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财团 >

第37章

大明财团-第37章

小说: 大明财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人,这要是传扬出去怕是不小的麻烦。”

    “……这又怎及得上我们买地收租来的稳定呢?”

    陆骏哈哈一笑说道:“诚然,老爷子说的有道理,不过富贵险中求,某算了一笔账,如何取舍还看给位了……”

    “现在一亩上等田地价格在十两至十二两,就算十两价格,好的年份产出则亩产三石,多数在二石五斗,按亩产三石算,各位真正能收到的粮食只是一石,以之前的一两二钱的粮价计算,也要十年才能收回当时买地的投资,若是运到差些,十五年二十年收回买地钱时很正常的。”

    “而江淮商会的投资回本时间是多少?按照现在的几家工坊计算,平均回报年限是一年时间……”

    “这怎么可能?”周彦险些跳起来,就差指着陆骏说他信口开河。

    “怎么不可能?你去找江淮工坊的股东,看他们愿意以什么价格出售他们的股份就知道了……当初一两银子一股,和他们约定是两年之后,愿意卖的不少于十两一股收购,现在可以打探一下,二十两以下谁愿意卖?”

    “一年的投资回报率或许你们不信,但是最长不会有超过三年的……这个大家可以仔细考虑清楚,小子也就不在这里耽搁大家的时间了。”陆骏说罢,躬身一礼,施施然就要准备离开。

    “子良还请等等,老夫还有话问。”

第六十九章 合作(下)() 
说话的不是施敏山,而是顾塍,他把陆骏留下来,问道:“一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这点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不知子良可有真实的数据以供大家参考?”

    本着对陆骏的好感,加上从侧面得来的消息看,陆骏不是信口开河之人。但是他所说的话又太过骇人,一年就能收回成本的生意还不抢着做?

    之所以众人还如此平静,就是都不信陆骏的话。他们对陆骏不太熟悉,只是从侧面了解一些他的消息罢了。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时陆骏给他们的第一印象,而且陆骏表现出来的太过平常,没有年轻人的那种头角峥嵘的气势,也没有胜利者的意气风发的神态。

    而他之前说话很是平静,虽然所说的内容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灵震撼和冲击,但不代表就此相信了陆骏。

    顾塍则是选择相信多一点,他清楚知道众人的想法,所以把陆骏留下好好解释一番,自然是希望陆骏能够说服他们,两方善罢甘休,能够通力合作更好。

    这也许是爱屋及乌的表现吧,只是有这种想法,顾塍也只是下意识的。

    陆骏听了顾塍的话,想了想说道:“数据是有的,只是不适合公开罢了,因为涉及到我们的商业机密,但是各位可以通过股东的反应去侧面了解。各位有关系,随便都能找到一个熟识的股东。”

    和陆骏一起合作的股东不少,大家乡里乡亲的,总能找到一两个熟悉的人。

    “好吧,却又不知为何子良愿意把这些赚钱的机会拿出来?”顾塍这个问题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人之初,性本私,真正能够做到大公无私的人很少,凤毛麟角也不为过。纵然有圣人之称的皇帝,名义上整个大明都是他们家的,但是皇帝没有私心吗?不然要那么多银子做什么?

    这问的有些诛心,但事实就是这样。将心比心,他们如果有非常赚钱的门路,会让给别人吗?

    不会!而且会严密封锁一切泄露消息的可能,这时人之本能!

    陆骏刚开始给的解释,是因为赚钱项目太多,他不得不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的说法并不能被他们接受。

    总而言之,这个馅饼太大,他们怕接不住砸到自己了。

    陆骏沉吟一番,良久才张口说道:“这也是迫不得已……大家身处中原大地,对海外了解不足,不明白海外的发展形势,所以不明白某这样做的用意……这点宝林兄能够理解我的做法,顾老爷子也可问问宝林兄。”

    “若说一个能让大家接受的理由,其实我也不亏……前面我提到专利,就是通过专利授权的方法,让大家为我赚钱,虽然看起来不如拿在自己手里赚的多,不过胜在不用再费心费力。”

    “其实真正核心的东西还在我的手中,这点才是我看中的。以核心产业为基础,商会就会慢慢的滚雪球,不断的变大,最后达到大家难以相像的地步。”

    “还有一点,日后的工坊会越来越大,变成工厂,雇佣成千上万人也是有可能的。投资太大,需要的资源和资金太多,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找来合伙人就很有必要的。”

    “这次在北关建的厂房,预计投资是一万两银子,随着技术的发展,投资额会变得越来越大,十万百万的投资也不是不可能。”

    “日后的发展不再是大家以往认为的那样简单,需要越来越大的资金、技术、知识等等条件。如果有兴趣,可以专门为大家上一节课,来介绍日后的发展趋势,真要说怕是要说道天黑也说不完。”

    众人虽然将信将疑,不过还算认同了陆骏的话,单打独斗却是不适合在江湖上混。从陆骏的发家史上看,如果不能联合八丈河镇的人,他能坐在这里和自己等人谈话吗?

    “既然你要和我们合作,却不知置官府为何物?”周彦抬起头来问道。

    这却是问陆骏的政治立场,是众人没想到的一个关键,施敏山听了之后也是暗自点头,周彦问到点子上了。

    毕竟陆骏之前是帮助官府和他们做对的,和官府的关系也不一般,这次他虽然直言两方合作,但是陆骏的立场是很关键的。

    他若是倾向官府,那么日后总还有帮助官府打压他们的时候,这点他们定然不会同意。

    “官府嘛……我的意见是保持和官府的合作关系,不过对官府必须有所制约。”陆骏没怎么思考就说道。

    这是一个决定他陆骏未来成就的谈话,他毫不隐晦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他看来,现在的官府势力还是太大,虽然乡绅有一定的实力可以和官府玩玩平衡,不过是在官府愿意玩的情况下进行的。

    哪天官府不愿意玩了,耍赖了,怎么办?

    对乡绅来说,他们世代书香,家族中每代总有一两位中了进士、举人之类的,这就有了保护伞,只要乡绅不做下谋反之类的事情,官府是不可能与他们为难的。

    但是对陆骏他这个商人却不同,他虽然也有秀才功名,但随着他的实力越来越膨胀,秀才根本不足以成为他的护身符。

    而且他和乡绅只是合作,真要两者融合在一起,还需要不断的时间。他所能真正的依靠和需要团结起来的人还是商人。纵然他陆骏有了护身符,跟着他打天下的其他人呢?这也是需要他考虑的。

    如今的宋知县还算好的,遇到那种只知道搜刮的知县,如果没有办法制衡,他陆骏又该如何自处?

    他不介意给官府好处,但需要他占据主动,给不给他说了算。

    从这点也可看出来他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所以一方面要和官府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对官府有着必要的反制手段。

    乡绅正是掌握了在乡下的权利,才能和官府抗衡,但是陆骏要拿出什么来呢?

    众乡绅听了陆骏的话,俱是眼神一亮,这说明陆骏和他们算是同一阵营的人,这样就有了合作下去的必要了。

    “子良看的明白,却不知又该如何制约官府呢?”施敏山问道。

    “这个某已有些许想法,不过还要看看成效如何,各位可以拭目以待!”陆骏笑了笑说道。

    这让他们很是好奇,不清楚陆骏接下来的动作,但是任凭他们问,陆骏就是不说。

    倒不是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地方,而是陆骏也拿不准这样做可否行得通,还要等事情明朗之后。

第七十章 徭役(上)() 
交皇粮、服徭役,历朝历代老百姓必须尽的两件义务。

    交完皇粮之后,就到了服徭役的时间。因为赶在秋季,天气转凉,不似夏天那么热,所以一般官府都会选在这个时间段。

    徭役也分地方和朝廷两种,比如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她丈夫就是朝廷征用服役。

    朝廷一般都是在修筑大型工事时,才会广征百姓,一般来说次数不多,几年也碰不到一次,不过时间会比较长,长则三年。

    地方上官府则会每年征役一次,时间多为一个月,天气冷了之后就不再去了。需要干的活一般都是清理河道、整修道路等事情,而且多在本地干活。

    今年也不例外,宋知县一纸公文下发,要求征集一万人清理全县的大小河道。

    全县十来个乡镇,差不多每个乡镇要出一千人左右。现在是农闲时节,去了也就去了,往年也都是这般。

    但是情况到了八丈河镇却有了极大的不同,盖因今年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大小工坊在八丈河镇的开办,用工人数也在直线上升。

    单单一个江淮工坊用工人数就有了三百多人,其他零散加起来的人数足足有一千五百多名工人,整个八丈河镇青壮的近二分之一了!

    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按照原来的计算,整个新阳县的工人也就才这么多。

    而且之前的工人多数属于长短工,来一天算一天工资的那种,就是被征去服役也不影响主家的生产,对他们影响也不是很大,因为工钱并不太多。

    然而今年的八丈河镇,许多工坊的诞生,招用了近半的青壮入场做工人,而且工资还不低!

    这样一来,工坊不愿放人去服役,工人自己更加不愿意去服役,这就导致了八丈河镇的徭役工作开展极其不顺利!

    这可愁坏了亭正刘文官!

    以往如果家中富足之人,不愿服役的话,还可用钱代替,还是有人愿意替代的,因为可以得到钱,不过这只适用于少数人。

    此次需要服役的工人数量有近七百人,如果全部被征用,八丈河镇的工业生产就要停止。

    但是这七百来人要找人替代,几乎无人愿意代替他们。

    有一部分是今年不该服役的青壮趁着农闲,有的早早的出去做些小买卖了,不在镇上。

    还有一部分是是在等待着五得利在县里的工厂开张,到时候定然需要招人,如果代人去服役了,赶不上招工怎么办?这时大部分人的心思。

    虽然去了不一定能选上自己,但是不去肯定是选不上自己的,反正服役也没几个钱。如果被选上了,那么也能过上那种让人眼红的日子,试问谁不去试试?

    在工坊上班的那些人,早就让人眼红不已了,他们拿出来替代服役的金钱和他们的工资相比,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同样是干一个月,凭什么我干脏活累活,还拿的比你们少?这就让人很不平衡了。

    还有个心思就是逼得这些人去服役,工坊自然要找人来接替他们生产,这样他们就有机会了,当然这个心思不足为外人道哉!

    没人愿意顶工,是亭正刘文官面临的最大问题,以至于苦思冥想也没解决的办法。

    国朝早就有规定,可以拿钱出来顶替徭役,在工坊上班的这些人试问谁家拿不出这个钱?

    但是有钱没人怎么办?徭役总要进行的,最终还是需要人来做事。人家愿意拿钱出来,他就不好再逼迫他们服役了,而在镇上找人却又找不到。

    史员外看他苦恼,就进言道:“干脆就说这次情况特殊,不允许使用钱代替。”

    “那岂不是大大得罪了陆骏他们?”刘文官有些忧心的说道。几大工坊的管事和他说过,这次不准备放人去服役,多少钱他们来出。

    史员外心说,得罪就得罪了,早就看他陆骏不爽了,这次不趁机上点眼药怎么能行?

    这些时日史员外联合刘文官、周馥的父亲周老爷等一大帮本地的大户、富户,也仿照陆骏搞起了工坊。

    当初刘文官和周老爷还跑去和陆骏抢人,整出来一场父子相争的闹剧,不过最终这个工坊还是被他们搞起来了。

    主要做的也是生产车辆,四轮马车的技术并不复杂,以这个时代的技术工人的能力,完全可以仿制出来。

    包括核心的车轴,都被人仿制出来过,只是要达到江淮工坊的水准还要差点距离。

    所以他们虽然生产出来马车,但是生意也自是马马虎虎,而且经常出问题,对江淮工坊的影响并不大。

    本来他们还想着陆骏会不会来找麻烦,刘文官还让他儿子打探一下,谁知陆骏根本就没问过。

    这让他们又是高兴,又是失落。如果没有陆骏打压,他们慢慢发展也能挣些钱。但是不被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