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财团 >

第40章

大明财团-第40章

小说: 大明财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登闻院的院长人选,最后落在了一个叫吕玉成的破落秀才身上。今年三十多岁,秉性刚直不阿,屡试不第之后,就放弃了继续科举。

    之后在乡下办了个私塾,教书育人,有教无类,无论有钱没钱都可过去听课,十里八乡的都很敬重他,所以这次很轻易的当选了登闻院的院长。

    他虽然到现在还对登闻院很糊涂,但是“登闻”二字他却明白其中的分量。而后和周馥一番交流,他脸色变得很郑重。

    登闻院是代表老百姓的利益的这么一个机构,他不明白为什么周馥等人会把这个机构弄出来,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若是能把登闻院做好的话,那么对老百姓的帮助是巨大的。想想今年的秋收风波,虽然八丈河镇因为众多工坊的存在,较其他乡镇要好上不少,但是终究受到了波及。

    若是真有这么一个登闻院在,乡绅们还能那么肆无忌惮吗?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是故,他把这个登闻院院长的位置看的极重。

    两院成立之后,周馥很快把刘文官找来,对他说道:“如今服役期限日近,但是工坊里又不能抽调那么多人,所以我把大家请来一起协调这件事。”

    刘文官当然知道这些时日周馥的动静,只是他对此不以为然,民间再怎么闹腾,但这里总是朝廷的天下,还敢拒绝服役?

    所以他就由着周馥折腾,今天倒要见见真章。

    二人一道进入对河居,如今也只有对河居能提供这么大的场地供他们开会用。

    周馥先为刘文官介绍了谏议院和登闻院,并且介绍了两院的院长,听到吕玉成这个登闻院院长是由乡间的老百姓选出来的,还要加上登闻院的二十个代表,刘文官脸色变了变。

    周馥继续做起了主持人,他先是祝贺两院的成立,当然是些冠冕堂皇的话,然后就把今年徭役一事抛了出来,也就是今日的正题。

    “徭役乃是国朝之根本,若无人服役,国将不国……”周馥开题并未如刘文官设想的反对徭役,而是说明徭役对国家的重要性。

    在他的想象中,周馥整出来这么大的阵仗,定然是要反对徭役的。又是登闻院,又是谏议院,无非是打着民意的幌子想要反对自己的决定。

    而他也早有腹稿,无论周馥如何说,如何做,他就抱着一个底线——徭役乃是朝廷之政,这一国朝律例不放,周馥也不能奈自己怎么样!

    但是周馥不按常理出牌,倒让他迷惑了,难道周馥还想为徭役正名不成?

    接下来继续听周馥说:“我等皆是大明子民,自不可违抗朝廷法度……然而又要结合我八丈河镇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徭役应该如何摊派。”

    按下众人的窃窃私语,周馥继续道:“众所周知,我八丈河镇的情况和其他乡镇不太一样……得益于陆会长的余萌,我八丈河镇工商发达,老百姓的生活是欣欣向荣……然而每年一次的徭役,在今年却是会对镇上的工坊造成很大的冲击,老百姓也会受此影响。”

    “这就造成了朝廷法度和民众的意愿相违背的矛盾,老百姓愿意拿银子顶役,但是却无人愿意服役……这也是我组织成立谏议院和登闻院的原因,举全镇之力来解决此事,倒是要劳烦诸位了。”说完,周馥对在做的众人深施一礼。

    刘文官冷笑道:“到不知你的意思是以民愿为主,还是以朝廷法度为据?”

    周馥笑了笑道:“朝廷法度自是不可违逆,但是老百姓的意愿也要照顾到……这次请来诸公一同商议,鱼与熊掌,二者想必可以兼得!”

    “哼!”刘文官冷哼一声,扭过头不再理会,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他倒也没必要和周馥争论,毕竟周馥口口声声不离朝廷法度,谁也挑不出毛病。

    然而谁也没有个好办法,毕竟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来到这里多数是图个新鲜罢了,哪里有什么解决办法。

    最后还是陆从广说道:“明心,你既然提出此事,想必也有了腹稿,就不必卖关子了,说出来大家议一议。”

    周馥笑道:“老爷子深知我心……既然大家没有什么法子,某也不藏着掖着了。”

    “……某的提议就是成立一个专业的工程队,并且是长期性的……有事时,可以代替百姓服役,无事时则可向外接揽活计维持生存,这样一来,想必会有人愿意做这件事了。”

    “这个……就这么简单?”其他人有些不解,反问道。

    “还要如何复杂?”周馥微微一笑:“不过说难倒也挺难的,就是如何维持这个工程队的长期存在,不过这方面日后再说。现在就议一下这只工程队是否应该建立?”

    这当然毫无疑问的,有这么一支工程队负责徭役,官府也说不出话来,这和之前的做法类似,只是稍稍有那么一点区别。

    区别就在于老百姓顶役缴纳的钱该如何使用。

第七十四章 谏议院和登闻院(下)() 
在以往,若是老百姓手中富裕,不愿服役时把应缴的金额交给亭正,自然有亭正安排其他人来接替,这一进一出,亭正自己要留下一小半的钱,还有三分之一的钱时给上面县衙的。

    真正落在代役之人手中的钱,仅仅只是一小部分,大概只有三十文钱,平均是一天一文钱,简直是白菜价。正是因为只有这么点的金钱收入,导致大部分人是不愿意代役的。

    毕竟如今太平盛世,大部分老百姓生活都能过得去,也不差那两个钱,甚至能拿出钱来顶役。

    少部分穷苦人家,为了苦这么一点银子,倒也愿意去挣这个钱。但是今次八丈河镇的老百姓富裕了,愿意拿钱顶役的人多了,愿意代役的人少了,就是这次矛盾的根源。

    “以往老百姓顶役的钱,都是交由官府,再由官府发给代役之人。但这次要变一变,就是这个钱直接由我们这个工程队那,不必经过官府。再加上镇上一些工坊的东家也愿意出资资助一部分,这么一来,工程队在徭役期间的资金就有着落了。”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工程队的资金充足,想必是有人愿意代役的。”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表示赞同,不管工程队日后如何生产,现在倒是能够把眼前的困难度过。

    但是有一人却铁青了脸,那就是刘文官!

    周馥提议的方案,最直接的损失人是他刘文官,间接的是他在衙门那里也落不了好,还会因为没有往年的孝敬而得罪一些人。

    他有心想要反对,但是看到在做的众人,他却内心打起了鼓。

    他这个亭正毕竟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吏,追源溯本反倒和登闻院的吕玉成一样,是由老百姓推举出来的,只是后来变了味罢了。

    而且老百姓拿出来顶役的钱,本就是他和官府灰色收入的一部分,怎可拿到明处说?

    这次周馥提了一下,虽然浅尝辄止,但在座的众人谁不明白?以往倒还罢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这次事关众人的利益,他若敢拿这个说事,只怕现在就要遭到众人的口诛笔伐。

    然而令人难受不止是他日后都捞不到钱,还要得罪衙门口的人。以往的例钱突然没了,他这个直接打交道的人必然受到殃及。

    更郁闷吐血的是,他根本不能对这件发表任何看法,更不用说反对的意见了。因为谏议院和登闻院一致决定通过,那么就相当于大部分老百姓都通过了。这是实打实的民意,拿到官府去说,官府也不可能明着反对!

    这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座的众人一致表决,同意把老百姓顶役的钱交由即将建立的工程队。在操作过程中,老百姓只需要把钱通过恒丰钱庄存入相应的账户中即可,不必再经过官府层面了。

    刘文官这个时候才回过味来,感情周馥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拿徭役来说事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在他身上。一个谏议院和一个登闻院,直接就可把他限制的死死的。

    果不其然,周馥接下来的话让他有点崩溃的感觉,甚至完全不顾他的感受,好似当他不存在一样!

    “国朝自古以来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朝廷的官设机构大部分只到县一级,我们乡镇以及下面的村落多是由乡民自治。但是多年来,乡镇的权利多为本地的大族所把持,老百姓的权利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这谏议院和登闻院乃是参照泰西国家的法度建立起来的,某认为能够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均是不明白周馥的意思,吕玉成刚刚一直冷眼旁观,如今却突然福至心灵,说道:“某也是如此认为,如果能够把这两院作为常设机构就好了。”

    谏议院、登闻院,若是周馥没有长久经营这两院的想法,何必费那么多的力气让人选出这两院的代表呢?

    他虽然不认为周馥是真心为老百姓打算,但是有这个登闻院在,他感觉能为老百姓争取许多利益。他也不是那种书呆子,知道进退,到如今这地步已让很满足了。这么个机会他若不抓住,白活了这些年了!

    “老夫也认为这两院应该作为常设机构,负责管理我八丈河镇的大小事务!”陆从广也是老江湖了,很会来事,直接为两院夺权了!

    由他们二人带头,众人自然毫无异议,最起码过来参加会议能够满足虚荣心,还可吃上一顿好的,何乐而不为呢?

    刘文官一阵悲凉,纵然他这个所谓的亭正是朝廷的正式官吏,却又如何能架得住这所谓的民意!哪怕百里候宋知县也不可能明面上反对此事。

    毕竟众人的做法并没有违反朝廷法度,更无僭越之举,反对他们就是和老百姓对着干,任谁来也要掂量掂量,何苦刘文官这个没出过新阳县的人呢!

    接下来的事,才是本次会议的重点!徭役就是一个开胃菜罢了,真正和大家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反而是接下来讨论的内容。

    最后大家讨论以谏议院和登闻院为八丈河镇最高的权力机构,事关八丈河镇的大小事务均要由两会讨论通过才可执行,当然前提是不违背朝廷的律令。

    至于亭正,在陆从广的提议下,还是由刘文官继续担任,理由是保持和官府良好的沟通。不过他这个亭正只是个献帝罢了,从此以后也仅仅只是名义上的亭正罢了,真正的权利被两院拿走。

    听到最后,刘文官琢磨出来一丝其他味道,什么和官府保持良好的沟通?简直是那他当作替罪羊,日后他就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一面是官府的命令,一面是来自下面的压力,他在其中必然有割舍,一如今日的徭役,日后还会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发生!

    这简直是找冤大头呢!

    有心想要一怒之下推了这亭正一职,但他终究不是血气方刚的少年郎,一辈子走到现在总有些城府,知晓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最后一言不发的等到散会,才甩了甩袖子,冷哼一声离开!

    至于所讨论的两院人员组成,议题的流程等等,他一点也不关心。因为他知道,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被允许插手其中。

第十章 家主() 
熙熙攘攘的一天,很快就过去了,陆骏也呆在恒丰一天,为前来询问情?2??的人解释清楚,单单为什么改名叫恒丰银行,他就说了几十遍。

    真个是口干舌燥,头冒金星。

    好不容易到了傍晚时分,人群基本都散去了,恒丰也就剩下一干伙计和掌柜,陆骏招呼了一声宋义,对宋大掌柜道:“禄伯,您让人先把今天的账册整理好,我先回去了。”

    宋大掌柜点头称是,经过今天的事情,他心情好了许多,不再像早晨那会愁眉苦脸的。

    国人做什么事,都讲究一个热闹,今天可以说是改名恒丰银行的第一天,算是新开张,这一下就把人气给打了出去,是个好兆头。

    整个八丈河镇,没有不知道恒丰银行和低息贷款的,等于把整个招牌打响了。

    因为和知府衙门牵上关系,等于有了知府衙门背书,让恒丰银行在整个八丈河镇的百姓心中也变得大不一样,等同于有了官府的信用做支撑。

    既然恒丰转行做少爷说的“银行”生意,信用成了重中之重,而现在的恒丰在整个颍州府等于有了最坚实的信用。

    至于和同行业为敌,甚至挑战府城那些大的钱庄票号,因为有了今天的人气,对此的忧虑冲淡了不少。

    这边陆骏还没离开,门口进来管家宋福,他对陆骏行礼道:“少爷,老爷让您和大掌柜一起回家议事。”

    “正巧我要回家,我们大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