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

第710章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第710章

小说: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色的瞳眸里闪烁着问询的光芒,像是在问她要去哪里?又要离开多久?

    “嗯,我和棠伢子要离开这里,去北方,去京城,去见皇帝老儿呢!”

    “大概,得两三个月吧!”

    看到追云眼底的迷惘,似乎在努力的琢磨这‘皇帝老儿’是什么。

    杨若晴想了下,用它能听懂的语言解释道:“皇帝老儿也是一个人,他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王。”

    “就好比你是你们狼族的首领,一样的道理。”

    “至于两三个月”

    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这会子下雪,好冷对吧?”

    “等到我和棠伢子回来的时候,天就暖了,山里面的冰雪早已融化,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熊瞎子睡醒了出了树洞找吃的了”

    她的猜测不错,这么一说,追云眼底果真露出一丝恍然。

    它依旧睁着一双问询的眼睛瞅着她,这回,眼底多了一些担忧的东西。

    杨若晴笑着揉了揉它的脑袋。

    “干嘛用这种眼神瞅我?”

    “你是不是担心我去见我们人族的王,他会把我们害了?”

    “哈哈哈,错啦,这趟去京城,可是领封赏的呢!”

    “等我从京城回来,给你带那里最有名的烤鸭,听说那皇帝老儿,都是用那烤鸭来招待邻国的贵宾呢!”

    “到时候我给你带个十只八只的,咱追云也尝尝鲜,好不好?”

    这话,显然说到追云的心坎里去了。

    它围着杨若晴的身旁,蹦来蹦去。

    粗重的尾巴在地上横扫千军。

    甚至还把脑袋往杨若晴怀里拱,前爪抬起搭在她肩膀上。

    强大的力道,弄得她都蹲不稳了。

    “哎呀呀,你这家伙,都长这么大了还当自己是当初那个小雪球吗?”

    “不害噪啊!”

    杨若晴将浓香四溢的腊八粥舀在几只碗里,上面用其他的碗倒扣着。

    然后放进一只多呈的红漆木保温食盒里面,上面盖上盖子。

    拎在手里,出了家门,给亲戚朋友送腊八粥去。

    第一趟肯定是给隔壁的娘家和嘎婆家送去了。

    接下来是骆大伯和老宅那边。

    长庚,大牛叔家,还有王洪全家都在她赠送的名单中。

    送完了娘家和嘎婆家的,杨若晴带着给老宅那拨人的腊八粥去了老宅。

    “晴儿啊,甭给你奶那屋送了,她和你爷都不在屋里呢。”

第1347章 管饱管好() 
刘氏拿来了勺子,已经开始给几个孩子分腊八粥吃,边对杨若晴道。

    杨若晴望了眼对面紧锁的东屋门:“今个腊八节,爷奶上哪去了呀?”

    刘氏道:“你来之前,王栓子过来了下,说是今个办了酒菜,接你爷奶过去吃晌午饭喝腊八粥呢!”

    “哦,这样啊!”杨若晴点点头,转身要走,被刘氏喊住。

    “晴儿,给爷奶的那份儿就搁我这吧,回头等你爷奶家来了,我替你给他们就是了。”刘氏道。

    杨若晴看了眼刘氏,笑了。

    “还是不劳烦四婶了,我刚好也要去小姑那送粥,一起送去得了。”

    刘氏的为人,杨若晴清楚。

    雁过拔毛,小偷小摸,就没消停过。

    虽然再不敢跟杨华安私通,可屋前屋后,偷点大房的菜,偷点无妨的皂角粉。

    看到大宝和绵绵拿着零嘴出来吃,她也要哄两个来解解馋的那种。

    这碗腊八粥让她转交?

    转交一只空碗吧?

    看到杨若晴不信任,刘氏撇撇嘴,也不敢多赖,转过头去接着喂康小子吃腊八粥。

    过完了腊八,距离过年也就更近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大批量的采购年货,给孩子们扯新衣裳。

    今年因为水灾,田里颗粒无收,棉花啥的也都没了。

    村民们这段时日一直都是靠着上回朝廷发放的赈灾粮度日。

    很多人家,几乎都是一日两顿粥。

    当然,采药队和运输队的那些人家,过得要稍微好一些。

    因为采药和押运货物,有活水钱。

    这活水钱,能够让他们支撑家里隆冬的花销,等到明年四五月份麦子成熟了就好了。

    所以,今年这个腊月,虽然天气晴朗,可是大家置办年货的积极性却不如去年。

    不过,村后河边山坡上,修建学堂的工事却进行得如火如荼。

    杨华忠领头,杨华明杨华洲还有骆铁匠他们助阵。

    长庚,大牛,宝柱玉柱兄弟,包子哥王良,以及余家村的余大福他们,都跑过来帮忙了。

    杨若晴原本是要给他们结算工钱的。

    可是他们打死不要。

    原因就一个:修盖学堂,是造福子孙的大事。

    世世代代在这眠牛山脚下繁衍生活的村民,大家都盼着自己的儿孙,能够上学。

    能够念书,做学问,将来考个一官半职的,做人上人。

    就算考不了一官半职,考个秀才,也能免除徭役税赋,还能定期到官府那领取一定斤两的米粮呢!

    加之里正和几位村老的号召,又有很多闲置在家的壮丁也加入了修盖学堂的阵营。

    因为里正说了,这学堂,是杨若晴和骆风棠出钱的。

    大家想要享受这份福利,不出钱就罢了,至少得出力。

    出了力的,都在里正那登记了名字呢,回头他家的孩子就能优先入学,学费方面还能给予优惠。

    至于那些不出力的,呵呵

    如此一来,大家修盖学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全都被调动起来,一个个投入了修盖学堂的宏伟事业中。

    有手艺的,就做工匠。

    没手艺的,就去山上挖石头,伐树。

    此外,因为人手充足,杨若晴还分了一批人出来,让他们把学堂门口通往山下河边的那条路给修了下。

    趁着这个季节,河里的水位退了,带着众人将河上面的木桥加固了,两边还拉上了铁链子。

    如此一来,孩子们上下学从这经过,安全系数得到了保证。

    没有开工钱,是义务劳动。

    于是,在这饭菜方面,杨若晴可是半点都没惜钱。

    一日两顿,有荤有素,让过来帮忙的大家伙儿管够管饱管好!

    “爹,四叔,五叔,让大家伙儿歇会子,晌午饭来啦!”

    杨若晴挎着两只篾竹篮子,篮子里面装着几摞干净的碗,还有两把筷子,正从桥这边过来。

    身后,跟着孙氏,大孙氏,鲍素云和桂花大云她们。

    每日两顿,都是孙氏她们把饭菜做好,然后亲自送到这边的学堂来。

    听到杨若晴的喊声,杨华忠笑了下。

    汉子赶紧过去招呼众人歇息。

    大家伙儿赶紧放下手里的工具,洗手,然后朝这边围拢过来。

    此时,送饭的妇人们已经将饭菜摆在一块平整的地方。

    两口洗脸盆大的木盆,一只木盆里,是土豆烧五花肉。

    还有一口木盆里,则是辣乎乎的萝卜。

    此外,还有两盆米饭,以及一盆米汤泡锅巴。

    干了满满一上昼活计的众人,到了这会子都饿了。

    见了这热腾腾香喷喷还辣乎乎的饭菜,更是勾得馋虫都出来了。

    纷纷接过冒尖儿的米饭,扒拉了一饭头的菜,蹲到一旁扒拉去了。

    “大家敞开了肚皮的吃,管饱,管够,不吃饱就没气力干活!”

    杨华忠洗完了手过来,笑着招呼众人。

    众人都应好。

    杨若晴装了一碗饭,夹了菜给杨华忠这端了过来。

    “爹,你也吃。”

    “不急,爹先抽口烟先。”

    杨华忠道,随即在边上一块石头上坐下,吧嗒着抽了起来。

    杨若晴端着碗等候在一旁。

    在她的印象里,老爹从前是不抽旱烟的。

    那会子他说,抽烟就是烧钱,自家种的烟叶子没有外面买的好使,所以这就是烧钱。

    可是,自打家里条件好了以后,爹也渐渐的抽了起来。

    不过,抽的不是太多。

    杨若晴知道,从前他是舍不得呢。

    现在条件准许了,就想要一点自己的兴趣爱好了。

    “晴儿是,你看这学堂,都建了一大半了。”

    杨华忠指着面前的学堂,对杨若晴兴奋的道。

    “先前咱还在合计,只要这天不下雨下雪,照着这进度,再有十来日就能竣工啦!”

    杨若晴微笑着点头:“人多力量大嘛!”

    杨华忠道:“看这形势,等到学堂造好了,再晾晒个二十来日的样子,就到元宵节了。”

    “等过完元宵节,就可以开学啦!”

    听到杨华忠这话,杨若晴也很是期待。

    正月初六的时候,沐子川要提早去京城。

    她和骆风棠商议了下,打算等过完元宵就动身。

    皇帝的封赏要。

第1348章 最吉祥() 
可家里这学堂,头一回开学,她必须把事情处理好才能放心的走。

    “爹,烟抽几口过下嘴瘾就得了,抽多了伤身啊!”

    杨若晴笑着道,并抬手将杨华忠手里的旱烟杆子接了下来,并将手里装着饭菜的碗递到了他面前。

    “爹,吃饭吧,再不吃就凉了。”

    对于闺女这夺旱烟杆子的举动,杨华忠非但不恼,反而还乐在其中。

    汉子咧嘴一笑,接过碗筷:“嘿嘿,好,我吃!”

    等男人们吃饱喝足,杨若晴带着妇人们收拾了碗筷,回了村子。

    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腊月二十。

    学堂那边的工事已经竣工了,大家都开始进入了正式忙年的环节里了。

    今年过年,村里大部分人家的猪牛和鸡鸭都被淹死了。

    这过年怎么着也得称点肉给老人孩子们打打牙祭吧?

    年夜饭总不能也熬粥吧?

    于是,来杨华忠家借钱借米的村民多了起来。

    去大孙氏家的养猪场那赊欠猪肉的,去骆铁匠的鱼塘赊欠鱼的,也都多了起来。

    大孙氏专门让大杰弄了张纸,将这些前来赊欠的村民的姓名,斤两,以及价钱一笔笔详详细细的记录下来。

    只等来年村民们丰收了,再来把钱补上。

    对于大孙氏他们这样给村民们大开方便之门的行为,村民们都很感激。

    这不,打完了扬尘,做完了麦芽糖,腌制了咸鱼。

    腊月二十四,在一连串的炮仗声中,家家户户接了祖人家来。

    大孙氏这边宰杀了好几头年猪后,家家户户拎着到手的猪肉欢欢喜喜家去准备正式过大年了。

    剁肉丸子,捶肉饼,做地地道道的家乡菜。

    咋眼功夫,就到了腊月二十七。

    今年是二十九过年,也就是后日。

    吃夜饭的时候,拓跋娴还跟杨若晴这询问骆风棠的事。

    “后日就要过大年了,风棠该回来了吧?”她问。

    杨若晴道:“事情处理完了,必定就会回来,没回来,那就是实情还没弄完,走不开。”

    拓跋娴点头:“你能这样理解他,我就放心了。”

    杨若晴勾唇:“过年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形式,早一天晚一天,只要能平安到家,就行了。”

    拓跋娴欣慰一笑:“没错,我也是这般想的。”

    “娘,咱今夜把夜饭吃早一些吧,今个二十七,夜里行静。”

    杨若晴提醒道。

    拓跋娴道:“行静是做什么?”

    杨若晴道:“我们这一带的一个习俗。”

    “就是在今夜,大家都要保持安静。”

    “届时,会由里正和几位德高望重的村老,会拿着铜锣,每隔一个时辰就在村里走一圈。”

    “走一圈就扔一小截炮仗,村里每一条巷子都要走到。”

    “哪个角落最安静,就最吉祥。”她道。

    拓跋娴对这些风俗,听得津津有味。

    “那倘若某个角落有动静呢?那又代表着什么?”拓跋娴问。

    杨若晴想了下,道:“我听老一辈人说,那应该是代表着不吉祥吧。”

    “也许是巧合,我听他们说,往往那些有动静的角落里的人家,在接下来的那一年,都会发生些不如意的事。”

    在瘟疫中死去的那个村名家附近,在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七日夜里,听说都有动静。

    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杨若晴素来不多去议论。

    世界很大,解不开的神秘东西也太多。

    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做好跟自己相关的事情就成了。

    “娘,吃吧,吃完了过会睡早一点。”

    杨若晴招呼道,率先抬起了筷子,却没有夹菜。

    等着拓跋娴夹第一筷子,她才开始吃。

    婆媳俩个早早吃过了夜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