空,孙氏赶紧往前院堂屋来瞅一眼,就想看看闺女是个啥情况。

    一眼看到又长又深的堂屋里,连个闲杂人等都没有,就闺女一个人坐在桌边。

    孙氏心里一紧,赶紧朝这边过来。

    “晴儿,咋就你一个人啊?”孙氏急问。

    杨若晴转过头来,对孙氏笑了下:“不止我一个啊,大安也在呢!”

    “哪呢?”孙氏问。

    杨若晴指了下桌子另一边,大安已经躺在两条高凳上。

    “桌上趴着难受,我让他躺下来睡。”杨若晴道。

    孙氏看到大安也在,放下了心。

    大安此时也睁开了眼,坐起了身。

    “娘你莫担心,有我陪着我姐呢!”大安道。

    孙氏连连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杨若晴看着这样,更加明白娘和弟弟都是怀着一样的心思。

    心里,真的很感动。

    这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不管啥时候,啥地儿,都会这样为她着想。

    孙氏还想叮嘱点啥,这时,堂屋门口,一个女人探了个头。

第1421章 哪家的姑娘?() 
当杨若晴朝那边望去时,那女人又缩了回去。

    却在门口徘徊着,没走。

    “谁呀这是?”

    杨若晴问孙氏。

    孙氏摇头,“面生,没见过。”

    杨若晴于是站起身来,正要朝屋门口走去。

    这时,那个女人又出现在堂屋门口,朝着屋里八仙桌这边怯生生张望着。

    “敢问,这里可是长坪村老杨家大房?”她问。

    杨若晴看清楚了她的模样。

    十**岁的样子,穿着一身很普通的乡下女人惯常穿的夏衣。

    头发乌黑亮丽,眉眼清秀明亮。

    站在那里,给人一种文文静静的感觉。

    肤色也比较白,交搓在一起的双手手指,一看就没干过啥粗活。

    “没错,这里正是长坪村老杨家大房,请问这位姐姐你找谁?有啥事不?”

    杨若晴问,对这个面生女子的身份有些好奇。

    女子四下瞅了一眼,然后,从身后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只包袱卷来。

    “我是学堂里一个学生的家长,听说杨先生的父亲去世了,过来吊丧下。”

    包袱卷放在桌上,拆开来,里面果真装着一挂炮仗和几刀香纸。

    杨若晴看着那打了补丁的包袱卷,以及女子手肘和膝盖处打了补丁的地方。

    这女子家里的家境肯定不宽裕,还能花钱买炮仗啥的来吊丧,可见是一个尊师重道,懂孝义的人家。

    “多谢你的一片心意,姐姐请坐。”

    杨若晴赶紧招呼女子坐下。

    女子不坐,站在桌边。

    “那啥,我就先回去了”她道。

    “诶,别急着走啊,我还没请教姐姐你尊姓大名呢”

    杨若晴道,随即拿起了纸笔。

    而边上,孙氏拿着一把凳子招呼那女子:“姑娘,坐会吧。”

    那女子对孙氏报以感激一笑,坐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