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有钱人 >

第164章

明末有钱人-第164章

小说: 明末有钱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明武军”将士,则暂时留在原地镇住场面,等银子都领完了,再回营休息不迟。

    待回到苏州织造衙门之后,姬庆文草草扒了几口饭,便去后衙的柴房之内提审这几个白莲教徒。

    姬庆文自己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现代人,知道刑讯逼供是一种违法犯罪的事情,便也下不了什么狠手。

    可他身边的李元胤却是逼供、诱供的行家里手,见了这几个白莲教徒,先是不由分说分别拉过来暴打一顿,再将这几人聚在一起,又是一通暴打。

    先前这一顿打一视同仁,且出手不轻,是要灭一灭这些人的威风,让他们知道苏州织造衙门的手段。而之后的那顿打,却是轻重不同,有的人被打得半死,有的人不过是随便招呼两下,还有一两个则是连手指都不碰一下。

    这样的区别对待,让原本铁板一块的这几个白莲教徒瞬间分裂开来,开始互相疑心同伴已然出卖了自己。

    经过如此这般的一顿收拾,再审问起这几个白莲教徒来,难度就低了许多,互相映照着将事情的本来面目陈述了出来。

    原来这几个家伙,原本就是南京城内的织工,同苏州城里的织工既是同行,又在平素里有些联系。因此白莲教主徐鸿儒听说苏州城里的织坊出了事,觉得有机可乘,便派这几个教徒过来传教,想着能不能寻个机会,撺掇起苏州织工起事,自己也好火中取栗、浑水摸鱼。

    听了上面的情况,姬庆文不由庆幸起来——没想到自己收购苏州商会名下的织坊,不但形成了苏州丝织产

    业的垄断地位,更在无意当中再次挫败了徐鸿儒的计划,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了……

    因此姬庆文不无得意地说道“你们徐教主打得倒是一手好算盘。不过这件事情不小,徐教主为什么不亲自过来办理呢?”

    一个白莲教徒呆头呆脑地答道“徐教主在南京城里受了点伤,到现在没有痊愈,一时半刻难以成行。因此这件大事原本是要请圣女和大师兄过来办的……”

    “且慢。”姬庆文把他的话打断道,“圣女是周秀英姑娘我知道,那大师兄又是谁呢?”

    那白莲教徒没想到姬庆文对他们教中的事务这样了解,料想自己今天不说实话是过不了关了,便只能如实答道“大师兄姓许,名道清……”

    姬庆文这就有些纳闷了,追问道“不对啊,许道清这厮我认识,他应该投在徐鸿儒门下没有多少日子,怎么就成了大师兄了?”

    另一个教徒抢着答道“大人有所不知。本教排定座次,是不按照入教先后顺序的,而是看谁能耐大、本领强,谁就是大师兄。许师兄是徐教主亲传的弟子,自然本事最大,所以就成了我们的大师兄了。”

    姬庆文倒吸了口气,又问道“这许道清有那么厉害么?连周秀英姑娘现在都打不过他了?”

    “不,不,不……”又一个白莲教徒赶忙否认道,“圣女不在我们师兄弟之列,算是半个师傅了。而且要是真的比起来,恐怕打上一百次,许师兄就要输上一百次,绝对不是圣女的对手。”

    听着这教徒的几句话,姬庆文又高兴起来,心想我果然没有看错人,还是周秀英能耐大,看我哪天收她做我二老婆,也算是给我找了个不花钱的贴身护卫了。

    想到这里,姬庆文心情大好,脸上开始洋溢起笑容来,对面前这几个呆头呆脑的白莲教徒说道“好,很好。你们不要以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不知道,本官不过是考考你们,看你们有没有在讲实话罢了。”

    他顿了顿,又道“本官方才听了一下,你们这几个人还算老实,算是捡回了半条命。”

    这几个白莲教徒听了这话,无不松了口气,满是淤青的脸上绽放出了一丝笑容。

    却听李元胤厉声责问道“你们几个高兴什么?尔等现在不过是捡了半条命回来,还有半条命捏在姬大人手里呢!要是敢有半句假话,看我怎么叫你们求生

    不得、求死不能!”

    李元胤这个锦衣卫的手段,那几个白莲教徒都算是领教过了,被他这么一吓,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起来,赶忙回答道“不敢,不敢。姬大人问什么,我们就老实回答什么……”

    姬庆文满意地点点头,道“那好,我问你们,徐鸿儒自打从南京城里逃走之后,又跑到哪里去了?又做了哪些事情?”

    一个白莲教徒唯恐被别人抢了先,便慌忙开口道“徐教主在南京城里搜罗了不少银子,出城之后又在附近劫掠了一阵,又拿了不少银子在手里。有了这些钱,徐教主就忙着招兵买马,现在手下已经有了五六万人了吧……”

    “什么?五六万人?”姬庆文几乎是惊叫着重复了一遍。

    站在一旁摇着折扇的李岩却道“姬兄何必惊慌?这徐鸿儒哪里来那么大的本事,这么短时间里就拉起这么大一支队伍?想必是这厮在虚张声势、胡吹海螺吧?”

    那人唯恐姬庆文认为自己说话不老实,便赶忙澄清道“姬大人,姬大人,这人数应该差不到哪里去。我们几个织工出身,是专门在队伍里负责给师兄弟们筹办衣服的,徐教主手下到底有多少人马,我们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另一个白莲教徒也附和道“是啊,是啊。不信大人派几个锦衣卫老爷去看看就行了。”

    姬庆文点点头,灵机一动,忽然发怒道“好你们两个大胆的蟊贼,晓得本官只知道徐鸿儒在南边山里作乱,还不知道他的准确位置,所以想出这么个接口来羞辱本官。是可忍,孰不可忍!李指挥,把这两个白莲教妖匪的……把他们的手指头都给我剁下来!”

    那两个白莲教徒一听这话,顿时慌了,立即跪倒在底下,磕头好比鸡啄米一般,连忙答道“大人,大人,小的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徐教主人现在就在浙江和福建交接地方的大山里头,这地方虽不好找,可自然是难不倒姬大人手下几个神通广大的锦衣卫老爷的。”

    姬庆文虽然并不精通历史,却也知道明末李自成、张献忠两位起义领袖,动不动就能从零开始拉起几万人、十几万人、几十万人的队伍同大明朝廷对抗。徐鸿儒用魏忠贤十分之一的遗产做本钱招募流民,两个月召集起五万来人,算是正常水平,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因此,姬庆文或多或少已是相信了这两个白莲教徒的供词了。

    。

第二七五节 满意的回报() 
    于是姬庆文朝李岩、李元胤两人使了个眼色,便起身往柴房门外走去。

    李岩立即起身跟了出去,问道:“姬兄,怎么?这几个白莲教徒的胡言乱语,难道你相信了不成?”

    姬庆文答道:“他们几个说话语无伦次,却也不是前言不搭后语,看来不像是故意串通好了骗我,不由得我不信啊……”

    李元胤也跟了出来,说道:“姬大人,我看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都同大人你没有关系。大人是苏州织造提督,苏州或者南直隶这边的治安或许大人还有些职责,可浙江、福建那边同这里离开八丈远,同大人是八竿子也打不着。姬大人何必为这么一件事情操心呢?”

    李元胤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大明朝廷里的套路他也是颇有些心得的,他这几句提醒也颇出于几分善意。

    可姬庆文却并没有领情,说道:“李指挥,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八竿子打不着呢?朝廷那些军队的本事,你是知道的。徐鸿儒要是真的拉起这么五万大军,骤然起事,朝廷在浙江、福建那些守军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住?浙江、福建离我们苏州这里近得很,徐鸿儒又是想要同朝廷划江而治的人,必然乘胜北上攻击,你说到时候,八竿子里头还能不能打得到我呢?”

    李岩也附和道:“就是这么一回事。而且我盘算了一下,徐鸿儒在京师里得了魏忠贤的遗产大概在三十万两银子上下,在南京城外劫掠了一些,加起来不过五十万两银子。这五十万两银子要养五万大军,必然不能持久,一旦银子花得差不多了,就是他起事的时候。因此,我猜最迟半年、最快一个月,徐鸿儒便要大举发难了!”

    李元胤同李岩的关系素来不冷不热,可现在听他这几句头头是道的分析,却也是心服口服。

    却听李岩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李指挥的话,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姬兄,你是苏州织造提督,就算知道徐鸿儒的准确位置,难道还能亲率‘明武军’将士,召集起南直隶、浙江、福建的大军,进山围剿么?李指挥口中‘体制’二字轻飘飘就说出口了,实则重于泰山啊!”

    这两句话,显然是顺着李元胤的意见说的。

    这让李元胤在感动之余,不禁蹙眉道:“听姬大人和李先生所言,末将真是茅塞顿开。可徐鸿儒也不可等闲视之,到底应当如何处置,才是完全之策呢?”

    “请示皇上,由皇上定夺,这才是万全之策!”李岩斩钉截铁一般说道,“姬兄有密奏之权,现在不用,更待何时?”

    姬庆文听了李岩这番话,禁不住骂起自己“蠢”来了——封建社会,皇帝是最大,只要是皇帝说了话还有什么人敢违抗——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还要李岩来教自己。

    虽然姬庆文在后来的经历之中,发现这条道理并非是完全正确的。

    然而他现在还没想这么深,一拍大腿道:“好,李兄言之有理。那就麻烦李兄动笔,这就给皇上写上一份奏章。另外,我军也要先准备起来,从明天开始要加紧训练,准备作战。”

    李岩却道:“奏章,我自然可以替姬兄写,可训练军队却还不到时候。姬兄可别忘了,你现在还有一件极重要的事情没有办完。”

    “你是说收购织坊的事情么?”姬庆文问道。

    “对,没错。”李岩回答得极为肯定,“苏州是姬兄的大本营,织坊的生意是姬兄的摇钱树。经过前几个月的价格战,姬兄已将苏州商会那些老板们打了个半死,现在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姬兄可不能半途而废啊!”

    姬庆文已然明白了李岩的意思,说道:“那是自然,我这点钱已经是打了水漂了,却不能连个响都听不见。收购织坊的这件事情,我自然是会善始善终的。”

    说罢,姬庆文大步便往织造衙门正堂走去,高声招呼道:“葛胜呢?葛胜在哪里?就这么几万两银子,还没发完么?”

    之后几天,姬庆文辖下的织造衙门便开始紧锣密鼓地活动起来。

    一方面是由老织工葛胜挑头,将报了名准备到自己名下做事的织工先梳理一遍。葛胜对苏州纺织行业是再了解不过了,只将名单看了一眼,就将报名织工里头手艺明显粗糙的、喜欢挑头闹事的、办事松垮不牢靠的先都剔了出去。在此基础上,再将剩余的织工按照印象里的织造水平分成了上、中、下三等,列好了清单,便送到姬庆文手里。

    一方面是由宋应星带领几个织造衙门里的账房先生,逐一走访准备出售的织坊,仔细查看织坊厂房和织机情况,并将其详细登记造册,评估好了价格。

    另一方面,姬庆文之前为了打价格战拉垮苏州商会,已然花了不少钱,想要收购苏州商会名下的织坊就需要另行筹集资金。而他手里的魏忠贤的遗产都是珠宝首饰之类的物件,市场价格浮动较大,因之前抛售了一批,导致江南市场上珠宝价格大跌,在这个时候再大量出售,显然是卖不出什么好价钱的。于是,姬庆文先是从陕西商会设在苏州的分号里借了十万两银子;又从郑芝龙等海商手里借了一笔银子出来;这两笔银子加起来不过二三十万两,只够临时周转而已。

    而大头,则是姬庆文将织造衙门里库存的进贡彩织锦缎一股脑全部投放到市场上去了。虽然这样做,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导致彩织锦缎的价格下探,进而破坏整个丝绸、棉布市场的价格体系,对姬庆文准备一统苏州纺织产业的计划是个不小的破坏。

    但姬庆文现在急于筹集资金完成并购大计,便也只能做出这种近乎“饮鸩止渴”的事情来了。

    虽然事后证明,只要占领了一个行业的垄断地位,一时价格体系的崩塌并不需要多大的时间和资本就能重新建立起来,可在当时,姬庆文还是颇有几分担心的。

    如此一来,姬庆文在李岩等人的协助下,依旧花了整整两个月,才将并购苏州织坊这件大事办妥,并开始大量生产涵盖了高、中、低档的各类丝绸棉布——自然,最极品的丝织品还是织造衙门辖下的织坊生产出来的彩织锦缎了,只不过现在这些进贡绸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