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财团 >

第8章

大明财团-第8章

小说: 大明财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伯朗拿不准陆骏的意思。

    “但说无妨,先生并不会责罚与你,但需要的是你说实话……”陆骏笑容和煦,让王伯朗心中一暖。

    “是,学生最近常看的是……化学。”

    “嗯?”陆骏有些诧异:“可有些心得?”

    “谈不上心得,不过书中所描写的各种试验甚是吸引学生。”

    陆骏点了点头,这是正常情况,毕竟化学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太过抽象。

    “唔……若是伯朗想要深研此道,我可为你准备书籍、场地、器材。”陆骏思量一番说道。难得有愿意学化学的,陆骏也不介意花钱培养。

    王伯朗愣在那里,好似傻了一般,他旁边的虞舜卿碰了碰他,才让他回过神,但还是愣愣的。

    “怎么,你不愿意?”

    “不不不……”王伯朗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那就这么说定了,有什么需求和我说即可。”陆骏像是没事人一样,继续对其他人道:“谁能告诉我,他的兴趣是什么?以后想做什么?”

    有了王伯朗的例子在,学生们都不在畏首畏尾,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第十四章 工业养成() 
“回先生,我想了解货币之学……”说话的是虞舜卿。

    “我想当官。”

    “我想当个大商人。”

    “我对格物有兴趣。”

    ……

    陆骏把这些学童的想法都记了下来,以后或许可以因材施教,之前他倒是忽略了这点。

    “很好,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点值得鼓励。”等学童们说完,陆骏表扬了一番,接着给了他们更大的惊喜:“从今日起,你们可以随时到藏书馆去借阅图书,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读书。”

    藏书馆是陆骏来到这个时代收集起来的一些书籍,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等等,如化学、金融之类的书籍,还是海外流传过来的,当然不会有太高深的内容,多数是普及科学基础知识。

    这些藏书算不得珍贵,放到这里的本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之前因为这些学生刚来,连字都认不全,藏书馆完全开放也没什么意义。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这些学童能记得不少字了,把藏书馆开放,也是为了培养这些学童的兴趣。

    听说开放藏书馆,学童们忍不住欢呼起来。

    他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都没有幻想过有一天能进学堂学习。如果没有陆骏的出现,他们的人生将会同他们父辈一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土地。

    但自从送到这里之后,发现如同天堂一般,吃喝不愁,还有先生来上课,真真如堕入梦境一般。

    所以他们万分珍惜这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如海绵一般,不断的汲取水分,半点不肯松懈。一本千字文,只花了这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全部学会,可都是下了大力气的。

    这些学童最大的王伯朗十二岁,最小的是虞舜卿九岁,总计一十二人,在陆骏那个年代还是小孩子,如今的他们,好似小大人一般成熟、懂事,尤其是巨大的求知欲,让陆骏也是倍感欣慰。

    “想必大家也都明白,学堂教你们读书,并不是为了培养你们科举考试,而是为我陆家服务……其实当初选你们的时候,也是为了培养钱庄的学徒……”

    陆骏清了清嗓子说道:“不过今日我改变了想法,允许大家选择自己的喜好,只要求你们在自己找到的喜好后,对自己喜好的东西持之以恒的去钻研。”

    “你们能不能做到?”

    “能!”一众学童异口同声道。

    “好,自今日起,除了文言和数算外,我还会为你们讲解一些其他学科,以后有机会,也会请专业的老师过来给你们上课。”

    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陆骏发现,工业的想要发展,涉及到一门门学科,而现在的大明并没有具体的分类,他想要开始现代工业,几乎是从头开始。

    之前的他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认为用钱就能砸出来一个工业体系,所以他首先是准备把自家的钱庄向着近代银行过度,通过钱庄放贷刺激工商发展。

    但是在钱庄吸纳了七千两银子之后,他发现大部分钱只能躺在钱庄里,除去他拿出来的两千多两银子,钱庄真正贷出去两千多两银子。

    这也是他事先没有调查清楚的原因,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不喜欢欠别人帐,也不喜欢别人欠自己帐,做生意大多都是有多大的本钱做多大的生意。

    第二点来说,这时的贷款利息比较高,且有担保人制度,这大大增加了贷款的难度。

    其实最主要一点就是身处大明腹地的颍州府,依旧是小农经济时代,大多的社会资源能够满足自给自足,工商虽较其他地方旺盛,但也是有限,相应的贷款需求更少。

    而改变这一切就要靠工业技术,只有通过工业技术,开发新的工业产品,才能逐步改变社会形态。

    举个例子,拿棉布来说,当百姓自家纺织的成本高于购买的成本,试问百姓还会自己纺织吗?

    陆骏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历史的走向和趋势,这才有从钱庄借钱来开办这个陆氏工坊的想法,旨在通过这个陆氏工坊为技术中心,开发出来相应的技术和产品,逐步改变工商形态。

    但随着计划和重心向工业方向转变,陆骏发现他所面对的岂止是一堵墙,简直一座大山!高的让人看不到顶的山!

    后世的新中国虽说也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整个世界的科技水平摆在那里,而且也有相应的人才和理论,困难虽多,但总比他现在从零开始要强上许多许多。

    大明虽然也有一些工业,甚至技术水平不低,但是没有理论支撑,多数是师徒父子口耳相传,多为经验之谈,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根本不可能。

    陆骏有心从海外寻找一些人才,但发现自家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撑起来,所以只能靠自己先摸索着。

    今日到这陆氏工坊之前,陆骏的思路就已经转变了许多,但和这些孩童交流之后,他发现自家的思路还是应该转变。

    这首先当然是要挣钱,而不能只靠钱庄,钱庄的钱是借来的,迟早是要还回去的。之前想靠自行车这一产品一举成名的想法是不行的,因为等待时间太长,陆骏发现等不起。

    不只是钱庄的资金在那里存着浪费,最主要的是同知张泽林在后面等着拿钱。他若是不能让陆氏工坊快速实现盈利,单靠钱庄的利润是满足不了张泽林的需求的。

    陆骏需要和官场打好关系,这就需要官场上有人,同知张泽林是他现在能够接触、结交的最大的一名官员,他是不可能放弃这个关系,所以这需要打点的必须到位。

    事实上,岂止同知一人需要打点?

    再有一点,他发现对工业的投入如无底洞一般,这次投入进来的两千两银子,除了一个轴承之外,其他方面连个响声都没有。以后还需要更多的银子投入进来,这些银子从哪里来?

    是故,从这次挤兑事件之后,陆骏首先确定了赚钱为现阶段的第一要务!

    而来到学堂之后,陆骏则确定了以商养学,以学助商的思路。具体实行起来,则是依靠现在的基础,把已经开发和研究出来的技术拿出来变成银子,有了银子加大对学堂和技术的研究,使之继续为工业、商业服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陆骏之前的想法则是一步到位,做成成品后推广到市场,这样时间太长!

    存着这样的想法,陆骏打算让这些学童自由发展,然后他再适当的加以引导,和工坊有机的结合起来,给予这些学童实习、锻炼、研究的机会,从而培养出来自己的人才!

    用话本中流行的话来说,叫广筑墙,缓称王,说白点就是现阶段把根基打好再图谋其他。

第十五章 车马行() 
如今能够把技术变成金钱的,貌似也就轴承。

    陆骏今日没在陆氏工坊多待,为学生上了一节课,布置好作业,解答了部分问题之后,让陆义带上轴承就离开了工坊。

    临走时对陆仁吩咐道:“工匠方面,你还是要继续找,不拘什么方面的,只要愿意来,都要安排……这里现在有这么多厂房,不怕安排不了。”

    “是,公子。”陆仁有些苦笑,这工匠实在不好找。

    在这时代,但凡有些手艺的工匠,都不愁吃喝,让他们放弃现在的生活而跟着陆骏干没把握的事情,他们还真下不了决心。所以到现在为止,工匠方面也就赵铁柱带俩学徒,其他人根本不愿意来。

    陆骏也知晓这个情况,才会不吝钱财,赏赐给赵铁柱十两银子,两个学徒都有二两,这是千金买骨,陆骏相信会有些效果。

    再交代几句,陆骏就带着陆义离开了。

    “公子,我们这是去哪里?”陆义看陆骏方向不是回镇上,而是往镇子南边走。

    “去南大路。”陆骏说道。

    “南大路?”陆义看了看身上的轴承,有些明白了。

    南大路是朝廷修建的驰道,有些类似后世的国道,足足有十丈来宽,比得上后世的道路宽度。因在镇子南边,镇上的百姓习惯称之为南大路。

    因靠着驰道交通便利,在南大路附近聚集了车马行和镖局。陆骏去南大路,自然是想要推销轴承了。

    一路无话,很快就到了南大路,首先见到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只见比平地高出两尺左右的驰道上,此时正巧有商队从驰道上下来修整,整整二十辆装满货的大车,每辆车有两匹蒙古马拉着,把附近的空地占得满满的。

    因国朝有规定,驰道两旁的沟渠禁止填埋建房,所以这商队只能出了驰道休整,以至于南大路附近的热闹程度不比镇里差。连接镇上和南大路的一条大路两旁,高高矮矮的建了几十间房屋,有酒楼、茶馆,当然最多的是车马行和镖局,这两行主要是靠着驰道吃饭的。

    吆喝声、叫卖声、马的嘶鸣声等不绝于耳,路上是人挤人,车碰车的,总要走走停停,慢慢通过。

    一个古铜肤色的青年正在指挥着交通,因为每到有大商队从驰道上下来,这里总会堵上一阵,没人指挥肯定不行。现在虽然乱糟糟,但不至于无序。

    “咦,我们走南闯北这些年,倒是第一次遇到此类情况。”说话的是商队的负责人,人过中年,有些富态,他指着那指挥交通的青年说道:“看这青年动作娴熟,不急不躁的,应该经常做这个。”

    “钟叔,这有什么稀奇的吗?”说话的他旁边的后生,长得眉清目秀,明眉皓齿的,让周围的粗使汉子有些犯嘀咕:别是个女扮男装的娘们吧。

    “这个嘛……公子你想想,我们有哪次从驰道下来是没被堵过?”这钟叔反问道。

    少年公子歪着头想了想:“好像每次都被堵,记得在长丰那次,整整堵了一个时辰。”

    “这就对嘛。”钟叔点点头:“这里竟然有专门的人来指挥交通,是不是显得很稀奇和难得?”

    “好像是啊……”少年公子点了点头。

    其实钟叔还有寻思:如果长此以往,从这里的过往行商渐渐都会知道这里有人指挥交通,无形中能够吸引更多的行商过来……

    “哎……”少年公子性子有些跳脱,直接跑到那指挥交通的青年跟前道:“你叫什么名字?”

    青年看了他一眼,看模样是个富家公子,就回答道:“俺叫李贵。”

    “哦,李贵兄,你自愿在这里指挥交通吗?”

    “倒也算是自愿,不过大班头的给一天给我五十文钱。”李贵回答道。

    “大班头?”少年公子江湖经验有些,不过大概意思能猜得出来,应该是这李贵的老大。

    “嗯,大班头说俺指挥的好,就让俺一直指挥着。”李贵倒是实诚。

    “那你们大班头有没有说因为什么要安排人指挥交通?”

    “这个……俺就不知道了。”李贵挠了挠头。

    少年公子又问了几句,从李贵口中套出不少话来,大概也明白了这里的情况。

    这里自前年开始,就由李贵口中的大班头——杜希成霸占着,不过自从杜希成占了此地之后,除了坐地收租外,倒没再盘剥这里的客商过,其他的青皮癞子们也不敢到这里撒野,却是让这里的治安比之前好上许多。

    之后这杜希成还组织人手,除了指挥交通之外,对这里的卫生、环境、道路等等都有过整顿,听得这少年公子眼中是异彩涟涟。

    他回到钟叔身边说道:“这杜希成可不是一般人啊。”

    而钟叔确实打着哈哈:“哦,或许吧。”他是人老成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