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宋-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未见,母亲身体可好?”江耘细细端详,一年多未见,母亲明显苍老了许多。
“老人家的身体,不坏便是好了,先随我进屋罢。”江老夫人乐呵呵道。
李师师赶了一步,与云桃一左一右扶住了江老夫人,轻声道:“师师见过老夫人。”
江老夫人老怀大慰,紧拉着李师师的手打量了一番,频频点头。
众人来到客厅扶着江老夫人在主位上坐下。江耘从桌上拿起毛巾擦了把脸,顿觉神清气爽,回家的感觉,真好啊!
“耽搁了几天,没赶上中秋,让母亲久等了。”
江老夫人笑道:“无妨。一走便是近两年,也不差这几日了,伯勤没随你回来么?”
江耘道:“伯勤和我一样,也在三甲之列,只不过年底之前吏部尚有一次补缺,便不曾回来,园中的事物也需他照看。”
江老夫人点头道:“陆家小儿原是和你一样,不是热心功名的人,如今有此成就,也算际遇,陆老爷可是和我念叨好几回了,说是要谢谢你的提励。”
江耘笑道:“伯勤生性豁达,随遇而安,比我快活许多。”
江老夫人嗔道:“年纪轻轻的,如何说这些话。自得了你的信后,我心中总算放下一块大石。端午之后,我还计划着让云桃上京来寻你呢。”
江耘尴尬道:“母亲,耘儿在京城又不是事事需自己动手,让她来京城作甚。”
江老夫人却道:“唉,为娘的是自有苦衷。江家一脉,人丁单薄,若是……,你让我如何在地下见你父亲之面?”
江耘大窘,原来是担心这个。还好,这次我带老婆回来了,这下您可不用急了。
江老夫人向李师师招手道:“师师,过来坐我边上。让我好生瞧瞧。”
李师师顺从地坐到她的身侧,轻轻地捶着江老夫人的大腿,心中渐渐安定下来:真如江耘所说,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极好相处。
“有媳如此,老妇无忧矣。”江老夫人赞道,“师师,先前信中所说之事,均已安排妥当。你们今日回来,过一阵子,便可择个吉日把喜事给办了。如今,却要委屈你几日,去陆府暂住几日,先认了义父。成亲之前,你们少不得多些相思。”
江耘和李师师早有思想准备。在江福的陪同之下,李师师辞别众人,前去陆府,临别之时,二人目光接触,心意相通。过了这几日,你我便可天天在一起了。
江耘冲着她的背影说道:“梭哈。”李师师会意。回过头来抛了个媚眼过来。到时候,你要脱几件,便脱几件。
“耘儿,你随我来。”江老夫人送走李师师之后说道。
江耘见她神情庄重,不敢怠慢,紧随着母亲的脚步,心中不免忐忑,怎么,她对师师的身份有顾忌,现在支走了师师,要对我训话?
江老夫人带着江耘来到宅院的北面,一座房子前,推门进去,发现里面供奉着江家先祖的灵位。
江老夫人见江耘神色畏惧,便说道:“耘儿,勿怕,为娘的不是要责怪你。”
“母亲可是在意师师的身份?”
江老夫人摇摇头,从灵桌前抽出三支香来点燃,神情肃穆的祷告完毕,将香**香炉,转身说道:“江家本是非常人物,岂能拘泥于世俗。师师温婉娴静,心地善良。我早已从江福口中得知。今日带你来此,乃是告祭祖先,江家少主即日成婚,后继有人也。”
江耘心中松了口气,又听得母亲口中的非常人物,心中好奇,问道:“母亲。江家先祖是何等人物?”
江老夫人叹了口气,说道:“我撒手之日,自会告于你知晓。”
江耘道:“母亲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耘儿还是不要知道为好。”
江老夫人爱怜道:“耘儿说得傻话,人老了,终有走的一天。老爷临终之时,念念不忘江家人丁不旺,你大哥又去的早。只盼着你开枝散叶。你当日要去京城,只想着你少年性子,玩一玩便回来了。不曾想一去两年,还闯出了些名堂。为娘这心中,也不知是喜是忧。”
江耘静静地听着,心中纵有疑虑,也不敢打断母亲的话。
“京官也好,地方官也罢,终是为官家出力,也是正道。“江老夫人叹道。
江耘见母亲神色,似是不满他的做法,便出言道:“母亲,孩儿心中所想,为官家出力,更为天下百姓出力。“
江老夫人眼中出现一丝惊异之色。旋即恢复正常,感慨道:“我儿果是我江家的后裔,胸怀宽广,为娘心中甚感欣慰。相信列祖列宗也会认同我儿的想法。”
江老夫人顿了一顿,又说道:“我儿入了仕途,忠孝便不能两全,江家之身世,除我之外,只有云桃,江福知晓。江福年岁甚大,不能跟着你了。云桃自幼在我江家长大,是我江家心腹之人,便让她跟着你。我已将家世始末尽告知与她,他日我若追随你父而去,身后之事,你可问她。”
“这又是何故?”江耘奇道。
“唉,江家之事终究是要告诉你的,为娘又担心,过早让你知道,徒增你烦恼,故作此安排,你需体谅我的苦心。”
“是,孩儿谨记。母亲请放心。”江耘点头应诺。
“云桃这孩子,自小与你一起长大,长你五六岁,却甚得我心意。前次让你纳于房中,你却恼了,要去京城。此次与师师成亲之后,便带她走吧。”江老夫人叮嘱道。
江耘大汗,苦笑不已。
江老夫人看着江耘尴尬的样子,笑道:“男人大丈夫,岂能无妾。江家人脉不旺,全仗你一人传后,可要用心啊。”
江耘大窘,好强的老娘。放心,我一定用心“做”人。
虽然师师不在身边,但能陪在老母的身边吃上一顿团圆饭,江耘乐在其中。饭桌之上,江耘一刻也不得闲,将自己在京城的见闻与经历尽数道来。尽管已经从江福口中略知大概,但从江耘口中娓娓道来,却更为精彩,只乐得江老主母开怀大笑。
云桃好奇的睁大了眼睛:“少爷,你说你见过皇上?皇上凶嘛?会不会说错话便要杀头?”
江耘大乐道:“怎么会,皇上平时,也和我们常人一般。”他还想说,皇上还和我一起逛过街呢。想归想。却不敢乱言,赵佶私游之事他可不敢泄露一句。
江老夫人深感欣慰,听得频频点头,道:“我儿心怀天下苍生,为娘甚幸,伴君如虎,你可要每日自省,莫要闯出祸端。”
“孩儿记住了。”江耘谦恭的说道。
“明日我便和你去陆家一趟,把俗事都办了,早日娶了儿媳过门。今日时间不早了,你一路舟车劳顿,先歇息去吧。”
江耘告别母亲,回了自己的房内,云桃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让江耘感叹。原来,自己真是大少爷,上次还未曾觉得,这次可是货真价实了。
“云桃,你忙去吧,在京城,我一个人惯了,你跟着我,我还有点不习惯呢。”
云桃并不答话,“嘻嘻”一笑,却不曾离开,仍是跟在他的身后。
江耘无奈地摇摇头,问道:“你笑什么?”
“听福叔说,少爷的脾气好了很多,果然是这样,云桃是您的丫鬟,自该伺候在你身边,你让我去忙,忙什么呢?”
江耘自知失言,问道:“我以前的脾气怎样?”
“少爷以前的身体不太好,时常犯头疼病,性情一直不太……好。”云桃道。
“啊。是这样吗?那你以前怕是受了不少气吧?“
“嘻,少爷说得好玩,象不相干的人。”云桃笑嘻嘻道。
江耘挠了挠头,说道:“你也知道,你不在的时候,少爷我大病了一场,以前的事忘了许多。”
云桃点点头,理解道:“少爷吉人天相,苦尽甘来。此次瞧您的气色,似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云桃高兴的很哩。”
江耘被她逗笑,叹道:“是啊,苦尽甘来。怎么过都是一天,伤心也罢,开心也罢。”
云桃重重的点头,道:“嘻,这才是咧,老夫人也安心呢。”
江耘想到老母说过的话,便问道:“我听母亲说,她跟你交代过。”
云桃又惊又喜,害羞的点头道:“嘻嘻,云桃是少爷的人,夫人早已交代过的。”
江耘知道她会错了意,摇了摇头,不再多问。
云桃殷勤的伺候江耘宽衣洗漱,难免会有身体上的接触,江耘被她火热的身躯弄得面红心跳,云桃却毫不在意。
虽有父母之命,江耘终究放不开,尴尬道:“云桃,你去歇息吧。”
云桃听到耳中,脸上难挽失落之意,低声道:“少爷,是不是云桃做错了什么?”
“不,不是,是,是我还没准备好。”江耘苦笑道。
“准备?恩,我明白了。”云桃若有所思的说道。少爷一定是个痴情人,他要纳我也需征得少奶奶的同意。
看着云桃落寞的背影,江耘摇摇头,我都不明白,你却明白了。这真是幸福的烦恼。
灯下,江耘抚摸着从京城带来的信笺,还留着淡淡的余香。信封之内并无只言片语,只有一叠戏票,那个善良,聪慧的郡主,她是否和我一样,在灯下思念对方?
【第117章 洞房花烛】
“贤侄做得好大事。哈哈哈哈。”陆老家主须发皆白,精神极好,声若洪钟。
今日一早,江老夫人携着江耘来到陆家拜访,受到了主人的热烈欢迎。
“小儿伯勤能有今日之风光,贤侄功不可没。上京之时,我还和老夫人一样,想着让小子们见见世面,吃点苦头也好,怎知尔等皆金榜提名,哈哈……”陆老家主侃侃而道,“今次,又多了一个乖女儿。今天早上,还吃了一碗莲子羹呐。”陆家男多女少,伯勤共有四个兄弟,却只有一个姐姐。
“陆伯父,味道如何?”江耘笑问道。
陆老家主讪讪一笑,道:“我女儿的手艺自是差不了。”
边上陆伯勤的二哥笑道:“父亲说好吃,却怎么也不肯吃第二碗。”
江老夫人解围道:“哪有学得这般快的,你们也是心急了。”
陆老家主呵呵笑道:“心急?我却不急,贤侄。今日可带了媒人来?”
江老夫人笑骂道:“为老不尊,快拿你女儿的八字来,叫人合上一合。”
江耘知道此刻李师师便在园中不远的地方,却不能相见,生平第一次恨起这些繁文缛节来,什么“纳吉”,“请期”,程序一大堆,不象千年之后,扯个证书,分分钟搞定。
合过八字之后,定下了请期的日子,又叫来了一位“婚嫁顾问”煞有介事的摇头晃脑番,终于定下了婚期,八月二十六,黄道吉日,宜婚嫁。
皆大欢喜地告辞了众人出门,江耘抽空去了王烨家告知婚期,少不得一番恭贺,江耘将王烨拉到身侧,低声说道:“离京之日,皇上托我取道杭州寻些书画,你的字好,他又不曾见过,写几幅来让我看看。”
王烨奇道:“子颜莫要说笑,我的字再好,也是籍籍无名之人。如何能用。”
江耘诡谲的一笑,说道:“你落款之时别用本名,寻些个前朝历史之上略有薄名之人。”
王烨大惊,说道:“这如何使得?欺君之罪也。”
江耘笑道:“无妨,你自写来,我略施小计,稍稍加工,做旧一番便可,便是他眼力好,也只道我寻了赝品。”
王烨苦笑道:“随你,莫要扯上我便成。你啊你,尽做些读书人不齿之事。”
江耘嘿嘿一笑:“我也是省些银子而已,留着为浏阳百姓造福啊。”
接下来的几日,江耘埋头整理他的浏阳发展规划。工业产品是无论如何行不通了。来的时候是命题作文,尽顾着钻研史书典籍了,实用技术的有关配方,比例是一概不知啊。四大发明是全都有了,活字印刷,只不过受制于成本,没有推广而已。唯一擅长的不过是自身的见识,均在精神领域之内。新制要在浏阳县内推广。抛开尚未谋面的杨时杨老先生行政许可的范畴先不说,河南县那一套办法能不能照搬照抄呢?这是个问题。昔日王安石变法,也是试点之时效果极好,推而广之之后却是与预期的目标大相径庭。各地的经济文化,民风之差异导致矛盾不断,大宋庞大繁复的行政机构应变能力又极差,导致被动的采用“一刀切”,以致于事倍功半,大苦百姓,到最后终于惨淡收场。
江耘在纸上写下河南与浏阳两处地名,一左一右。左边的河南县地处北方,黄河必经之地。民风强悍,民生性格粗犷,浏阳县地处南方,是长江流域之地,北临洞庭湖,水系发达,相对来说较为富庶,民间生活温饱,变革之意愿并不强烈。河南县农业为主,种植品种单一,商税之业极少,而浏阳县则正好相反,长江流域之中部,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种植品种较多,商业流通,发达。更重要的是,浏阳县有许多富户,这将极大的增加新制推行的阻力,以他所知,游酢与翟汝文在河南之变革,绝大多数的阻力便来自那地主阶段和权贵家族。若不是赵佶的全力支持和河南县较为贫困,富户较少的实际情况,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