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有钱人 >

第16章

明末有钱人-第16章

小说: 明末有钱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献忠抬起眼睛往姬庆文脸上一瞟,依旧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姬庆文却不理他,接着往下说道:“昨天我已答应了给你们钱,你们要是拿了就走,怎么会落到今日的下场?什么叫贪得无厌,什么叫咎由自取,你懂了吧?”

    张献忠没有说话,绑在他身边的那个孙可望倒张口答道:“懂了,懂了。都是昨天小的不懂事,得罪了大爷……求大爷能够开恩,放了小的吧!”

    昨天夜里的事,姬庆文记得清清楚楚,张献忠拿了钱都想扭头走人了,偏偏是这个孙可望还不依不饶,偏要抢杏儿做压寨夫人。

    因此出于私愤,姬庆文是不想放孙可望走的;而出于维持大明江山太平的公义——当然,这点公义里头也夹杂这他想继续做个太平有钱人的私情——他更不愿放张献忠走。

    于是姬庆文咬了咬牙,说道:“现在讨饶?晚了!你们就等着明正典刑吧!”

    说罢,他便再不理睬张、孙二人,扭头对正拿着几个包子,旁若无人地往自己嘴巴里塞的黄得功说道:“黄得功,好样的,昨天要不是你,说不定我就糟了毒手了。”

    黄得功却回了一句:“昨夜乱乱哄哄的,公子答应的三百两银子,还没给我呢!”

    “三百两银子”这几句话从黄得功嘴里刚一说了出来,就引发了人群之中一阵骚动——要知道,明末一个农夫辛辛苦苦耕种一辈子,也未必能够攒下三百两银子。

    姬庆文听了却是脸上一红,说道:“那是我忘了。这样,我刚才看镇上有家陕西商会,你跟我走,我这就兑三百两银子给你。”

    黄得功听了,赶紧将手里的包子塞进嘴里,又囫囵吞到肚子里,说声:“那好,走!”

    姬庆文作为西安城里有名的姬家的继承人,陕西商会自然是给足面子,连银票都没收,便让姬庆文签字画押,兑了三百两纹银出来。

    三百两银子就是整整三十斤,可黄得功提起这包裹起来的三十斤白银,却只好像提了几根小葱,带着满脸的轻松,对姬庆文说道:“公子果然讲信用,银子落袋,我可就放心了。”

    姬庆文抓住话头,说道:“这点银子算什么?我看你本领高强,又是个孝子,想带你出去闯荡一番,从今往后吃香的、喝辣的,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黄得功听了这话,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答道:“其实我也想着窝在这里种几亩田实在是没有什么出路。可我老爸死了,老娘又年老体弱,我要是就这么走了,谁来照顾我老娘?”

    姬庆文笑道:“这你怕什么?有我给你的三百两银子,你老娘请个老婆子照顾,下半辈子躺着花也花不完啊。你要再不放心,那我请李兄派人照应一下,想必李兄也不会拒绝吧?”

    李岩听了,含笑着点了点头。

    黄得功还是不放心,支支吾吾地就是不肯答应下来。

    姬庆文是个急脾气,见不得黄得功这副犹豫的样子,便说道:“你也别想了,你这就带我去见你老娘,听听她老人家是什么主意。要是她同意你跟我走,那你还能有什么话说?你看,李兄也在这边,他就是见证。”

    说罢,姬庆文便催促着黄得功去见他老娘。

    黄得功家中果然十分贫困,除了两间东倒西歪的破茅屋之外,便只有三亩长得稀稀拉拉的麦田,也就勉强能维持他母子二人的生活。

    因此黄母听说自己的儿子有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想也不想就替儿子做了主:“你小子多大了,还成天围着我这个老太婆做什么?姬公子不是给了你三百两银子了嘛,你留一百两给我,剩下的自己拿着,跟着公子去做事好了。哼!老娘不中用,不会赚银子,还不会花银子吗?”

    姬庆文听了高兴,抬起手拍着黄得功的肩膀说道:“得功,你听见了吗?你老娘可比你有见识多了!这下总肯放心跟我走了吧?”

    李岩却道:“老人家留这么大一笔钱在身边,似乎有些不放心。不如这样,一百两银子给我,我从我家地里划五十亩良田出来,老人家每年收收佃租,能足够过上好日子了。”

    黄得功听姬庆文、李岩安排得这样妥善,终于下定了决心,咬牙道:“那好,既然是姬公子瞧得上我,那我这就跟着公子出去闯荡闯荡。不过……”

    “不过什么?”姬庆文追问道。

    黄得功挠了挠头,答道:“要是闯不出什么名堂,我还是要回来伺候老娘的……”

    话音刚落,李岩便用手里的折扇敲了一下黄得功的脑袋,骂道:“不吉利!姬公子又有才又有财,又怎么会闯不出名堂?”

第〇二六节 风云突变() 
姬庆文将黄得功说服之后,又在碛口镇里盘桓了两日,又安排四方客栈里的李定国进李精白家学念书,便出城往京师方向赶路去了。

    原本姬庆文还打算邀请李岩一道出发,可李岩还有一些琐碎事情需要处理,不能立即启程,便只好婉拒了姬庆文的好意。

    然而他们两人毕竟有缘。姬庆文不紧不慢地走了七天时间,竟在大同府境内又同李岩碰了面。

    两人相遇,来不及寒暄几句,李岩便给姬庆文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张献忠、孙可望在被押解去县衙的路上,被一伙不明来历的人半路劫走了。劫走强盗,可是一件大事,不仅官府十分重视,就连碛口镇的李家也不得不插手进来,派出镇里的乡勇团练四处打探。这样紧锣密鼓地调查了整整一天,才查清楚劫走张献忠两人的,是从陕西过河来的一伙人,而这伙人里领头的就是高迎祥和李自成!

    姬庆文听了大惊失色:他千防万防,最后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民军领袖,最后还是用这种方式合流了。

    这让他不免有些心虚:自己虽是一个知道了日后历史走向的穿越者,可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这历史的进程?而眼看大明即将进入崇祯年间,一场席卷整个中原大地的风暴即将袭来,自己到底还能不能在这场风暴中独善其身,当一个太太平平的有钱人?

    一想到这里,姬庆文的脸色立即阴沉下来。

    李岩见了,还以为姬庆文时候在生他的气,赶忙道歉道:“这张献忠如此得罪姬兄,在下却让他在眼皮底下跑了,真是罪过。不过不要紧,我离开碛口之前,已吩咐过了镇里的团练教头,让他继续寻找张献忠的踪迹,一定将他捉拿归案,给姬兄出气。”

    姬庆文苦笑道:“我出不出气的倒在其次。只是这个张献忠胆子大、有武艺,现在又成了个亡命之徒,我怕他走投无路、狗急跳墙,闹出什么大的动静来。”

    李岩听了一个劲地点头:“还是姬兄深谋远虑,我这就写信回去,要镇里好好关防,防止这些宵小之徒作祟。”

    这两人既然又复相遇,便结伴而行,离开山西境内,进入直隶辖区,一路往京师方向而去。

    进入直隶省,年景比起山西来又好了许多,现在正值秋高气爽时节,官道两旁成熟的麦田好似金色的海洋,随着朔风波涛翻滚,煞是好看。

    姬庆文和李岩见到这副丰收的景色,心情变得大好,便也不急于往京师赶路,而是一路游山玩水,好不痛快。

    他们一行走走停停,走了两个月时间,将直隶省内的名胜景点游览了一遍,依旧觉得不过瘾,便绕着京师冶游起来,偏偏就是不向京城接近一步。

    这样游玩到了十一月隆冬将至时候,却从京城里面传出来一道明发天下的圣旨,让姬庆文、李岩听来喜不自胜,一听到圣旨便当即停下脚步,选了一处酒楼痛饮了一场。

    原来是尚未正式登极继位的崇祯皇帝,以“一与皇帝并列,二蔑视皇后,三搬弄兵权,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无圣人,七滥加爵赏,八掩盖边功,九剥削百姓,十交通关节”等十大罪革除魏忠贤本兼一切职务,发往凤阳看守太祖灵位。

    这道圣旨一下,意味着在天启朝权倾朝野的魏忠贤,还未见到崇祯朝的太阳,便已然走向了末路,而那依附于魏忠贤为非作歹的阉党的烟消云散,也就近在眼前。

    紧随着这道圣旨而来的,是另一道同样意义重大的旨意。

    根据这道圣旨,来年元月,新皇帝就要举办登极大典,改元“崇祯”,并于二月举行恩科考试,广收天下良才。

    姬庆文听闻这道圣旨是有忧有喜、又忧又喜——忧的是阉党坏事之后,老爸给自己安排下的门路自然也就走不通了,那凭自己肚子里这点墨水,是绝对中不了进士的,此次进京无疑是做了一趟无用功;喜的是,阉党倒霉得这样迅速,西安城里那座名义上是生祠的教堂必然没有建设成功,那姬家自然也就避免了被当成阉党一同清算的命运。

    李岩听了这消息则则是只喜不忧——原来是他本来就有投身功名、做出一番事业的心愿,现在没了父亲在自己脑袋上扣着的阉党的帽子,便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肆无忌惮地在科场上拼搏比试一番,堂堂正正地换区正正经经的功名。

    于是李岩再也没有心思游山玩水,催促着姬庆文便往京城兼程而去。

    这一日,他们两人来到河间府阜城县,因为贪赶了几步路,错过了县城里的客栈。

    因在碛口镇发生了被张献忠劫掠的事情,因此姬庆文一路投宿都极为小心,宁可少走路、多花钱,也要住在有名的大客栈之中。

    今日他们错过宿头,又不愿摸黑走回头路,正在焦急之时,却远远望见前头官道旁边坐落着一座不小的驿站。

    驿站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制,是为了防止官员袭扰地方而特意设置来接待各方官员的机构。

    虽然经过两百多年的变迁,驿站制度日渐荒驰,各级官员们也越来越不愿在驿站之中居住。然而驿站毕竟是太祖定下的规矩,属于大明体制的一部分,有专门的驿丞兵丁守护。

    故而驿站居住条件虽不甚好,却是颇为安全,于是姬庆文和李岩同多九公商量了一下,便决定快走几步,到驿站之中住宿。

    只见阜城驿站虽然破败,规模却不甚小,而驿站门口则停着二十几匹马、十几辆车,显然是有大队人马已经入住于此。

    姬庆文见此处并不是什么荒郊小店,更感放心,便叫多九公前去叫门。

    却不料阜城驿站的驿丞十分傲慢,直接拒绝道:“哪里来的客商草民,居然也敢来驿站投宿?走走走,本官到底也是朝廷命官,你们也敢过来戏弄我么?”

    本来驿站驿丞为了获取补贴、赚些银两,多多少少也会破例接待一些客商。

    这点,江湖经验丰富的多九公是知道的,却没想到阜城的这个驿丞如此刻板,于是他便掏出怀中路引,拱手递给驿丞,说道:“大人,我家少爷可不是什么草民,是奉了圣旨进京赶考的举人。按律是可以在驿站投宿的。”

    那驿丞接过路引,认真阅读了一番,顿时换了一副恭敬的嘴脸,说道:“哦,原来是位举人,失敬、失敬。不过不是下官有意作难,今天驿站里已住满了客人,实在是难以接待了。”

    多九公收回路引,又道:“大人这是在同我们开玩笑么?小人看阜城驿站这样宽敞,而门口就这几匹马、几辆车,恐怕不会就这样住满了吧?”

    驿丞结结巴巴说道:“这个……这个……今天确实是不太方便,诸位还是另寻去处吧。”说着,转身就要返回驿站。

    驿丞这样推脱,却害得姬庆文犯起有钱人的性子来,从马车上一跃而下,指着那驿丞的鼻子说道:“你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不就是怕我们不出投宿的钱嘛!喏,这里是十两银子,给我们开三间房间,就住宿一晚,总可以了吧?”

    他一边说,一边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在驿丞面前晃了一晃。

    谁知驿丞丝毫不为所动,轻蔑地说道:“这位就是举人老爷了吧?下官虽然也是举人出身,然而清贫得很,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一张的银票。你还是收起银票,小心晃晕了下官!”

第〇二七节 九千岁魏忠贤() 
这话姬庆文就不爱听了,说道:“钱你爱收就收,冷嘲热讽做什么?我给你钱,还成了我的不是了?”

    李岩也过来帮腔道:“我们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各地驿站有接待的义务。你这驿站了又没住满,凭什么据我们于门外?”

    那驿丞本来就有三分理亏,听姬庆文、李岩这样据理力争,顿时恼羞成怒,挥手召唤道:“来人呐,这几个人搅闹驿站,给我把他们轰出去!”

    他话音刚落,身后便走上来四个驿站的兵丁,手持长矛,就要过来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