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

第607章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第607章

小说: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五不在家,咱得多照看着些才是。”他道。

    孙氏自然是点头。

    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不用再熬夜去山里蹲守,杨若晴总算把这个‘时差’给倒过来了。

    隔天一早,雨停了,天还是阴沉沉的。

    她用木桶篾竹篮子装着衣裳去村口的池塘边浆洗,眼前的景象,让她吓了一跳。

    这池塘水的水位,上涨了好多啊。

    都快要漫到塘坝上了。

    从前放在池塘边的那些洗衣石,全被淹了。

    原本清澈的池塘水,这会子浑浊不堪。

    就像是往一锅炖得乳白的鲫鱼汤里,搁了几滴生抽似的。

    这水洗衣裳,越洗越脏啊,而且还没有地儿下脚。

    杨若晴端着洗衣的盆桶站在池塘边蹙着眉头。

    跟她怀着同样心情的,大有人在。

    瞧瞧,池塘对面,好多妇人不仅拎着脏衣服,还挎着菜篮子呢。

    有些男人挑水水桶。

    村里有那个条件在院子里挖水井的,不多。

    全村数下来也就七八来户。

    村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着这池塘水过日子。

    这会子水变得这样浑浊,村民们都犯难了。

    但还只能硬着头皮拎水,浆洗。

    杨若晴打算回家,在后院用井水洗。

    一眼瞅见池塘对面,大妈王翠莲拎着盆桶一步一滑的过来了。

    看这样,也是过来浆洗。

    杨若晴放下手里的东西,赶紧朝王翠莲那边过去。

    “大妈,这水洗衣裳越洗越脏,来,去我家,咱打井水来洗。”杨若晴道。

    就这样,她把王翠莲带回了后院。

    孙氏泡了茶过来,要帮王翠莲一块儿洗。

第1149章 灾难() 
王翠莲死活不让。

    “三口人的衣裳,一会子就搓洗完了,哪还要你弄湿手呢!”

    王翠莲道。

    孙氏没辙,站在一旁陪着说话。

    杨若晴见状道:“娘,你若是得空就进村一趟,看看五婶和两个孩子吧!”

    孙氏点头:“好,我这就去。”

    后院,杨若晴拎水,先倒进王翠莲的盆桶里,接着才是自己。

    边洗边说说笑笑着聊天。

    “棠伢子在做啥?”杨若晴问。

    王翠莲道:“一大早就跟他大伯一块儿去了毛塘那块,下了那么多鱼,真怕鱼塘会破,鱼儿跑出来就麻烦了。”

    杨若晴蹙眉。

    这场大雨,过头了啊。

    可看这样子,怕是还得下呢。

    咋办啊?

    这个时代的沟渠排水各方面的工程,远不及现代。

    洪涝灾害一来,老百姓就吃苦头了。

    搞不好,房倒屋塌,田里颗粒无收。

    想到这,杨若晴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大妈,等会你家去,要是看到棠伢子,帮我捎个口信给他。”杨若晴道。

    “啥口信?”王翠莲问。

    杨若晴道:“让他赶紧过来我家一趟,我有事找他。”

    “诶,好的!”

    王翠莲洗好衣裳后就回去了。

    不一会儿,骆风棠就过来了。

    “棠伢子,毛塘咋样了?”杨若晴见面就问。

    骆风棠皱眉道:“水位上涨得太快,要是这雨就此停了,倒也没啥。”

    “就怕再下雨,到时候鱼塘水漫出来,鱼都要跑光!”他道。

    杨若晴道:“你大伯咋说?”

    骆风棠道:“我大伯说,应该不碍。”

    “因为去年这个时候,也是这样的。”

    “下雨下了好久,后面停了,今年估计也快要停。”他道。

    杨若晴认真的听着。

    去年这个时候,他们不在家里,是在南方。

    等到雨停他们才一起家来,还记得那天,孙氏在池塘边洗衣裳。

    看到她回来,乐坏了,还摔了一跤。

    满裤子的泥巴,到家来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到裤子来换。

    也是因为连日的阴雨,衣裳晾晒不干,都没衣裳换了。

    “棠伢子,我觉得今年这势头,怕是有大的洪涝灾害。”

    杨若晴再次出声道。

    骆风棠眉头皱了起来。

    “在我有记忆起,咱这发过小水,可大的洪涝灾害还真没有,山边嘛,又不是那水边。”他道。

    杨若晴摇头:“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不会有。”

    “这样吧棠伢子,趁着今个没下雨,等会咱俩一块儿把上回毛塘网鱼的那些大网找出来。”

    “在毛塘边上顶桩子,把网拉起来。”

    如此一来,即使毛塘水位节节攀升,只要不超过网子的顶端,多多少少还是能挽留住一部分大鱼的。

    小鱼小虾,自然还是得漏掉。

    但总比啥都没有要强,防患于未然嘛。

    听到杨若晴的话,骆风棠觉得在理。

    “好,就照你说的做。”他道。

    两个人刻不容缓,即刻行动起来。

    除了渔网,还打算用稻草和藤条,再搓一些防护网,用来加固鱼塘四周。

    “晴儿,先前大妈跟我说你找我有事儿,就是为了鱼塘这事么?”

    搓防护网的时候,骆风棠再问。

    杨若晴勾了下唇。

    “当然不止这一桩。”她道。

    “我想弄两条船来,以防万一。”

    骆风棠点头:“好,等把鱼网弄完了,我即刻去准备船的事。”

    很快,杨华忠回来了。

    赤脚穿着草履鞋,脚上全是泥和草。

    “爹,田里咋样了?”杨若晴问。

    杨华忠一脸的凝重:“很不好,稻杆子好多都烂了,这养分供不足,稻穗七成都是空壳!”

    “我过来的时候,听村里人说,明日上昼都要去村南头的土地庙那烧香,祈求土地神保佑。”

    杨若晴沉默了。

    老百姓靠天吃饭,还是稻谷收成不好,交不起苛捐杂税,一家人吃不饱饭。

    这日子咋过?

    可是,人力有时候在老天爷面前,真的很苍白。

    干旱,洪涝,瘟疫

    没有现代的工程和医药科技保驾护航的古代,大家信奉神明,就是为了一年的风调雨顺。

    杨若晴家里买了好多田地,二十多亩全部种了水稻。

    洪涝一来,损失大了。

    “晴儿啊,你娘呢?我得跟她商量下明日去土地庙烧香的事。”杨华忠道。

    杨若晴正要开口,院子外面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一看,是孙氏回来了。

    孙氏怀里抱着绵绵,身后跟着鲍素云,鲍素云背上驮着大宝。

    杨华忠和杨若晴赶紧迎到了院子里。

    帮着把两孩子抱进了堂屋。

    脚刚站稳,孙氏道:“晴儿啊,等会还得过去一趟,帮着你五婶把几件干衣裳收过来。”

    杨若晴道:“咋?五婶那屋子漏雨得厉害吧?”

    孙氏道:“可不就是么,屋里的鞋子都漂起来了,我去的时候,你五婶带着两孩子躲在床上。”

    “雨伞啥的都撑在帐子顶篷,就床上那一块干地儿了。”

    杨华忠在一旁问:“那爹娘和四弟他们那屋咋样了?”

    孙氏道:“哎呀,我光顾着带绵绵他们过来,还没去前院看呢。”

    “等会再去看看。”

    杨华忠点头:“等会咱一块儿过去。”

    “爹,咱一块儿过去,我也想去看看!”杨若晴道。

    于是,孙氏留下来,去安顿鲍素云娘仨。

    杨华忠和杨若晴父女两个则进了村。

    穿着木屐子,踩着泥泞不堪的路进了村。

    村里面的青石板路面上,全是水。

    纵使杨若晴穿了木屐子,可那水还是没过了她的脚背。

    这水好脏,里面肯定滋生了好多细菌。

    等会家去一定得用热水好好泡一下,再抹点消炎之类的药。

    杨若晴心里暗想着,随着杨华忠径直往老杨家那边去。

    沿途从别的人家院子前面过,都看到大家伙儿在家里忙着拾掇。

    拿笤帚把水往屋外推,到处都是水,低矮的土坯屋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感觉随时都有要倒塌的可能。

    刚来到老杨家正门前,就听到里面传来杨华安他们的声音。

    进去一看,杨华安,金氏,杨永进,甚至连杨永青都上阵了。

    大家伙儿正在那排水。

第1150章 三个方面() 
看到杨华忠和杨若晴父女俩进来,杨华安直接无视。

    杨永进奔了过来,微笑着打招呼:“三叔,晴儿,这一路一滑的你们咋过来了?”

    杨华忠道:“这不,雨下得忒大,我过来看看你爷奶。”

    杨永进道:“先前我去看过了,爷奶那屋漏水。”

    “爹让我们几个先把这天井的水给弄了,回头再去帮爷奶那弄屋子。”他道。

    杨华忠拍了拍杨永进的肩膀:“成,那你先忙着,我和晴儿过去一趟。”

    “诶,我等下弄完这边就过去帮忙!”杨永进道。

    “不急,你先弄天井吧!”

    父女两个往后院去的当口,打从二房门口经过。

    二房的屋门紧闭着,里面却传来杨氏和杨华林的争吵声。

    杨华忠和杨若晴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很有默契的选择了不去理会,径直来到后院。

    后院,杨华明和老杨头都在东屋门口站着。

    爷俩在那指着东屋屋顶正讨论着什么。

    “爹,四弟!”

    杨华忠快步过去,喊了一声。

    老杨头扭头,看到杨华忠,面上一喜。

    “老三,你来得正好,我和老四正打算把屋顶那几个漏雨的地方遮盖下。”

    “我记得你家有长梯子,等会去驮过来用下吧!”

    杨华忠点头:“好啊!”

    他站在屋门口,跟老杨头和杨华明那询问起了要修补的地方。

    杨若晴则直接进了东屋。

    东屋里,地上也一层的水,土巴地经过雨水的浸泡全变成了稀泥巴。

    屋子里的桌椅,箱子柜子,全都潮湿一片。

    谭氏盘膝坐在床上,正在那嘀嘀咕咕,像是在骂天。

    杨若晴随即退了出来。

    “爹,要我说啊,这几日不如接爷奶去我家住吧。”她道。

    “爷奶这屋,不能住了,得等出了日头好好晾晾才行。”

    听到杨若晴这话,杨华忠也进了屋子瞅了一圈。

    然后,他退了出来,对老杨头道:“爹,晴儿说的对,你和娘收拾几件衣裳,这几日就搬去我那住。”

    老杨头听到这提议,尤其是杨若晴先提出来的,老汉很是意外。

    其实,他昨夜被雨水扰得睡不着的时候,就有这念头了。

    可又怕三房当家的晴丫头不好说话。

    这会子晴丫头主动提出来,老杨头赶紧满口答应了。

    “好好好,你们能这样体贴我和你们娘,真是太好不过了。”老汉道。

    “我这就让你娘收拾东西去。”

    老杨头扶着墙根,小心翼翼的进了屋子跟谭氏说去了。

    屋外,杨华忠又在那询问杨华明四房的情况。

    杨若晴则看着老杨头消失的背影微微走神。

    她让老两口搬过去暂住,有三方面打算。

    一方面,这屋子实在住不了,跟水牢似的。

    就算是看到别人家老人窝在这样的屋子里,她也会于心不忍。

    何况眼前这俩老人还是自己的亲爷奶呢。

    第二方面,这个月,老两口是归三房赡养的。

    娘亲孙氏****往这边来送饭,一路一滑很不方便。

    雨可能还会再下,池塘水位还会接着涨。

    到时候娘亲在送饭的途中掉到水里,出了危险咋办?

    第三方面。

    是为了让老爹杨华忠心里宽慰。

    汉子是个孝顺善良的汉子。

    自己住着宽房大院,前院有十来间宽敞明亮的客房。

    每一间客房都不漏雨,都比老杨头他们住的这东屋要好。

    搁在平常倒没啥,赶上这连续恶劣的天气,汉子想到老两口心里不踏实。

    接过去了,就踏实了。

    很快,老杨头就出来了,对杨华忠道:“我跟你娘说了,你娘听了也很高兴,直夸晴丫头懂事呢!”

    杨若晴扯了扯嘴角。

    老杨头还真是会替别人说话。

    打死都不相信这种话能从谭氏嘴里说出来。

    老杨头接着道:“你娘已经在收拾东西了,晌午饭前我们就搬过去。”

    杨华忠点头。

    “刚好我要留在这帮老四把屋子弄下,等会咱一块儿过去。”他道。

    杨若晴于是道:“爹,那你留下帮四叔,我去后院帮五婶拿点东西就先回家去。”

    “到家了,我把爷奶住的那间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